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

智库

中國社會科學院(英語: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CASS),簡稱中國社科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國家級學術機構與綜合研究中心,為正部級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要領導
院長 高翔(兼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
副院長(3) 甄占民
王昌林
趙芮
紀檢監察組組長 杭元祥 二級副總監察官
秘書長 趙奇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機構類型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行政級別 正部級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12100000000014728N在維基數據編輯
財政撥款收入 ¥24.53億元(2018年)[1]
本級紀檢監察機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社科院紀檢監察組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39°54′35″N 116°26′06″E / 39.909695°N 116.43508°E / 39.909695; 116.43508座標39°54′35″N 116°26′06″E / 39.909695°N 116.43508°E / 39.909695; 116.43508
 郵政編碼 100732
 電話號碼 +86 (0)10 85886805
對外官網 www.cass.cn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 1977年5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樓

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7年5月,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社科院主要研究對象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語言哲學法學經濟宗教民族考古歷史文學等問題。目前,社科院內共分為6個學部,下轄37個研究所。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2]

沿革 編輯

1949年11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最初設有語言研究所、哲學研究所、法學研究所、經濟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和情報資料研究室等14個研究單位,總人數2200多人。

1977年5月,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不再保留「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之後先後成立了工業經濟研究所等16個研究和出版單位。蘇聯東歐研究所、西亞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亦在建院初期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

1981年以後,社科院又成立了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等6個科研院所,研究所總數擴張到31個,研究中心則有45個。

2019年1月3日,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批准,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為基礎,組建中國歷史研究院,下設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中國邊疆研究所、歷史理論研究所,負責統籌指導全國歷史研究工作,制定研究規劃[3]

2020年8月31日,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鈎改革的實施意見》(發改體改〔2019〕1063號),原由社科院主管的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中國西部開發促進會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等3家行業協會(商會)與社科院分離,依法直接登記、獨立運行,剝離行政職能,不再設置業務主管單位。取消對其的直接財政撥款,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其發展[4][5]

2023年9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中國社會科學院職責等事項的通知》稱,「不再保留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代管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職責。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更名為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繼續加掛國家方志館牌子。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代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管理」[6]

職責 編輯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社科院承擔下列職責:

  1.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性系統性研究闡釋,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持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
  2. 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闡釋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3.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制定和完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標準,參與制定國際學術評價標準,承擔和協調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工作;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統籌指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科研誠信管理工作。
  4.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和國內外智庫交流,建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平台;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學術研究和思想理論方面的重要信息,反映學術界動態,報送重要研究成果、對策性建議,為黨和國家重大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5. 根據我國國情、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學術發展動向,組織開展重大問題調研,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意義、戰略意義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6. 根據我國對外政策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需要,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廣泛合作和優秀學術成果對外推廣傳播,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開展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學術交流。
  7. 建設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
  8. 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機構設置 編輯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社科院設置下列機構:

內設機構 編輯

直屬事業單位 編輯

直屬研究單位 編輯

直屬高等學校 編輯

其他直屬事業單位 編輯

直屬企業單位 編輯

組織人事 編輯

歷任院長 編輯

任次 姓名 照片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胡喬木   1977年11月 1982年8月23日 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任
2 馬洪 1982年8月23日 1985年9月6日
3 胡繩   1985年9月6日 1998年2月28日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任
4 李鐵映 1998年2月28日 2003年1月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
5 陳奎元   2003年1月7日 2013年4月27日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任
6 王偉光 2013年4月27日 2018年3月20日
7 謝伏瞻   2018年3月20日 2022年5月1日
8 石泰峰 2022年5月1日 2022年12月28日
9 高翔   2022年12月28日 現任

學部委員 編輯

下列名單列出歷次評選出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成立於1955年,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最高科學技術諮詢機構。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組建,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相應撤銷,社會科學領域學部委員制度廢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於2006年設置6個學部,恢復學部委員制度,並組織學部委員、榮譽學部委員評選[7]。社科院學部委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社會科學榮譽之一,每四年增選一次。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8 年度部门预算 (PDF).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8-10-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0-05). 
  2. ^ 曲一琳 王斯敏. 華政 , 編. 《全球智库报告2015》发布. 新華網. 光明日報. 2016年1月28日 [2016年7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22日). 中國有9家中國智庫入選,排名最高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位列第31名。 
  3. ^ 文揚. 文扬: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重大现实意义. 觀察者網. 上海. [201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4) (中文(中國大陸)). 
  4.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中文(簡體)). 
  5. ^ 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鈎聯合工作組辦公室. 关于做好全面推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工作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中文(簡體)). 
  6.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责等事项的通知_最新政策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4). 
  7. ^ 中國社會科學網子網站導航.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8年6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22日)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