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旸睢台湾话Tsio̍h iông-sui;1898年10月10日—1964年3月3日[1]),颖卿,又字颖之石叟笔名赤崁生赤崁主人赤崁老人台湾台南人,台南文史工作者,乃商号石鼎美开基祖石时荣之后[2]。因对台南府城之文史了若指掌,故被尊称为“活字典”[3]。战后曾任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

石旸睢履历书,1945年

生平 编辑

石旸睢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10月10日出生于台南石鼎美古宅,其曾祖石耀宗为石时荣四子。传至石旸睢时家境尚丰,还有田园数十甲。[4]三岁时父亲石廷藩(户籍作廷番)去世,由母亲叶雀抚养长大[3]。幼时向秀才邱及梯[注 1])学习,奠定古文根基,后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4月进入台南厅台南第二公学校就读(今立人国小),于大正二年(1913年)毕业后,进入该校实业科就读两年[3]。大正四年修了。高等科毕业后在母亲的意思下,与曾氏[注 2]成亲,但曾氏于1921年逝世,留下两个女儿,隔年再娶陈富治[3]

外部图片链接
  郑其仁墓掘获石马现场。立者左起依序为石旸睢、南一中教谕前嶋信次、教头盐塜胜之、安平史料馆主事野田八平以及地主唐金禄。后面则是六角型的石华表,“勋昭东港千秋勇气壮山河”。朝日新闻社于1933年11月12日摄。

昭和五年(1930年)8月,台南市举办“台湾文化三百年纪念会”,该会史料展览主任委员村上玉吉知道石旸睢对台南文史颇有研究,遂请他来协助搜集地方史料,而后在原税务司公馆(今热兰遮城博物馆)展览时,石旸睢也提供其收藏作为展品[3]。会后为处理展览的史料,于1932年4月1日于原展览会场成立“台湾史料馆”(又称台南史料馆、安平史料馆),而石旸睢及日人野田八平受聘为临时职员。[3][6]

昭和十年(1935年)6月,台湾总督府举办“始政四十周年记念台湾博览会”,在这一年台南市设立了“台湾历史馆”于台南市商品陈列馆,村上玉吉任主任委员,石旸睢亦任委员,并结识同为委员的文学博士前嶋信次[3]。在前嶋介绍下石旸睢又结识了人类学家国分直一[7]并在其介绍下认识学者金关丈夫,此外石旸睢结交了乡土史家廖汉臣,常与他发表研究于金关丈夫号召创刊的《民俗台湾[3]

1937年台湾历史馆活动结束后,台南市役所于台南州厅附近(今中西区公所旧址)设立“台南市历史馆[8],承接该活动及安平“台南市史料馆”的史料,于该年10月1日开放参观,由台南市助役黄介骞(台南人)兼任馆长,而石旸睢受聘为该馆的正式职员担当实务。[3][6]而在他的规划下,于大南门附近辟地展示台湾历史馆活动收集到的石碑,即今之南门碑林[3]

昭和十七年(1942年)9月25日,石旸睢被任命台南市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委员会书记。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台南市历史馆停止营运,史料分藏于馆南楼房与开山神社,而1944年赤崁楼整修后,隔年1月又有部分史料移到赤崁楼旁的蓬壶书院,预定于4月1日重新开放展览,却由于3月1日的台南大空袭导致该馆馆舍与馆南楼房内的史料被毁,该计划遂告吹[3]。昭和十九年(1944年)9月30日,石旸睢曾受聘为台南高等工业学校(今成功大学)建筑科教务嘱托,为“台湾古代建筑”之顾问[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为维护历史馆剩余史料,石旸睢搬进蓬壶书院内一间陋房,号之为“思无邪斋”[3]。同年10月25日台南市政府成立后,石旸睢成为“台南市立历史馆”管理员,而由于原历史馆馆舍已毁,遂在隔年以赤崁楼为历史馆馆舍,在5月1日时开放展览[3]。1951年4月,台南市史料编纂委员会成立,6月改组为台南市文献委员会,石旸睢为首任委员之一[3]。隔年台南县文献委员会成立后,石旸睢也受聘为该会顾问[3]

