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舊址

中國陸軍官校的遺址及建築物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海軍學校校舍。1924年(民國13年)6月16日,孫中山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而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迄今。

黃埔軍校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建築物
時代1924年-1927年
編號3-21
登錄1988年1月13日

因校址設於黃埔區長洲島,通稱黃埔軍校。軍校在此辦到第七期,1930年9月遷往南京,後又遷往成都高雄

黃埔軍校大門中央上方橫匾上有譚延闓[1][2]所書「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在二門門口掛著「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對聯,二門右側牆壁上掛有蔣介石手書的校訓「親愛精誠」[3]。黃埔軍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迴廊相通的樓房。軍校創辦時在原陸軍小學堂祠堂式大門前面增建歐陸式大門。中山故居即「史蹟陳列室」,建築面積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原為大清海關總稅務司[4][5]。位於中山故居西的學生俱樂部是歐式紅色建築,禮堂講台中央和兩側分別懸掛孫中山像、總理遺訓、中國國民黨黨旗中華民國國旗林則徐[6]焚鴉片、義和團[7][8][註 1]

東征陣亡烈士墓座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崗,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華民國軍政府紀念討伐陳炯明[9][10][11]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於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遺體。墓園前有1928年修建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是一座凱旋門式建築,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蔣中正書。 1936年在墓園正門增建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和碼頭,有小黃花崗之稱。紀念坊後由墓道、墓塚、紀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構成長數百米的中軸線,墓塚東側有蔡光舉烈士墓,西側有17位出身軍校的將校墓,墓園於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在1984年修繕復原[12]。校園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紀念碑。紀念碑高7米多,為紀念北伐中陣亡的將士而建。校園西南面,建有劇場式的俱樂部,其西側設有游泳室。

軍校後山的八卦山頂建有高40米孫總理紀念碑,於1928年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頂塑有孫總理銅像,高達2.6米,重逾2000斤,是中山先生日本好友梅屋莊吉出資,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場鑄造。碑的正面為「孫中山紀念碑」六個隸書大字,背面為總理像,東面為總理遺訓,西面為總理開學訓詞。從山底到山頂的階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裝飾,表面鑲有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 [13]

1937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利用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創辦「黃埔中正學校」,學校沿用黃埔軍校「親愛精誠」校訓,但創作新校歌。後學校歷次遷徙易名為「廣東省立黃埔中正中學」、「廣東省立黃埔中學」、「廣州市第六中學[14]

建築 編輯

選址 編輯

長洲島位於珠江中央,四面環水,環境幽靜。島內築有多處炮台,與魚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難攻,便於學習與練武;由於當時軍閥盤踞廣州,為避開軍閥的控制和干擾,需選擇交通不便,遠離市區的地方;還有島上有清陸軍小學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還可節省人力和資金。因此孫中山決定把軍校設在長洲島上。

大門 編輯

 
黃埔軍校舊址大門

軍校大門坐,面臨珠江,在牌坊門額上書有白底黑字的「陸軍軍官學校」橫匾,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的手筆。門前有兩個哨崗,後面的兩間房子是衛戍室。

校本部 編輯

大門內正面有一幢走馬樓,稱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嶺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築,兩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四周有圍牆,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全校自總理校長黨代表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部,機構總數約40個,還設有學員宿舍飯堂展覽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戰爭中,遭日本戰機炸毀。

舊址修復 編輯

 
黃埔軍校建築一角

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築物於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1965年,做了較大修繕基本恢復原貌。1984年,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1988年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廣州市政府按國家文物局批覆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則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積10,600平方米,耗資2000餘萬元,復原了孫中山、廖仲愷、周恩來及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各部的辦公室和課室、師生的飯堂、寢室等,但由於趕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質量隱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萬元進行全面修繕,將嚴格按照「修舊如舊」和「不趕工期」兩大原則。現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總理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築。

1995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被評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23年4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15]

