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是分布于中国浙江杭州湾南岸平原地区至舟山群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年代大约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前,因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最早,故称作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的范围

吴越地区历史
史前
时期

约前9000
|
约前1100
上山文化
跨湖桥文化
河姆渡文化
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钱山漾文化
马桥文化
勾吴
约前1100﹣前473
于越
约前1100﹣前306
东瓯
前472﹣前138

前306﹣前222

前222﹣前209
西楚
前209﹣前201

前202﹣196
刘濞
前202﹣前153
孙吴
196﹣280

280﹣420
南朝
420
|
589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589﹣618
高智慧
刘元进
沈法兴

624﹣907
陈硕真
袁晁
裘甫
董昌
吴越
907﹣978
杨吴
902﹣937
南唐
937﹣975

978﹣1276
方腊

1276﹣1355
杨振龙
陈空崖
方国珍
张士诚
1355﹣1367

1368﹣1644
南明
1644﹣1646
叶宗留

1646﹣1911


钱宝通
1708
张念一
1709


上海公共租界
1845﹣1943

上海法租界
1849﹣1943
太平天国
1853﹣1864

中华民国
1911﹣1949
日据
1937﹣1945
上海市大道政府
1937–1938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1938
上海特别市政府 (日占时期)
1938–1945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今
分属浙江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南)、上海市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皖南)、江西省人民政府上饶市)等
标注之年份为该政权统治吴越地区的时间

该文化最早在1973年发现,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和1977﹣1978年两次发掘并有资料。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食物方面,植物有大量水稻发现,被断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残存尚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动物有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

在人工制品上,石器数量较少,主要是等打猎工具,亦有装饰品。多的是木器和骨器,其中发现中国最早的木制饰品木雕鱼,其他包括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和等切割器具,亦有大量纺织工具。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河姆渡陶器为手工制作,十分厚实,呈灰黑色,表面常打磨,常有绳纹,或雕刻植物、动物图案。其他的河姆渡手工艺品,包括粗陶动物及人偶,以及鸟类图案的木雕及象牙雕,其中以“双火鸟”纹雕刻最为知名。

居住族群 编辑

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居民,在体质上,与北方黄河流域的古代居民有明显差异[1]。学者认为河姆渡人可能与早期南岛民族(pre-Austronesian)有关[2][3][4][5]

主要遗址 编辑

 
河姆渡遗址模拟的干栏式建筑发掘现场
名称 位置 保护级别
河姆渡遗址 余姚市河姆渡镇金吾庙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螺山遗址 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鲻山遗址 余姚市丈亭镇西岙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山遗址 象山县丹东街道塔山东南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山后遗址 宁波市奉化区江口街道名山后村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童家岙遗址 慈溪市横河镇童岙村北部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凉帽蓬墩遗址 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姑娘坟墩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舜庙后敦遗址 岱山县岱东北二村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鲞架山遗址 余姚市河姆渡镇鲞架山麓 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庄遗址 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下庄自然村 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寺下遗址 慈溪市横河镇东畈村寺下自然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芦家桥遗址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三星村上下陈自然村 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横港岸遗址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三星村姚家自然村横港岸 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八字桥遗址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八字桥桥上自然村 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
董家跳遗址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董家跳村董家跳自然村 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十字路遗址 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十字路村 舟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墩遗址 舟山市定海区马岙街道 定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洋坦墩遗址 舟山市定海区马岙街道 定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山遗址 岱山县衢山镇培荫村 岱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Goodenough, Ward. Prehistoric Settlement of the Pacific, Volume 86, Part 5. 1996: 53. 
  2. ^ The Bernice Pauahi Bishop Museu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3. ^ Tarling, Nichola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1999: 102–103. 
  4. ^ Liu, Li. The Archaeology of China: From the Late Paleolithic to the Early Bronze Age . 2012: 204. ISBN 9780521643108. 
  5. ^ Bellwood, Peter. Prehistory of the Indo-Malaysian Archipelago. Prehistory of the Indo-Malaysian Archipelago: Revised Edit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1997: 205–211. ISBN 0824818830. JSTOR j.ctt24hf81.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