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英語:Humanism),又譯人本主義、人類主義[1]、人道主義[2][3](譯為人道主義時常與另一種人道主義(英語:Humanitarianism)混用)是一種基於理性和仁慈為哲學理論的世界觀。作為一種生活哲學,人文主義從仁慈的人性獲得啟示,並通過理性推理來指導[4]

人文主義以理性推理為思想基礎,以仁慈博愛為基本價值觀。個人興趣、尊嚴、思想自由、人與人之間的容忍和無暴力相處等,都是人文主義內涵範疇。同時,與人本主義心理學人道主義關係密切。

除了一般無宗教的世俗人文主義外,也存在有宗教的人文主義,在各個主要宗教中,人文主義一般與該宗教的信仰和傳統相結合。有些人文主義還認為,人有需要參加儀式和規則,並組織一些團體來滿足這種需要。相比唯物主義,人文主義注重人的精神心靈;另一方面,人文主義注重理性。因此,有無神論的人文主義者認為,和理性精神相違背的神靈崇拜的宗教精神,並不是人文主義。

詞源及定義 編輯

「humanism」一詞來源於拉丁語的「人性英語humanitas」(humanitas)一詞,後者最早由西塞羅用來描述與自由教育有關的價值觀,在當時自由教育這一概念類似於今天的藝術、哲學、歷史、文學。這個詞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以意大利語「umanista」再度出現,在十六世紀傳入英語世界,不過當時這個詞並非以humanism的形式描述思想,而是以humanist的形式代指一群研究和倡導基於古典文學的教育的人[5]。19世紀早期,以「humanismus」的形式傳入德語,之後再從德語以學術上的對古典文學的倡導及對非宗教性生活的追求這兩種意義傳回英語[6]。「humanism」這一概念於不晚於1901年傳入中國[7],而人文主義一詞則出現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8]

可能是巴伐利亞神學家弗里德里希·伊曼努爾·尼特哈默爾英語Friedrich Immanuel Niethammer創造了人文主義一詞,用以描述他計劃在德國中學開設的古典學課程。不久後,格奧爾·沃伊特英語Georg Voigt雅各·布克哈特在內的一批學者採用了這個術語[9]。在20世紀,這個詞的含義被進一步完善,成就了其當代含義,即對生活的自然主義態度,關注人類的福祉和自由[10]

人文主義思想的歷史 編輯

古希臘 編輯

古希臘西方,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一些早期人文主義思想觀點。

文藝復興時期 編輯

現代生產方式出現,不但動搖中世紀社會基礎,而且確立個人價值,肯定現實生活意義,促進世俗文化發展,由此形成與宗教神權文化對立之思想——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肯定人是生活創造者和主人,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因此,人文主義的學者和藝術家提倡人性以反對神性,提倡人權以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以反對人身依附。[11]

現代 編輯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對人類自身反思越發明顯。隨着冷戰開始,1960年代後,美國西歐爆發一系列反傳統運動民權運動女權運動、以及20世紀末崛起的LGBT權利運動後,西方國家趨向世俗化,無宗教信仰者的比例日益增加。人文主義的主張及理念,為無宗教信仰者提供一個近似宗教的信仰和價值觀。

參見 編輯

概念 編輯

代表著作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蔡仲; 肖雷波. STS: 从人类主义到后人类主义. 《哲學動態》. 2011, (11): 79–81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2. ^ 楊壽堪. 人文主义: 传统与现代.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 5: 92–98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1). 
  3. ^ 胡翠娥. “人文主义” 还是 “人道主义”?——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译介论学术著作中的术语翻译. 《中國科技術語》. 2020, 22 (4): 69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1). 
  4. ^ Definition by IHS: Humanism is a philosophy of life inspired by humanity and guided by reason.. [2008-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5. ^ Mann 1996Copson 2015,第1-2頁.
  6. ^ Copson 2015,第1–2頁;Fowler 1999,第18–19頁.
  7. ^ 章, 可. 现代中国“人文主义”的起源:以译词为中心的研究(1901-1922). 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2009 [202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2). 
  8. ^ 鍾, 謨智. 人文主义的由来和定位.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999, (02): 108–111 [2021-08-26]. ISSN 1003-3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1). 因在文藝復興時代非常重視古代文化(而不僅僅如字面所表示的文學、藝術),就墊上一個「文」字,故譯作「人文主義」,這是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才在中國出現的合成詞。 
  9. ^ Davies 1997,第9–10頁.
  10. ^ Copson 2015,第3–4頁.
  11. ^ 外國美術簡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62.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