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基廷

澳大利亚第24任总理

保罗·约翰·基廷(英语:Paul John Keating,1944年1月18日),澳大利亚政治家,1991年-1996年出任第24任澳大利亚总理。现于新南威尔斯大学担任公共政策学客座教授。

保罗·基廷 阁下
The Hon. Paul Keating
1994年的基廷
澳大利亚 第24任澳大利亚总理
任期
1991年12月20日—1996年3月11日
君主伊莉沙白二世
总督比尔·海登
威廉·帕特里克·迪恩
前任鲍勃·霍克
继任约翰·霍华德
澳大利亚工党领袖
任期
1991年12月20日—1996年3月11日
前任鲍勃·霍克
继任金·比兹利
个人资料
出生 (1944-01-18) 1944年1月18日80岁)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悉尼
政党澳大利亚工党
配偶Annita van Iersel

1976年结婚—2008年离婚)
宗教信仰天主教
“Paul Keating”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保罗·基廷
台湾保罗·吉亭 [1]

生平 编辑

1944年出生于悉尼西南郊宾士镇的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是锅炉工人及工会干部。基廷中学就读天主教教会学校,15岁初中毕业后即辍学,应聘悉尼电气局任职于工资出纳部门,同年(1959年)加入澳大利亚工党,随后在工会担任研究助手。自1966年起,担任澳大利亚工党新南威尔斯青年会会长,同时业余担任摇滚乐队经纪人。1969年,年方25岁当选为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议员,代表位于悉尼的布莱斯兰选区,选区即包括其家乡宾士镇。

1975年基廷曾在澳大利亚总理高夫·惠特拉姆政府中短暂任职北领地部长。其后工党在联邦大选中大败,基廷转而在影子内阁中,同时担任农业部、矿产能源部部长的发言人。在此期间基廷同时担任澳大利亚工党新南威尔斯州的负责人。1983年工党在霍克的领导下赢得大选上台执政;基廷被任命为内阁财政部长,担任长达八年。

1991年,为免执政工党在大选惨败,基廷迫宫要求霍克辞职,并在党内其他资深人士支持下继任总理。1993年他领导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可惜他在第二任任期内,由于他的“经济理性主义”政策不讨好,特别是他为了避免经济泡沫化而刻意追求经济衰退的看法被认为和一般民众脱节,导致1996年的选举中工党遭到惨败,工党结束长达13年的执政,基廷其后退出政坛。

政治观点 编辑

基廷是工党的共和派,支持澳大利亚成为独立的共和制国家,不再奉由英国君主兼任的澳大利亚君主国家元首。他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时曾在大庭广众扶女王的腰而被指为对女王不敬。

2019年他参加《澳大利亚人报》主办的“战略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讲,其作为国际现实主义者反对2017年起澳大利亚一些人和媒体煽动的反中国思维,其认为太多人不肯面对两项现实.

  • 第一是中国注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和至少亚洲区的主导者,工业革命打破了人口与GDP之间的联系,少人口国家能靠工业机器对抗大人口国,但随着资本和技术的转移现在各国都有工业力量,全球化恢复了这种联系。现在人口再次成为GDP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世界各国迟早要面对这一现实。[2]
  • 第二误认为中国的技术成就几乎完全靠盗窃西方,但中国的现代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土发展的,所以美国的脱钩战术不会有效,很可能最后还是科技第一大国。

而澳大利亚外交的灵活性这几年受到安全部门的影响,是它们在给外交政策定基调。而它们大肆鼓噪的“中国威胁”让澳大利亚过于依赖美国,忽视这两点事实。媒体也没有履行其社会责任,因为它们没有向自己的受众展示中国及其在全球所扮角色的平衡而客观的图景,中国现在和将来都是亚洲的主要经济实力,任何非亚洲经济力量或军事力量都不可能动摇这一地位。[2]很遗憾“我们设有各个政府部门和内阁,是为了复杂主题带来更好和兼收并蓄的智慧。外交政策的微妙性和灵活性正被一群实际上把持国家外交的安全机构之敌我憎恶所取代”[3]最终澳大利亚可能犯下战略型错误,无法同时交好中美两国的平衡位置而得罪中国导致丧失在亚洲的众多利益,而本世纪经济增长点无疑是在欧亚大陆而非北美。[4]

2021年9月,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AUKUS三边军事同盟后,基廷批评该联盟,称“澳大利亚背弃了21世纪的亚洲世纪,而迎合正在褪色的盎格鲁世界”。他批评美国将核子潜舰输出到澳大利亚,目的是帮助美国,而不是保护澳大利亚。他表示等到核潜舰造成功之后,已经是旧到该被淘汰的军备,核潜舰也是在美国建造,不存在技术转让,根本不可能达到促进澳大利亚自身的国防工业的独立和进步,反而只是让澳大利亚成为美军的的“分队”,盲目地把国家拖入与自身利益无关的战争[5]。基廷继续批评工党的反对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黄英贤,指责工党反对党与自由党政府串通一气,歪曲中国的外交政策[6][7]

政绩与荣誉 编辑

任职财政部长的八年期间,基廷主导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经济改革,给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这些改革包括,解除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货币政策的改革、税制改革,以及废除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等;他解除了政府对航空、电信等行业的管制,构建了国家权力统治的框架。为此,基廷一直被视为澳大利亚的一位改革派财长。

1991年,在基廷出任联邦总理后,他继续推进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有组建国家训练总署、建立全国性的退休金计划体系以调整过低的国家储蓄额和低迷的劳动力市场;试图解决澳大利亚长期的失业问题。还有,基廷政府对性别歧视进行立法并进行了审查和修改,正式承认澳大利亚原住民对于土地所有的传统主权。

内政上,他多次提议进行制度改革,以使澳大利亚向共和制的国家靠拢。外交上,基廷一直努力加强澳大利亚和周边亚洲地区国家的关系;他还在亚太经合组织的组建过程和初期运行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倡议以区域自由贸易为目的的领导人年会。

基廷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南威尔斯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

参考 编辑

  1. ^ 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亲中言论 莫里森:有违政策路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
  2. ^ 2.0 2.1 澳总理上任一年还没被邀请访华,前任来警告他了
  3. ^ 新浪-澳总理上任一年还没被邀请访华.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4. ^ Paul Keating's speech on Australia's China policy.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5. ^ Hurst, Daniel. 'Throwing toothpicks at the mountain': Paul Keating says Aukus submarines plan will have no impact on China. The Guardian. 10 November 2021 [10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9). 
  6. ^ Hurst, Daniel. 'Throwing toothpicks at the mountain': Paul Keating says Aukus submarines plan will have no impact on China. The Guardian. 10 November 2021 [10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9). 
  7. ^ Galloway, Anthony. Labor MPs lash Paul Keating for China comments. Sydney Morning Herald. 23 September 2021 [10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9). 
前任:
鲍勃·霍克
澳大利亚工党领袖
1991年-1996年
继任:
金·比兹利
前任:
鲍勃·霍克
澳大利亚总理
1991年-1996年
继任:
约翰·霍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