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熊

中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哺乳动物

大貓熊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全世界野生大貓熊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數據[2])。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貓熊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級」降為「易危級」。[3]

大貓熊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屬: 大貓熊屬 Ailuropoda
種:
大貓熊 A. melanoleuca
二名法
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 1869
亞種
大貓熊分佈圖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稱,野外大貓熊數量從40年前的1,114隻增加到了1,864隻,將大貓熊受威脅程度從「瀕危」降為「易危」。為中國大陸國寶。大貓熊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4]

大貓熊黑白相間的外表使其深受人們喜愛,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絲。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貓熊為標誌,大貓熊儼然已成為了瀕危物種保護最重要的象徵;大貓熊也是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向對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美國國際政治學約瑟夫·奈爾更直言大貓熊被視為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支柱,與英國的皇室家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5]

名稱溯源

有些學者推測,先秦時期,《山海經》中記載有「白豹」、「猛豹」、「貔(貔貅)」、「騶吾(騶虞)」、「白虎」為古代中國人對大貓熊的稱謂;《詩經》在《大雅·韓奕》中記有「獻其貔皮」,《大雅·星矣》中記有「貊其德音」,《大雅·召南》中記有「吁嗟乎騶虞」。從漢代《爾雅》至清代《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匯集了歷代古籍、傳說、轉稱或諧音,在中國各地被認為是大貓熊的稱謂達30多個。[6][7]

不過,何其芬,孫前在《對大貓熊古名問題的思考》一文中,對在中國古籍中所出現的諸如「騶虞」、「貘」、「貔貅」、「猛豹」、「白豹」等等記述被認為是指大貓熊的觀點提出質疑,認為是後來附會上去的。這篇文章指出「在以往涉及大貓熊古名的論文和專著中,雖對大貓熊古名作了推測和考證,卻很難說是真正找到了在文字描述和所繪附圖上均與大貓熊基本相符的任何實證。」。[8]

在中文裡,「熊貓」和「貓熊」都是近代用語,不是古代用語。1869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德在四川寶興縣鄧池溝發現了貓熊後,給「熊貓」定名為「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當地的村民稱為「花熊」[9][10][11]。後來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英語Alphonse Milne-Edwards鑑定了阿爾芒·戴維德送來的大貓熊標本後,發表了《論西藏東部的幾種動物》,其中寫道「就其外貌而言,它的確與熊相似,但其骨骼和牙齒與熊有區別,而與Panda(小熊貓)和浣熊相近」,因此他把「黑白熊」改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意為與小貓熊似的獸)。雖然他次年又提出「Ailuropus melanoleuca」的拼寫法,不過最後並未採用。[12]

「熊貓」(panda)這個名稱其實是小貓熊(lesser panda,也稱火狐firefox、紅熊貓red panda)先取得的,貓熊科的學名Ailuridae便是取自於小貓熊的學名Ailurus fulgens。因為最初大熊貓被歸類到貓熊科的關係,所以大熊貓(giant panda)的稱呼則是相對於小貓熊而命名的。但是因為大熊貓遠比小熊貓有名,所以單講「熊貓」時,漸漸變成專指大熊貓。「熊貓」之詞早在1915年間就有使用[13]。1915年編成、193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935頁寫到「熊」之(三):「熊貓,獸名,似貓而善升木。」從所附熊貓圖看,當時指的是小熊貓。但1938年出版的《辭海》第1849頁中「熊貓」寫到:「獸名,產新疆;……距今六十年前,為法國科學家比利大衛氏所發現」,已經用來指大熊貓。

「熊貓」一詞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早前台灣都是最常用的稱呼;但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上台後,規定正式稱呼是「貓熊」,要媒體正名,因爲熊是主名詞,貓是修飾詞,貓熊一詞與「狗熊」相對,符合目前漢語把修飾詞放前的習慣。[14][15]幼齡的大貓熊應稱為「幼齡期大貓熊」、「大貓熊幼崽」或「大貓熊寶寶」,而非「小貓熊」,因為小貓熊為另一物種。

此外,英文詞「bearcat」(字面意思為「熊貓」),也是指另一個物種熊狸

「熊貓」名稱形成的傳說

關於「熊貓」的形成,存有以下爭議的傳說

  • 「40年代,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當時展品標牌上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貓熊的學名,但由於那時的中文習慣讀法是從右至左,故而國人都把按英文書寫方式書寫的貓熊,讀成了熊貓,並延用至今,唯台灣現仍稱其為貓熊。」[16]
  • 「1940年代[17]/1945年[18]/50年代初[19][20]書寫的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21]
  •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其中『貓熊』標本最吸引觀眾注意。它的標牌採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註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於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一律把『貓熊』讀成『熊貓』,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貓熊』叫成了『大熊貓』。台灣有家報紙曾撰文給『熊貓』正名,但人民已經習慣,反而覺得『貓熊』不那麼順口了。」[22]
  • 「西方世界認識它後,最初將它翻譯成『大貓熊』或『貓熊』,但在60年前報上初次發表新聞時,偶然被顛倒成『熊貓』,未料到竟成為今日通用的名稱了。」[21]

