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書院,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鄧州市城東南側,緊鄰古城牆,為中國4A級景區。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是《岳陽樓記》的誕生地[1],范仲淹曾有詩曰:「南陽有絕勝,城下百花洲」[2]。據史籍記載,花洲書院雖在名氣上不能和四大書院相比,但也是中國古代很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

花洲書院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108
登錄2006年

歷史 編輯

公元1045年,范仲淹謫知鄧州,為學風不興而憂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帶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於是在百忙中謀劃、籌資,創辦「花洲書院」,並且,公餘到書院講學。一時鄧州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文運大振。范仲淹的兒子官至觀文殿大學士的范純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曾任鄧州知州韓維,均「從師範仲淹學於花洲書院」(《嵩陽書院》)。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任葉縣尉。曾到花洲書院瞻仰范公遺蹟。作詩云:范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游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山谷詩注•百花洲雜題》)。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純粹任鄧州知州,整修了花洲書院[3]。從南宋到明朝,花洲書院屢圮屢修,曾為鄧州州學。《嵩陽書院》記載:元朝時,曾作翰林院編修的蒙古族乃賢,「世居南陽,曾遊學花洲書院」。嘉靖萬曆年間,知州張仙、夏忠等相繼對書院進行整修。到了清朝,歷任知州更加重視整修花洲書院,辦學規模越來越大。

書院現狀 編輯

現在的花洲書院,歷經重修,總占地面積4.47公頃,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書院建築是花洲書院內主體,為五進四院,中院更有中國少有的小巧精緻的泮池、狀元橋,是書院的一大特色。書院西側並列為二進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為新建四進三院的名人館,名人館是為紀念古今鄧州籍歷史名人所建,建築面積480.7平方米,為仿清代建築。中院有古三眼井——范公井,整個建築風格為清代北方建築。[4]

百花洲位於書院東側,緊臨鄧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牆。百花洲由宋代謝絳在1039年任知州時闢建,後由范仲淹修建成書院園林,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點綴湖岸,島內遍植花木,布局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別有洞天組成。別有洞天假山將南北隔離,洲北湖內大小三島,島上再現范仲淹任知州時與民同樂的嘉賞亭菊花台等。湖島將全湖劃分為大小水面,洲東面為自然收放線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臨水有扇亭「月到風來亭」。南北湖面積3778平方米。百花洲建築採用范仲淹家鄉清代江南園林風格。從而使花洲書院形成完美一體的中國典型書院園林。

圖庫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花洲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行走中原:《岳阳楼记》诞生地 花洲书院忆范公. 環球網. [202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2. ^ 范仲淹与邓州花洲书院. 鳳凰網. [202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3. ^ 花洲书院. 新華網. [202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4. ^ 花洲书院与范仲淹. 光明網. [202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