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楫(1636年—1699年),字舟次,號悔齋江南休寧縣人。寄籍江都縣。清初詩人。

生平 編輯

生於崇禎九年(1636年),早年科舉不第,康熙十六年(1677年),以歲貢生署贛榆訓導。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列一等,授翰林院檢討,纂修《明史》。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六日同中書舍人林麟焻琉球,羈留琉球五個月,購得《世纘圖》,[1]十一月二十四日回國。曾知河南府,官至福建布政使。[2]康熙三十五年福建歲飢,汪楫發帑金買米,活人無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以疾告還,不久卒。[3]

工於詩,與汪懋麟同里,且同有詩名,時稱「二汪」。又與孫枝蔚吳嘉紀齊名。[4]著有《崇禎長編》、《悔庵集》、《使琉球雜錄》、《冊封疏鈔》、《觀海集》一卷。[5]

注釋 編輯

  1. ^ 王士禎:《池北偶談·琉球世纘圖》
  2. ^ 《福州府志》載:「汪楫字舟次,儀真人。康熙間,舉博學鴻詞科。三十四年,遷福建按察使。蒞任甫三日,逢熱審。楫剖析欽部大獄五十餘案,省釋坐誣,逮擊者八十餘案,囹圄幾空。」
  3. ^ 唐紹祖撰《墓志銘》載:「康熙三十八年閏七月十四日,通奉大夫內升福建布政使加二級公以疾卒於揚州里第。」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記其生卒年為1626-1689, 皆誤。
  4. ^ 《清史稿》說:「郡人汪楫、孫枝蔚與友善,時稱道之,遂為王士禎所知。尤賞其五言清冷古淡,雪夜酌酒,為之序,馳使三百里致之。嘉紀因買舟至揚州謁謝定交,由是四方知名士爭與之唱和。」
  5. ^ 汪景祺著《讀書堂西征隨筆》中「再來人」條云:「家方伯楫,字悔齋。病篤,夢老僧授以詩一首:『日落雲黃老樹根,山中應已閉柴門。老僧待久不歸去,卻在█ █ █ █ 村。』其中空四字,方伯夢中以筆填之曰「碧桃紅杏」。既寤,為人言之而歿。後有某,郭外經行,忽見山水之勝,迥異人世,縱步探幽,石洞中一虎在焉,諦視則方伯也。已髡頂披緇,儼然一苦行僧矣。素與方伯善,駭問之。方伯曰:『為「碧桃紅杏」四字公案未得明白耳。』某驚顧間,惟荒煙蔓草而已。」

參考文獻 編輯

  • 唐紹祖:《曝書亭集·通奉大夫福建布政司使內升汪公墓表》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