有觀點認為,這些說法都源自70年代夏元瑜第一人稱所寫的隨筆《一錯五十年——為貓熊正名》一文。該文於1978年10月5日刊登於臺灣《聯合報》副刊上,後收錄於他的幽默精選集《生花筆》中。[23][24]該觀點之後又被多方面錯誤引用[25],包括馬英九。可是在20世紀40年代前出版的權威詞典(《中華大字典》、《辭海》、《最新實用漢英辭典》、《重編國語辭典》)均稱「熊貓」而無「貓熊」,而且全為豎排版,故並不存在右左讀錯的問題。[13][26][27]最重要的是,當時國人沒必要不按習慣讀法而按英文書寫的方式寫下物種名。

其實中華民國政府退居台灣之後出版的各大詞典也稱「熊貓」,不見「貓熊」。[28]另外更因台南真假熊貓事件的影響,台灣新聞局更在1990年時就正名了「貓熊」、「熊貓」,將其統一稱為「熊貓」;而當時的農委會則認為這是「外行指導內行」,繼續叫「貓熊」。[29]然而,2021年的《教育部國語詞典簡編本》、《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已將「貓熊」列出,並且把「熊貓」稱做貓熊的別名。[30][31][32][33]

物種信息

分佈

化石記錄它過去曾經分布在東南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北及北京周口店,南達越南泰國緬甸北部,是中國南方大貓熊-劍齒象動物群中主要成員。由於地質、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目前分布僅限在102°00'~108°11'E,27°53'~35°35'N之間[34],四川、甘肅和陝西的崇山峻岭(從長江上游到青藏高原邊沿,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在秦嶺主要分布在其南坡山麓,包括陝西的佛坪、洋縣、太白、寧陝、周至等;在岷山主要分布在甘肅省的文縣,四川省的平武、青川、北川、南坪、松潘、茂汶、綿竹、朋西、什邡、都江堰等;在邛崍山分布在四川省的寶興、汶川、天全、大邑、蘆山、邛崍、崇慶、康定、瀘定等地;在大小相嶺分布在洪雅、冕寧、石棉和九龍縣;在大小涼山主要分布在四川的馬邊、美姑和越西等地。大貓熊適宜分布要有竹林分布和充足水源條件。[35]

演化

 
進化出來的「拇指」可以讓大貓熊與人類相似,手部可以靈活的抓握

大貓熊的祖先是始貓熊Ailuaractos lufengensis),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貓熊。始貓熊的主枝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現在的貓熊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貓熊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貓熊的鼎盛時期。現在的大貓熊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美國生物學家史蒂芬·傑伊·古爾德就此寫過一篇散文,後來又用《貓熊的拇指》作為一部散文集的名稱。

分類學

DNA研究通常將大貓熊歸類為熊科貓熊科[36]小貓熊歸類為小貓熊科

由於大貓熊和小貓熊都兼有熊和浣熊的特性,也與這兩個科的動物有著明顯的差異,牠的科學分類一直有爭議,有人提議把大貓熊單列為貓熊科來解決這個問題。即使用現代的基因測試技術,對不同的蛋白或核酸進行比對可能得出大相逕庭的結果。因此大貓熊的分類至今仍有很大的爭議,詳見下文。現存生物中,與大貓熊最接近的生物,是位於南美洲眼鏡熊[37]

《美國哺乳動物學雜誌》2005年第四期發表論文,將大貓熊分為四川大貓熊秦嶺大貓熊兩個亞種。其中秦嶺大貓熊為1964年北京師範大學鄭光美教授首次提出,而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方盛國教授等人的研究使這一說法得到國際承認[38]

近百餘年來,生物學家對於這個物種的正確分類一直爭論不休,最後經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彙集的資料證實,大貓熊自成一屬,既不屬於浣熊科,也不屬於熊屬。[39]

2009年12月13日,大貓熊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完成。本次測序涉及了大貓熊的21對染色體上的2萬多個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大貓熊是熊科的一個種,並且與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物種中的基因組最接近。[40]

爭議及證據

各國對於大貓熊的分類一直存有爭議,1980年代前,一直有三種觀點,認為大貓熊可以歸為熊科浣熊科貓熊科[41][42]1980年代後,基本成為兩派,熊科和貓熊科。這些分類的觀點有以下依據:

