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基甸·馮·勞東

恩斯特·基甸·馮·勞東(德語:Ernst Gideon von Laudon;1717年2月13日—1790年7月14日),是出生波羅的海地區奧地利元帥,也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最成功的軍事對手之一。勞東在1789年攻佔貝爾格萊德期間一直擔任哈布斯堡塞爾維亞的軍事總督職位,並繼續擔任該職位直到他於1790年去世。

男爵
恩斯特·基甸·馮·勞東
出生(1717-02-13)1717年2月13日
瑞屬利沃里亞英語Swedish Livonia圖岑拉脫維亞語Toce
(今拉脫維亞馬多納市鎮
逝世1790年7月14日(1790歲—07—14)(73歲)
神聖羅馬帝國摩拉維亞侯國新伊欽
墓地維也納彭青
效命 俄羅斯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1742年後)
軍種神聖羅馬帝國軍隊
近衛軍英語Imperial Army (Holy Roman Empire)
服役年份1732–1790年
軍銜元帥
參與戰爭
獲得勳章瑪利亞·特蕾莎勳章英語Military Order of Maria Theresa
葉卡捷琳娜二世御賜寶劍
瓦爾哈拉神殿紀念碑

背景和早年生涯 編輯

勞多恩家族是德國和拉特加利亞人的混血,1432年以前該家族定居在東利沃尼亞(今拉脫維亞)勞多恩附近的圖岑莊園。勞東本人聲稱與蘇格蘭的勞頓(Loudoun)伯爵有血緣關係,但無法確定。他的父親奧托·格哈德·馮·勞多恩(Otto Gerhard von Laudohn)是一位中校,靠着瑞典軍隊的微薄退休金生活。[1]由於根據1721年的尼斯塔德條約,在大北方戰爭結束後,利沃尼亞被割讓給了俄羅斯,所以勞東在1732年進入俄羅斯帝國軍隊。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期間,他參加了1734年的但澤之圍,後在1735年從萊茵河法國進軍,並在第聶伯河參加第四次俄土戰爭[1]

1739年貝爾格萊德條約簽訂後,勞東回到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宮廷。由於對自己的前景和俄羅斯軍隊的條件不滿意,他最終於1741年辭職,並在其他地方尋求軍事工作。他首先向腓特烈大帝提出申請,但後者拒絕了他的服務。在維也納宮廷,勞東被任命為弗朗茨·馮·德·特倫克自由軍團的一名上尉。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期間,勞東參加了奧軍的突襲和行軍,直到在阿爾薩斯受傷並被俘。勞東很快就隨着奧地利主力軍隊的推進而被釋放。[1]

西里西亞戰爭 編輯

1745年(在對普魯士的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期間),他在德·特倫克麾下在西里西亞山脈中作戰,在這次戰役中,他作為輕型部隊的指揮官有突出表現。勞東參加了索爾戰役。不久後,由於厭惡非正規軍戰友的不法行為,勞東選擇退伍,在長期貧困中等待後,勞東被任命為一個邊防團的上尉,在接下來的十年裏,勞東在軍事前沿卡爾洛瓦茨從事半軍事半行政的工作。在他駐紮的布尼奇,他建造了一座教堂並種植了一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橡樹林。七年戰爭爆發時,勞東已升至中校軍銜,於是他再次受徵召上陣。從此開始了他作為軍人的名聲。勞東的軍銜晉升最初被威廉·萊因哈德·馮·內佩格將軍拒絕,但很快在考尼茨的授意下晉升上校,並屢屢脫穎而出。勞東在1757年1月1日對奧斯特里茨進行的小規模的夜間突襲引起了上級的注意,在那一年,他在布勞恩的領導下在波希米亞薩克森作戰,並成為一名騎兵少將,獲得了瑪麗亞·特蕾莎騎士勳章。[1]

