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坑明渠(英语:Staunton Creek Nullah)简称黄竹坑渠,又称香叶道明渠,是香港主要明渠之一,位于香港岛南区黄竹坑,起源于班纳山以东与金马伦山附近山谷的溪流,由香港仔运动场一带开始为人工露天渠道,沿着香叶道流出香港仔避风塘香港仔海峡)。

黄竹坑明渠介乎鸭脷洲桥黄竹坑站
香港仔网球及壁球中心旁的黄竹坑明渠
在黄竹坑明渠上的南港岛线黄竹坑站工程(2012年)

历史 编辑

黄竹坑明渠本来为溪流,流经黄竹坑新围(部分河道现被香港仔隧道收费广场覆盖),约于南朗山道与香叶道交界开始变阔,形成浅水沙泥滩,该地亦称为涌尾。昔日该溪流两旁编布黄色的竹子,黄竹坑因而得名。香港地名来源的其中一个传说,指香港村中有一条溪水,清冽甘甜,附近居民及海上船只取作淡水饮用,称为“香江”。虽然有指故址为今薄扶林瀑布湾附近,但以香港村的地理位置,该溪流更可能是今黄竹坑明渠。另一方面,1816年有英国舰队途经香港补给,第三钦差大臣士丹顿(George Thomas Staunton)途经该溪流,便将溪流连同其出海口的泥滩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 Staunton Creek(士丹顿湾)。

溪流出口处的泥滩,昔日有大量渔船在该处停泊。

1967年,香港政府决定在该处填海,使溪流出海口西延至今址,而政府亦同时兴建露天渠道疏导流水,成为今日的黄竹坑明渠。填海区主要发展成为工业区,当时有些工厂会将污水直接排入黄竹坑明渠,污水至1990年代才消失。

港铁南港岛线路经黄竹坑明渠之上,明渠中段为黄竹坑站的所在地,因此部分明渠被覆盖成为车站及马路。在南港岛线兴建前,2010年由港铁完成的环境评估报告显示,当时黄竹坑明渠下游有一个鹭鸟夜间栖息地,顾问建议工程避免在冬季高峰期进行,而施工时间亦限制只有日间可以进行,避免影响对鹭鸟栖息。报告亦提出在附近补种树木,以及在营运期间使用有颜色的隔板,避免鹭鸟撞击。报告当时预计“不会显著影响鹭鸟的存活及繁衍的成功率”,指出全面缓解措施对鹭鸟觅食及栖息是可接受水平。不过渔护署发现黄竹坑栖息的鹭鸟于2012及2013年已经迁往大树湾鸭脷洲,而补种树木的地点未能够吸引鹭鸟栖息。[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南港島線擾棲地 鷺鳥拒遷人為「新居」. 明报. 2021-05-02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