  • 熊科
  1. 形態上與熊相似。
  2. 大貓熊、小貓熊、浣熊、和幾種熊的蛋白質和DNA序列比較,認為大貓熊起源於熊類。
  3. 用大貓熊、黑熊、馬來熊、小貓熊、狗、貓等做血清免疫學比較,分離期免疫距離,認為大貓熊屬於熊科。
  4. PCR南方墨點法等方法對大貓熊、小貓熊、馬來熊浣熊等分析,結果表明大貓熊與熊科中的馬來熊親緣關係較近。
  • 浣熊科
  1. 系統解剖結果顯示,比較骨骼牙齒、臟器等,與小貓熊和浣熊相同。
  2. 從形態學、行為學、染色體數目等比較,認為大貓熊更接近於浣熊,尤其與小貓熊最接近。
  1. 大貓熊的骨骼和消化道與熊都有區別。
  2. 對腦的定量分析後,大貓熊的腦分別有與黑熊和浣熊相似的結構,並且有許多獨特的結構。
  3. 大貓熊初生幼仔尾較熊的長,從幼仔的發育特點分析,熊與貓熊的系統發生淵源不同。
  4. 生態行為與熊不同,如不冬眠、交配方式也與熊不同。
  5. 對大貓熊、雜交熊等的染色體帶核型相互關係的研究,認為大貓熊與熊和小貓熊浣熊的相似程度很低,應單立一科。
  6. 對大貓熊顯帶染色體的研究,認為大貓熊應在進化中獨居一科。
  7. 依據大貓熊、小貓熊、熊科等動物的粒線體DNA的序列比較,建立的分子系統樹,認為大貓熊、小貓熊都應各自獨立為科。
  8. 對大貓熊和幾種食肉動物的血清蛋白及乳酸脫氫同工酶比較後,認為大貓熊應單立一科。
  9. 古生物化石的依據。

習性與繁衍

習性

大貓熊喜歡獨居,每隻大貓熊有單獨的活動區域。除發情期外,常過著獨棲生活,晝夜兼行。巢域面積為3.9-6.4km2不定,個體之間巢域有重疊現象,雄體的巢域略大於雌體。此外雌體大多數時間僅活動於30-40公頃的核域內,雌體間的巢域不重疊。

飲食習慣

在吃竹子的大貓熊

貓熊和別的熊一樣是雜食性動物,處於從食肉動物到食草動物過渡的階段。主要食物是竹子、紅蘿蔔、窩窩頭,野生的貓熊會吃草、野果、昆蟲、竹鼠、羊。科學家認為:「大貓熊具備肉食動物的生理特徵卻不以肉為主食」,是因為一個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貓熊無法感覺肉類的鮮味。[43][44][45][46]但牠們的消化系統仍然是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因此只能依靠腸內細菌分解竹葉(但大多未經消化完整排出)。

因竹葉熱量低,貓熊每天要花大量時間進食(平均每隻大貓熊每天吃掉9至14公斤(20至30磅)的竹葉,以彌補其飲食中有限的能量含量),同時為免浪費熱量牠們通常保持靜態生活和避免與同類往來。

貓熊的兩個最顯著的特徵,大尺寸身體和圓臉,適應其竹子飲食。大貓熊較小的體表面積表明新陳代謝率較低。這種較低的新陳代謝率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讓大貓熊能以竹子等營養貧乏的資源為生。同樣,大貓熊的圓臉是強大的下顎肌肉的結果,使牠們可咬開竹子,以比例來說,大貓熊的咬力比北極熊更大。

繁殖

 
一隻大貓熊幼子(出生後20天)

大貓熊在4-8歲時性成熟,生育年齡可達20歲。交配季節為每年3-5月,雄性通過氣味尋找雌性位置,當有多個雄性爭奪一隻雌性交配權時會變得極具侵略性。貓熊的交配時間很短,從30秒-5分鐘不等,雄性會多次交配以確保成功受精。大貓熊繁殖期為8-9月,妊娠期90-184天,平均135天。[47]雌性每次產下1-2隻幼崽,重85-142克,但野外通常只成活一隻。幼崽約50-60天後睜眼,75-80天後能夠爬行,7-9個月可以少量進食竹子,但仍以母乳為主要食物來源,與母親一同生活約18月-2年後離開。[48]

大貓熊常在冷杉的大樹洞裏生育,一胎產一子,有時產兩子,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出生的大貓熊幼子只有一二兩重,呈粉紅色,與成年貓熊形態差別很大。

由於貓熊以竹子為食,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在育幼期母貓熊也要離開幼熊2-4個小時外出覓食。1990年代,研究人員尚不了解貓熊習性,看到母貓熊遠離幼崽而遲遲不歸,就推斷幼仔遭到遺棄。要收養這些被「遺棄」的幼仔進行人工飼養。後對野生貓熊繁殖行為長期的觀察推翻了這種觀點,母貓熊長時間離巢是需要吃夠足夠的竹子來分泌乳汁來哺育後代。

