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盧瓦索

貝爾納·達尼埃爾·雅克·盧瓦索(法語:Bernard Daniel Jacques Loiseau法語發音:[bɛʁnaʁ danjɛl ʒak lwazo];1951年1月13日—2003年2月24日)出生於法國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多姆山省克萊蒙費朗區沙馬利耶爾,是第一位將法式料理餐廳推上證券交易所的廚師和企業家,在擴張事業版圖的過程當中,受到美食輿論的激烈批判,最後以激烈的自戕手段結束生命。

貝爾納·盧瓦索
原文名Bernard Loiseau
性別男性
出生(1951-01-13)1951年1月13日
 法國沙馬利耶爾
逝世2003年2月24日(2003歲—02—24)(52歲)
 法國索略
職業廚師作者企業家

生平 編輯

貝爾納·盧瓦索自小就從母親身上學習各種法式料理,1968年他在16歲的時候,前往特魯瓦格羅家族法語Troisgros的餐廳當學徒[1],同時期除了他以外,還有居伊·薩沃伊也在此當學徒,他在1971年的時候,獲得CAP專業能力證書[2],接着他就前往巴黎尋找機會,在克洛德·韋爾熱(法語:Claude Verger)的La Barrière de Clichy餐廳擔任助理,1975年克洛德·韋爾熱讓貝爾納·盧瓦索去管理剛收購的餐廳,位在勃艮第的La Côte d'Or餐廳,然而經過七年的經營,這家餐廳的生意一直不見起色且債築高台,於是貝爾納·盧瓦索在1982年將La Côte d'Or餐廳買下,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Bernard Loiseau餐廳重新出發。

1989年和多米尼克·盧瓦索共結連理,先後育有三名子女,分別是貝朗熱爾(法語:Bérangère)、巴斯蒂安(法語:Bastien) 和布朗什(法語:Blanche) ,兩年後貝爾納·盧瓦索的Bernard Loiseau餐廳受到肯定,米芝蓮指南給予三星評鑑,1998年他趁勢多元發展,開了Tante Louise餐廳和Tante Marguerite餐廳,同時和餐飲公司AGIS共同開發即時餐包,而且他成立的Bernard Loiseau S.A.,在巴黎證券交易所第二市場法語Second Marché de la Bourse de Paris公開發行上市,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能在證券市場上市的廚師[3]

2003年Bernard Loiseau S.A.加入羅萊夏朵之後,戈和米約對貝爾納·盧瓦索調降評鑑,法國費加羅報的美食評論家弗朗索瓦·西蒙(法語:François Simon)也對給予負面的評價,然而當年度的米芝蓮指南,仍舊給予三星評鑑,因為輿論一片激烈的撻伐聲中,貝爾納·盧瓦索在家中使用霰彈槍自戕,享年52歲[4][5]。Bernard Loiseau S.A.由他的遺孀多米尼克·洛伊索和他其他的主廚帕特里克·貝特龍,兩位共同努力之下,將他的事業繼續經營下去。

出版品 編輯

  • 1991 《飆升的味道》(法語:L'Envolée des saveurs
  • 1994 《法國美食的榮耀》(法語:Les Fastes de la cuisine française
  • 1997 《貝爾納·盧瓦索,家庭烹飪》(法語:Bernard Loiseau, cuisine en famille
  • 2000 《我的簡單又便宜菜色》(法語:Mes bons petits plats faciles et pas chers
  • 2002 《像廚師一樣做飯》(法語:Je cuisine comme un chef
  • 2003 《詩人的廚房》(法語:La cuisine des poètes
  • 2006 《廚房一側》(法語:Côté Cuisine
  • 2010 《所有的洛伊索》(法語:Tout Loiseau
  • 2014 《羅萊貝爾納盧瓦索酒店》(法語:Le Relais Bernard Loiseau

受獎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Bernard Loiseau : biographie courte, dates, citations.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31). 
  2. ^ Funérailles : Bernard LOISEAU.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6). 
  3. ^ Bernard Loiseau.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1). 
  4. ^ Bernard Loiseau, étoile de la gastronomie française, est mort.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5. ^ La vérité sur le suicide du chef Bernard Loiseau.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