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夷誌略

元朝地理书籍

島夷誌略》,原名《島夷誌》,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元順帝至正九年(1349~1350年[註 1])為當時市舶司所在地[註 2]晉江縣(今泉州市鯉城區)的縣誌(《清源續志》)所著的附錄。後來汪大淵將《島夷誌》簡化名為《島夷誌略》,在他的故鄉江西南昌刻印刻單行本。《島夷誌略》記述汪大淵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飄洋過海親身經歷的南洋西洋二百多個地方的地理、風土、物產,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獻

《島夷誌略》

《島夷誌略》記述澎湖琉求國三島麻逸無枝拔龍涎嶼交趾占城民多郎賓童龍真臘丹馬令日麗麻里魯遐來忽彭坑吉蘭丹丁家盧羅衛羅斛東沖古剌蘇洛鬲、針路、八都馬淡邈尖山八節那間三佛齊嘯噴浡泥明家羅爪哇重迦羅都督岸文誕蘇祿龍牙犀角蘇門傍舊港龍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裏馬打文老古古里地悶龍牙門東西竺急水灣花面淡洋須文答剌僧加剌勾欄山特番里班達里曼佗郎喃誣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金塔東淡邈大八丹加里那土塔第三港華羅麻那裏加將門裏波斯離撻吉那千里馬大佛山須文那萬里石塘小埧喃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烏爹萬年港馬八兒嶼阿里思哩伽塔天堂天竺層搖羅馬魯澗甘埋里麻呵斯離羅婆斯烏爹麻羅問等地,共一百篇二百多個地區。

影響 編輯

《島夷誌略》對明代地理書有很大的影響。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曾閱讀《島夷誌》,他在《瀛涯勝覽序》寫道:「余昔觀《島夷誌》,載天時、氣候之別,地理、人物之異,感慨然嘆氣曰:普天之下何若是之不同耶?……余以通譯番書,添被使末,隨其(指鄭和寶船)所至,鯨波浩渺,不知其幾千萬里。歷涉諸邦,其天時、氣候、地理、人物,目擊而身履之;然後知《島夷誌》所著者不誣」。

曾隨鄭和下西洋的另一個翻譯官費信所著《星槎勝覽》,其內容有一半來自《島夷誌略》。

明代地理學家張燮撰寫的《東西洋考》也引用《島夷誌》。

1867年英國漢學家倫敦傳道會傳教士偉烈亞力首次在《中國文獻紀略》( 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中列舉《島夷誌略》。

1871年俄羅斯漢學家貝勒在《古代中國對阿拉伯、阿拉巴屬地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知識》一書中,用大號漢字「島夷誌略」列舉書名,並簡略地介紹《島夷誌略》中的「天堂」條[1]

美國漢學家柔克義曾翻譯大部分《島夷誌略》載1913年《通報[2]

法國漢學家額盧索費朗曾分別在1914年和1922年將《島夷誌略》的一些篇章翻譯成法文發表。

1915年藤田豐八日文譯本[3]

法國漢學伯希和有一篇論文《論島夷誌略》,載1951年《伯希和遺著》。

《島夷誌》 編輯

汪大淵作有《島夷誌後序》,可知《島夷誌略》原名《島夷誌》。

17世記末葉錢曾著《讀書敏求記》中記為《島夷誌》。

四庫全書》中記為《島夷誌略》。

《島夷誌》已失,但《大明統一志》引用《島夷誌》的文字有的和現存《島夷誌略》中完全相同,而另一些文字是《島夷誌略》沒有的,可知《島夷誌略》比《島夷誌》簡略。

曾隨着鄭和下西洋的馬歡在所著《瀛涯勝覽》序言中說,他曾閱讀過《島夷誌》。馬歡所指的應是汪大淵的《島夷誌》。

版本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1. ^ Emil Bretschneider:On Knowledge Posses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of the Arabs and Arabian Coloni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Mentioned in Chinese Books, p17 Trubner & Co, 1871 London
  2. ^ * W.W. Rockhill tr.《Description of the Barbarians of the Isles》 T』oung Pao, 1913年
  3. ^ 藤田豐八 《島夷誌略校註》 1915 羅振玉《雪堂叢刊》;1935 《國學文庫》

註解 編輯

  1. ^ 原序落款日期為至正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即1350年1月23日。
  2. ^ 「顧以清源舶司所在」,見汪大淵《島夷誌後序》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