人工飼養的貓熊脫離野外環境,自然發情率低。野外大貓熊成年後表現出繁殖行為的比例是100%,而到2000年為止圈養大貓熊只有26%,為它的人工繁殖帶來困難。1990年代以後,大貓熊的人工繁殖已經完善,多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亦有部分動物園採用讓貓熊觀看貓熊交配影片的方式。此外,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大貓熊出現了一胎三子,即三胞胎的情況,但成活率較低;例如1999年四川臥龍大貓熊自然保護區及2013年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貓熊三胞胎最終都僅成活一隻[49][50],目前只有2014年7月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出生的貓熊三胞胎全部成活[51]

2015年4月7日,中國大陸網站貓熊頻道通過網際網路向全球直播了人工養殖區內的雌性大貓熊「林冰」與雄性大貓熊「武崗」的交配全過程,但科研人員表示自然交配失敗了。[52]

壽命紀錄

貓熊1歲相當於人類3至4歲[53],野生貓熊壽命一般為15至20歲[54],人工飼養的貓熊壽命在20至30歲。史上最長壽的貓熊則有38歲,就是已故著名雌性貓熊佳佳[55];史上最長壽的雄性貓熊則有35歲,就是已故著名貓熊安安[56]

  • 截至2016年1月在世最年長的貓熊是「38歲」的佳佳,是一隻住在香港海洋公園的雌性貓熊,它於2016年10月16日以「38歲」的高齡去世,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貓熊[57]
  • 截至2017年1月在世最年長的貓熊是住在福州大貓熊研究中心的「37歲」的雌性貓熊巴斯1990年亞洲運動會吉祥物盼盼原型),它於2017年9月13日以「37歲」的高齡去世。
  • 截至2022年1月在世最年長的貓熊是「35歲」的安安,是一隻住在香港海洋公園的雄性貓熊,它於2022年7月21日以「35歲」的高齡去世,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雄性貓熊[58]

利用與保護

史前年代

根據考古發掘,大貓熊在史前年代曾在今日的河南地區大量繁殖。由於大貓熊體型龐大,除了能提供肉食及骨髓以外,牠漂亮的皮毛亦為古人所青睞,所以曾經被古人大量獵殺[59]

古代

2012年古生物學家在西班牙發現可能是大貓熊近親化石(Agriarctos Beatrix)[60],而這種貓熊活躍於1100萬年前的中新世,屬於小形(plantigrade)雜食蹠行動物。而這種動物因生存環境問題遷移中國。這種動應有深色皮,左肩及眼和尾部都有白點,類似現代的馬來熊,生活方式也同馬來熊相似,都是以生果、昆蟲、植物為食,還比現代馬來熊小,體重還比馬來熊輕。從牙齒結構中發現同大貓熊同屬大貓熊亞科,亦發現同現傳大貓熊有親緣關係,是大貓熊亞科中最原始一種。可惜它已滅絕,因此或許為大貓熊找到可能源自歐洲証據、及解開大貓熊身世之迷。關於大貓熊分類,科學家以研究和爭論100年,未有定案。估計大貓熊祖先是一種食肉始貓熊動物,生活在中國四川等地,而此始貓熊演變的旁支名叫葛氏貓熊。生活於歐洲等地,直到中新後才滅絕。始貓熊主支在演變中,其中有一支隊名叫(ailuropoadumierta),是大貓熊小種生,傳於中新世紀,體形同狗一樣大小,是雜食性和食竹動物,分佈廣東四川等地,在已百年演變過程中取代了始熊地位。如此看來也可能為大貓熊提供了身世之迷証據。

台南真假貓熊事件

台南動物園曾於1987年元旦期間展出一隻「疑似貓熊」的黑白熊,並在電視上大肆宣傳這隻「黑白熊」。由於熊主人洪滄海以及動物園故作神秘,強調這隻熊不是貓熊,而是繁殖出來的,引得新聞媒介、專家學者一陣忙亂,一時之間成為熱門話題。[61]後來更是因為當時作為台灣唯一曾製作貓熊標本,及觸摸過貓熊皮毛的專家,並在北平動物園工作過的夏元瑜教授以及台大動物系主任兼動物研究所所長梁潤生教授都初步認定那就是貓熊的報導令動物園大賺一筆。[62][63][64]該黑白熊後被證實為馬來熊人工染出來的後就不了了之了。

西方人與貓熊

 
露絲·伊莉莎白·哈克尼斯與「蘇琳」

最早(1869年)讓西方認識到大貓熊的是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曼德·戴維,他拿到的只是一張貓熊皮,第一個在野外看到貓熊的西方人是J. H. Edgar。此後有大批西方人來中國想要打獵貓熊,捕捉活的貓熊也成為他們的強烈願望。1936年12月18日,露絲·哈克尼斯攜帶一隻活的貓熊幼崽抵達舊金山,這隻貓熊的名字叫「蘇琳英語Su Lin (1930s giant panda)」(英語:Su Lin),它通過中國海關時的證明書寫的是「哈皮狗一隻」。此後露絲出版了它與蘇琳的故事《淑女與貓熊》(英語:The Lady and the Panda)。在之前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西方對這個物種一無所知,這也使人們對貓熊積攢了巨大的好奇心。

