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

唐朝军事将领

高仙芝(?—756年1月27日),高麗族[1][2]唐朝名將,爵至密雲郡公。其生平活躍於唐玄宗時期,最著名的事蹟是率領唐軍於中亞阿拉伯帝國展開怛羅斯戰役

生平 編輯

家世 編輯

高仙芝本是高句麗人。「高」乃高句麗王族扶餘王之姓。扶餘王族傳28世(705年),總章元年被唐朝消滅。高仙芝有可能是其後裔。[3]

父親是高句麗人高舍雞,公元668年高句麗滅亡之後,高舍雞內遷中原,一開始在河西四鎮從軍,逐漸升遷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3]

從軍生涯 編輯

二十歲時,跟隨父親到安西四鎮,因父親的功勞而被授予遊擊將軍的軍銜[1][2],數年後,與父親一起在唐朝軍隊服務。

起初在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等旗下工作,並沒有什麼名聲得到欣賞。開元末年,後來新的節度使夫蒙靈詧上表把他提拔為焉耆鎮守使[1]安西都護府副都護[1]、安西四鎮(龜茲焉耆于闐疏勒)都知兵馬使[2]

征服小勃律國 編輯

高仙芝名揚史冊的第一戰是收服小勃律國。小勃律原來為大唐的屬國,也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交通要道,不過自從吐蕃(第36任)贊普赤德祖贊把公主墀瑪絡(贊普姐)嫁給小勃律王蘇失利之為妃後,小勃律國就倒向了吐蕃了。吐蕃進而控制了西北各國,出現了「西北二十餘國皆臣吐蕃」的局面,大唐幾任安西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數次派兵討伐,皆無功而返。天寶六載(747年)三月,唐玄宗特別敕令時任安西副節度使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由高仙芝率領步騎一萬人,他們從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新疆庫車)出發,自安西行十五日至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又十餘日至握瑟德(今新疆巴楚東北),又十餘日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又二十餘日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海拔4,000 - 7,700米)守捉,又行二十餘日至播密川,又二十餘日至特勒滿川,即五識匿國也。在特勒滿川,高仙芝兵分三路:派疏勒守捉使趙崇玭統三千騎進攻吐蕃人駐守的連雲堡,自北谷入;使撥換守捉使賈崇瓘自赤佛堂路入;自己與太監邊令誠自護密國入,圍攻連雲堡。在連雲堡戰役中,擊潰吐蕃主力,是役「 從辰至巳,大破之。至夜奔逐,殺五千人,生擒千人,餘並走散。得馬千餘匹,軍資器械不可勝數。」

攻克連雲堡後,再翻越滿是冰川和懸崖的坦駒嶺(今興都庫什山東端,海拔約4,600米)山口,抵達小勃律國都阿弩越城,攻城前,先切斷印度河上連接吐蕃和大勃律的藤橋,因失去外援,小勃律被迫開城投降,小勃律王夫婦被俘虜,唐改其國號為歸仁,設歸仁軍鎮守。此役過後,西域各國重新歸附唐朝 [1],747年,高被封為安西四鎮節度使。

此後唐王朝和吐蕃、倭馬亞王朝關係日益敵意。當時有72個中亞的粟特印度教王國藩屬唐王朝。高仙芝任節度使,轄區包括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鹹海南部、庫車克什米爾,在今天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阿富汗喀布爾都設有分支機構。

怛羅斯戰役 編輯

天寶九載(750年),高仙芝征服石國(塔什干),俘虜其王,送到長安斬首。新近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派出東征軍,在呼羅珊波斯人的協助下進攻高仙芝。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領導的二萬五千安西都護府軍隊在怛羅斯戰役中敗於阿拔斯王朝的東征軍,被迫返回龜茲。之後高仙芝試圖反攻,但因兵力不足作罷。此役使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流入阿拉伯,對之後阿拉伯和歐洲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唐帝國本身並沒有失去領土,只是向西擴張的勢頭被迫停止,安西都護府的原有勢力範圍並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但安史之亂的爆發導致安西都護府大量士兵內調平叛並在內戰中損失殆盡,安西都護府兵力空虛,從此逐漸失去了對中亞各王國的控制。

安史之亂 編輯

755年後高仙芝入朝任右羽林大將軍。

安史之亂初,他作為副元帥領軍東征;因前線失利,高仙芝遂與退守下來的封常清制定退保潼關的戰略,一方面避敵之鋒,同時等待各地駐軍前來援助,阻叛軍進入西京長安

唐玄宗因為安史之亂對各節度使心存芥蒂,於是派親信宦官邊令誠作為監軍。邊令誠能力不足,卻處處干預高仙芝、封常清的軍務,同時還索取賄賂。在遭到拒絕後,邊遂誣陷「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玄宗懷疑高仙芝把長安的兵馬和太原的糧草集中在潼關的目的,於是將兩大名將高仙芝與封常清同時處死。高仙芝覺得冤枉,大聲說:「我於京中召兒郎輩,雖得少許物,裝束亦未能足,方與君輩破賊,然後取高官重賞。不謂賊勢憑陵,引軍至此,亦欲固守潼關故也。我若實有此,君輩即言實;我若實無之,君輩當言枉。」[4]士兵皆呼冤枉,但邊令誠不聽。高仙芝又回頭看封常清屍體,曰:「封二,子從微至著,我則引拔子為我判官,俄又代我為節度使,今日又與子同死於此,豈命也夫!」[5]言畢被殺。此消息撼動了唐軍,使安祿山有了再次坐大的可能。

評價 編輯

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認為高仙芝的功績「可與歐洲史上翻越阿爾卑斯山之著名軍事將領相提並論」,當時以「中國山嶺之主」(Sahib jibal al-sin)聞名。至於怛邏斯之役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長途行軍,人困馬乏,加之兵力本來就處於劣勢的緣故。[3]

他知人善任,天寶六年出征小勃律時任用了李嗣業田珍為左右陌刀將。面對難以攻破的婆勒城,高仙芝命李嗣業「不午時須破此賊」,而李則率領步軍從一絕險處登上山頂,向吐蕃軍拋石,從而擊潰了對方。封常清也是遠征小勃律時由高仙芝提拔為節度判官的。[3]

高仙芝亦有貪利之舉,由此引發昭武九姓不滿,是唐軍敗於大食的原因之一。《舊唐書》評價他「仙芝性貪」。[3]

延伸閱讀 編輯

[]

 舊唐書·卷104》,出自劉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135》,出自《新唐書

註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104/高仙芝:高仙芝,本高麗人也。父舍雞,初從河西軍,累勞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仙芝美姿容,善騎射,勇決驍果。少隨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遊擊將軍。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未甚任用,後夫蒙靈察累拔擢之。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2. ^ 2.0 2.1 2.2 歐陽修宋祁等編,《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六十/高仙芝:高仙芝,高麗人。父舍雞,初以將軍隸河西軍,為四鎮校將。仙芝年二十餘,從至安西,以父功補遊擊將軍。數年,父子並班。仙芝美姿質,善騎射,父猶以其儒緩憂之。初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等,不甚知名。後事夫蒙靈察,乃善遇之。開元末,表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3. ^ 3.0 3.1 3.2 3.3 3.4 李琪,唐代高麗邊將高仙芝及其在西域的活動,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4. ^ 舊唐書·卷一百零四·高仙芝傳》
  5. ^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