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尼爾圓柱體

奥尼尔设想的太空定居点

奧尼爾圓柱體(英語:O'Neill cylinder),又稱奧尼爾殖民地(O'Neill colony),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傑瑞德·K·奧尼爾在其1976年著作《高邊疆:太空中的人類殖民地英語The High Frontier: Human Colonies in Space》中提出的宇宙殖民地構想[1],他提議用月球小行星開採的資源,在21世紀實現太空移民[2]。目前此構想仍流於理論,而謝夫·貝佐斯曾在2019年5月9日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藍色起源活動中提議建造奧尼爾圓柱,而非殖民其他星球[3][4]

畫家筆下的成對奧尼爾圓柱的外部結構(上)及內部景觀(下)

奧尼爾圓柱由兩個反向旋轉的圓柱體組成,之所以朝逆時針方向運行是因為此舉可以抵消陀螺效應,否則他們將無法對準太陽。每個圓柱體的直徑約為5公里,長20公里,且兩端通過桿端的軸承系統連接,其旋轉會為奧尼爾圓柱體提供人工重力[1]

背景 編輯

 
唐·戴維斯英語Don Davis (artist)對奧尼爾圓柱內部的描繪,圖中可見其內表面的曲率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本科物理時,奧尼爾給了其學生一個設計出外太空大型結構的課題,從而證明在太空中生活一事為可取,其中一些設計理論上有足夠大的體積供人類居住。這課題激發了奧尼爾關於殖民地圓柱體的想法,他隨後便在1974年9月《今日物理英語Physics Today》的一篇文章上講述此構思[5]

「島嶼」 編輯

在《高邊疆:太空中的人類殖民地》中,奧尼爾提出三種參考設計英語Reference design,並稱它們為「島嶼」[1]

  • 二號島嶼(Island Two):球形設計,直徑1.6公里
  • 三號島嶼(Island Three),即現今的奧尼爾圓柱體,由兩個反向旋轉,直徑8公里、長32公里的圓柱體組成[7]。每個圓柱體有六個沿着圓柱體長度延伸的等面積複合板,其中三個是透明的窗戶,其他三個則是可住人的「平面陸地」,此外還有一直徑32公里,以不同速度旋轉來支持農作物生長的外環結構。工業製造區則位於圓柱體的中心,此規劃的目的是為某些製造過程提供儘量小的重力[7]

為了節省從從地球發射原材料的巨額成本,這些殖民地將通過質量投射器從月球發射到太空的材料建造[1]

設計 編輯

在圓柱體內的生活 編輯

 
設有質量投射器NASA月球基地概念圖,其中朝着月平線延伸的筆直結構是建造奧尼爾圓柱體計劃的一部分
 
畫家筆下的奧尼爾圓柱體被陽光反射照亮的內部

在1974年9月號的《今日物理英語Physics Today》雜誌上,奧尼爾博士認為奧尼爾圓柱體上的生活會比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更好[8],箇中原因是其中有豐富的食物、穩定的氣候和天氣控制。圓柱體內不允許會產生煙霧和污染的內燃機車輛行駛,對於僅有20公里的圓柱體內部來說,單車和低速電動車便已足夠[8]。由於旋轉圓柱體的人工重力,居民們還可以進行在地球上能做娛樂運動,如滑雪、帆船和登山等來保持身體的健康。除了這些運動外,理論上也可以在圓柱體殖民地外的太空中進行其他運動[8]

人工重力 編輯

圓柱體的旋轉會為其內表面提供人工重力。在奧尼爾描述的半徑範圍內,殖民地必須每小時旋轉約28次才能模擬出標準的地球重力,且角速度須達每秒2.8度。就旋轉參考系的人為因素的研究表明[9][10][11][12][13],在如此低的旋轉速度下,很少會有人產生暈動病症狀,這是由於科氏力僅作用於內耳的關係。然而,殖民地內的居民們可以透過轉頭,來感知圓柱體自旋和反自旋的方向,且任何落下的物品似乎都會偏離原落點幾厘米[12]。殖民地的中心軸是一個無重力區域,理論上可以在那裏設置娛樂設施。

大氣與輻射 編輯

奧尼爾殖民地的氧氣分壓大致與地球大氣相同,為地球海平面氣壓的20%,其中也包含氮氣,以增加氣壓至約地球氣壓的30%,這種半壓大氣可節省氣體,並降低殖民地牆壁所需的強度和厚度[1][6]。在直徑5公里,長20公里的尺度上,圓柱體內的空氣和其外殼已可充分屏蔽宇宙射線[1]。奧尼爾圓柱體的內部體積足以支撐其小型天氣系統,而系統本身可以通過改變內部的大氣成分或反射陽光的數量來控制[7]

