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

化合物

碳酸鋰(Li2CO3)是一種無色單斜系晶體,微溶於水、稀酸,不溶於乙醇、丙酮。用於治療精神疾病,多用於躁狂症的治療。

碳酸鋰
IUPAC名
Lithium carbonate
識別
CAS號 554-13-2  checkY
PubChem 11125
ChemSpider 10654
SMILES
 
  • [Li+].[Li+].[O-]C([O-])=O
InChI
 
  • 1/CH2O3.2Li/c2-1(3)4;;/h(H2,2,3,4);;/q;2*+1/p-2
InChIKey XGZVUEUWXADBQD-NUQVWONBAY
ChEBI 6504
RTECS OJ5800000
KEGG D00801
性質
化學式 Li2CO3
摩爾質量 73.8909 g·mol⁻¹
外觀 白色無味固體
密度 2.11
熔點 723 °C
沸點 1310 °C
危險性
警示術語 R:R22-R36
安全術語 S:S24
主要危害 腐蝕性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性質 編輯

白色單斜,鹼性晶體,無潮解性,在空氣中是穩定的。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可以通過用碳酸根離子沉澱溶液中鋰離子的方法來製備。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從溶液中析出的碳酸鋰不含結晶水。由於鋰離子具有很強的極化性,因此碳酸鋰的熱穩定性比其他鹼金屬碳酸鹽要差一些,加熱到熔點以上時,便會發生分解,產生氧化鋰二氧化碳

 

將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鋰的水懸浮液中時,碳酸鋰即轉變為酸式碳酸鋰而溶解。如果再將酸式碳酸鋰的溶液加熱,則又放出二氧化碳,並沉澱出碳酸鋰。碳酸鋰的這個性質可用於除去其中的雜質。

歷史 編輯

碳酸鋰在精神科臨床的應用其實相當偶然。1940年初,氯化鋰曾代替氯化鈉用於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以降低鈉離子的攝入量;後因其毒性作用而於1949年放棄使用。1949年,澳洲醫生約翰·凱德(John Cade)在研究躁鬱症的成因時估計它與尿酸有關,不過由於尿酸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小,難以進行動物實驗,而尿酸鋰是最易溶於水的尿酸鹽,於是他就用尿酸鋰來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接受過尿酸鋰的動物都變得十分溫馴和安靜,攻擊行為得到控制。經過進一步研究,他發現尿酸鋰中的鋰離子才是關鍵所在,於是他便進一步進行實驗,並在期刊上發表文章《鋰治療精神興奮》,正式將鋰引入精神科臨床用於躁狂症的治療。

用途 編輯

工業上碳酸鋰用於製造其他鋰鹽,如氯化鋰溴化鋰等。它還在搪瓷、玻璃、陶瓷和瓷釉中作為氧化鋰的原料,也被加到電解制鋁的電解槽中,用以增加電流效率和降低電解槽的內阻和槽溫。在醫學上,則用於躁狂症的治療。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來源 編輯

書籍
  • 《無機化學叢書》,第一卷
期刊文章

參見 編輯

  • 《碳酸鋰的臨床應用》山東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0760650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