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郿戰役
扶郿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1949年6月至7月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胡宗南部、馬鴻逵、馬家軍之間的一場戰役。
背景與部署
編輯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關中平原的麥收季。陝中戰役結束後,胡宗南和馬步芳、馬鴻逵各自向後收縮兵力,改取守勢。
- 胡宗南部由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寶雞指揮所主任兼第5兵團司令官裴昌會、綏署副參謀長謝齊家統一指揮。共計1個兵團部、4個軍、10個步兵師、2個騎兵團、1個重炮營、1個戰車營、1個裝甲車隊,共計10萬人馬。
- 馬繼援的隴東兵團除以第八十二軍、第一二九軍騎兵部隊活動於永壽以東及涇河兩岸地區外,主力撤至長武、彬縣地區。
- 寧夏兵團的第十一軍、第一二八軍集結在彬縣、永壽線及其西側地區。
6月下旬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部署「先鉗馬打胡,後鉗胡打馬」的方針,以1個兵團牽制「二馬」集團主力,另以3個兵團殲滅位於扶風的胡宗南。1949年6月27日,彭德懷、張宗遜、趙壽山向第一野戰軍下達了扶眉戰役預先號令:「野戰軍主力決乘敵移動,首先殲滅胡匪於武功、寶雞,周至、眉縣地區」。
7月1日,第一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向全軍發出了《關於消滅胡馬匪軍的戰役指示》及「奮勇前進,全殲胡馬匪軍「的戰鬥動員令。彭德懷強調:「最關鍵的是第2兵團,你們要隱蔽開進,路上如遇小股敵人不要糾纏,突然插入敵後,直逼渭河。在占領青化鎮、益店鎮後即向羅局鎮、眉縣車站進攻,搶占蔡家坡,切斷隴海路,阻擊敵人向寶雞撤退。」
7月6日,第一野戰軍前委在咸陽第18兵團司令部召開了有各軍軍長、政委參加的前委第七次擴大會議。
戰役經過
編輯7月10日,第19兵團及騎兵第2師進至乾縣、禮泉以北高地構築工事,以一部逼近青馬寧馬所部形成進攻之勢。青馬馬繼援部在永壽、崔木鎮派出小股騎兵偵察襲擾,被第19兵團大部殲滅。馬繼援遂不再妄動。 13日拂曉,第1軍與渭河北岸第18兵團等部隊勝利會師,隨即向寶雞攻擊前進。第2軍沿渭河以南向西追擊,在馬營鎮圍殲敵第53師一部,14日又攻占了寶雞以南的益門鎮。14日3時,第3軍攻克鳳翔、第4軍進攻寶雞。寶雞守軍象徵性抵抗不到1小時,便南逃大散關,進入秦嶺山中。第119軍軍長王治岐帶幾十個人逃向天水。
結果與影響
編輯解放軍採取了鉗馬打胡的戰略,經過4天作戰,殲滅國軍4個軍4萬餘人,由此控制了關中西部地區。解放軍陣亡3,000多人[1]。
青馬、寧馬部隊撤退至平涼。胡宗南殘部撤入漢中並開始撤往四川。二者失去了戰略協同。扶郿戰役為解放軍進攻蘭州提供良好的條件。
扶眉戰役從7月10日開始到14日結束,僅5天時間,第一野戰軍殲滅胡宗南部1個兵團部(第18兵團),3個軍部(第38軍、第65軍、第119軍)、8個整師(第24師、第55師、第160師、第177師、第187師、第191帥、第244師、第247帥)另3個整團(第61師181、第182團,第12師第34、第35團),共4.4萬餘人。其中,斃傷敵1.3萬餘人,俘敵3.1萬餘人,繳獲騾馬2,401匹,各種炮290餘門,機槍1,160挺,長短槍9,000餘支,汽車6輛,電台26部,收復與解放了武功、眉縣、扶風、岐山、鳳翔、永壽、麟遊、寶雞、千陽等9座縣城,控制了秦嶺以北廣大地區。第一野戰軍傷亡失蹤4,500餘人。
國軍統計扶郿戰役損失:
- 第38軍軍部、第55師全部、第177師第530團及第531團1個營被全殲;第55師師長曹維漢、副師長石滌非、177師師長劉孟廉、團長王今生、唐成荃均負傷,團長王立志被擊斃。全軍事後共收容官兵不過6,000餘人。
- 第65軍除第160師的1個團外,其餘被全殲;第18兵團司令官兼第65軍軍長李振和1個團長負傷,2個團長被擊斃,全軍事後共收容官兵不過2,000餘人。
- 第90軍第61師、第24師各1團被全殲,全軍共傷亡6,000餘人。
- 第119軍第244、247、191師被全殲。參謀長郭寶賢被俘,191師師長廖鳳運下落不明,全軍事後共收容官兵不過4,000餘人。
總計參加扶眉戰役的1個兵團部、4個軍、10個師、2個獨立騎兵團,共約10萬餘人,結果只剩下殘兵敗將不過2萬餘人。
第四軍共殲敵5,538人,其中俘虜3,178人。羅局鎮一戰,第四軍也付出了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第10師師長劉懋功全身多處負傷。[2]彭德懷錶揚:「四軍這次打得好,這次立了大功。一年以前在西府戰役中,四縱隊打得不好。那時部隊組建不久,缺乏大兵團的作戰經驗。這回有很大進步,這就是從戰爭學習戰役嘛。部隊雖然傷亡大一些,但打出來了一個好的戰鬥作風。」彭德懷特意看望了第10師第30團,稱讚打得好,並表示要儘快給該團補充兵員。戰後第30團被一野司令部授予「羅局戰鬥英雄團」光榮稱號,該團3營被授予「羅局戰鬥英雄營」稱號,並授予「英雄善戰」錦旗;第29團2營也被授予「羅局戰鬥英雄營」稱號並獲「守如泰山」錦旗一面。此外,第28團5連、第29團5連、第30團的3、4、7連均被授予羅局戰鬥「英雄連」。第30團傷亡800餘人;戰後補充了1,000多名俘虜,占全團兵力一半多。[3]
第四軍第11師第32團一連被第一野戰軍授予「分割穿插敵縱深英雄連」榮譽稱號,同時被第四軍授予「吃得苦打得硬羅局鎮戰鬥英雄連」榮譽稱號,連指導員馬宜生榮立特等功。[4]
1949年7月29日,解放軍第一軍第一師合擊隴縣系部隊固關鎮,激戰11小時,殲守軍青馬騎兵十四旅3000多人,俘虜副旅長馬福旺以下官兵500多人,繳獲200餘匹戰馬,旅長馬成賢左臂被炮彈炸斷。[5]打開了進軍甘肅的道路。
參考文獻
編輯- ^ 《周秦故里青铜之乡 宝鸡博物馆漫步》. 陝西省文物局編 西安:陝西旅遊出版社 2013 第137頁.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 ^ 劉懋功:《夢回吹角連營》,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 ^ 田润民:“英雄团的政委李锡贵”,《炎黄春秋》2018年02期. [2022-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6).
- ^ “【陆军干部见习锻炼基地巡礼-10】罗局镇战斗英雄连”,国防部中国陆军官网,2018年07月07日. [2022-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 ^ “扶眉战役之固关战斗打开解放大西北的门户通道”,陇州之窗官网,2020-10-19. [2022-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