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一大半島,位於山東省東部。廣義上,以壽光羊口的小清河口為北界,向南跨越泰沂山脈齊長城,至交界的日照繡針河為南界,該線以東區域為山東半島。而狹義上,則以膠萊河為界以東,該範圍又稱膠東半島。半島三面臨海,北面與遼東半島渤海海峽相望,東部與韓國黃海相望。重要的城市有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等。

廣義與狹義上的山東半島
山東半島中心城市--青島市
煙臺市
威海市

地理 編輯

位置範圍 編輯

山東半島位於山東省東部,半島三面臨海,北面與遼東半島渤海海峽相望,東部與韓國黃海相望。山東半島通常有狹義與廣義兩種說法。狹義上,以膠萊河為西界,又稱膠東半島。廣義上,以壽光羊口的小清河口為北端,向南跨越泰沂山脈齊長城,至交界的日照繡針河為南端,該線以東區域為山東半島。由於廣義山東半島的西界並無明確的天然分界,通常將行政區劃上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5市的範圍稱為山東半島。

地質地貌 編輯

山東半島屬中朝准地台膠遼台隆。太古代片麻岩片岩等深變質結晶岩廣泛出露,白堊紀末有廣泛的火山岩噴發和酸性岩漿侵入活動。中新世以後,渤海總體大幅度下陷,成為華北—下遼河沉降帶拗陷最深的大型新生代斷裂—拗陷盆地上新世末,特別是第四紀以來渤海海峽斷裂下陷。全區被北北東—北東和北北西—北西兩組斷裂分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斷塊,經長期剝蝕分割,形成較破碎的低緩丘陵。少數山嶺突出丘陵之上。半島南部的嶗山主峰嶗頂海拔1133米,為半島最高峰。中北部的牙山崑嵛山偉德山以及羅山大澤山艾山等,多為近北東走向。山地丘陵間有桃村地塹盆地、萊陽斷陷盆地和膠萊凹陷平原等。沿海有寬窄不等的帶狀平原,以蓬(萊)黃(縣)掖(縣)平原面積最大。

山東半島海岸蜿蜒曲折,港灣岬角交錯,島嶼羅列,是華北沿海良港集中地區。膠州灣青島芝罘灣煙臺威海灣威海石島灣石島龍口等均為中國著名港口。半島沙嘴沙灘發育。沙洲發育之地,島陸相連形成陸連島,如煙臺附近的芝罘島、龍口附近的屺坶島。沿海島嶼除渤海海峽的廟島群島外,均分布於近陸地帶,較大者有象島莫邪島杜家島田橫島劉公島雞鳴島崆峒島褚島蘇山島南黃島等。

氣候 編輯

山東半島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1月(最冷月)均溫-3~-1℃,8月(最熱月)均溫約25℃,極端最高溫約38℃。10℃以上活動積溫為3800~4100℃。年降水量650~850毫米,半島南側在800毫米以上;西北側濱海平原約600毫米。年降水量約60%集中於夏季,且強度大,常出現暴雨。降水年均相對變率約20%。年均相對濕度在70%以上。半島東側南部沿海4~7月多海霧,年均霧日30~50天。半島東北側煙臺威海等地冬季多降雪。

山東半島各地年、季、月平均氣溫(℃)資料來源:山東省省情資料庫
   
地點 三月 四月 五月 季平均 六月 七月 八月 季平均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季平均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季平均 年平均
青島 4.5 10.2 15.7 10.1 20.0 23.9 25.1 23.0 24.1 15.9 8.8 15.4 2.0 -1.2 0.1 0.3 12.2
煙臺 4.3 11.2 17.8 11.1 21.7 24.7 25.0 23.8 21.2 15.6 8.4 15.1 1.6 -1.6 -0.5 -0.2 12.5
濰坊 5.1 12.5 19.1 12.2 23.6 25.9 25.2 24.9 20.2 14.2 6.5 13.6 -0.5 -3.2 -1.0 -1.6 12.3

水系 編輯

山東半島水系發源於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獨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河川徑流洪枯懸殊,汛期集中全年徑流量的70~80%,水位、流量過程線隨降水變化而迅速漲落,但一般不致為害。如遇暴雨則山洪暴發,加以河口受海潮頂托,往往加重了洪水危害;枯水季節河床暴露,甚至發生河水斷流和枯涸現象。

植被與土壤 編輯

天然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樹種有類,如麻櫟等樹,以麻櫟最多,但常因放養柞蠶而伐去主幹呈灌木狀,構成山地丘陵特殊的「柞嵐」景觀。針葉樹日本赤松為代表。植物區系中有亞熱帶成分,如苦木山胡椒三椏烏藥等;還有東北區系成分,如蒙古櫟遼東櫟赤楊等。20世紀初引種了黑松日本落葉松等樹種。山東半島開發歷史悠久,原生植物破壞殆盡。

