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越南)
山西省(越南語:Tỉnh Sơn Tây/省山西),是越南1831年至1965年之間的一個省份,前後管轄範圍變化較大。阮朝自主時期涵蓋今天的河內市西部、和平省東北部、富壽省東部、永福省大部和宣光省南部,法屬以後,僅包括今天河內市西部的山西市社和國威縣、巴位縣、石室縣和福壽縣。
建置沿革
編輯山西省的前身是後黎朝的山西承宣和山西處(山西鎮)。阮朝明命十二年(1831年),阮朝分設省轄,改山西鎮為山西省,下轄國威府、廣威府、永祥府、臨洮府和端雄府5府,共22縣。國威府下轄安山縣、石室縣、美良縣、丹鳳縣4縣,廣威府下轄先豐縣、明義縣、不拔縣、福壽縣4縣,永祥府下轄安樂縣、安朗縣、白鶴縣、立石縣、三陽縣5縣,臨洮府下轄山圍縣、華溪縣、青波縣、夏華縣4縣,端雄府下轄西關縣、登道縣、山陽縣、雄關縣、扶寧縣5縣。
明命十三年(1832年),以明義縣、不拔縣增設廣威分府,丹鳳縣、石室縣增設國威分府,安朗縣、安樂縣增設永祥分府。
明命十四年(1833年),撤銷登道縣,併入山陽縣。
紹治元年(1841年年)三月,避佐天仁皇后胡氏華諱,華溪縣改名為錦溪縣,夏華縣改名為夏和縣。
嗣德五年(1852年),廢除廣威分府和國威分府。
嗣德七年(1854年)正月,明義縣改名為從善縣。
嗣德九年(1856年),扶寧縣劃歸臨洮府並攝。
嗣德後期,端雄府增設玉關縣。
嗣德三十年(1877年),北圻增設美德道,國威府美良縣劃歸美德道管轄。
同慶二年(1887年),北圻增設芳林省山西省南部山區地區劃歸芳林省管轄。
同慶三年(1888年)四月,端雄府玉關縣、雄關縣、山陽縣劃歸宣光省管轄。
成泰二年(1890年10月20日),統使府以永祥府白鶴縣、三陽縣、立石縣、安朗縣、安樂縣和太原省平川縣析設永安道[1]。
成泰三年(1891年4月12日),永安道併入山西省。
成泰四年(1892年)二月,臨洮府夏和縣劃歸安沛道管轄。後青波縣、山圍縣、扶寧縣劃歸興化省。
成泰十年(1898年),統使府復設永安省,永祥府白鶴縣、三陽縣、立石縣、安朗縣和安樂縣劃歸永安省管轄。至此,山西省僅剩2府6縣:國威府(兼理安山縣)、廣威府(兼理先豐縣)、石室縣、從善縣、不拔縣、福壽縣,統使府將省蒞設為山西市社。
1948年1月25日,越南政府將各戰區合併為聯區,戰區抗戰委員會改組為聯區抗戰兼行政委員會。第二戰區、第三戰區和第十一戰區合併為第三聯區,設立第三聯區抗戰兼行政委員會[2],山西省劃歸第三聯區管轄。
1948年3月25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廢府為縣,山西省下轄山西市社、國威縣、廣威縣、石室縣、從善縣、不拔縣和福壽縣1市社6縣。
行政區劃
編輯注釋
編輯- ^ 成立永安道和河南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ulletin officiel de l'Indochine française》
- ^ Sắc lệnh số 120/SL về việc hợp nhất các khu thành liên khu do Chủ tịch Chính phủ ban hành.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 ^ Sắc lệnh số 092/SL về việc bãi bỏ cấp hành chính Liên khu 3, Liên khu 4 và Khu Tả ngạn do Chủ tịch nước ban hành.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 ^ Quyết định 103-NQ-TVQH năm 1965 về việc phê chuẩn việc thành lập các tỉnh Bắc Thái, Nam Hà, Hà Tây và việc sáp nhập xã An Hòa thuộc huyện Thạch Thất, tỉnh Sơn Tây (cũ) vào xã Tiến Xuân thuộc huyện Lương Sơn, tỉnh Hòa Bình do Ủy ban thường vụ Quốc hội ban hành.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參考文獻
編輯- 《大南一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