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楚藩(1884年—1911年10月10日),又名澤藩,一名家棟青雲。清末革命黨人士,湖北鄂城人,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清朝湖廣總督瑞澂處斬,彭楚藩與劉復基楊洪聖一同就義,是為「彭劉楊三烈士」。

彭楚藩
性別
出生1884年或1887年
 大清湖北省武昌府江夏縣
逝世1911年10月10日
 大清湖北省武昌府
死因斬首
墓地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西山
國籍 中國
別名彭澤藩、彭潭藩
籍貫湖北省鄂城縣華容鎮涼亭村
教育程度私塾
湖北憲兵營學堂
職業革命家
活躍時期20世紀初
知名於促成辛亥革命爆發
政黨日知會
共進會
文學社

生平 編輯

 
彭楚藩、劉復基因事機敗露被清軍捉拿,斬首示眾

早年經歷 編輯

彭楚藩少時就讀於私塾,後在私塾當教師。稍長,閱讀《猛回頭》、《革命軍》等報刊決定投筆從戎。1906年,時投湖北新軍炮隊。隨後因劉靜庵在軍中傳播反清革命思想而與之相識,彭楚藩隨後加入劉所創辦的日知會,先為會員,後在組織中推選為評議。[1]後來日知會參與的萍瀏醴起義失敗,日知會組織被破壞,彭楚藩因牽涉其中而被炮隊開除。[1]

籌備起義 編輯

此後彭改名「楚藩」,改考入湖北憲兵營學堂,畢業後任憲兵什長,借職務之便打探清政府之秘密以聯絡革命黨人。1911年加入文學社,當年,革命黨人欲發動起義,在鄂組織以文學社及共進會最為得力,為協調兩組織,彭又加入共進會。9月,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成立,彭楚藩任軍事籌備員之一。湖北革命黨人原計劃在中秋節當日發動起義,然因準備不足遂推遲至10月11日。[1]

10月9日,孫武漢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搬運炸彈失手爆炸後,巡捕前去搜查時搜出革命黨人名冊,隨後清政府戒嚴三鎮。革命黨人意料到清政府必然按照名單抓捕,當日下午彭楚藩等六人得知消息後在武昌小朝街85號文學社總部暨總指揮部開會,湖北革命軍總司令蔣翊武臨時決定將起義時間推遲,在彭楚藩的堅持下決定提前至當晚12時。但未至12時,一干人等便被聞訊趕來的清軍逮捕,其中五人被捕,僅蔣翊武逃脫。[1]

審訊及就義 編輯

當晚,湖廣總督瑞澂遣參議官鐵忠、武昌知府雙壽、漢陽知府張燈會審彭楚藩。鐵忠見彭楚藩著憲兵服,不想牽連自己當憲兵管帶的妹夫,而欲為彭楚藩開脫。但彭楚藩直接自首自己是革命黨,甚至在會審中厲聲大駡清政府。[1]

此後瑞澂發往清廷的電奏中提到彭楚藩「語尤狂悖」。[2]

10日晨,由湖廣總督瑞澂下令,彭楚藩、劉復基、楊洪聖三人被斬首

後續 編輯

此後瑞澂在戒嚴搜查中還發現有一名單,發現有七十二名軍人加入了革命黨,是以當日在軍中大肆搜捕潛伏于軍中的革命黨人,一時間新軍人心惶惶。當晚該營後隊二排哨長(即今排長)陶啟勝巡查各處時,發現兩名革命黨人金品臣程定國值班時睡覺且私藏子彈,遂發生衝突,槍擊陶啟聖。[3]隨後共進會總代表熊秉坤立即宣佈舉事,即武昌起義

紀念 編輯

 
彭楚藩烈士墓,位於鄂州西山

武昌有以三人姓命名的彭劉楊路。1931年在他們被處死的湖廣總署東轅門舊址,現武昌造船廠東大門內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塊,上書「彭劉楊三烈士就義處」。1991年武昌首義80周年之際武昌區人民政府舉辦首義文化節,在武昌閱馬場樹起了彭劉楊三烈士的塑像。

三烈士均入祀臺北國民革命忠烈祠

影視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圖書方志
  • 徐友春主編. 民國人物大辭典(增補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中文(中國大陸)). 
  • 鄂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鄂州市志(1885-1987).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 ISBN 7-101-02561-7 (中文(中國大陸)). 
期刊
  • 松本生. 上諭集. 燕塵. 1911, 第10號 (4): 34–36. doi:10.11501/1468557 (日語). 
  • 劉一曙. 辛亥革命烈士彭楚藩就义前后. 縱橫 (雜誌. 2009, 第12期. ISSN 1004-3586 (中文(中國大陸)). 
  1. ^ 1.0 1.1 1.2 1.3 1.4 鄂州市志(1885-1987)(2000年),第884頁
  2. ^ 上諭集(1911年)
  3. ^ 張雲寬. 教授冯天瑜:武昌首义第一枪并非熊秉坤打响. 新華網-湖北頻道. 湖北日報. [2024-03-19]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