地帶性土壤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稱山東棕壤),一般分布在緩坡地和排水良好的平地,多已闢為農田和果園,發育成熟化的耕作土。低山丘陵中上部殘積、坡積物上的粗骨棕壤土層淺薄,質地較粗,多種植花生甘薯等作物。半島的果樹栽培以蘋果葡萄為主,著名的有煙臺蘋果、萊陽茌梨、平度大澤山葡萄。

歷史 編輯

 
龍山文化的蛋殼高柄杯,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

今山東半島地區在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為氣候溫和的森林,有大量遠古生物生息繁衍,今有大量生物化石出土。在距今約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有大量東夷父系氏族先民在此從事農耕生產活動,進而發展出狩獵、畜牧及海洋捕撈,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北辛文化白石文化[註 1]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註 2]和與夏代同期的岳石文化[註 3]岳石文化。而在中國史籍中記載中,《孟子》提到,東夷有虞氏族長出生在諸馮(今山東諸城境內)。

 
長城錦陽關

夏代時期,半島地區屬於東夷範圍,膠東地區居民多為東夷族萊人(萊夷),濰坊地區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東夷有窮氏族長后羿推翻族長太康統治,後來后羿被族內伯明氏寒浞(生於今濰坊寒亭)篡權,前後混戰百餘年,史稱后羿代夏商代時期,源於東夷王朝,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等對山東半島邊緣地區未華夏化的東夷人進行統治,膠東地區為萊國領地。西周時期分屬齊、紀、萊、莒、夷、介、淳于等封國。前690年齊國紀國,齊國勢力逐漸向半島地區擴張。前567年齊國滅萊國,今膠東地區多歸齊國。前431年,莒國楚國所滅,後其地大部分併入齊國,整個半島地區歸齊國所有。為防備楚國魯國的侵犯,齊國開始在其南部邊境修築千里長城,歷時數百年,遺址今日尚存。戰國時期,即墨成為齊國五都之一;琅琊為重要城邑,是主要海港,前476年齊吳兩國在此海域發生中國史上的首次海戰秦始皇曾三次巡幸琅邪郡,修建琅琊台,派遣徐福東渡朝鮮日本。曾為膠東王劉徹即位漢武帝,多次巡幸琅邪、不其(今城陽區),先後派人入海求仙。前70年,河南郡以東49郡國發生大地震,死六千餘人,琅邪城郭、琅玡台、秦漢行宮宗廟港口全部毀壞;自此,琅邪衰敗,郡治先後遷往今諸城臨沂漢朝屬於青州徐州刺史部管轄。五胡亂華時期,慕容部鮮卑建立的南燕割據於山東,定都廣固(今益都),前後共十餘年。

唐朝時,山東半島屬河南道,歸青州密州萊州登州管轄。唐朝中期,今半島地區政治穩定,經濟較為發達。公元623年置板橋鎮,該鎮商船往來頻繁,有著與東亞南亞西亞等地區的廣泛貿易,成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對高麗用兵的軍需轉運站,經濟和軍事地位都十分重要。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由於戰亂政權更替頻繁,板橋鎮及其周邊地區繁榮的社會經濟逐漸趨於蕭條。北宋時,山東半島屬京東東路,經濟繁榮,對外貿易發展較快。板橋鎮為北方唯一海上對外聯繫的口岸,也是宋朝五大口岸之一,密州市舶司和臨海軍設置於此。板橋鎮在對與高麗和日本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發揮了重大作用。其後宋金交惡,板橋鎮的貿易受到威脅,經濟趨弱。1142年,宋金協定設置海上貿易唯一的膠西榷場以互市互易,其下設置板橋鎮、張倉鎮等分榷場。金代時,山東半島大致屬於山東東路(治府在益都)。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詔開鑿膠萊運河,歷時二年修通了這條世界最早的地峽運河明朝時,山東半島地區設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三府。為防禦倭寇,另設安東衛靈山衛鰲山衛大嵩衛靖海衛成山衛威海衛等。

 
1717年皇輿全覽圖山東半島部分

清朝時,山東半島屬登萊青膠道。1861年,煙臺成為山東第一個開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日軍攻占威海北洋海軍全軍覆沒。1898年,青島和威海分別租借給德國英國。德國還修築了從青島通往濟南的膠濟鐵路(1905年)。清末,面對俄國日本的威脅,東北終於向漢族移民開放,加上民國初年張作霖的鼓勵措施,在100年間有為數上千萬的山東農民闖關東謀生,其中山東半島地區主要從青島煙臺各港出發,通過海路,到達遼東半島,成為今天東北人口,尤其是遼東半島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1832年皇朝一統輿地全圖山東半島部分

