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命八大臣
怡親王載垣
鄭親王端華
戶部尚書肅順
額駙景壽
兵部尚書穆蔭
吏部左侍郎匡源
禮部右侍郎杜翰
太僕寺少卿焦祐瀛

顧命八大臣是清咸豐辛酉年七月(1861年8月),咸豐帝病死於熱河承德避暑山莊行宮(在今河北省承德市),遺詔三名御前大臣和五名軍機大臣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輔弼皇太子同治帝載淳為帝,總攝朝政。」這八個人被稱作「贊襄政務八大臣」、「贊襄政務王大臣」,俗稱顧命八大臣,其中又以肅順為首,八人均約45歲。

不久,東太后慈安(25歲)、西太后慈禧(26歲)、恭親王奕訢(28歲)等隨即發動了辛酉政變(又稱祺祥之變),剷除顧命八大臣勢力,八大臣非死即貶。

成員 編輯

此八人,可分為兩個體系,即皇親國戚:載垣端華肅順景壽等四人,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四人。

載垣 編輯

載垣(1816年10月16日-1861年11月8日),怡親王,姓愛新覺羅,是怡親王胤祥的五世孫,道光五年繼承怡親王爵位。曾任御前大臣行走。咸豐年間,歷任左宗正宗令領侍衛大臣等官職。咸豐十年,會同兵部尚書穆蔭通州替代桂良,與英國、法國議和,談判破裂,拘禁巴夏禮等英法議和使團39人。英法聯軍進逼北京,載垣跟隨咸豐帝逃往熱河。咸豐十一年,咸豐帝病死,他與端華肅順等八人受顧命為贊襄政務大臣。祺祥之變後,載垣在北京被捕,自縊

端華 編輯

端華(1807年-1861年),鄭親王,姓愛新覺羅鑲藍旗人,大清開國功臣努爾哈赤的同母弟舒爾哈齊(也譯作舒爾哈赤速爾哈齊,1564年-1611年)的第六子、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烏爾恭阿的第三子,咸豐帝遺命之顧命八大臣之一,祺祥之變後,賜死,爵位被革。

肅順 編輯

肅順(1816年11月26日-1861年11月8日),姓愛新覺羅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清朝重臣。字雨亭,鑲藍旗人,鄭親王烏爾恭阿的第六子,庶出,母親是回族人,他的異母兄端華繼承鄭親王爵位。顧命八大臣之一,祺祥之變後,斬首燕都菜市口

景壽 編輯

景壽(1829年-1889年),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的兒子。道光二十四年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道光二十五年迎娶道光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為妻,後繼承一等誠嘉毅勇公的封爵。咸豐五年七月授官「蒙古都統」,六年正月授官「御前大臣」,賜用紫韁,不久升為「領侍衛內大臣」。顧命八大臣之一。祺祥之變後,被罷免,但是仍然保留公爵額駙品級。同治元年二月重新出任蒙古都統,三月重新授予御前大臣的官職。同治三年七月重新賜紫韁,十月重新被授予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十三年十二月任命他管理神機營的事務。光緒十五年六月去世,諡號端勤。是顧命八大臣中下場最好的一個。

穆蔭 編輯

穆蔭(?-1864年),姓托和絡氏,字清軒滿洲正白旗人。1860年為通史欽差大臣,因與英法聯軍和談失敗,被撤職,隨咸豐逃往熱河行宮。祺祥之變後,穆蔭以「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節尤重」的罪名被流放。後獲赦免,同治三年,在家中去世。

匡源 編輯

匡源(1815年-1881年),字本如,號鶴泉山東膠州人。道光進士,歷任皇子奕詝經學老師,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理禮部尚書,軍機大臣,賜紫禁城騎馬,贊襄政務大臣,祺祥之變後,被罷免

杜翰 編輯

杜翰(1806年-1866年),字鴻舉,號繼園山東濱縣(今濱城區)人,皇帝老師杜受田的長子。道光二十四年進士,獲選為庶吉士,授官翰林院檢討。咸豐三年,升遷為工部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辦理京城巡防事宜,頗受皇帝信賴。同治顧命八大臣之一,祺祥之變後,杜翰被革職,發配新疆,後來獲赦免,從此閉門不出。死於同治五年。

焦祐瀛 編輯

焦祐瀛(1814年-1887年),字桂樵天津人。咸豐朝歷任內閣中書軍機章京光祿寺少卿,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太僕寺卿。咸豐皇帝的詔書,多為其草擬。祺祥之變後,被免職。

相關文藝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