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是由七块板组成的。由于等积变换,所以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千种以上),例如:

七巧板
一个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如果配合两副或以上的七巧板,甚至可以做出一幅画。

名称 编辑

七巧板除“七巧板”的名称外,还有不少名称:“益智图”、“智慧板”、“唐图”等都是七巧板的别称。七巧板的英文名称则为“Tangram”。这英文名称的由来在坊间有不少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三种;

  1. 它来自被废弃的英文单词“Trangram”,意思是奇形怪状的小玩意。
  2. “Tang” 即是唐山(中国);而“gram”是来自希腊文“γραμμ?”,词意为“直线”;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唐山的直线”。
  3. 来自俚语“Tanka”,话说从前居住于中国东南沿海岸被称为疍家的水上居民,他们供应食物给一些在运轮摆渡中的商家,除了供应食物以外,他们还提供一些娱乐招待,其中一样即是由七片薄片组成的中国谜题。“Tangram”一词大约就是Game of the Tanka -“船上人家的游戏”演化出来的。

历史 编辑

根据近代数学史家们的研究,是于两代间由中国人所发明的;少许人士说七巧板已经发明了一千多年了。

中国的发展流程 编辑

先是宋朝的燕几图,之后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几,再者清初到现代的七巧板。

燕几图 编辑

七巧板本来的面目是“燕几图”,燕几的意思是招呼客人宾宴用的案几,引发这个点子的人是北宋进士黄伯思,他先设计了六件长方形案几,于宴会时能视宾客多寡适当调整位置,随后又增加一件小几,七件案几全拼在一起,会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分开组合变化无穷。已和现代七巧板相差无几了。

蝶翅几 编辑

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而组成的,拼在一起是一只蝴蝶展翅的形状,分开后则可拼成出一百多种图形。

七巧板 编辑

现代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与“蝶翅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出来的。

其他国家 编辑

七巧板在明、清两代很快就快传往日本欧洲。1805年,欧洲的书目中已经收有介绍中国七巧板的书籍。日本七巧板分割方式和中国的略有不同,它应该是采用蝶几样法的中心正方形变形而成。由于日本在1742年出版了《清少纳言智慧板》一书,而中国现存最早有关七巧板的书籍——《七巧图合璧》是1813年出版的,因此日本人认为七巧板是日本人所发明。

玩法 编辑

通常,用七巧板拼摆出的图形应当由全部的七块板组成,且板与板 之间要有连接,如点的连接、线的连接或点与线的连接;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玩。 七巧板的玩法有4种:

  1. 依图成形,即从已知的图形来排出答案;
  2. 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
  3. 自创图形,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
  4. 数学研究,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可以拼排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形象,如桥梁、船只、房屋、手枪或是跑步、跌倒、玩耍、跳舞、站立的人物以及戏水的鱼、猫、狗等。操作七巧板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被人们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由于七巧板可以持续不断地反复组合,已引起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者的兴趣,还被作为制作商业广告和印章的辅助手段。

好处与用处 编辑

七巧板的好处与用处较多,例如:

  • 形状概念
  • 视觉分辨
  • 认智技巧
  • 视觉记忆
  • 手眼协调
  • 鼓励开放
  • 扩散思考
  • 创作机会

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的良好伙伴。它能够把幼儿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形状分析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给家长们广泛采用来帮助小孩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面积的意义,了解毕氏定理

七巧板还可以教导小朋友辨认颜色,引导小朋友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进而增强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观察力

七巧板亦可用以说故事,把数十幅七巧板图片连成一幅幅的连贯图画,即可当漫画般说故给小朋友听。先拼出数款猫、几款狗、一间屋,即可说出一美妙动人的故事(例如:大花猫遇见狗王子)。

类似游戏 编辑

尽管七巧板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图形,但是形状上就有一个很大的限制:不能做出带有曲线的图形。另外,七巧板始终有些图形不能做出。于是,古今中外就设计出与七巧板类似的游戏。刚提过的燕几图与蝶翅几就是两种,其余的有:

其中西方将七巧板、九连环、四喜人等这些中国古老玩具统称为‘中国难题’。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