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道清朝中華民國初期設置的

清朝兼治蒙古族、番族,駐西寧[1],1645年五月設撫治西寧道,駐西寧衛,撫治番夷並管西寧衛。1724年十月下轄西寧府。1748年,為分巡陝西撫治西寧道按察使司副使銜。1767年,加兵備銜,改稱撫治西寧兵備道。1779年,兼管驛務。[2]

1913年4月置海東道。屬甘肅省。1914年6月海東道改名西寧道,治所西寧縣(今青海西寧市)。屬甘肅省。轄西寧、大通碾伯循化貴德巴戎湟源等縣。轄區約相當今青海省東北部門源、大通、湟源、貴德、貴南同德等縣以東,西傾山大夏河以北地區(臨夏夏河兩市縣除外)。1926年廢。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卷116):「鞏秦階道,兼茶馬、屯田,駐秦州。新疆鎮迪道,兼驛傳,加提法使銜,駐省伊塔道;兼水利、屯田,稽查卡倫,駐寧遠。撫治兵備道,甘肅西寧道,兼治蒙、番,駐西寧。 」
  2. ^ 傅林祥,林涓,任玉雪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10,378頁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