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德瑪·哈夫金

沃爾德瑪·莫迪凱·沃爾夫·哈夫金烏克蘭語Володимир Мордехай-Вольф Хавкін羅馬化Volodymyr Mordekhai-Volf Khavkin;俄語:Мордехай-Вольф Хавкин;英語:Waldemar Mordechai Wolff Haffkine;1860年3月15日—1930年10月26日),是一名猶太裔法國微生物學家,因研發出了人類第一劑霍亂疫苗和第一劑鼠疫疫苗而聞名,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1][2][3][4][5]。哈夫金任職於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等機構,在疫苗研發過程中,他曾在自己身上進行疫苗人體試驗[1][2][3]英國知名醫師約瑟夫·李斯特男爵等人稱他為「人類的救星(a saviour of humanity)」[2][3][6]

沃爾德瑪·哈夫金
Waldemar Haffkine
出生1860年3月15日
 俄羅斯敖德薩
(今 烏克蘭
逝世1930年10月26日(1930歲—10—26)(70歲)
 瑞士洛桑
國籍 法國
母校敖德薩大學
知名於發明霍亂疫苗、發明鼠疫疫苗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醫學
機構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
印度孟買鼠疫研究實驗室
印度加爾各答生物實驗室

早年生活 編輯

沃爾德瑪·哈夫金1860年3月15日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敖德薩(今烏克蘭境內),他父親亞倫·哈夫金來自是一個猶太商人家庭,而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6]

1883年,哈夫金畢業於敖德薩大學,他提交了動物學方面的畢業論文,並獲得自然科學學位[2][3][6][7]。畢業後,他曾在敖德薩動物學博物館擔任助手,還有權使用研究實驗室[6][7]。1888年,因為俄國境內的反猶太政策,他離開了俄國,並在瑞士日內瓦擔任短暫教職後,動身前往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從事霍亂疫苗研發工作(後加入法國籍)[2][3][7][8]

職業生涯 編輯

疫苗工作 編輯

1885年,西班牙人Jaume Ferran i Clua曾首次為人類接種霍亂疫苗,但其結果不被科學界和同行所接受,甚至有人懷疑他的疫苗殺死的人多於拯救的人[4][5][9]

1892年7月18日,哈夫金在法國巴斯德研究院工作期間,在動物試驗成功後轉而在自己身上進行了首次人體試驗,並向自己體內注射了低濃度的霍亂弧菌[1][2][3][6][7]。他隨後出現發燒,但幾天內便完全恢復[2][3]。此後,他又在三個俄國同事和其他志願者身上進行了人體試驗,獲得了相似結果,進而確信他所研發的疫苗是可行的、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測試[2][6][3]。1893年,全球第五次霍亂大流行期間,在獲得「微生物學之父」路易·巴斯德的肯定後,哈夫金前往印度加爾各答地區開展大規模霍亂疫苗接種,並成功降低了霍亂發病率[1][2][6][10]。直至1895年秋,他記錄接種了約42,000人,但因為自己患上了瘧疾而不得不返回英國修整[2][3][6]。1896年3月,哈夫金重新回到加爾各答,再次接種了超過3萬人[6]

與此同時,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爆發,哈夫金受到印度孟買省省長邀請,前往協助控制當地的鼠疫疫情[7]。他在當地一所醫院內研發出了首支鼠疫疫苗[7]。1897年1月10日,他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人體試驗(注射了10c.c.的疫苗劑量),在高燒後完全恢復[2][3][6][7]。此後,他從當地一所已爆發鼠疫的監獄內招募了志願者,並在進行了人體試驗證明有效後,隨即開始了大規模接種[2][3][6][7]。哈夫金的疫苗此後被廣為使用[1][2][3]。1899年8月,孟買當地成立了「鼠疫研究實驗室(Plague Research Laboratory)」,哈夫金任實驗室主任[6][7]。1904年,該實驗室更名為「孟買細菌學實驗室(Bombay Bacteriology Laboratory)」[6][7]

接種事故 編輯

1902年10月30日,在印度旁遮普邦的馬爾科瓦爾(Mulkowal),19名接種過哈夫金鼠疫疫苗(53N瓶)的人一周後死於破傷風,但還有88名也接種(非53N瓶)的人則平安無事,此次事故被稱為「馬爾科瓦爾事故」或「馬爾科瓦爾災難」[2][6][11][12][13]。所有證據都指向53N瓶受到致命污染[2][3][6]。一個印度政府委員會(英屬印度)調查後認為,為加快生產速度,哈夫金改變了疫苗的滅菌程序,使用了加熱滅菌而非苯酚滅菌——儘管該加熱方法已經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安全使用了兩年,但英國人對此並不熟悉[2][3][6]。1903年,該委員會認為,53N瓶一定是在哈夫金的實驗室內被污染而導致了事故,哈夫金作為實驗室主任被解僱、返回英國[2][3][6]