保護貓熊

大貓熊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易危物種。1958年設立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內容的重點就是大貓熊,這個保護區由國家林業局直接管轄。但由於當時較落後的保護觀念和生態學知識的相對匱乏,1980年代期間雖然全中國都在高喊「保護大貓熊」,但真正有利於貓熊的做法卻並不多。許多人都認為最好的保育辦法就是從野外捉來貓熊進行人工飼養,而飼養條件較差和工作人員缺乏飼養相關的一些科學常識,使許多研究基地成為貓熊永久的牢籠。對於竹子開花給貓熊帶來的負面效果,也通常是通過捕捉貓熊的方式解決,沒有研究它的食性進化和評估竹子死亡對它的實際影響。由於棲息地被破壞、環境污染、與種群隔離等原因,使野外種群的繁衍出現危機。1998年天然林砍伐的全面禁止和禁止個人擁有槍枝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貓熊的生存。1992年以後,向保護區內的移民被禁止,並安排居民陸續遷出,使貓熊的棲息地得到了一定的保證。經過多年的保護工作,有些地方大貓熊的野外種群數量開始上升。

 
位於柏林動物園的「寶寶」,2007年4月拍攝

1961年貓熊的形象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原型為大貓熊姬姬)。20世紀下半葉以來,貓熊被看成是中國的象徵。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贈送貓熊予美國日本的動物園,這被視為是新中國與西方國家初次的文化交流,是當時中國外交的重要環節。到1980年代中期,貓熊的外交用途已大減,中國只借出貓熊予其他國家十年。現在國外動物園的貓熊多被中國政府有償出借,貓熊如果在國外婚育,後代仍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從1985年開始,香港悅來酒店以貓熊作為店徽及採用Panda Hotel作英文名,而悅來酒店亦被稱作貓熊酒店

近年發展

截至2004年,一個為期4年的《全國第三次大貓熊調查報告》統計指出野外大貓熊總數約為1596隻,較1985年的1114隻為多。[65]其中僅約有273隻野生秦嶺大貓熊,僅佔全國大貓熊總數的17%。[66][67]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大貓熊的命運再受挑戰,當中臥龍自然保護區這塊重要的棲息地遭受破壞[68]。2009年春節期間,13隻汶川大地震後的大貓熊重返自然保護區;同時台北木柵動物園的兩隻大貓熊(「團團」、「圓圓」)正式對世界各地的遊客開放。同年1月15日,「婭光」大貓熊從四川成都的保護基地到淮安動物園過年。目前,「婭光」曾多次在中外各地巡迴展出。2009年1月15日,她在淮安進行巡迴展示,迎接牛年春節的到來。

2016年9月,隨著貓熊數量持續增加,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紅色名錄》將其保護狀態從瀕危調整為易危[69][70]

流行元素

由於貓熊其本身特殊的研究價值地位,和憨態可掬的可愛形象,受到世界大多數民眾特別是兒童的廣泛喜愛。其被作為吉祥物或其它代表物也層出不窮。基於此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動畫製作公司「夢工廠」在2008年後相繼製作了著名動畫《功夫貓熊》,故事中主角「Po」(寶)也同全劇一起風靡全球,掀起了一輪貓熊風潮熱。著名國際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也推出了中國風的貓熊人資料片,風靡世界,台灣藝人周杰倫更結合貓熊與超級英雄的元素,製作科普連續劇《貓熊人》,儘管收視率不佳,仍造成話題。

大貓熊作為流行元素,進入時尚界。各大知名品牌都曾推出過以貓熊元素為主題的產品,比如LV愛馬仕卡地亞施華洛世奇等等。

也有將大貓熊作為品牌識別商標,比如美食快送平台foodpanda、台灣物流公司通盈快遞等。

1990年亞洲運動會吉祥物盼盼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福娃中的福娃晶晶以及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冰墩墩均以大貓熊為形象。

中國贈送及租借歷史

美洲

  美國

  墨西哥

  • 1975年:迎迎、貝貝

在首都墨西哥城查普特佩克動物園的努力下,墨西哥第一代大貓熊「迎迎」和「貝貝」共產下7隻貓熊寶寶,成為這40多年來海外繁育能力最強的貓熊「夫婦」之一[71]

  加拿大

2015年:大毛和二順的幼崽加悅悅和加盼盼出生。

東亞

  日本

  • 1972年:蘭蘭、康康、歡歡、飛飛
  • 永明、良濱[72]
  • 2011年:比力(日本名「力力」)、「仙女」(日本名「真真」)
    • 2017年:比利和仙女的幼崽香香出生。
    • 2021年6月,真真的雙胞胎大貓熊「曉曉」(雄性)和「蕾蕾」(雌性)在上野動物園出生[73]