在1758年的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中,勞東第一次獲得了作為總司令指揮作戰的機會,他出色地利用了這一機會,以至於腓特烈大帝不得不放棄對奧洛穆茨的圍攻,退入波希米亞。勞東隨後被授予中將軍銜,並在霍赫齊戰役中再次體現出積極和勇敢的個性,戰後他被瑪麗亞·特蕾莎封為奧地利貴族中的男爵,同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貴族。此外,瑪麗亞·特蕾莎還將瑪麗亞·特蕾莎大十字勳章賜予勞東,以及波希米亞庫特納霍拉附近的一處莊園。[2]

勞東不久後被派去指揮與奧得河上的俄羅斯人會合的奧軍特遣隊,並與彼得·薩爾蒂科夫一起參加了庫納斯道夫戰役,俄奧聯合部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戰後,勞東晉升炮兵中將(奧地利特有軍銜),並成為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的軍隊總司令。1760年,他在蘭休特戰役中摧毀了富凱率領的普魯士軍隊,並襲擊了重要的克沃茲科要塞。隨後,他在8月15日的李格尼茨戰役中被腓特烈大帝擊敗,這一行動引發了他與主力部隊指揮官道恩和萊西的激烈爭論,勞東聲稱,主力部隊的坐視不理讓他的部隊無人支援。1761年,勞東像往常一樣在西里西亞開展行動,但他發現他的俄羅斯盟友如同庫納斯道夫戰役結束後一樣膽怯,所有針對本澤爾維茨普軍營地的進攻嘗試都失敗了。然而,勞東出色地抓住了一次稍縱即逝的機會,並於1761年9月30日到10月1日襲擊了施魏德尼茨。勞東孜孜不倦的戰鬥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與道恩和萊西的隨機策略形成鮮明對比。[3]

後期生涯 編輯

由於與道恩不和,在戰爭結束之後,隨着道恩成為奧地利軍隊的實際總司令時,勞東就退入幕後。腓特烈大帝等人提出邀約,以誘使勞東為其效力,但勞動沒有接受這些邀約。儘管談判進行了幾年,在萊西接替道恩擔任戰爭委員會主席後,勞東被任命為步兵監察長。然而,勞東和萊西之間的分歧仍在繼續,在與他的對手關係密切的約瑟夫二世即位後,勞東在庫特納霍拉附近的莊園開始了退休生活。[3]

然而,瑪麗亞·特蕾莎和考尼茨讓他在1769年成為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的奧軍總司令。他擔任這個職位三年,在這段時間結束時,他選擇退休,重新回到自己的莊園安頓下來。但瑪麗亞·特蕾莎再次說服他留在軍隊中,由于波希米亞的農業問題導致勞東的財產貶值,瑪麗亞·特蕾莎於1776年以慷慨的條件從勞東手中回購了莊園。勞東隨後在維也納附近的哈德斯多夫定居,不久後晉升為陸軍元帥。[3]

1778年,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爆發。約瑟夫和萊西現在和勞東已經和解,勞東和萊西分別指揮了戰場上的兩支軍隊。然而,勞東在戰場上表現平平,而直面腓特烈大帝的萊西則獲得了新的榮譽。[3]

在這之後的兩年裏,勞東在哈德斯多夫安靜地生活。1787年奧地利與土耳其爆發了一場新的戰爭。負責這場戰爭的將軍們表現不佳,勞東最後一次被召入戰場。雖然年老體弱,但他仍是名義上的總司令,1789年,他在三周內攻佔貝爾格萊德,贏得了最後的輝煌勝利。[3]

他於年內在摩拉維亞的新伊欽去世,此時他仍在崗位上。他最後的職位是新皇利奧波德二世為他設立的奧地利武裝部隊總司令。勞東被埋葬在哈德斯多夫的土地上。在他去世前八年,約瑟夫二世將這位偉大士兵的大理石半身像放置在戰爭委員會的房間裏。[3]

他的侄子約翰·路德維希·亞歷克修斯·馮·勞登(1762–1822)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拿破崙戰爭中獲有軍功,後成為中將。[3]

畫廊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Chisholm 1911,第26頁.
  2. ^ Chisholm 1911,第26–27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Chisholm 1911,第27頁.
  4. ^ Carl Arvid von Klingspor. Baltisches Wappenbuch. Stockholm. 1882: 167 [15 April 2019]. ISBN 978-0-543-987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