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走廊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6年10月8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9月14日) |
加薩走廊(阿拉伯語:قطاع غزة或Qiṭāʿ Ġazzah;希伯來語:רצועת עזה)是西奈半島東北部地中海沿岸占地363平方公里(140平方哩)的區域,位於巴勒斯坦西岸、西奈半島東北部的狹長地帶,在二戰後原本在聯合國規劃中將於約旦河西岸成立一個新的阿拉伯國家,但1948年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發動阿以戰爭,加薩為埃及吞併,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又被以色列占領。目前則為巴勒斯坦國政府統治。
加薩走廊 قطاع غزة Qiṭāʿ Ġazzah | |
---|---|
![]() | |
地位 | *巴勒斯坦國政府治理下的領土 *巴勒斯坦領土a |
最大城市 | 加薩市 31°31′N 34°27′E / 31.517°N 34.450°E |
官方語言 | 阿拉伯語 |
族群 | |
面積 | |
• 總計 | 365[1]平方公里 |
人口 | |
• 2022年估計 | 237 萬[2] |
• 密度 | 5,046/平方公里 |
貨幣 | |
時區 | UTC+2(巴勒斯坦夏令時) |
• 夏令時 | UTC+3(巴勒斯坦夏令時) |
電話區號 | +970 |
歷史編輯
加薩走廊自古為肥沃月灣與埃及之間的要道。自16世紀起,加薩走廊先後被鄂圖曼土耳其、英國、埃及,和以色列統治。1994年,以色列將加薩走廊的自治權交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一直以來都不曾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3]
2005年之前,加薩走廊69%的土地與西岸的部分地區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其他部分(主要是以色列公民居住的地方)則由以色列管理。由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不允許擁有正規軍,治安由巴勒斯坦的公共治安隊和民警負責。
2005年2月,以色列政府決定在夏天將以色列軍隊撤出加薩走廊,並放棄所有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居民點。撤軍後,以色列將依然控制加薩走廊的海岸線,以及加薩走廊與埃及之間的一個狹長區域。但以色列國內對撤軍計劃有很大分歧。
2005年8月15日,以色列關閉加薩古什·卡提夫猶太定居點,正式撤出加薩。儘管如此,邊境、海岸與領空依舊被以色列控制。
由於主政的哈馬斯堅持消滅以色列,因此加薩走廊的邊境、海岸與領空依舊被以色列重重封鎖,水電基礎設施的使用權亦依然被以色列嚴密管控[4]。
2007年6月,哈馬斯通過加薩之戰從法塔手中奪得加薩走廊的控制權,自此法塔僅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而加薩走廊由哈馬斯控制[5]。以色列從此開始嚴密封鎖加薩走廊,埃及亦關閉加薩走廊南部的邊界,居民只能依靠救濟和從與埃及間的地道掙扎求生。國際救援組織前往加薩的援助車隊則常在埃及受到阻撓,然而2010年5月的以色列軍隊襲擊援助加薩自由船隊的加薩船隊衝突卻造成了轉機,世界各國人民與政治家為了支援加薩人民,開始自發地結合起來[6]。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地區作為巴勒斯坦國在2012年正式被聯合國接納為觀察員國。[7]
2008年加薩戰爭,以色列摧毀了包括警察局、監獄和指揮中心等450個哈馬斯目標。聯合國表示,頭兩天的空襲共造成320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1,400人受傷。為報復以色列軍事打擊,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目標發射火箭彈和迫擊炮還擊。同時以色列北部也受到來自黎巴嫩方向發射的火箭彈襲擊。空襲持續一週後,以色列於次年1月3日派出地面部隊進入加薩走廊。
2012年雲柱行動,以色列國防軍於11月14日開始在加薩走廊展開的軍事行動,以報復此前哈馬斯方面對以色列南部城鎮的襲擊。
2014年以巴衝突,以色列發動對加薩的大規模空襲,7月8日起在哈馬斯統治加薩走廊展開軍事行動,在衝突進行了50天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馬斯已同意埃及提出的方案,從格林威治時間26日16時開始在加薩實施無限期停火,為50天來造成超過2,100多人死亡的加薩戰事畫下句號。
2011年5月,經埃及斡旋,法塔和哈馬斯在埃及開羅簽署和解協議。2012年2月,雙方在卡達簽署《杜哈宣言》。2014年4月,雙方宣布執行上述和解協議,但未能落實。2017年9月17日,哈馬斯宣布解散掌握加薩走廊管理權的「行政委員會」,同意由巴勒斯坦政府接管加薩走廊並行使行政權。2017年9月25日,巴勒斯坦政府發言人優素福·穆罕默德在拉姆安拉宣布,巴勒斯坦總理拉米·哈馬達拉與總統阿巴斯協商後決定,巴勒斯坦政府將於2017年10月3日在加薩走廊召開政府每周例會,為此哈姆達拉和部分政府部長將在2017年10月2日進入加薩走廊,與控制加薩走廊的哈馬斯進行權力交接[5]。
人口編輯
