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察(1011年—1056年),字隱甫北宋大臣。

祖籍山西,隨唐僖宗入蜀,居家成都。至其祖父楊鈞,跟隨孟昶歸朝。楊鈞生楊居簡,宋真宗時,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經在廬州做官,於是為合肥人。楊居簡生楊察,景祐元年(1034年),楊察舉進士甲科,擔任將作監丞通判宿州。轉任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出知潁州壽州二州,入為開封府推官,判三司鹽鐵、度支勾院,修起居注,官至江南東路轉運使。屬官以楊察年少,輕視他。到了行部,多次揭出奸隱,大家才敬重服從他。楊察在部,專門以核舉官員為急務。有人議論他,楊察說:「這是按察的職責,如果貪財好虛榮,是俗吏的能事,何必用我!」召為右正言、知制誥,權判禮部貢院。當時上封事的人請朝廷罷去有司糊名考選士人的辦法,以及改變考試規矩,文風放軼上襲唐朝文體。楊察認為:「防禁一旦破壞,則請託之風復起。而且文章無今古之別,惟以主體思想為重,如果放縱隨便,也不是唐朝科選之法。」前議於是停止。

晏殊執政,楊察要迴避岳父,改任龍圖閣待制。為母丁憂去職,服喪結束,再擔任知制誥,拜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擢升為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談論事情無所避諱。皇帝下詔推舉御史,楊察建言:「台諫在殿中奉職,彈劾不法,應該有通古今治亂良直之臣。現在審核的條例太細碎,如有小錯,都不選用,恐怕英偉之士,或有遺落。」御史何郯以他奏事沒有根據,中書省詢問。楊察又說:「御史,原來允許風聞;即使所言不當,自有朝廷選擇。現在情況在疑似之間,就被詰問,臣恐怕台諫官於是害怕處罰緘默不言,這不是廣言路的辦法。」

又多次因上書言事忤逆宰相陳執中。不久,三司戶部判官楊儀以請求貶官,楊察因之前在府時誤判笞刑罪,雖然革去官職,罷知信州。改知揚州,復官為翰林侍讀學士,又兼龍圖閣學士、知永興軍,加端明殿學士、知益州。再轉任禮部侍郎,又權知開封府,兼翰林學士、權三司使。

內侍楊永德在宋仁宗面前詆毀楊察,三司有訴訟,牽連衛士,皇城司不立即調查,而有詔書交給開封府審訊。楊察於是請求辭去三司,於是轉任戶部侍郎兼三學士,提舉集禧觀,進承旨。一年後,再以本官充三司使。吃鍾乳過劑,得癰病而亡。贈禮部尚書宣懿

楊察有很好的風度儀表。幼年喪父,七歲才會說話,母親很有文化,曾親自教育他。做文章很敏捷,擔任制誥,開始好像不用心;稿成之時,都是雅致有體,被當世人所稱。遇事決斷,勤於職守,事雖多也不厭煩。癰病剛剛發作,還能見皇帝問對,謀劃財政,回家後病發,時人以為他勞神過度得病。有文集二十卷。無子,以兄子楊庶為嗣。

弟弟楊寘,舉進士第一,通判潤州,以母喪不赴任,哀傷過度而亡。時人為之悲傷。

延伸閱讀 編輯

[]

 宋史·卷295》,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