後續工作 編輯

1903年-1907年,馬爾科瓦爾接種事故在英國國內、英屬印度引發爭論和問責,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羅納德·羅斯李斯特男爵在內的一些教授認為委員會對哈夫金的指責不合理、有可能是受到他猶太人身份的影響[2][3][6][12][13]。羅斯認為,破傷風梭菌進入53N瓶的時機不一定是在哈夫金的實驗室內,也可能是在之後製造和裝瓶過程中,亦可能是由於瓶蓋鬆動或在開瓶期間受到污染[13]。他認為委員會的決定會使得人們得不到有效的鼠疫疫苗接種,數千人可能因此喪命[13]

1907年11月,哈夫金最終被判定免責,並回到印度擔任「加爾各答生物實驗室(Calcutta Biological Laboratory)」主任,但依然被限制只能進行理論研究、不能從事試驗[2][3][6]。1907年-1914年間,哈夫金只發表了1篇研究論文,而他一生共發表了30篇論文[2][3][6]

1914年,哈夫金退休,並返回了法國布洛涅-比揚古[6][7]。與此同時,1897年-1925年間,孟買的實驗室寄出了約2600萬劑哈夫金的鼠疫疫苗,將鼠疫死亡率降低了50%-85%,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2][3][5]

晚年生活 編輯

退休後,哈夫金回到法國並回歸信仰(猶太教正統派),此後還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以促進東歐地區猶太人的教育[2][3][5][6]。1927年,他曾回到出生地敖德薩尋找親人和朋友[6]。他一生未婚,於1928年移居瑞士洛桑獨自生活[6][7]。1930年10月26日,哈夫金在瑞士逝世,享年70歲[2][3][6]

榮譽和紀念 編輯

 
1964年印度發行的印有哈夫金頭像的紀念郵票

1897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哈夫金印度帝國勳章中的「三等勳章(Companion,CIE)」[2][3][5]

1925年,為紀念哈夫金的貢獻,在各方努力下,印度的「孟買細菌學實驗室(Bombay Bacteriology Laboratory)」最終更名為「哈夫金研究所英語Haffkine Institute[3][6][7][5][14]。對此,哈夫金回信稱:「在孟買的工作佔據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我與之相關的一切都不言而喻。我祝願作為國家衛生組織中一個活躍工作中心的研究所繁榮昌盛,並向全體員工送上祝福。」[2][3]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战胜死亡:苏联医生对人类征服传染病的巨大贡献. 透視俄羅斯. 2014-01-22 [2021-01-03] (中文).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Joel Gunter, Vikas Pandey. Waldemar Haffkine: The vaccine pioneer the world forgot. BBC News. 2020-12-11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英國英語).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Joel Gunter,Vikas Pandey. 沃尔德玛·哈夫金:被世界遗忘的疫苗先驱. 英國廣播公司(BBC). 中國醫療. 2020-12-11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中文). 
  4. ^ 4.0 4.1 GEORGE H. BORNSIDE. Waldemar Haffkine's Cholera Vaccines and the Ferran-Haffkine Priority Dispute.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1982, XXXVII (4)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3). 
  5. ^ 5.0 5.1 5.2 5.3 5.4 5.5 Barbara J Hawgood. Waldemar Mordecai Haffkine, CIE (1860–1930):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against cholera and bubonic plague in British India (PDF). Journal of Medical Biography. 2007, (15): 9-19 [2021-01-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28).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H. I. JHALA. W. M. W. Haffkine, Bacteriologist—A Great Savior of Mankind (PDF). Indian Journal of History of Science.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7).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WALDEMAR MORDECAI HAFFKINE. Haffkine Institute.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8. ^ Waldemar Haffkine. History of Vaccines.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英語). 
  9. ^ George H. Bornside. JAIME FERRAN AND PREVENTIVE INOCULATION AGAINST CHOLERA (PDF).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1981, 55 (4). 
  10. ^ Hawgood, Barbara J. Waldemar Mordecai Haffkine, CIE (1860-1930):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against cholera and bubonic plague in British India. Journal of Medical Biography. 2007-02, 15 (1): 9–19 [2021-01-03]. ISSN 0967-7720. PMID 17356724. doi:10.1258/j.jmb.2007.05-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11. ^ THE MULKOWAL DISASTER.1. The Lancet. 1907-02-02, 169 (4353): 299–302. ISSN 0140-6736. doi:10.1016/S0140-6736(01)51920-0 (英語). 
  12. ^ 12.0 12.1 Chernin, E. Ross defends Haffkine: the aftermath of the vaccine-associated Mulkowal disaster of 1902.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1991-04, 46 (2): 201–218. ISSN 0022-5045. PMID 2056169. doi:10.1093/jhmas/46.2.201. 
  13. ^ 13.0 13.1 13.2 13.3 Ross, Ronald. The Inoculation Accident at Mulkowal. Nature. 1907-03, 75 (1951): 486–487 [2021-01-03]. ISSN 1476-4687. doi:10.1038/075486c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英語). 
  14. ^ Haffkine Institute. Haffkine Institute.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