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纽斯金匠工作室

维尔纽斯金匠工作室立陶宛语Vilniaus auksakalių cechas)是位于立陶宛大公国首都维尔纽斯工坊,于1495年8月23日由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一世·雅盖隆契克批准成立[1][2],与维尔纽斯裁缝工作坊(Vilniaus siuvėjas cechas)同为立陶宛大公国的首批工作坊。[1][3]

维尔纽斯金匠工作室
Vilniaus auksakalių cechas
公司类型工坊
成立1495年 (1495)
结束1893年
总部立陶宛大公国维尔纽斯
业务范围立陶宛大公国(后扩大至俄罗斯帝国
产业金匠
产品镶有宝石贵金属物品

历史和简介 编辑

 
维尔纽斯主教座堂圣加西弥禄礼拜堂英语Chapel of Saint Casimir内的圣加西弥禄圣物箱石棺(1747年)

维尔纽斯金匠工作室是由一群来自波兰和德国的金匠所创立,服务地区主要为罗马天主教维尔纽斯总教区,并一路延伸至道加瓦河聂伯河。客群为天主教会、立陶宛大公庄园、贵族英语Lithuanian nobility和城镇居民,中世纪末和文艺复兴早期维尔纽斯主教座堂圣物室的藏品即出自该工作室之手。[1]

许多较著名的欧洲金匠于维尔纽斯工作。其中大公庄园内的金匠在首都购置房地产、取得特权,并组建家庭。巴托里·斯特凡瓦萨王朝统治时期,金匠们被留在立陶宛大公国的宝库工作,且不限制人数,亦可来自不同的欧洲城市。[1]

维尔纽斯金匠工作室的特点是,它在民族和宗教上具有异质性(天主教东正教),使其与波兰和德国的工坊不同。16-17世纪,该工作室最多有10名金匠;17世纪下半叶达到最多的24名成员。同样在17世纪下半叶,维尔尼亚家族的后裔(立陶宛人)在工作室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立陶宛大公国的住民也参与其中。大多数的学徒来自立陶宛的城市,而旧教和新教的金匠人数大致相等,并且会从两教派中选出2名先辈(seniūnai)。[1]

16-17世纪金匠工作室正值繁荣期,金匠们控制贵金属宝石的市场贸易,并从中获得财富。其中较有影响力的金匠被选为维尔纽斯的裁判官立陶宛大公国的议会英语Seimas of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成员。金匠工作室也拥有一栋砖房,现址为维尔纽斯加恩街英语Gaono Street6号。[1][4]

维尔纽斯金匠工作室的作品主要保存于立陶宛的天主教堂。18世纪约翰·弗里德里希·舍姆尼克(Johann Friedrich Schömnick)和拉里斯(J. Laris)的作品因其艺术性而脱颖而出,现藏于特拉凯圣母玛利亚探访教堂立陶宛语Trakų Švč. Mergelės Marijos Apsilankymo bazilika;该工作室的另一代表作是维尔纽斯主教座堂圣加西弥禄礼拜堂英语Chapel of Saint Casimir内的圣加西弥禄圣物箱石棺,由J.K.格罗内曼(J. K. Gronemann)于1747年打造。[1]

19世纪,工作室的世俗订单增加,但由于犹太金匠的竞争和廉价工业产品的传播,维尔纽斯金匠工作室逐渐被挤出市场。[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Vilniaus auksakalių cechas. 立陶宛通用百科全书立陶宛语Lietuviškos enciklopedijos.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立陶宛语). 
  2. ^ 1495 08 23 patvirtintas pirmojo Lietuvos DK – auksakalių cecho statutas. DELFI英语Delfi (web portal).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9) (立陶宛语). 
  3. ^ Klimka, Libertas. Amatininkai Vilniuje: cechų įtaka miesto raidai (PDF): 70. 2007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8) (立陶宛语). 
  4. ^ Vilniaus auksakalių cecho namas. bukdetektyvas.lt.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立陶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