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斯 (電視連續劇)

斯巴達克斯》(英語:Spartacus)是一部美國Starz電視台播出的歷史劇集電視連續劇,於2010年1月22日首播。劇情圍繞着歷史人物色雷斯角鬥士斯巴達克斯安迪·懷特菲爾德飾)領導奴隸起義對抗羅馬共和國的故事而展開。執行製片人史蒂芬·S·迪奈特羅拔·塔珀特側重於塑造斯巴達克斯早期不太被歷史重視的事件。劇中不少格鬥場面因為力求逼真而頗為血腥,亦不時穿插一些點到為止的性愛與粗話。

斯巴達克斯
Spartacus
類型歷史劇
開創史蒂芬·S·迪奈特
主演安迪·懷特菲爾德
露西·勞倫斯
約翰·漢納
彼得·門薩
馬努·本內特
薇娃·碧安卡
艾琳·庫明斯
尼克·塔拉貝
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季數3
集數39(每集列表
每集長度50 分鐘
製作
製作人克洛伊·史密斯
查爾斯·奈特
Aaron Lam
執行製作史蒂文·S·迪克奈特
羅拔·塔珀特
森·溫美
Joshua Donen
拍攝地點新西蘭
播出資料
首播頻道Starz電視台
圖像制式1080i (HDTV)
播出日期2010年1月22日 (2010-01-22)—2013年4月12日 (2013-04-12)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

原本Starz預訂了第二季,但因為主演懷特菲爾德診獲癌症而被逼推遲製作,因此官方改為推出六集的前傳故事,稱為《浴血戰士:競技場之神》(Sparatcus: Gods of the Arena)。懷特菲爾德病癒後第二季的前期製作立即開始,[1]不過不久之後他又復發,令官方和懷特菲爾德一致決定以演員利亞姆·麥肯泰(Liam McIntyre)取代成為新的主演。[2],2011年9月11日懷特菲爾德不幸病逝。[3]則利亞姆·麥肯泰接下角色開始了第二季的製作,第二季稱為《浴血戰士:復仇之路》(Spartacus: Vengeance),在2012年1月27日首播。第三季(最終季)稱為《斯巴達克斯:詛咒之戰》(War of the Damned),在2013年1月25日首播。

劇情 編輯

競技場之神 編輯

主要故事是敘述斯巴達克斯到來之前,Batiatus家族在角鬥場上面臨着殘酷競爭。本劇開始時,Quintus Batiatus的父親Titus正向西西里方向旅行,Quintus臨時代管家裏的「角鬥士主人」一職。野心勃勃的Quintus不滿足於一時、一日的勝利,他想要統治整個角鬥場。他對政治、權力及名譽充滿了嚮往,一心要成為卡普阿最受尊敬的人物。但是對當時的Batiatus家族而言,他們還沒有資格派人參加最高級別的角鬥。為此,Quintus決定走上層路線,一面玩弄權術,一面結交卡普阿的社會名流。但是在當時的羅馬,政治是一件敏感而危險的東西,Quintus不得不處處留心。與此同時,漸露鋒芒的角鬥士Gannicus表現出盲目樂觀情緒,Quintus不得不親自教育他:給 Batiatus家族帶來至高無上的榮譽才是最重要的。

血與沙 編輯

在故事的開頭,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色雷斯人參加了由克勞迪斯·葛雷博將軍領導的羅馬帝國外國附庸軍,一起參與進攻蓋塔人(佔領多瑙河下游地區的Dacian部落,位於現在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公元前72-71年,羅馬將軍和馬其頓省的總督Marcus Terentius Varro Lucullus,與蓋塔人為敵。蓋塔人和羅馬帝國的敵人米特里達梯六世是盟友。蓋塔人頻頻襲擊色雷斯人的土地,所以色雷斯人被葛雷博說服,參加了羅馬帝國的外國附庸軍。葛雷博被妻子Ilithyia說服,決定放棄攻擊蓋塔人,直接對抗在小亞細亞的米特里達梯,以建立更大的功業。色雷斯人感覺羅馬人背叛了他,領導了反對葛雷博的叛變,並返回他的村莊,但是他的村莊已經被毀。色雷斯人和他的妻子蘇拉第二天被葛雷博抓獲。色雷斯人因為自己的罪行被判決死在角斗場上,而蘇拉變作奴隸被帶走。色雷斯人被運到意大利的卡普阿,一個角鬥士訓練中心。在競技場上,色雷斯人不顧一切殺死了四個被委派來處決他的角鬥士,在人群中一炮而紅。參議員Albinius免除了他的死刑,將他貶為奴隸。沒人知道這位囚犯的真實姓名,蘭圖拉斯·巴蒂塔斯,一位卡普阿決鬥時訓練場的主人,建議以他命名為「斯巴達克斯」,因為曾經有個色雷斯國王也叫這個名字,而囚犯在競技場上和這位國王一樣兇猛。

巴蒂塔斯注意到以及色雷斯人的天賦和群眾中的歡迎程度,將他買下,讓奧納梅斯訓練他。奧納梅斯也是一個奴隸,之前是一位角鬥士。他成為了瓦羅的朋友。這位羅馬人賣身為奴隸來養活他的家人並還清他的債務。他被更高級的角鬥士騷擾,特別是不敗的高盧人克雷斯和迦太基人巴卡。斯巴達克斯很快了解到蘇拉被賣給一個敘利亞的奴隸販子。巴蒂塔斯從訓練的第一天就一直無法控制斯巴達克斯,於是他承諾找到蘇拉,讓他們團聚。作為回報,斯巴達克斯必須和其他有前途的新手在競技場上合作。