1922年,根據華盛頓會議中華民國收回青島和膠濟鐵路,並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將市區稱為青島市,直屬北洋政府。1930年,國民政府從英國手中收回威海。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日軍占領了山東半島的鐵路和城市,共產黨則在農村建立起沂蒙山膠東解放區。1949年6月,山東半島全境解放。

因為地理上的原因,山東半島地區與東北和韓國聯繫緊密。歷史上有大批民眾自水路乘船移民東北,現在東北也有不少人「回流」至山東半島。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韓國建交後,也有大量韓國企業在該地區設廠。現在有20萬以上的韓國人生活在山東半島地區。同時,韓國在青島設有總領事館。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編輯

目前行政區劃 編輯

經濟 編輯

2011年山東半島各地市主要經濟指標[1](初值)
(單位:人均收入/元;比重、增幅/%;其他/億元)
地市 GDP
(本幣)
GDP
(美元)
占全省
GDP
比重
GDP
年增幅
地方財政
一般預算

收入
出口
總額
城市居民
人均
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
人均
純收入
山東省總計 45,429 7,034 100 10.9 3,456 1,258 22,792 8,342
青島 6,615.60 1,024.28 14.56 11.7 566.0 405.8 28,567 12,370
煙臺 4,906.83 759.71 10.80 12.1 303.2 266.9 26,542 11,716
濰坊 3,541.85 548.38 7.80 11.0 253.9 103.6 22,508 10,409
威海 2,110.95 326.83 4.65 10.7 136.4 107.4 25,290 12,334
日照 1,214.07 187.97 2.67 12.1 68.5 39.1 20,098 8,756

山東半島經濟開發較早。公元前8世紀的春秋時代,漁鹽業已逐步發展。戰國時期,冶鐵業和絲麻紡織已有較高水平。漢代成為著名的「東方穀倉」。唐代登州萊州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港口。時期,膠州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貿易口岸。鴉片戰爭以後經濟畸形發展,青島威海先後被德國英國割占。1949年以後,半島地區優勢條件才得以發揮,成為全國著名的花生水果、水產品和柞蠶絲生產基地。青島煙臺現正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

農業 編輯

山東半島由於其丘陵地貌,氣候溫和濕潤,因而以盛產中國北方地區傳統水果而聞名,主要特產有嶗山水蜜桃棲霞蘋果萊陽梨大澤山葡萄等。

交通 編輯

鐵路 編輯

高速公路 編輯

機場 編輯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威海大水泊機場濰坊機場日照山字河國際機場

港口 編輯

旅遊 編輯

山東半島共有1處國家旅遊度假區、3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座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4座國家一級博物館

文化 編輯

歷史文化遺存 編輯

山東半島共有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1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座重點佛教寺院、1座道教重點宮觀、6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齊長城)、18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已被撤銷的1處)。

方言 編輯

方言傳統分類 編輯

 
山東半島方言的東濰片與東萊片

山東方言內部存在不少差異,這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方面。錢增怡、高文達等學者根據各地方言特點,將其分成兩個大區:西區、東區;四個小區:西齊區、西魯區、東濰區、東萊區。 山東半島地區屬於東濰區、東萊區的範圍,以萊州平度即墨為界,以西(包括上述三縣)為東濰區,以東為東萊區,這與膠遼官話青州片登連片分界一致。

以上東萊區和東濰區大致歸膠遼官話

方言新分類 編輯

 
山東半島膠遼官話之青州片、登州片和冀魯官話之滄惠片

山東方言的另一種劃分方法,即按官話,片,小片這一傳統方式來分,方言區與行政區劃不是嚴格對應的,有時存在一個縣內部分鄉鎮屬於另一方言區。

膠遼官話 編輯
冀魯官話 編輯

教育 編輯

人口 編輯

山東半島各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山東省 157,126.31 93,669,800 93,455,308
山東半島 51,972.63 29,739,800 28,030,354
青島市 11,175.30 8,386,700 7,579,910
煙臺市 13,746.47 6,994,500 6,514,743
濰坊市 16,004.89 8,836,100 8,591,336
威海市 5,697.98 2,799,600 2,510,553
日照市 5,347.99 2,722,900 2,833,812

注釋 編輯

  1. ^ 白石文化典型的遺址為煙臺白石村遺址
  2. ^ 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典型的遺址為膠州三里河遺址
  3. ^ 岳石文化典型的遺址為平度東嶽石遺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2011年山東半島各地市主要經濟指標來源於各地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年均匯率按1美元合6.4588元本幣(人民幣),參見人民幣匯率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