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条约
《基尔条约》(丹麦语:Kieltraktaten)(瑞典语:Kielfreden)(挪威语:freden i Kiel)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瑞典王国与丹麦-挪威王国于1814年1月14日签订的条约。它结束了正在进行的拿破仑战争中各方之间的敌对行动,其中英国和瑞典是反法阵营(第六次反法联盟)的一部分,而丹麦-挪威则与法国结盟。[1]
Kieltraktaten(丹麦语) Freden i Kiel(瑞典语) | |
---|---|
![]() | |
类型 | 和平条约 |
条文 | 拿破仑战争第六次反法同盟 |
签署日 | 1814年1月14日 |
签署地点 | 荷尔斯泰因公国基尔 |
签署者 | |
语言 | 法语 |
瑞典挟拿破仑战争战胜国的地位,以弹丸之地的瑞属波美拉尼亚向丹麦换取了整个挪威[1],至于挪威名下的三个海外殖民地─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则与宗主国分离,继续由丹麦统治[2]。然而条约生效过程一波三折,挪威于条约签订后旋即颁布宪法宣告独立,并选出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为国王,瑞典最终需挥军挪威方能迫使其放弃独立与瑞典联合;至于丹麦方面更于维也纳会议上遭欧洲列强出卖,其波美拉尼亚属地直接被拨归普鲁士。
瑞典入侵挪威
编辑丹麦-挪威的储君、挪威的驻留总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王子得悉条约消息后发动挪威独立,很可能是为了重新与丹麦结成联合。他不但得到丹麦王室暗中支持,而且获得挪威显要支持,故成功煽动了独立运动。挪威人劝说王子,声索挪威王位是不智的,他应该暂行摄政,并准备选出制宪大会的国民代表。4月10日,在埃兹沃尔召开的国民大会制订了宪法。挪威遂选出了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为国王,并于5月17日宣告独立。其后瑞典入侵挪威,迫使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于10月退位。挪威议会对宪法作出一些必要修改,并于11月4日选出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为挪威国王,标志着瑞典-挪威联合正式成立。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基尔条约条文(瑞典文)、(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