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爾條約》丹麥語:Kieltraktaten)(瑞典語:Kielfreden)(挪威語:freden i Kiel)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瑞典王國丹麥-挪威王國於1814年1月14日簽訂的條約。它結束了正在進行的拿破崙戰爭中各方之間的敵對行動,其中英國瑞典是反法陣營(第六次反法聯盟)的一部分,而丹麥-挪威則與法國結盟。[1]

基爾條約
Kieltraktaten丹麥語
Freden i Kiel瑞典語
類型和平條約
條文拿破崙戰爭第六次反法同盟
簽署日1814年1月14日
簽署地點荷爾斯泰因公國基爾
簽署者
語言法語

瑞典挾拿破崙戰爭戰勝國的地位,以彈丸之地的瑞屬波美拉尼亞向丹麥換取了整個挪威[1],至於挪威名下的三個海外殖民地─格陵蘭冰島法羅群島則與宗主國分離,繼續由丹麥統治[2]。然而條約生效過程一波三折,挪威於條約簽訂後旋即頒佈憲法宣告獨立,並選出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為國王,瑞典最終需揮軍挪威方能迫使其放棄獨立與瑞典聯合;至於丹麥方面更於維也納會議上遭歐洲列強出賣,其波美拉尼亞屬地直接被撥歸普魯士

瑞典入侵挪威

編輯

丹麥-挪威的儲君、挪威的駐留總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王子得悉條約消息後發動挪威獨立,很可能是為了重新與丹麥結成聯合。他不但得到丹麥王室暗中支持,而且獲得挪威顯要支持,故成功煽動了獨立運動。挪威人勸說王子,聲索挪威王位是不智的,他應該暫行攝政,並準備選出制憲大會的國民代表。4月10日,在埃茲沃爾召開的國民大會制訂了憲法。挪威遂選出了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為國王,並於5月17日宣告獨立。其後瑞典入侵挪威,迫使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於10月退位。挪威議會對憲法作出一些必要修改,並於11月4日選出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為挪威國王,標誌着瑞典-挪威聯合正式成立。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Schäfer. 2002: 137. 
  2. ^ Dörr. 2004: 10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