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泉(1880年—1942年)[1],字伯川,亦百川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人,祖籍江苏省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王永泉

生平 编辑

1902年(光绪28年),王永泉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成城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第4期工兵科。[2]毕业归国后,任陆军第八镇工兵营管带。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北洋政府陆军部工兵技正、湖南都督署参谋长。1917年(民国6年),任奉天陆军司令部副官长兼补充旅旅长。1918年(民国7年)10月,因李厚基在福建兵败,奉天混成旅在段祺瑞命令下自洛阳率领南调福建省增援,为王永泉入闽之原因。

民国八年(1919)1月,补充旅改名为中央陆军第24混成旅,王永泉续任旅长,该旅驻扎福建省[3][4]

在直皖战争后,因皖系落败,皖系的主要人物徐树铮自北京脱逃,辗转抵达福州,由徐树铮牵线与王永泉、汀漳镇守使臧致平、广州军政府将领许崇智等私下协议推翻李厚基在福建省的统治。1922年(民国11年)10月,王永泉同皖系徐树铮在福建成立建国军政制置府,王永泉自称福建总抚兼省长。11月,制置府废止,此后王永泉单独统治福建省。

由于皖系在福建省的的大动作惊动北京,直系吴佩孚下令孙传芳率领的陆军第2师周荫人率领的陆军第12师在民国11年冬季南下福建增援,这支部队很快击败了原先盘据福建的王永泉部队。在直系主力军入闽后,原先王、徐自封的头衔就无法确保。在民国十二年(1923)3月,福建督理一职由孙传芳接任,王永泉改任福建军务帮办。1923年4月,兼任建安护军使。5月,建安护军使被撤销,改任兴泉护军使。1923年被北京政府授予溥威将军称号。

民国十三年(1924)3月的同安战斗,王永泉与其盟友臧致平的部队遭到孙传芳彻底击溃。残军由臧致平、杨化昭带领下投奔江苏督军卢永祥。逃跑下野后的王永泉入住上海法国租界善钟路87号。[3][4]

1937年(民国26年)1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王永泉参加,任治安部次长,辅佐部长齐燮元[4]1940年(民国29年)3月,临时政府同汪精卫政权合流后,王永泉从政界、军界退出。[5]1942年(民国31年),王永泉在北京特别市病逝。享年63岁。[3]

注释 编辑

  1. ^ 徐主编(2007)、85页作生于1880年。东亜问题调查会编(1941)、10页作“1876年生”。
  2. ^ 东亜问题调查会编(1941)、10页作此。徐主编(2007)、85页作“第3期工兵科”。
  3. ^ 3.0 3.1 3.2 徐主编(2007)、85页。
  4. ^ 4.0 4.1 4.2 东亜问题调查会编(1941)、10页。
  5. ^ 东亜问题调查会编(1941)、10页作王永泉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总署署长。但是,刘主编(1995)、1056页作汪精卫政权成立时的治安总署署长为杜锡钧。本条目依照后者之说。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