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世

宋朝将领

劉光世(1086年—1142年),平叔。保安軍(今陝西志丹)人。宋代將領。

《中興四將圖》之劉光世像,南宋劉松年繪,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生平 編輯

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次子,生母鄧國夫人楊氏,初以蔭補三班奉職,累升鄜延路兵馬都監、蘄州防禦使。宣和三年隨父平定方臘之亂,耀州觀察使,升鄜延路兵馬鈐轄,攻取易州(今河北易縣),功授奉國軍承宣使。靖康初年(1127年)率部戍邊,擊敗夏兵於杏子堡(今陝西志丹東杏子河畔),功升領侍衛馬軍都虞候銜。南京戰役中,違約未達,被降官。不久因討平河北賊張迪中立功,恢復領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授奉國軍節度使。十月,為滁和濠太平州、無為軍、江寧府界招捉盜賊制置使。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下揚州,劉光世不戰而逃,後為行在五軍制置使,屯鎮江府。三月,為檢校太保、殿前司都指揮使,又加太尉、淮南制置使。八月,為江南東路宣撫使、守太平州及池州。守江州(今江西九江),置酒高會,金人渡江三日,竟未發覺。後又鎮守淮南。劉光世貪功,以經營田產致「金錢巨億」,「置歌兒舞女」。又在浙江青田霸佔大片田產,光在淮東一帶,坐擁膏腴水田三萬畝。

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劉光世改兼淮南、京東路宣撫使,隔年六月,升領寧武軍、寧國軍兩鎮節度使。四月,改兼江東路宣撫使。曾語高宗曰:「他日史官記中興各將帥,書臣功,功第一!」紹興六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張浚奏:「劉光世驕惰不戰,不可為大將,請罷之」[1],七年再次上奏:劉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拂然,乞賜罷斥,以儆將帥」[2]。紹興七年(1137年)三月,解除劉光世兵權,引疾罷去。九年(1139年)正月,為陝西宣撫使。十年(1140年),為三京招撫處置使,隔年再次被收兵權。晚年研究養生茶,著有《養生論》。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卒於行在,年五十四,詔贈太師,贈銀帛二千匹兩,諡武僖,錄其子孫甥侄十四人為官,命幹辦東門使李存約主葬事[3]。乾道八年,追封安城郡王。開禧元年八月,追封鄜王。

娶向子章(向宗回之子)的女兒為妻,與其育有四子劉克臣、劉堯佐、劉堯仁以及劉堯勛(長子、夭子早卒);三女分別適溫卿、吳希祥、張宗元,一女未嫁。

家族 編輯

  • 高祖:劉懷忠,內殿崇班、閣門祗候
  • 曾祖:劉紹能,皇城使、簡州團練使,追封魯國公
  • 曾祖母:黃氏,贈鄆國夫人
  • 曾祖母:白氏,贈吳國夫人
  • 祖:劉永年,追封越國公
  • 祖母:馬氏,贈韓國夫人
  • 祖母:李氏,贈唐國夫人
  • 父:劉延慶,鎮海軍節度使、檢校少傅,追封楚國公
  • 嫡母:葛氏,贈鎮國夫人
  • 生母:楊氏,贈鄧國夫人
  • 兄:劉光國
  • 弟:劉光烈,崇信軍承宣使、提舉佑神觀
  • 弟:劉光弼,武功大夫、貴州刺史
  • 妻:向氏,封秦國夫人

註釋 編輯

  1. ^ 續資治通鑒》卷117
  2.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07
  3.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