  南韓

  • 2016年:愛寶、樂寶[74]
  • 2020年10月20日:福寶 (雌性)
  • 2023年7月7日:睿寶 (雌性)、輝寶 (雌性)

亞太區

  泰國

  • 2003年:創創、林惠[75](2023年4月19日去世),租期為10年[76]

  澳洲

  • 2009年:網網、福妮[77]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 2017年:彩陶、湖春[78]

  馬來西亞

  • 2014年:靚靚(鳳儀)、興興(福娃)[79]。2014年5月21日從四川省會成都飛抵吉隆坡。2015年8月18日,靚靚產下第一胎「暖暖」;2018年1月14日,靚靚產下第二胎「誼誼」;2021年5月31日,靚靚產下第三胎「升誼」。

歐洲

  奧地利

  • 2003年:龍徽、陽陽。

繁育出三個後代,分別是2007年出生的「福龍」,2010年出生的「福虎」以及2013年出生的「福豹」。這三隻貓熊均在其兩歲的時候回到了中國[80]

  西班牙

  • 2007年:冰星、花嘴巴

  英國

  法國

  • 2012年:圓仔、歡歡(位於博瓦勒動物園[82]
    • 2017年8月,歡歡誕下雄性幼崽圓夢。2021年年8月2日,歡歡產下一對雌性雙胞胎歡黎黎和圓嘟嘟[83]

  比利時

  • 2014年:好好、星徽。被租借給比利時天堂動物保育園區,好好為贈臺大貓熊團團(華靈)同母妹。

  荷蘭

  • 2017年:武雯、星雅[84]

  德國

  • 1980年:寶寶,作為國禮回贈給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施密特[85]
  • 2017年:夢夢、嬌慶。租借時間為15年,柏林動物園每年繳納租金92萬歐元。[86]
    • 2019年8月31日,夢夢和嬌慶產下大貓熊夢圓、夢想[87]

  丹麥

  • 2017年:和興、毛筍[88]

  芬蘭

中國大陸同港澳台間贈送

  香港

  • 1999年:安安(2022年7月21日因健康急劇轉差,進行安樂死。)與佳佳(2016年10月16日因健康急劇轉差,進行安樂死。)
  • 2007年:盈盈、樂樂(2015年10月1日公佈盈盈懷孕,其後證實流產)

  臺灣

  澳門

  • 2010年:開開、心心(2014年6月因急性腎衰竭死亡)[97]
    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胡錦濤澳門回歸十周年前夕宣佈向澳門贈送一對大貓熊[98]