1961年10月1日,石旸睢退休离开历史馆,隔年(1962年)春天发现罹患癌症,经高雄医学院台大附属医院检查确认为骨癌。石旸睢本打算应其次女之邀于1963年赴日诊疗未果,于嘉义飞龙医院接受放射治疗。[9]最后于1964年3月3日12:47时病逝于“思无邪斋”[3]

石旸睢逝世后,许多资料及照片交给台南市文献委员会黄天横

其他 编辑

  • 国分直一曾回忆,二战后他已决定返归日本,而他与石旸睢于1948年5月采访台南六甲顶的贝冢。由于日本海军在战时于贝冢附近建了无线电塔,贝冢露出于围墙之外,国分直一在俯拾散乱的贝壳时,遭人用军靴踢了后背,回头见到一名中年中华民国国军士兵用枪对准,将其带到电台管理室。当时石旸睢虽未遭谴责也陪同国分前去,并说明国分是其好友、考古学家,并称他是世居台南的学者、请信用他的话。因石氏不会说中国国语,用日语辩解。最后主管检查国分的背袋,见内容是蒙着沙土的贝壳遂呆住,便将国分直一释放出来。[7]
  • 1933年11月,石旸睢与南一中(今南二中)教谕前嶋信次、教头盐塜胜之于新丰郡永康庄洲仔尾发现郑其仁墓前石马。[10][11]后来据说被石旸睢移置到赤嵌楼内,即赤崁楼石马。巧合的是郑其仁墓另一匹石马是由同为石时荣后裔的成大教授石万寿于1977年2月发现。[12]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邱及梯,字学海,号云程,别号簪花馆主,清光绪年间的邑庠生[5]。其篆书、隶书作品颇见功力[5]
  2. ^ 谢碧莲文中一作曾鸟李,一作曾乌李[3],待搜寻更多资料以确定其名。

参考来源 编辑

  1. ^ 中央广播电台-“古都活辞典”石旸睢逝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1-04.
  2. ^ 树德科技大学. 《第三級古蹟 臺南石鼎美古宅調查研究修復計劃》. 2010年7月: 页7.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谢碧莲. 〈石暘睢〉. 《台南文化》新55期 (台南市政府). 2003年9月: 1-8页. 
  4. ^ 林鹤亭. 〈石暘睢先生事蹟〉. 《台南市文献半世纪》 (台南市政府). 2003年2月: 126-129页. ISBN 957-01-2542-X. 
  5. ^ 5.0 5.1 郑国瑞. 《臺灣書法家小傳 (1662-1945)》.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2009-05: 82. ISBN 978-957-555-973-1. 
  6. ^ 6.0 6.1 黄天横. 〈「臺南市民族文物館」簡介〉. 《台南文化》 (台南市政府). 1977年: 133–138. 
  7. ^ 7.0 7.1 国分直一著、史民译. 〈石暘睢先生的追憶〉. 《台南市文献半世纪》 (台南市政府). 2003年2月: 113-114页. ISBN 957-01-2542-X. 
  8. ^ 曹婷婷. 杨婕 , 编. 找回老台南 工程師變身文史控. 台南: 中国时报. 2015-06-21 [2015-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9. ^ 庄松林. 〈懷念石暘睢先生〉. 《台南市文献半世纪》 (台南市政府). 2003年2月: 130-136页. ISBN 957-01-2542-X. 
  10. ^ 野田八平. 〈石馬發掘に就て〉. 《台湾教育》 (台湾教育会). 1934-01-01, 378号: 页137–139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11. ^ 〈夜な畑を荒す墓前の大石馬 と部落民に盜まれた銀の首級〉. 《台南新报》. 1933-11-15: 第三版. 
  12. ^ 〈臺南北郊洲仔尾石馬墓 另一石馬出土:鄭成功移葬南安.鄭其仁續葬該處〉. 《中央日报》. 1977-02-17: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