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元美鳳洲,又號弇州山人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之一。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王世貞
王世貞


大明太子少保南京刑部尚書
籍貫 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元美,號鳳洲
出生 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日
(1526年12月8日)
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逝世 萬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1590年12月23日)(64歲)
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親屬 (祖父)王倬、(父)王忬
(弟)王世懋
(子)王士騏、(女婿)華叔陽
出身
  •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舉人
  •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

王世貞為大同總督王忬之子,生有異稟,讀書過目不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初任刑部主事,遷員外郎郎中,為官正直,不附權貴楊繼盛嚴嵩陷害下獄,王世貞盡力相助,嚴嵩對此十分憤恨。吏部兩度擬定提學皆不用,任山東青州兵備副使。其父王忬在職守上,因灤河決堤事而被嚴嵩下獄[1]。王世貞與其弟王世懋每天在嚴嵩門外自罰,請求寬免,然而朝中無人敢為王忬說清。王忬最終在西市處決。

隆慶元年(1567年)八月,王世貞伏闕為父辯冤,又得大學士徐階相助,王忬平反,追復官職。隆慶二年(1568年),王世貞起補河南按察司副使,兵備大名,隆慶三年(1569年)擢浙江布政使司左參政,分守杭嘉湖。隆慶四年(1570年)履山西按察使,十月底丁母憂

萬曆元年(1573年)起復,除湖廣按察使,九月改廣西布政使,未到任,十二月擢太僕寺卿。萬曆二年(1574年)以督察院右僉都御史督撫鄖陽,萬曆四年(1576年)擢南京大理寺卿,未到任,九月因以「薦舉涉濫」被吏部糾察而奪俸;十月,南京刑科都給事中楊節彈劾他「大節已虧」,令回籍聽候別用。萬曆十五年(1587年)起補南京刑部右侍郎,萬曆十七年(1589年)三品考滿,升南京刑部尚書萬曆十八年(1590年)告休回里,十一月廿七日卒,贈太子少保。《明史》有傳[2]

文學成就 編輯

 
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王世貞石刻像

世貞早年與李攀龍同為「後七子」領袖。攀龍死後,他獨主詩壇二十年。「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片言褒賞,聲價驟起」[3]。善,尤擅,倡導文學復古運動,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園後建有「小酉館」,貯書達3萬餘卷。《四庫總目》說:「世貞才大學博,自謂靡所不少,方成大家」,亦有人指出其作品多模擬仿古,但往往失於藻飾。晚年文學思想轉變,以「恬淡自然為宗」,王錫爵稱其「自然」,焦竑說他「自讖」,錢謙益則提出「自悔」說[4][5][6][7]孫鑛《孫月峰先生全集》卷九《與李于田論文書》論王世貞曰:「鳳洲氣脈本出子瞻,稍雜以六朝,後乃稍飾以莊左及子長。俊發處亦仿佛近之,然終不純似。自謂出《國策》,正是子瞻所祖耳。」其《宋詩選序》稱:「余所以抑宋者,為惜格也,然而代不能廢人,人不能廢篇,篇不能廢句,蓋不止前數公而已,此語于格之外者也。」

著作 編輯

傳世的史學著作有,《國朝紀要》十卷、《天言匯錄》十卷、《弇山堂別集》一百卷、《識小錄》十卷、《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讀書後》、《名卿紀績》、《明野史匯》一百卷、《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州山人續稿》二百一十八卷等[8]:21。此外,有《藝苑卮言》十二卷(南北曲源流與評論)、《鳴鳳記》(劇本,以批嚴嵩為題材。王世貞之父被嚴嵩陷害死,作品大斥嚴氏罪行。)、《史乘考誤》傳世。

不少學者認為《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的真實身分便是王世貞[9][10]

家族 編輯

曾祖王輅;祖父王倬;父王忬;弟王世懋

王士騏;婿華叔陽

註釋 編輯

  1. ^ 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上載:太倉王忬收藏有《清明上河圖》,嚴世蕃知道後強行索要,王忬便將黃彪的摹本送給嚴嵩。裱裝匠湯臣認出畫是假貨,指證說: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腳踏二瓦便可證實。嚴嵩大恨,便尋機將王忬害死。
  2. ^ 《明史·卷287》
  3. ^ 《明史·王世貞傳》
  4. ^ 魏宏遠:〈王世貞晚年文學思想轉變「三說」平議〉,《浙江社會科學》 2008年第4期
  5. ^ 袁宗道批評王世貞晚年多「應酬」「格套」,「前范凝宇有抄本,弟借來看,乃知此老晚年全效坡公,然亦終不似也。坡公自黃州以後,文機一變,天趣橫生,此豈應酬心腸、格套口角所能仿佛之乎!」(《白蘇齋類集》,卷十六《答陶石簣》)
  6. ^ 錢鍾書談藝錄》認為王世貞晚年之作不及早年,指出「《四部稿》中,莫非實大聲宏之體,然《弇州續稿》一變矜氣高腔,幾乎剟言之瘢,刮法之痕,平直切至。」又說「吳梅村《家藏稿》卷三十《太倉十子詩序》有『拯輓近詩弊者,芟抹弇州盛年用意之瓌詞雄響,而表晚歲頹然自放之言,詘申顛倒』云云,議論極公。《弇州續稿》中篇什,有意無韻,木強率直,實不如前稿之聲情並茂,蓋變未至道,況而愈下者也。」錢鍾書本人對錢謙益為學、為人亦全盤否定。
  7. ^ 台灣東海大學卓福安1991年博士論文《王世貞詩文論研究》稱:「查《弇州山人四部稿》及《弇州山人續稿》中,並找不到有關錢氏所說的王世貞晚年自悔之言的出處,而歷來引用此說的學者如郭紹虞,僅說出自錢氏《列朝詩集小傳》。而黃志民、成復旺、蔡振楚、劉德重及張寅彭等諸位先生則謂出自《讀書後·書李西涯古樂府後》及《讀書後·歸太僕贊》」,「所以此段話或是錢氏所聞,或為錢氏自己對王世貞詩論的心得也未可知。」。
  8. ^ 喻堰田. 《王世贞与〈弇山堂别集〉》. 岱宗學刊:泰安教育學院學報 (山東省泰安市: 泰安教育學院). 2009, (2009年第1期): 21-23 [2022-12-01]. ISSN 1009-1122 (簡體中文). 
  9. ^ 清康熙年間,謝頤序《金瓶梅》時說:「《金瓶梅》一書傳為鳳洲(王世貞)門人之作也,或云即出鳳洲手」。
  10. ^ 清人宋起鳳《稗說》卷三〈王弇州著作〉:「世知《四部稿》為弇州先生生平著作,而不知《金瓶梅》一書也先生中年筆也。」

參考書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