在2010年加薩走廊的人口數達到160萬,其中約一百萬是聯合國認證的難民。[8]在2015年末估計當地有185萬人[9]。大部分的加薩走廊居民都是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逃出巴勒斯坦的難民及其後代。加薩走廊的人口一直快速增長,2014年估計當地的總和生育率在每名婦女4.24個孩子。聯合國曾經聲稱,如果不採取必要的措施,修復基礎設施。到2020年,人口會增長50萬人,那時加薩走廊將不適合人類居住。[10]大多數當地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少數為基督徒(0.7%)(約兩三千人)。[11] 截至2022年底,人口已突破237萬。
地理編輯
加薩走廊位於中東,與埃及接壤的邊界長11公里,(拉法就位於邊境附近),而與以色列接壤的邊界則長約51公里。保守的猶太人認為加薩走廊是以色列的領域,而巴勒斯坦人則聲稱這是將來要成立的巴勒斯坦國的領土。
2005年時任以色列總理艾里爾·夏隆打算單方面放棄所有加薩走廊的以色列居民點,這些居民點主要集中於西南邊靠海岸的喀什卡提夫。此外,加薩走廊與地中海還有一條約40公里長的海岸線。但由於以色列的軍事管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對其海岸線並沒有控制權,海域仍由以色列控制。
加薩走廊氣候溫和,冬季溫暖,夏季則炎熱乾旱。地形平坦,有些地方是丘陵,海岸有沙丘。最高點海拔105公尺。自然資源有可耕地(加薩走廊約三分之一的地區被灌溉),最近還發現了存在天然氣。環境問題包括沙漠化、淡水鹹化、垃圾處理、水資源污染、土壤惡化和地下水資源的消耗。
加薩走廊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它在四千年前是非利士人的聚居地。人類最早的用火遺址和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之一就是在加薩走廊發現的,其中一些非常古老的抽象符號有可能是人類最早開始使用的文字。
行政區劃編輯
加薩走廊下轄五省。
省名 | 人口 (2007) |
面積 (km2) |
---|---|---|
北加薩省 | 290,843 | 61 |
加薩省 | 524,001 | 70 |
代爾拜萊赫省 | 216,494 | 56 |
漢尤尼斯省 | 290,399 | 108 |
拉法省 | 177,632 | 65 |
總計 | 1,499,369 | 360 |
經濟編輯
1994年5月,根據開羅協議,加薩走廊的經濟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
由於亞西爾·阿拉法特領導下政府貪污和管理不善,加上以色列在遭受一系列恐怖襲擊後,將加薩走廊的邊境關閉,期內加薩走廊的經濟萎縮了三分之一。在邊境關閉前,有許多加薩走廊的人到以色列工作。經濟不景導致了較高的失業率。
1998年,以色列改變對巴勒斯坦的政策,開始減輕封鎖巴勒斯坦的經濟,並減緩對巴勒斯坦貨物和勞工運輸的限制。這使經濟連續恢復了三年。但2000年爆發的第二次巴勒斯坦武裝起義,導致以色列再度封鎖。在此後兩年中,巴勒斯坦內部的鬥爭和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摧毀了加薩走廊主要的工廠和管理機構,許多企業倒閉,國家總生產力大降,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勞工的收入也大幅降低。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2001年經濟下降35%,人均收入為每年625美元。60%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加薩走廊的工業主要是小型的家庭企業,其產品為紡織品、肥皂、橄欖樹木雕刻和旅遊紀念品。以色列人在一個工業中心建立了一些小型現代化的工業。電力由以色列提供。主要的農產品是橄欖、檸檬、蔬菜、牛肉和奶製品。主要出口檸檬和鮮花,主要進口食品、消耗品和建設物資。主要的貿易對象為以色列、埃及和西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國立阿拉伯巴勒斯坦大學於2002年末為國際援外合作署作的一個研究表明,巴勒斯坦人普遍缺乏營養。17.5%6歲到59個月的兒童患慢性營養不良,53%的年輕和中年婦女以及44%的兒童患貧血症。
運輸和通訊編輯
從南到北加薩走廊有一條標準軌距的鐵路,但已荒廢,只有少數軌道保存。這條鐵路過去在南部連接埃及的鐵路,在北部連接以色列的鐵路系統。此外,加薩走廊還有一個小的、原始的公路網,它唯一的海港是加薩市,現在已被關閉。加薩國際機場於1998年11月24日開放。2000年10月被以色列下令關閉,2001年12月以色列軍隊摧毀了它的跑道。
加薩走廊有簡陋的電話服務系統,以色列電訊商如Cellcom亦有提供服務。加薩走廊有兩個電視台(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沒有廣播電台,此外還有四個網際網路服務商提供主要為ASDL服務。大多數巴勒斯坦家庭擁有收音機和電視機。
被以色列實行經濟封鎖編輯
2008-2009年間的加薩戰爭結束後,以色列雖允許有限數量的醫療人道救援物資進入加薩,但在對加薩走廊實施封鎖。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表示封鎖破壞了加薩經濟,使加薩的醫療狀況持續惡化[12]。
