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類生理情緒的一種表達或表露,亦是人類表達、宣洩情感的一種方式。哭泣的行為被定義為「一種複雜的分泌運動現象,其特徵是淚液從淚腺流出,不會對眼部結構產生刺激」。可能導致哭泣的情緒包括悲傷、憤怒、恐懼、喜悅等。哭的類型包括:抽泣、哭泣、哀號、嗚咽、嚎啕大哭[1]。亦有研究指出除人以外的其他哺乳類動物也會哭[2],如狗和貓。

一個在哭泣的小女孩

哭的意義 編輯

哭除了表達情緒之外也常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信號,例如嬰兒或一般的小孩在不舒服或不滿意等的時候就會哭著向父母傳遞信息,或是餓了、渴了、熱、冷、痛、尿床等。當父母或監護人聽到嬰兒和小孩的哭聲時便對其作出適當的處理。一般在兒時尤其是在嬰兒期,哭聲也可能是患病的徵兆,所以哭常是醫生發現嬰幼兒患病的信號。研究表明,哭泣引發其他人的行為,特別是當女性在哭泣的時候。[3]

積極意義 編輯

科學認為哭泣對人的心理人體等都具有保護的作用。

當人內心極度不快時,哭泣是一種發洩方式,哭後能使心情變得暢快。科學家常建議,當遭遇嚴重精神創傷或是陷入憂慮和絕望、不吃不睡時等狀況時會應設法大哭一場;同時還認為如果在該哭時強忍住可能會憋出疾病。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相當於「慢性自殺」。他調查發現長期不流淚的人患病的機率比流淚的人高出一倍。費雷同時指出男子胃潰瘍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之中長期不哭者占多數。

人們通常都認為哭泣是很不成熟、不懂事或是逃避現實等負面的行為。所以有些人認為他們要學會堅強也必須要讓自己像個男子漢一樣要很氣概、成熟與懂事等正面行為。所以大多數人對於會哭泣的人很反感,尤其以學生最為嚴重以及針對多數身障生。

人的淚水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殺滅病菌的功能。因此哭能滋潤眼角膜會使眼睛得到清洗得到殺滅病菌的效果。科學家亦發現,人在悲痛時流的眼淚和傷風感冒及風沙入眼時流的眼淚,其化學成分是不同的。

淚水還有重要的防護作用,當眼睛有異物入侵時,便會自然反射分泌淚水,可及時沖走異物。

消極意義 編輯

常有人認為過度的哭會使人視力受損,甚至使雙眼失明,但這並不準確。大哭後會使視力模糊,這是眼球肌肉十分疲勞,睫狀肌收縮導致的結果,此時只要作好休息就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流淚過多並不會導致瞎眼。

角膜破皮才會導致雙眼失明,一般人哭的時候會用手或紙巾去擦或揉眼睛,但這可能損及眼球表面的角膜,倘若用力過度,可能導致角膜破皮、引發感染,不及時處理,可能致使角膜潰瘍,此時眼睛可能會劇痛、不停地流淚,這將致使視力嚴重受損,嚴重的會雙目失明。

哭的分類 編輯

  • 三國時期魏國思想家文學家阮籍每每鬱悶出遊,無路可行便悲傷痛哭,這就是窮途之哭(出處:《晉書·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王勃《滕王閣序》:「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List of 426 Sets of Synonyms - How they Differ - Total of 2307 Words - 95. [202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英語). 
  2. ^ De Waal, F. Mama's last hug: Animal emotions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ourselves.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2019. ISBN 9780393635065. 
  3. ^ Stadel, M; et al. Daniels, JK; Warrens, MJ; Jeronimus, BF. The gender-specific impact of emotional tear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19, 1 (1): 696–704. doi:10.1007/s11031-019-0977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