尹贊勛(1902年2月23日—1984年1月27日),中國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是中國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地層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尹贊勛
出生1902年2月23日
 大清直隸省大順廣道順德府平鄉縣
逝世1984年1月27日(1984歲—01—27)(81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地質學古生物學

生平

編輯

尹贊勛出生於今河北省平鄉縣城郊的大時村。早年跟隨家人輾轉於河北、山西等地。1912年,尹贊勛回平鄉縣,就讀於縣立高等小學。後考入保定育德中學。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1923年從北京大學肄業轉赴法國里昂大學攻讀地質學並於1931年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先後擔任過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技師、北京大學和中法大學講師、北平研究院地質所研究員、江西地質調查所所長、中央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所長等職[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先後擔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等職。並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1955年,尹贊勛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3]

主要成就

編輯

尹贊勛是中國早期地質工作重要的開拓者之一。1931年尹贊勛留學歸來後,即前往哈爾濱及山西大同等地開展第四紀地質及火山的調查與研究。1940年在貴州遵義等地開展地質工作,繪製完成中國第一幅古地質圖。尹贊勛對玉門石油的生成做了詳細研究,奠定了中國石油地質學的基礎。

自1935年開始,尹贊勛開始在地層古生物學尤其是對志留紀地層的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對志留紀的筆石化石做過系統深入的分析。1949年,尹贊勛對中國志留系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的總結,發表了有關華南志留系方面的論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尹贊勛領導並親自參加編制第一部《中國區域地層表》,編著了《地層規範草案及地層規範草案說明書》、《中國地層名詞彙編》、《中國地層典(七)石炭系》和《中國地殼運動名稱資料匯編》等文獻,成為中國地層規範的創始人之一。1964年,主持並參加了中國石炭系的研究。從1971年起,尹贊勛把當時在國際地學領域中具有創新意義的板塊構造學說介紹到中國地質界,把西方板塊運動的研究引入中國。1978年,發表專著《論褶皺幕》,當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科研成果獎。

為紀念尹贊勛對中國地層古生物學的卓越貢獻,1984年,一種發現於中國雲南的泥盆紀盾皮魚被命名為尹氏魚Yinostius)。五年後,中國古生物學會設置了「尹贊勛地層古生物學獎」,每4年評選1次。該獎現已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全國性的古生物學與地層學領域的獎項[4]

家庭

編輯

尹贊勛的女兒尹文英後來成為昆蟲學家,現為中國科學院的院士。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尹赞勋.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網站. 2018-08-23 [2018-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2) (中文(簡體)). 
  2. ^ 地苑赤子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3. ^ 尹贊勛院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8月24日,2009年12月13日查閱
  4. ^ 李 鳳,李國彪副教授獲「尹贊勛地層古生物學獎」[永久失效連結],2009年11月13日,2009年12月13日查閱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