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加成反應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5月18日) |
米高加成(Michael reaction、Michael addition),最有價值的有機合成反應之一,是構築碳-碳鍵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有時也稱為1,4-加成、共軛加成。是親核試劑對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發生的β位碳原子發生的加成反應。在逆合成分析中屬於親核試劑對a3合成子發生的反應。
歷史 編輯
米高加成反應是有機化學中的經典反應。由旅歐的美國留學生阿瑟·米高於1887年發現並做了系統研究。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合成實踐中被大量運用於天然產物和藥物的合成。
反應機制 編輯
米高加成在立體化學上屬於區域選擇性反應。親核試劑2優先進攻β-的碳原子,生成一個烯醇鹽中間體4,後者在後處理步驟中被質子化,生成一個新的飽和的羰基化合物。
應用 編輯
在有機合成中利用不同的親核試劑,可以方便的生成碳碳鍵,碳氧鍵,碳氮鍵,碳硫鍵,碳硒鍵,等等。當米高加成與羥醛反應串聯起來的時候就產生了有機合成上著名的「羅賓遜成環反應」。後者最大的用處是用來合成維蘭德-米歇爾酮。這個酮則是類固醇類藥物人工合成的基礎,也是近現代許許多多萜類天然產物人工合成的重要原料。比如可以用來合成抗癌藥物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