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標27°42′41″N 105°18′12″E / 27.71149°N 105.30345°E / 27.71149; 105.30345 雞鳴三省,是一個地理區域詞語,主要位於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雲南貴州三省交界處,中間流經赤水河上游支流倒流河形成的地區。三省地區分別為四川省敘永縣水潦彝族鄉岔河村、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坡頭鎮德隆村、貴州省畢節市林口鎮雞鳴三省村(狹義的雞鳴三省)。

歷史 編輯

當地地形險要,因「雄雞一鳴,三省皆聞」而得名[1]。1935年1月底,中央紅軍一渡赤水之後,意圖渡江進入四川西部,進攻成都,但遭到川軍強烈阻擋。紅軍經婁山關向西進入雞鳴三省地區,遭到雲南軍隊阻擋,無法前進。於2月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決定張聞天取代博古,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此外初步形成暫時放棄渡江北上計劃,而改在川滇黔邊區機動作戰,尋找新的革命根據地的計劃[2]。中共歷史稱「雞嗚三省會議」[3]。雞鳴三省會議在毛澤東周恩來楊尚昆的報告中均有記錄,但具體會議地址在中共黨史工作者中存在爭議,三省史學家均提出各自依據,但因缺乏關鍵證據,於是均採用廣義的「雞鳴三省」代稱[4]

1962年5月毛澤東修改郭沫若寫的《喜讀毛主席〈詞六首〉》,把郭沫若關於《憶秦娥·婁山關》詞的解釋部分全部刪去,在清樣的邊旁空白處,以郭沫若的口吻改寫了一段文字,其中寫道[5]:「紅軍第一次打婁山關,勝利了,企圖經過川南,渡江北上,進入川西,直取成都,擊滅劉湘,在川西建立根據地。但是事與願違,遇到了重重阻力。紅軍由婁山關一直向西,經過古藺古宋諸縣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地方,叫做『雞鳴三省』,突然遇到了雲南軍隊的強大阻力,無法前進。中央政治局開了一個會,立即決定循原路反攻遵義,出敵不意,打回馬槍,這是當年2月。」

周恩來1972年6月10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一次會議上講話說[5]:「……從土城戰鬥渡了赤水河。我們趕快轉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貴州、雲南交界地方,有個莊子名字很特別,叫『雞鳴三省』。雞一叫三省都聽到,就在那個地方,洛甫做了書記,換下了博古。」

雞鳴三省會議召開地點歸納起來有四種觀點:

  1. 雲南水田寨花房子
  2. 雲南水田寨高坎村
  3. 四川石廂子
  4. 貴州林口鎮雞鳴三省村。

1996年2月5日,中共畢節地委和畢節地區行署,在雞鳴三省觀音岩頭樹立雞鳴三省紀念碑。「雞鳴三省」為蕭克題詞,遊客可在紀念碑附近俯視三省[6]

相關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貴州省旅遊局編. 红色黔景.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4.07: 109. ISBN 978-7-221-12140-0. 
  2. ^ 王天璽,張鑫昌主編;中國彝族通史編纂委員會編纂. 中国彝族通史 第4卷.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2.11: 114–115. ISBN 978-7-222-09224-2. 
  3. ^ 唐光啟主編;張正祿,周遵鵬執行副主編;畢節市七星關. 鸡鸣三省文史资料辑. 三秦出版社;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 2015.10: 179. ISBN 978-7-5518-1104-0. 
  4. ^ 石仲泉著. 长征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9: 127–133. ISBN 978-7-208-14050-9. 
  5. ^ 5.0 5.1 吳正裕:「從毛澤東為郭沫若改文章談起」,《人民日報》,1991年12月26日第3版。
  6. ^ 周遵鵬著;吳堅主編;楊黔,鄒芝樺,燕金祥執行副主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畢節市七星關區委員會編. 凯碑镌文. 三秦出版社;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 2015.10: 260–261. ISBN 978-7-5518-1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