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闓所書。校門於196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重新修建。在二門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二門右側牆壁上,掛著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軍校大門綵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孫中山逝世後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黃埔軍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迴廊相通的樓房。軍校創辦時在原陸軍小學堂祠堂式大門前面增建歐陸式大門。中山故居即「史蹟陳列室」,原為清朝廣東海關黃埔分關的舊址,稱為學海樓。磚瓦混凝土混合結構兩層,建築面積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陳列有伴隨聶榮臻數十年的皮箱、自己裝了輪子的椅子、墨鏡、墨盒,解放軍中唯一外籍將軍洪水使用過的手紡毛毯,抗日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的私章等珍貴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贈。

 
俱樂部

位於孫中山故居西的學生俱樂部是歐式紅色建築,禮堂講台中央和兩側分別懸掛孫中山像、總理遺訓、中華民國國旗國民黨黨旗和林則徐焚鴉片、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犯天津沙基慘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畫;禮堂懸掛廖仲愷朱執信史堅如等名人像。黃埔軍校當年的「清黨」便是在俱樂部舉行。俱樂部西側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塢改建。

東征烈士墓園座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岡,是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紀念因討伐陳炯明等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的,安葬有國共兩黨516位烈士遺體,面積5萬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園前有1928年修建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是一座凱旋門式建築,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園正門增建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和碼頭,有小黃花崗之稱。紀念坊後由墓道、墓塚、紀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構成長數百米的中軸線,墓塚東側有蔡光舉烈士墓,西側有17位出身軍校的將校墓。墓園於1984年修繕,1991年新建了「東征史蹟陳列室」。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崗石碑,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建立的。由軍校代校務何遂撰寫的碑文「平岡之石齒齒兮,黃埔之水淙淙;屹豐碑以萬世兮,將以垂紀於無窮」。碑的正面刻「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紀念碑」,碑座的東、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陣亡的獨立團第一營營長曹淵等353位黃埔軍校學生的名字。但由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大部分共產黨員陣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記。

此外還有中山公園、仲愷公園、黃埔公園(又稱中正公園)、濟深公園;張之洞倡建的大坡地抱台、白鶴崗抱台;中國海軍的黃埔軍港等景點。

 
孫中山故居

孫中山故居 編輯

大門西側有一幢2層磚木結構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因民國6年(1917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逝世後,改建為總理紀念室; 1984年又改為黃埔軍校紀念館,陳列黃埔軍校校史和孫中山在廣東革命活動的照片。有時也會舉辦與孫中山有關的史料展覽。

孫中山紀念碑 編輯

 
孫總理紀念碑

民國17年(1928年)11月,在校園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孫中山紀念碑。 1930年在紀念碑頂上豎立孫中山銅像。紀念碑的造型獨具匠心,利用兩邊交叉而上的階梯及銅像,構成「文」字,暗含了孫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軍校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碑座底層7級,上層5級,中間隔有較長的平級將其截然分開。 7級代表軍校在此辦了7期,5級則代表軍校師生共參加了五次戰役;也指軍校在長洲島辦了7期,在外地辦了5期,中國大陸共辦了12期。紀念碑身正面刻有「孫總理紀念碑」六個隸體大字,為胡漢民的筆跡。東面刻有孫中山彌留之際呼喚的七字「和平、奮鬥、救中國」。碑身背面刻有總理像讚,是孫中山一生的寫照。西面刻有總理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孫中山銅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眾,高2.6公尺,重逾2000斤,是先生當年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出資,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場鑄造。其銅像與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山陵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孫中山銅像一致,分別為梅屋本人捐贈,其中南京一尊原為梅屋贈與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一尊原為梅屋莊吉贈與孫中山故鄉香山孫中山故居,1938年被移往澳門。

中國,一般的紀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該紀念碑卻坐南朝北,隱含着孫中山北定中原、統一中國的遺願。

東征陣亡將士墓 編輯

在萬松嶺北麓,有東征陣亡將士墓。此墓1925年動工,翌年落成,墓園門口門楣上的「東徵陣亡烈士紀念坊」一行字為蔣介石所題。因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造型相似,素有「小黃花崗」之稱。墓中埋葬了在兩次東征等戰役中陣亡的516名將士。墓的西邊是十七將校墓,埋藏着國軍陸軍十七位少將,皆出身黃埔軍校,是在派系鬥爭中被殺,1936年骸骨遷葬於此。紀功坊則於1936年增建,為一座仿巴黎凱旋門式建造的建築,上書「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款署「民國十五年八月,張仁傑敬題」。 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功坊的後面是入伍生和學生墓群,東邊是一座單人墓——蔡光舉烈士墓。

