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體,是一個大陸法系刑法概念,是指本國刑法所保護的、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係,亦即受侵害的法益。犯罪客體作為犯罪四要件理論中的要件之一,說明犯罪行為危害或侵犯了什麼利益或權利,是犯罪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這一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任何一種犯罪,都必然要侵犯一定的客體[1]

大陸法系刑法
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為作為 · 不作為
結果
主觀要件(故意 · 過失 · 意圖
構成要件錯誤德語Tatbestandsirrtum · 不能犯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預備
繼續犯 · 狀態犯德語Zustandsdelikt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 自救行為

罪責(有責性)-

心神喪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為 · 責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衛
法律認識錯誤 · 許可認識錯誤德語Erlaubnisirrtum

參與論
正犯間接正犯 · 共同正犯 ·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教唆犯 ·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德語Absorptionsprinzip

實質競合德語Tatmehrheit

數罪併罰 · 連續犯
加重原則德語Asperationsprinzip · 累加原則德語Kumulationsprinzip

-法條競合-

特別法原則 · 輔助性原則 · 吸收犯
牽連犯

刑罰論
法定刑日語法定刑

死刑

無期徒刑 · 死刑緩期執行
有期徒刑 · 拘役
沒收 · 從刑
罰金 · 科料(小額刑罰)

褫奪公權 · 剝奪政治權利

處斷刑

自首 ·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數罪併罰
易科罰金 · 緩刑
假釋 · 減刑

保安處分
保護管束 · 驅逐出境 · 終身禁業
法律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 罪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 · 比例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 平等原則
刑事訴訟 · 刑事政策
其他學說
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年齡 · 精神障礙

犯罪客體

法益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 過失
目的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為作為 · 不作為
危害結果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預備

二階層論

在一些犯罪行為中,犯罪人會同時觸犯兩類或以上的犯罪客體。比如搶劫罪,所侵犯的直接客體為公私財產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立法者着重保護的是公私財產所有權,因而將本罪規定在侵犯財產罪一章之中,公私財產所有權就是本罪的主要客體。

參考 編輯

  1. ^ 彭文華. 犯罪客体:曲解、质疑与理性解读 ——兼论正当事由的体系性定位. 《法律科學》2014年第1期.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