經過許多近乎致命的考驗和更多的培訓,斯巴達克斯成為了一個活着的傳奇,成為了「卡普阿的冠軍」。巴蒂塔斯買下了蘇拉,但她因為路上被土匪襲擊,身受致命重傷。事實上,巴蒂塔斯暗中命令手下謀殺蘇拉,這樣斯巴達克斯就可以永遠保持忠誠,專注於競技場。斯巴達克斯放棄了他色雷斯人的身份,忘記了他對自由的夢想,滿足於作為冠軍的生活。

在故事的轉折點,斯巴達克斯和他在競技場唯一的朋友瓦羅,進行一場表演賽,以慶祝卡普阿執政官兒子Numerius的成年儀式。Ilithyia痛恨斯巴達克斯,因為他的叛變讓葛雷博難堪。她勾引了這位年輕人,並說服他給本場比賽的失敗者處以死刑。斯巴達克斯和預期中的一樣取得了勝利,當年輕人給出了向下的大拇指,巴蒂塔斯為了討好年輕人有權的父親,強迫斯巴達克斯遵守命令,殺死瓦羅。在自己受傷的疼痛以及被迫殺死自己的朋友的悲傷中,斯巴達克斯發燒了,在夢中他意識到蘇拉的死是巴蒂塔斯一手安排。他意識到他要麼反抗,要麼死去,他決定領導一場叛變,殺死所有巴蒂塔斯家族的人。

為了復仇,斯巴達克斯徵求克雷斯和其他角鬥士的幫助,徹底打敗巴蒂塔斯家族。巴蒂塔斯為卡普阿的精英們安排了一場在斯巴達克斯和克雷斯之間的生死之戰。教練員(巴蒂塔斯曾提到過他的真實姓名,奧納梅斯)正面對抗巴蒂塔斯,因為巴卡被殺,阿舒爾也與此有關。斯巴達克斯獲得了米拉的支持,她將負責打開從訓練場通往公館的大門。克雷斯希望和妮維雅重新團聚,拒絕幫助斯巴達克斯,但是在他知道他被下毒來保證斯巴達克斯獲勝之後,他在最後一刻決定加入斯巴達克斯的陣營。教練員一開始阻止斯巴達克斯殺死巴蒂塔斯。在隨後的混亂中,角鬥士殺死了守衛和一些客人,克雷斯也說服教練員加入斯巴達克斯。Illithyia逃跑了,她的守衛從外面封住了訓練場的大門。教練員為了自己的承諾,試圖殺死阿舒爾,但最終被阿舒爾躲開了。克雷斯悲傷地重創了巴蒂塔斯的妻子Lucretia,用劍刺入她的子宮,殺死了他們未出世的孩子。Aurelia在透露瓦羅是她的丈夫之後殺死了Numerius。斯巴達克斯終於在重傷的Lucretia面前殺死了巴蒂塔斯。在大屠殺後,斯巴達克斯發誓他要讓整個羅馬帝國為之顫抖。

復仇 編輯


詛咒之戰 編輯

演員與角色 編輯

  • 斯巴達克斯(安迪·懷特菲爾德 飾):一個色雷斯奴隸,後來成為了蘭圖拉斯·巴蒂塔斯的角鬥士。
  • 蘇拉(艾琳·康明斯英語Erin Cummings 飾):斯巴達克斯心愛的妻子,被敵人姦污和殺害。
  • 昆圖斯·蘭圖拉斯·巴蒂塔斯(約翰·漢納 飾):一位角鬥士訓練師,斯巴達克斯的主人。
  • Lucretia(露西·勞利斯 飾):巴蒂塔斯的妻子。
  • 克雷斯(馬努·班尼特 飾):一個高盧人,巴蒂塔斯最好的角鬥士。喜歡妮維雅。
  • 教練員 奧納梅斯(彼得·門薩 飾):巴蒂塔斯的角鬥士訓練員。
  • 瓦羅(傑·寇特尼 飾):一位賣身為角鬥士的來養活家庭的羅馬公民。
  • 阿舒爾(尼克·特拉貝 飾):敘利亞角鬥士,他的腿曾經在競技場上被克雷斯創傷,現在是巴蒂塔斯的記賬員和心腹。
  • 巴卡(Antonio Te Maioha 飾):巴蒂塔斯最成功的角鬥士之一,他的保鏢,暱稱「迦太基的野獸」。
  • 索羅尼斯(Craig Walsh Wrightson 飾):巴蒂塔斯家族的競爭對手,也是角鬥士訓練師。
  • 妮維雅(萊斯利-安·勃蘭特 飾):Lucretia的忠誠的私人奴隸。喜歡克雷斯。
  • Ilithyia(Viva Bianca 飾):參議員Albinius的女兒,葛雷博的妻子。
  • 米拉(Katrina Law 飾):一位女奴隸,受到被處死的威脅,被迫去勾引斯巴達克斯,最終愛上了他。
  • 蓋烏斯·克勞迪斯·葛雷博(克雷格·帕克 飾):一位羅馬軍隊的將軍,讓斯巴達克斯成為奴隸角鬥士。

劇集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Andreeva, Nellie. 'Spartacus' Star Andy Whitfield Is Cancer-Free & Ready To Return To The Starz Series. Deadline. June 8, 2010 [July 14,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2. ^ Crumpley, Elliot. Liam McIntyre confirmed to take over Spartacus role. College News. January 18, 2011 [January 1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4日). 
  3. ^ McConnell, Donna. 'A beautiful young warrior': Spartacus star Andy Whitfield loses his battle with cancer at age 39. Daily Mail (London). September 13, 2011 [2012-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