以色列安全局局長尤瓦爾·迪斯金(Yuval Diskin)表示他並不反對放鬆貿易限制,但他認為西奈的走私隧道以及加薩走廊的開放港口威脅了以色列的安全。迪斯金認為,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已經走私了「5000多枚射程達40公里的火箭彈」。有些火箭彈射程甚至能遠至特拉維夫市區。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言人馬克·雷格夫(Mark Regev)表示以色列的做法是「制裁」而非封鎖,但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的一名加薩法律顧問稱封鎖是「不符合國際法的行為」。
2010年7月,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對封鎖表示譴責,他說:「人道物資和救援人員必須能夠雙向通行。加薩不能也絕不應成為集中營。」作為回應,以色列駐倫敦使館發言人表示:「加薩人民是恐怖組織哈馬斯的囚犯。哈馬斯的統治和行動重點直接導致了加薩局勢。」
以色列國防軍嚴格控制以色列和加薩走廊之間過境點區域內的通行,並封鎖了與加薩交界的地區。加薩走廊及邊界地區(包括與埃及交界地區和海岸沿線)都非常危險,局勢隨時可能發生變化。
面對國際上日益高漲的要求放鬆或解除封鎖的呼聲,埃及和以色列從2010年6月起放鬆了限制。埃及部分開放了埃及到加薩的拉法過境點,埃及外交部清楚表示過境點的開放主要是為人員通行,不能運送供應品。以色列宣布將允許嚴格意義上的民用物品進入加薩,但要防止某些武器和具有雙重用途的物品進入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
2011年5月28日,埃及開放了與加薩走廊陸路相連的拉法口岸,外界對加薩的封鎖至此結束。
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塞西上任後再度封鎖埃及西奈半島與加薩走廊之間的地道,削弱哈馬斯武力、資源的後送。[13]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間,以色列向加薩走廊運送了約20億磅救援物資、1.37億升燃料以及5萬噸廚用煤氣。
主要城市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來源編輯
- ^ OCHA. Gaza Strip. www.ochaopt.org. [2019-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7).
- ^ http://arabic.news.cn/20230105/d4cd282fc5a44ff48c3cf460871f1e74/c.html
- ^ EU Heads of Missions’ report on Gaza 2013. Eccpalestine.org. [201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帝國恐怖主義 斷送巴勒斯坦和平. 苦勞網. 2008-08-26 [201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30).
- ^ 5.0 5.1 缺位多年后,巴勒斯坦政府将于下周接管加沙地带. 澎湃新聞. 2017-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 ^ A big corner has been turned in Gaza. Dailystar.com.lb. 2010-06-23 [201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8).
- ^ General Assembly Votes Overwhelmingly to Accord Palestine ‘Non-Member Observer State’ Status in United Nations. Un.org. [201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30).
- ^ UNRWA: Palestine refugees. Un.org. [1 June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7).
- ^ Table 3: Projected Population in the State of Palestine by Governorate, End Year 20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CBS, Palestinians at the End of 2015, p. 36. Sour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United Nations Seminar on Assistance to the Palestinian Peop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AO Seminar, Rome 27 and 28 February 2013
- ^ Middle East Christians: Gaza pastor. 2005-12-21 [2021-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英國英語).
- ^ 搜索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Icrc.org. 2010-07-01 [201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6).
- ^ 加薩以色列戰火 3分鐘看懂(懶人包). 中央社 CNA. 2014-07-26 [2021-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