參考文獻

引用

  1. ^ Swaisgood, R.; Wang, D.; Wei, F.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16, 2016: e.T712A45033386 [2016-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2). 
  2. ^ 美媒:大貓熊「不再瀕危」言之過早[J].世界博覽,2016,(20):14. ISSN:1003-0271
  3. ^ 濒危还是易危,听谁的?——陕西大熊猫保护现状调查. 陝西日報. [2017-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3). 
  4. ^ Behind the News – Panda Granny.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7-06-12 [2008-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4) (英語). 
  5. ^ Panda politics: the hard truth about China’s cuddliest diplomat. Financial Times. 2017-11-02 [202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6. ^ 胡錦矗.關於大貓熊的中文名稱[J].中國科技術語,2009,(01):28-29. ISSN:1673-8578
  7. ^ 吳斌.中國大貓熊發展史新探[J].四川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1):1-10. ISSN:1001-8220
  8. ^ 何其芬,孫前《對大貓熊古名問題的思考》上、中、下,China Nature,2009年,4-6月。
  9. ^ 黎蝸藤. 中國熊貓外交史(二):中國人認為熊貓「可愛」,是「出口轉内銷」的結果.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6). 
  10. ^ 【熊貓知識】大熊貓歷史.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7). 
  11. ^ 杜亞泉所譯的《動物學精義》,著錄了大貓熊這動物,稱之為「花頭熊」
  12. ^ Heather Angel. Pandas. Stillwater, MN : Voyageur Press. : 15. ISBN 9780896583641. 
  13. ^ 13.0 13.1 姚德懷. 談“熊貓”和“貓熊”. [2013-10-24]. 
  14. ^ 曾泰元. 圓仔到底是貓熊還是熊貓?. 人間福報.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5. ^ 曾泰元. 台湾为何称熊猫为猫熊?. 晶報.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6. ^ 貓熊因何變熊貓. 大漢公報. March 9, 1991 [201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6). 
  17. ^ “熊猫”名字的由来. 網易新聞. [201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7). 
  18. ^ 谁最先发现了大熊猫?. 南方周末. [201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7). 
  19. ^ 大熊貓名稱之由來. 大漢公報. September 18, 1987 [201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6). 
  20. ^ 大熊猫名称的来历. [201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6). 
  21. ^ 21.0 21.1 大熊猫的命名.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22. ^ 发现大熊猫. 寶興之窗.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23. ^ 王琛發. 吉祥物語——猫熊原名失去了版權. [2013-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5). 
  24. ^ 文訊 (文藝資料硏究及服務中心). 2005, (237-242): 5.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25. ^ 大熊猫的命名.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 [201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26. ^ 北京科技报:熊猫和猫熊名称之争. [2013-10-24]. 
  27. ^ 中国熊猫网美国网友来信辨“熊猫”与“猫熊”. [2013-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28. ^ 圓仔到底是貓熊還是熊貓?. 人間福報. 2014-01-09. 
  29. ^ 新聞局正名 熊貓「統一」名稱 農委會認係「外行指導內行」. 聯合報. 1990-08-09. 
  30. ^ 貓熊——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31. ^ 貓熊——教育部國語詞典簡編本.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32. ^ 熊貓——教育部國語詞典簡編本.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33. ^ 熊貓——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34. ^ 臧振華.大貓熊分布區珍稀瀕危物種豐富度格局與熱點區研究[D].導師:李俊清;申國珍.北京林業大學,2015.
  35. ^ 吳建國,呂佳佳.氣候變化對大貓熊分布的潛在影響[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12):168-177. ISSN:1003-6504
  36. ^ Panda Classroom-National Zoological Park-FONZ. [2009-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37. ^ Wildt, David E. David E. Wildt , 編. Giant pandas: biology,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manage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 ISBN 0-521-83295-0 (英語). 
  38. ^ 劉毅. 我國發現大熊貓新亞種:秦嶺大熊貓頭圓更像貓. 人民網. 2006年1月12日 [2007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3月14日). 
  39. ^ 臺北市教育局入口網電子報 2009.01.23. 臺北市教育入口網. [2013-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6). 
  40. ^ 我国首次完成大熊猫基因组精细图. 人民網. 2009年12月14日 [2009年12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月6日). 
  41. ^ Giant pand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42. ^ John P. Rafferty. Carnivores: Meat-Eating Mammals. Rosen Education Service. 2011: 38. ISBN 9781615303403. 
  43. ^ Still Looking for the Gene That Makes Pandas Cute, Though. GenomeWeb Daily News. 2009-12-14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9). 
  44. ^ SGenome study finds pandas similar to dogs. ABC News. 2009-12-14. 
  45. ^ 基因组图谱显示:大熊猫不吃肉是因为尝不到肉味. 國際在線. 2009-12-15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8). 
  46. ^ 中國科學家:大貓熊不吃肉 因不知肉味. 聯合報. 2009-12-15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9). 
  47. ^ giant panda | Facts, Habitat, Population, & Die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8) (英語). 
  48. ^ Bradford, Alina. Giant Pandas: Facts About the Charismatic Black and White Bears. Live Science. [2019-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9). 
  49. ^ 存档副本. [2014-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50. ^ 大熊猫产下罕见三胞胎 资讯频道. 鳳凰網. [2014-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51. ^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 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2014-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52. ^ China live broadcasts pandas' failed natural mating. Icrosschina. 2015-04-04 [202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0). 
