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化石,其状态透明似水晶,色泽如玛瑙。不透明的琥珀又称蜜蜡。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它的美就被人们赞誉。琥珀能制成各种装饰品,是从古至今备受重视的宝石[1]

琥珀
琥珀与昆虫化石
基本资料
类别有机化合物
化学式~ C10H16O·(H2S)
性质
颜色浅黄-蜜黄色、黄棕色至棕色、浅红棕色、淡红色、淡绿褐色、白色、蓝色、浅绿色、淡紫色等
晶系非晶质体
解理
断口贝壳状
韧性/脆性差,外力撞击易碎裂
莫氏硬度2 - 2.5
光泽树脂光泽
条痕白色
透明性透明至半透明、微透明
密度1.08(+0.02,-0.08)g/cm³
抛磨光泽树脂光泽至近玻璃光泽
折射率1.540
发光性LW浅蓝白色、浅黄色、浅绿色、黄绿色至橙黄色荧光

琥珀的硬度为2~2.5,用小刀甚至指甲可以刻划。琥珀的相对密度为1.08,是已知宝石中最轻的物件,在饱和的浓盐水中可以悬浮。

琥珀可分为五个级别,根据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定义,因为它源于质感为软和黏的树脂,有时它会含有动植物的材料包裹其中。若琥珀在煤层中也被称为树脂体,而“灰黄琥珀 (ambrite)”这字词是特别应用于在新西兰煤层中找到的灰黄色琥珀[2]。模仿天然琥珀产生过程、以松香昆虫制成的产品被称为“人工琥珀”。

形态 编辑

琥珀为非晶质体,外形各自相异,常见结核状、瘤状、水滴状等;有些具放射状纹理。一般产自砾石层的琥珀呈圆形、椭圆形或一定程度上磨圆的不规则形,并可能有一层薄的不透明皮膜。

分类 编辑

在商业上,常根据琥珀不同的成因、产地及特征来进行命名。结合商业习惯称呼,琥珀的主要类型有血珀、金珀、蜜蜡、金绞蜜、香珀、花珀、虫珀、石珀、蓝珀等,另外还有灵珀、水珀、明珀、蜡珀、红松脂等其它类型。

历史 编辑

中国古代认为老虎死时,精魄随即进入地下,化为石头,故称之为“虎魄”,后改称“琥珀”。英文字词"Amber"是源自阿拉伯语"Anbar",中世纪拉丁语称为"Ambar",以及中古法语称为"Ambre"。这个英文字词在14世纪的中古英语是指的是现在所谓的龙涎香,或称为“灰琥珀”,是源自抹香鲸的一种坚实的蜡状物质。在罗曼语族,这个词的意义已经逐渐被扩展到早于在13世纪晚期之波罗的海琥珀。它最初被称为“白色琥珀”或是“黄色琥珀”,这个名称的英语早于15世纪早期已经使用[3]

四千万年前,欧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时的气候温暖,树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里淌下。经过快速的地层掩埋、挤压与地热变化,使树脂因此得以变成化石,直到今天。许多北欧大片的地方变成了海底,这就是何以世上的琥珀大多出产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原因。丹麦是全球第一个发现琥珀的国家[4]

产地 编辑

琥珀的产地众多,主要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德国丹麦俄罗斯缅甸意大利西西里岛美国新泽西州怀俄明州阿拉斯加州日本印度法国英国等地区,另外,台湾新西兰中国也有少量琥珀出产。

全世界75%—85%的琥珀产于波罗地海沿岸的波兰俄罗斯立陶宛等国家。波罗地海琥珀颜色金黄,透明与不透明的都有,品质佳,适于做为首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Amber" (2004). In Maxine N. Lurie and Marc Mappen (eds.) Encyclopedia of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13533252.
  2. ^ Poinar GO, Poinar R. (1995) The quest for life in amber. Basic Books, ISBN 0-201-48928-7, p. 133
  3. ^ Harper, Douglas. amber.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4. ^ 走过丹麦“琥珀屋”.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延伸阅读 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琥珀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