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秦漢時對皇帝的代稱。

先秦文獻中,僅有兩例縣官。秦漢文獻常見縣官一詞。唐朝司馬貞史記索隱》解釋:縣官謂天子也。所以謂國家為縣官者,夏家王畿內縣即國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漢書·霍光傳》,顏師古注引如淳曰:縣官謂天子[1]

2009年,公佈里耶秦簡8-461簡內容,是秦滅六國後頒佈的名號更替匯編,其中兩條規定:「王室曰縣官」、「公室曰縣官」。當代研究者指出,詞源即是《禮記·王制》天子居縣內(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論。秦始皇依照這一理論,將王朝和帝室取名為「縣官」,意為從諸侯國君升格為天子,成為居住在縣內(王畿)統治天下的官[1]

註釋 編輯

  1. ^ 1.0 1.1 楊振紅. “县官”之由来与战国秦汉时期的“天下”观. 中國社會科學網,來源:《中國史研究》2019年第1期. 2019-11-20 [2022-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6)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