  53. ^ 认识大熊猫. 
  54. ^ 認養人:支持熊貓‧20令吉門票不貴. 星洲網. 2014年5月21日 [2014年6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2月26日). 
  55. ^ 35歲佳佳全球最高齡. 蘋果日報. 2014年1月13日 [2014年6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2月15日). (繁體中文)
  56. ^ 大熊貓安安踏入31歲 成為全球最長壽圈養雄性大熊貓. 文匯報. 2017-08-01 [201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57. ^ 香港貓熊佳佳走了 終年38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16-10-16.[2016-10-17].(繁體中文)
  58. ^ 熊貓安安31歲破紀錄 港人遊海洋公園買2送1. on.cc 東網. 2017-08-01 [201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7). 
  59. ^ 河南考古又有新发现:3万年前许昌是大熊猫乐园. 人民網. 2006-08-29 [2006-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7). 
  60. ^ Did pandas once roam Europe? Fossil in Spain is extinct black-and-white bear related to China's giant animals. Daily Mail. [2012-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6). 
  61. ^ 台南动物园里小熊酷似熊猫几可乱真. 聯合早報. 1987-12-28. 
  62. ^ 台南動物園類似熊貓的黑白熊. 臺灣電視公司. [201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6). 
  63. ^ 賣點100-真假熊猫. 遠流出版. 1989: 41–43. ISBN 9789573201878. 
  64. ^ 黑白熊之謎有了初步答案 老蓋仙觀察異獸說是貓熊. 聯合報. 1987-12-27. 
  65. ^ 用DNA查貓熊戶口 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大貓熊調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雍興中,2012-10-26
  66. ^ 古老新亞種―――秦嶺大貓熊(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西安新聞網,2006年2月15日。
  67. ^ 陝西近期3次在野外發現大貓熊幼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2009年12月30日。
  68. ^ 臥龍自然保護區救護震後首隻野生大貓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載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網頁,2009年3月9日查閱。
  69. ^ Swaisgood, R., Wang, D. & Wei, F. 2016. Ailuropoda melanoleuc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712A45033386. Downloaded on 05 September 2016.
  70. ^ 大熊猫下被调为“易危” 国家林业局:依然“濒危”. 搜狐. 央廣網. 2016-09-06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7). 
  71. ^ 这对熊猫夫妇共生7个娃 在墨西哥吃啥那么能生. news.sina.com.cn.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72. ^ 旅日大熊猫永明良滨再产双胞胎 日本为宝宝征名(图)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73. ^ 双胞胎大熊猫与公众见面 因疫情仅公开3天. [202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74. ^ 白雪. 中国赠送一对熊猫乘专机抵韩 享受超豪华待遇_国际新闻_环球网. world.huanqiu.com.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75. ^ [央视报道]四川卧龙大熊猫出访泰国. 新聞頻道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3-10-12 [2013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10日). 
  76. ^ 全泰国思念成灾的大熊猫“林冰”,回四川后过得怎么样? -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www.sc.gov.cn.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77. ^ 阿德莱德动物园大熊猫“福妮”再次受孕失败-国际在线. news.cri.cn.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78. ^ 印尼媒体热赞中国大熊猫旅居印尼-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79. ^ Pandas Feng Yi and Fu Wa coming to Malaysia six months ahead of schedule. The Star Online.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0). 
  80. ^ chinanews. 旅欧大熊猫“阳阳”和“龙徽”在美泉宫动物园完成自然交配-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81. ^ 大熊猫甜甜和阳光顺利抵达爱丁堡动物园. edinburgh.chineseconsulate.org.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82. ^ gb.cri.cn. 赴法大熊猫“欢欢”“圆仔”没有窝头改吃饼干(组图) - 新闻 - 国际在线. news.cri.cn.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83. ^ 特写:旅法大熊猫双胞胎获名“欢黎黎”和“圆嘟嘟”. [2021-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84. ^ 中国大熊猫抵达荷兰 开启“熊猫外交”新征程. www.chinadaily.com.cn.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85. ^ 大熊猫梦梦娇庆顺利抵达德国 柏林沸腾了. k.sina.com.cn.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86. ^ (www.dw.com), Deutsche Welle. 终于盼来中国熊猫 柏林沸腾了! | 德国新闻 | DW | 24.06.2017. DW.COM.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中文). 
  87. ^ 柏林熊猫小宝宝 今日取名梦圆、梦想. [201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88. ^ 两只大熊猫将赴丹麦旅居 入住“亿元豪宅”_中国-多维新闻网. news.dwnews.com.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0). 
  89. ^ 中国大熊猫“华豹”和“金宝宝”顺利运抵芬兰. 新華網. 2018-01-18 [2018-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7) (中文). 
  90. ^ 独家:大熊猫“金宝宝”“华豹”旅居芬兰纪实 第一晚睡得很香. 人民網. 2018-01-20 [2018-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中文). 
  91. ^ 中国将向芬兰赠送一对大熊猫 共租借15年. news.sina.com.cn.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92. ^ 邱紹雯; 姚介修. 團團圓圓吃臺菜 平靜過第一夜. 自由時報. 2008-12-24 [2008-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2). 
  93. ^ 劉尚昀、梁鴻彬、羅暐智、林諭林、石文南. 貓熊採「中藥材模式」來臺. 中國時報. 2008-12-14. 
  94. ^ 李志德. 貓熊來臺 可望比照中藥模式進口. 聯合報. 2008-09-13. 
  95. ^ 大熊貓寶寶圓仔首次與公眾見面- BBC News 中文. [2021-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96. ^ 圓圓生下第二胎! 二寶性別女性.重186克- 華視新聞網. [2021-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97. ^ 北京贈澳門大熊貓心心急性腎衰竭死亡. BBC. 2014-06-24. 
  98. ^ 中央將贈澳一對大熊貓. 即時新聞 (澳廣視). 2009-12-19 [2009年1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來源

  • 美國 喬治·夏勒《最後的貓熊》(The Last Panda),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ISBN 978-7-80145-054-8.
  • 中國 胡錦矗《臥龍的大貓熊》、《大貓熊生物學研究與進展》、《臥龍自然保護區大貓熊、金絲猴、牛羚生態生物學研究》、《四川資源動物志》(第二卷獸類)、《大貓熊的風采》、《九萬里貓熊故鄉考察記》、《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等.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