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箕(1854年—1908年),仲弢漫庵浙江瑞安人,清朝末期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其父黃體芳張之洞是同榜進士。紹箕於光緒五年(1879年)中舉人,光緒六年參加會試殿試得二甲第六名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緒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2],歷任會館編纂修提調京師大學堂總辦編書局譯學館監督湖北提學使等職。與孫詒讓交厚,人稱「二仲先生」 [3]

在政治上黃紹箕主張變革維新,與維新派首領康有為交往甚密,常同黃遵憲張謇等人抨擊時弊。1895年京師「強學會」成立,黃紹箕積極響應。1906年率領各省提學使去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不久卒於任上,湖北學界送殯者達千多人。日本學界推尊其為「仲尼後一人」,左宗棠譽其為「一代偉人」。其墓坐落在今瑞安市潘岱街道蓋竹村。著有《漢書藝文志輯略》、《楚辭補註》。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三):光緒六年。庚辰。五月。……○引見新科進士。得旨。黃思永、曹詒孫、譚鑫振、業經授職外。戴彬元、龐鴻書、呂佩芬、張星炳、劉沛然、黃紹箕、朱福詵、彭士芳、吳維藩、郭曾炘、陳夔麟、楊澍先、丁立鈞、吳保齡、崔永安、王懿榮、盛炳緯、志銳、陳與冏、葉大遒、崇寬、蔣艮、汪概、劉煥、安維峻、吳樹棻、梁鼎芬、湯繩和、郭賡平、王乘燮、強鵬飛、李經世、溥良、沈士鑅、陳鼎、胡連、王丕厘、李士鉁、吳國鎮、楊崇伊、蔡世佐、柏錦林、左紹佐、于式枚、顧蓮、汪致炳、福楙、陸善格、吳成熙、黃俊熙、王蘭、馮應榮、徐琪、梁錦奎、高淩霄、杜慶元、王濂、褚成博、謝雋杭、姜自駒、胡錫祜、王頌蔚、裴維侒、何乃瑩、劉名譽、趙曾重、陳景鎏、丁象震、柳芳、林元菼、李佩銘、薩廉、鍾靈、范德鎔、劉桂文、吳同甲、張世英、周遂良、余熙春、袁鵬圖、段樹藩、余文蔚、石鴻韶、汪受礽、連培基、楊福臻、陳應禧、毛澂、陳光明、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二):光緒九年。癸未。夏四月。○引見庚辰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黃思永、編修余聯沅、曹詒孫、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黃紹箕、汪概、劉名譽、謝雋杭、陳與冏、丁立鈞、志銳、蔣艮、周克寬、福楙、崔永安、張星炳、謝希銓、國炳、吳樹棻、楊崇伊、盛炳緯、梁錦奎、葉大遒、安維峻、王懿榮、徐琪、戴彬元、王濂、陳景鎏、劉桂文、溥良、龐鴻書、柏錦林、李經世、吳同甲、王丕厘、梁鼎芬、劉沛然、張鼎華、薩廉、呂佩芬、趙曾重、褚成博、朱福詵、李佩銘、馮應榮、裴維侒、俱著授為編修。
  3. ^ 《清史稿·卷444·列傳二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