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國難宣言

1937年由中國共產黨提出與發起的第二次國共合作之宣言

共赴國難宣言》,中國共產黨黨史中的名字是《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937年(民國26年)9月22日發表的文件,由周恩來起草[1],該宣言表示中共取消中國工農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統轄,一致抗日,中國共產黨已經與中國國民黨取得了和解,因而共赴國難。

背景 編輯

1937年7月7日,日本中國駐屯軍北平城外的盧溝橋發起攻撀[2]:178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吉星文奉命率團反擊[3]:307-308,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3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佈「和平既然絕望,只有抗戰到底」[4]

7月8日,中國共產黨向全國通電,呼籲國共兩黨親密合作、全民族實行抗戰[5]。中國共產黨首要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聯名電呈蔣介石,願在蔣介石領導之下為國效命[6]:120-121。7月1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國國民黨遞交《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

8月22日,發佈改編之中國共產黨命令如下:任命朱德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共轄3個師,其兵額為20,000人[7]:76

9月22日,國民政府發表中國共產黨共赴國難宣言[8]:91[9],實際為中央通訊社以《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為題發表電文。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盼中國共產黨真誠一致,為禦侮救亡而努力[8]:91。蔣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國民政府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10][11]

主要內容 編輯

中國共產黨向國民政府提出「為進兩步而退一步」之四項諾言如下:(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一切以暴動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7]:76

後續發展 編輯

雖然中共表示願意接受蔣中正的指揮,但是實際上仍遵循毛澤東的指示而陽奉陰違的行動。

國民政府因為如在此時與中共發生衝突會影響抗日戰力,及蘇聯亦給予軍援等因素,故國民政府希望國共雙方能合作抗日,因此也給予中共一定待遇。

主要包括:

  • 允許建立「陝甘寧邊區政府」與「晉察冀邊區政府」。
  • 延攬毛澤東、周恩來等七位中共重要領導人為國民參政員,任命周恩來為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
  • 允許中共於重慶創辦《新華日報》,允許八路軍於重慶、成都西安等地設辦事處。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收錄於1980年版《周恩來選集》
  2.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俞飛鵬致何應欽密電〉(1937年7月8日),1987年
  3. ^ 郭汝瑰.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4. ^ 告抗戰全體將士書. 1937-07-31 [2014-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9-01). 
  5. ^ 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37-07-08
  6. ^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書局. 1973. ISBN 9571406635. 
  7. ^ 7.0 7.1 李怡. 《抗戰畫史》. 台北: 力行書局. 1969. 
  8. ^ 8.0 8.1 馬全忠. 《中華民國百年紀事》. 台北: 聯經出版. 2011. ISBN 978-957-08-3825-1. 
  9. ^ 《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中央通訊社,1937年9月22日
  10. ^ 郭汝瑰,黃玉章.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 ISBN 978-7-214-03034-4/7214030349.
  11. ^ 榮維木. 「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與中國的全面抗日戰爭」,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 20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