陽光 編輯

圓柱體的每片大窗戶背面都鉸接著一面大鏡子,未經鉸接的窗邊邊緣則指向太陽。設置鏡子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窗戶的反射,將陽光照進殖民地內,而夜晚則通過打開鏡子,讓空曠的深空表露無遺來模擬,同時允許熱量散發至太空中[1]。在白天時,經反射的太陽會隨着鏡子的移動而遷移,從而形成太陽角度的自然變化。儘管肉眼看不見,太陽仍可能會因為圓柱體的逆時針運行而「旋轉」。另外鏡子反射出的光是偏振的,授粉蜜蜂可能會因此迷失方向[1]

為了讓光線進入殖民地,大窗戶會沿着圓柱體的長一直延伸,但不會是單一的窗格,而是由許多小窗組成,以防止災難性的損毀,而鋁或鋼窗框可以承受殖民地地氣壓的大部分壓力。有時流星體可能會破壞其中一片窗格,導致部分大氣流失,但計算表明這不會是緊急狀況,原因是殖民地擁有巨大的體積[1]

姿態控制 編輯

殖民地及其反射鏡必須永遠對準太陽英語Attitude control,以透過太陽能照亮殖民地內部。奧尼爾和他的學生們精心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在不使用火箭推進的情況下使殖民地每軌道連續旋轉360度,從而減少反作用質量英語Working mass[1]

設計更迭與衍生構思 編輯

在1990年及2007年,有科學家提出一種較奧尼爾圓柱體小,名叫「卡爾帕娜一號」的衍生設計,其通過增長直徑和縮短長度來解決旋轉圓柱體的擺動效應,而它應對宇宙輻射的方法則是拆除窗戶,以及把空間站設在低地軌道[14][15]。2014年,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空間站建造方法,即像建造複合外包裝壓力容器英語composite overwrapped pressure vessel一樣,給袋子充氣並用由小行星材料製成的線軸將其捆起來[16]

畫廊 編輯

參見 編輯

在流行文化中的出現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O'Neill, Gerard K. The High Frontier: Human Colonies in Space.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1977. ISBN 0-688-03133-1. 
  2. ^ Space Resources and Space Settlements,1977 Summer Study at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NASA. [20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July 2012). 
  3. ^ Blitz, Matt; Orf, Darren. Blue Origin Reveals the Blue Moon Lunar Lander. Popular Mechanics. 9 May 2019 [11 June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2). 
  4. ^ Going to space to benefit Earth (Full event replay). Blue Origin. [5 Octo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9). 
  5. ^ O'Neill, Gerard K. The Colonization of Space. Physics Today. September 1974, 27 (9): 32–40. Bibcode:1974PhT....27i..32O. ISSN 0031-9228. doi:10.1063/1.3128863. 
  6. ^ 6.0 6.1 Space Settlements: A Design Study (1977)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6-14.. NASA SP-413. NSS.org. Retrieved September 12, 2012.
  7. ^ 7.0 7.1 7.2 O'Neill Cylinder. Orbital Space Settlements. National Space Society. [November 1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1, 2009). 
  8. ^ 8.0 8.1 8.2 O'Neill, Gerard. The Colonization of Space – Gerard K. O’Neill, Physics Today, 1974 - National Space Society. space.nss.org. 2018-03-28 [202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8) (美國英語). 
  9. ^ Beauchamp, G. T. Adverse Effects Due to Space Vehicle Rotation. Astronautical Sciences Review. October–December 1961, 3 (4): 9–11. 
  10. ^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the Role of the Vestibular Organs in Manned Spaceflight, NASA SP-77, 1965. See in particular: Thompson, Allen B.:Physiological Design Criteria for Artificial Gravity Environments in Manned Space Systems
  11. ^ Newsom, B. D. Habitability factors in a rotating space station (PDF). Space Life Sciences. June 1972, 3 (3): 192–197 [2022-06-19]. Bibcode:1972SLSci...3..192N. PMID 5038187. S2CID 21448026. doi:10.1007/BF0092816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0-04). 
  12. ^ 12.0 12.1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Symposium on the Role of Vestibular Organs in Space Exploration, Pensacola, Florida, August 19–21, 1970, NASA SP-314, 1973
  13. ^ Altman, F. Some Aversive Effects of Centrifugally Generated Gravity. Aerospace Medicine. 1973, 44: 418–421. 
  14. ^ Kalpana One Space Settlement. settlement.arc.nasa.gov. [2018-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5) (英語). 
  15. ^ Globus, Al. The Kalpana One Orbital Space Settlement Revised (PDF). [2022-06-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5-09). 
  16. ^ Third Tennessee Valley Interstellar Workshop, Nov 10-11, 2014, Oak Ridge, TN, Dr. Gordon Woodcock (Boeing/NSS), 10.0 A Construction Scenario for O'Neill Cylinder Space Settlement Habitats, 2014-12-21 [2018-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17. ^ Curreri, Peter A. (2007). "A minimized technological approach towards human self sufficiency off Earth" (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pa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Forum (STAIF) Conference, Albuquerque, NM, 11–15 February 2007.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