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德語(德語:HochdeutschStandarddeutsch),指的是所有德語中的最為規範的一支,作為德語圈內最正式的書面語,是不同德語方言區的共同交流語言。

各國和地區內不同的標準德語[1]

由於德語是一種多中心語言,其標準語也不盡相同,目前地球上的標準德語有三,即德國標準德語奧地利標準德語以及瑞士標準德語,這三者的書面語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口音略有變化,其中又以德國的標準語為傳播範圍最廣的。

值得注意的是,標準德語並不是「方言」,也不是「傳統語言」。它最初是一種「純書面語」。標準德語至今已有數百年的發展史,期間德語區作家們試圖利用它來寫作、翻譯《聖經》,盡可能多的讓所有德語區能看明白。但是,直到1800年前,標準德語幾乎只有書面語,對當時德國北部的人,尤其是那批說低地德語的人來説,標準德語的口音聽起來像是外語德國統一後,巴登-福騰堡地區的方言作為最正確的標準語而全德國擴散,加上義務教育的普及,像漢諾威週邊地區的北部方言都已經滅絕了。[來源請求]二戰後,奧地利和瑞士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標準語口音。

為了保持書面語的一致,德語正寫法協會負責發佈一致性的德語正寫法。

術語 編輯

德語語言學中,只有傳統的地域變體才被稱為方言,標準德語的變體則不被這麼稱呼。被稱為Umgangssprachen(「口語」之意)的後者,從19世紀起就在德國境內逐漸取代各地的傳統方言,從而形成混入方言成分的標準德語變體。

在標準德語裏,「標準德語」被稱為高地德語(Hochdeutsch)。但在語言學中,高地德語是指通行於德國中部及南部、瑞士奧地利法國阿爾薩斯等地的德語諸方言,而標準德語僅是其中一種。該名稱中的Hoch(高)指的是通行高地德語的地區,從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向北直至德國中部山地,地勢相對較高。相應地,低地德語中的低(Nieder),指的是通行低地德語的北德平原地勢相對較低。Hoch(高)並沒有任何表示標準德語比其他德語方言更高等的含義。

為了避免混淆「標準德語」與「高地德語」,「標準德語」亦被稱為Standarddeutsch(標準德語)或deutsche Standardsprache(德語標準語),如果上下文足夠清晰的話,簡稱為Standardsprache(標準語)。但這類名稱因帶有「標準」一詞而受到瑞士德語區的強烈抵觸,因為他們只認可「標準德語」的通用語地位,而不希望以「標準德語」以「標準」為名取代瑞士德語

變體 編輯

標準德語存在地域性的不同,就區域而言尤其表現在德語國家間,就語言學特徵而言尤其表現在詞彙上(也表現在發音甚至語法的一些例子裏)。標準德語的地域變體不應與德語方言的變體混淆,儘管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受方言影響,但兩者畢竟是截然不同的。

標準德語與德語方言之間的連續體 編輯

在絕大多數區域,視具體情況的不同,德語使用者使用的德語屬於連續體,這種連續體是一種混合物,可從更多的方言變體到更多的標準德語變體。

瑞士的德語區,方言和(瑞士)標準德語之間則沒有這種連續體。標準德語的使用幾乎僅限於書面語。這種現象因此被稱為「中間雙語制」或「功能雙語制」。在瑞士,人們往往只和完全聽不懂瑞士德語的人才說標準德語,標準德語只被預期在學校中使用。不過,標準德語還是在當代瑞士德語的許多變體中留下明顯痕跡,後者的區域性表達習慣和詞彙已被標準德語同化取代。

語法 編輯

正寫法 編輯

德語最新的正寫法從2006年8月1日起實施。

早期現代高地德語的首次標準化(非規範性的),是1534年的路德聖經。1781年約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出版了第一部德語字典。1852年起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開始編輯最廣泛的德語字典。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1880年康拉德·杜登出版了德語全正體書寫字典。1901年經過小修改後,這部字典成為標準德語的唯一典範。其中的內容一直到1998年才被重新訂正。1998年的修改主要改進了一些非常不規則的語法,另外簡化了一些規則。此外一些在民間通用,但依照過去的正體法被認為是錯誤的寫法被認可為正確的。修改施行後,較古老的寫法被算做「已過時,但並非錯誤的」。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lrich Ammon, Hans Bickel, Jakob Ebner, et al.: Variantenwörterbuch des Deutschen. Die Standardsprache in Österreich, der Schweiz und Deutschland sowie in Liechtenstein, Luxemburg, Ostbelgien und Südtirol. Walter de Gruyter, Berlin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