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沛霖

清末军阀

苗沛霖(?—1863年),字雨三安徽鳳臺人,清末軍事人物。原為團練首領,參與平定捻亂,後發展為割據勢力,與太平軍捻軍勾結,遭到清軍僧格林沁討伐,兵敗被殺。

簡介 編輯

家境清貧,「倜儻有大志」,秀才出身,原為私塾教師。1856年在鄉率團練捻軍作戰,勢力迅速膨脹,「聚黨蓄眾,有不附者輒殺之」,曾控制鳳台周圍數十州縣,割據稱雄。[1]

1860年爆發「壽州擅殺案」,苗沛霖的屬下李學曾、郭洪波、謝貫斗、傅家瑞、李雙勤等七人赴壽州內應,被徐立壯誅殺。苗由此舉兵反清,揚言要殺死徐立壯,為李學曾等人報仇,圍攻壽州,派部將王金魁六安,與捻軍和解,又遣朱鑫廬州陳玉成部聯絡,被太平天國封為「奏王」。後安徽巡撫翁同書將徐立壯處死,將士紳孫家泰監禁,苗沛霖暫時罷兵撤圍。英法聯軍犯京師,勝保召苗沛霖入援,苗沛霖虛以委蛇,不肯北上。

咸豐十一年(1861年),翁同書助苗沛霖降清,朝廷責令苗沛霖「帶團立功」,但是年十月底苗沛霖攻破壽州城,殺孫家泰全家,誅皮、黃、洪、吳、張諸姓,俘虜翁同書,占掠霍丘潁上懷遠正陽關等地。次年攻潁州,圍安徽巡撫賈臻,不久,投靠欽差大臣勝保,與賈臻合兵,解了潁州之圍,張樂行馬融和敗走潁上。張樂行突圍出走,北歸雉河集(今安徽省渦陽縣城)。清廷指責苗沛霖剿滅不力,「任意欺罔」,咸豐十一年九月廿三日,命李昭壽袁甲三官文曾國藩毛昶熙等各路兵勇進剿苗練。不久苗沛霖誘捕太平軍英王陳玉成、導王陳仕榮、從王陳德漋、天義陳聚成等王獻給勝保以示忠誠,清廷雖暫時中止討伐,但除苗之意圖未變。不久勝保倒臺,清廷下令其解散團練,苗遂又舉兵反清。[2]六月初四日, 壽州知州毛維翼戰死,[3]張樂行為僧格林沁所滅,清廷決定剷除苗沛霖,下令僧格林沁剿苗沛霖,令部將詹啟綸克蒙額會同陳國瑞等進攻苗練。再下旨都興阿添撥馬隊兵勇二千餘人,由幫辦軍務富明阿往援。苗黨張公端見大勢已去,向清軍投誠,清軍取下懷遠

1863年十月二十八日,僧格林沁部攻陷蒙城(今安徽蒙城),苗沛霖親自巡壕,為部下所殺。[4]由王萬清冒功獻給僧王。苗妻徐氏、子苗連生皆已正法。[5]

評價 編輯

苗沛霖是中國近代由團練成為軍閥的典型,[6]在清廷與太平軍捻軍的消長中求生存。苗沛霖三次反清、兩次反太平軍,既打捻軍、又打清軍、太平軍。陳玉成被俘時當面怒罵苗沛霖:「無賴小人!牆頭一根草,風吹兩面倒。」

傳言苗沛霖頗有文才,他在《秋霄獨坐》中寫道:「杜鵑啼血霜華白,魑魅窺人燈火青。我自橫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誤窮經。」據說後來譚嗣同《獄中題壁》即引此句。

注釋 編輯

  1. ^ 清史稿》之《孫家泰傳》說,「初,沛霖為諸生,請於知州金光筯欲練鄉團,而自為練總,光筯不之許。沛霖遂聚群不逞為亂,鄰邑豪猾多歸之。」《退一步齋文集》說,「初,沛霖為諸生,土匪初起時,請於知州金光筯,欲投營充練總。光筯忽之,不許。沛霖怏怏然,萌異志,揭竿聚眾,鄉中桀驁者多歸之。」
  2. ^ 《西淮敏亂記》
  3. ^ 《端敏公奏議》卷19《密陳像防苗逆片》
  4. ^ 王闓運《湘軍志·臨淮篇》記載苗沛霖是被陳玉成的部下殺死的。薛福成《庸庵續編》記載尤詳:「一夕,沛霖登營牆有所指揮,親兵萬人掖以赴之。外挺矛刺之,隕,報詹啟綸不信,拒之。遲明,報王萬清,萬青往驗之,信,其首迎獻於王。」
  5. ^ 《剿平捻匪方略》卷209,第26頁
  6. ^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頁。

參考 編輯

  • 池子華《苗沛霖傳》(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