文革期間,東征陣亡將士題名碑、少將墓、涼亭等均遭到毀壞。 1984年廣州市政府撥款對墓園進行復原維修,1991年新建了東征史跡陳列室。 [16]

北伐紀念碑 編輯

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是1929年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建立高7米多的花崗石碑。由軍校代校務何遂撰寫碑文「平岡之石齒齒兮,黃埔之水淙淙;屹豐碑以萬世兮,將以垂紀於無窮」。碑的正面刻「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紀念碑」,碑座的東、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陣亡的獨立團第一營營長曹淵等353位黃埔軍校學生的名字。但由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大部分共產黨員陣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記。 [17]

歷史 編輯

軍校於1924年6月16日創辦,1926年3月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8年5月更名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同年9月又改名 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0年9月遷往南京

現狀 編輯

舊址目前已免費參觀,但需領取參觀券,每天限人數2000人。逢週一閉館,每天9:00到17:00開放參觀,16:30停止入館。

舊址低層分別開設「黃埔軍校史蹟」、「黃埔群英館」和「北伐戰爭中的黃埔人」三個主題共六個展館。其中黃埔群英館為展示在黃埔軍校的學生和教官的油畫,其他均為展示黃埔軍校歷史內容,只是史蹟為黃埔軍校的歷史年表,黃埔人為以人物為主軸介紹黃埔軍校的歷史。

而舊址後一排房屋作為黃埔青少年訓練營成員的臨時宿舍,第二排為訓練營的集合教室。

圖集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數字統計不一。按唐德剛《晚清七十年》,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兵,及少數威海衛華人兵)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國五十人,义國五十三人。 抗擊八國聯軍侵犯天津沙基慘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畫;禮堂懸掛廖仲愷朱執信史堅如等名人像。黃埔軍校當年的「清黨」便是在俱樂部舉行。俱樂部西側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塢改建。 [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劉玲玲. 《“伴食宰相”谭延闓》. 百科知識. August 2012, (15): 50–52 (中文(中國大陸)). 
  2. ^ 雪珥. 十日都督焦大哥(二). 廣州: 南方都市報. 2011-06-16 (中文(中國大陸)). 
  3. ^ 解思忠. 《黄埔精神的提炼概括》. 黃埔. May 2013, (3) (中文(中國大陸)). 
  4. ^ 財政部關稅總局. 中华民国海关简史. 台北: 財政部關稅總局. 2008-06. ISBN 9570048611 (中文(臺灣)). 
  5. ^ 历任海关首长照片. 台北: 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中文(臺灣)). 
  6. ^ 林则徐大事年表1785-1798. 北京: 民族魂.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中文(中國大陸)). 
  7. ^ 勞乃宣 等. 《义和拳教门源流考》.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1 (中文). 
  8. ^ 8.0 8.1 佐藤公彥. 《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中国民众Nationalism的诞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04-01. ISBN 9787500459965 (中文(中國大陸)). 
  9. ^ 師永剛、張凡. 《蒋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1-03: 112. ISBN 9787507534474 (中文(中國大陸)). 
  10. ^ 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台北: 中正文教基金會.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4) (中文(臺灣)). 
  11. ^ 陈炯明:维新立宪,辛亥与二次革命,闽南护法.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8) (中文(中國大陸)). 
  12. ^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逝者长眠精神永存. 福州: 華廣網. 2011-01-17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中文(中國大陸)). 
  13. ^ 黄埔军校外部建筑. 廣州: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1-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中文(中國大陸)). 
  14. ^ 广州六中. 廣州: 廣州市第六中學. [201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中文(中國大陸)). 
  15. ^ 洪鈺敏. 官宣!广州新增8家4A级旅游景区. 南方日報. 2023-03-25 [2023-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16. ^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逝者长眠精神永存. 華廣網. 2011-01-17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17. ^ 黄埔军校旧址. 廣州: 中國台灣網-黃埔軍校同學會. 2014-04-16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