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張仲景(150年—219年),名機(《歷代神仙通鑒》作璣 ),字仲景,以字行,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鄧州市和鎮平縣一帶)人,東漢末年醫學家。漢靈帝時曾任長沙太守。[1]
張仲景 | |
---|---|
東漢末年政治家、醫學家 | |
長沙太守 | |
時代 | 東漢末年 |
名 | 機 |
字 | 仲景 |
籍貫 | 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鄧州市和鎮平縣一帶) |
出生 | 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年) |
逝世 |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著作 | |
《傷寒雜病論》 | |
生平
編輯據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所寫的自序,東漢末年動亂頻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張仲景自幼目睹的家族中過半人口過早地死於疾病。「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這引發了他發憤學習醫學的決心,「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2]」。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3]。但除此之外,人們對他所知不多。張仲景在《後漢書》中無傳,最初提及此人的是西晉皇甫謐的著作[4],張仲景事蹟又見於《宋校傷寒論序》。《宋校傷寒論序》引唐代甘伯宗《名醫錄》,但《名醫錄》此書在宋代之後就已失傳[5]。據此,他為南陽人,師事張伯祖,曾經出任過長沙太守,因此被後世稱為張長沙。但關於仲景任長沙太守之事是否屬實,後世尚有爭議,因為《名醫錄》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諸史書上也沒有相關的記載。清孫鼎宜認為,張機應為張羨[6]之誤,章太炎反對此說[7]。
逸聞
編輯相傳東漢末年,張仲景告老還鄉後,在家鄉白河岸邊見百姓捱饑受寒,耳朵凍爛,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附近搭棚派藥,用羊肉、驅寒草藥煮熬成「祛寒嬌耳湯」,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據說吃後身體會發熱,兩耳很快就痊癒了。張仲景派藥持續到年三十。年初一時,人們開始仿嬌耳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稱之為「餃子」。
在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中,記載了張仲景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嫌其言忤,受湯而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雖然事近傳奇,但也可以顯示當時人對張仲景醫術的敬服。
醫學成就
編輯張仲景與譙郡華佗、侯官董奉齊名,並稱「建安三醫」,元、明朝以後被奉為「醫聖」,並在其墓地修建醫聖祠。而且他醫德高尚,曾棄官歸鄉行醫,為廣大百姓治病。
其親著《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在中國醫學史上首次提出辨證論治法,形成獨特的思想體系。喻嘉言稱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不僅為國內歷代醫學家所尊崇,而且被日本、朝鮮、歐美諸國醫學家效法
《漢書藝文志》中,將漢之前的醫學典籍總結為為重視經絡針灸的醫經派,與重視本草湯液的經方派二者;這兩大傳統的發展,形構了漢之前的中醫體系。醫經派的主要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傳統上認為,是傷寒論成書的主要依據,後世醫者也多援引內經以發明傷寒論微旨。如清朝《醫宗金鑑》〈傷寒論註序〉:「《傷寒論》,後漢張機所著,發明內經奧旨者也,並不引古經一語,皆出心裁,理無不該,法無不備,蓋古經皆有法無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啟萬世之法程,誠醫門之聖書。」
但根據晉皇甫謐序《針灸甲乙經》:「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以及近代從敦煌出土的梁陶宏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記載:「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衛汜 [汛]、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范將軍等,皆當代名賢,咸師式此《湯液經法》,湣救疾苦,造福含靈,其間增減,雖各擅其異,或致新效,似亂舊經,而其旨趣,仍方圓之於規矩也。」「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傷寒論》一部 ,療治明悉,後學咸尊奉之。」《湯液經法》一書,在漢書藝文志的分類中,屬於經方一派。這證明傳統上認為傷寒論「不引古經一語」的看法是錯誤的,傷寒論中所使用的方劑,主要援引自已失傳的《湯液經法》,這也是張仲景著作的主要依據。
因此,張仲景可說是兩漢醫經、經方二派的集大成者,他使用的方劑很多是來自經方派;而六經辨證的手法,則是來自《黃帝內經》;此外,更加上他個人的心得與經驗。將傷寒與雜病共論, 湯液與針灸並用,打破了《素問熱論》中六經只辨傷寒的局限性,因此, 無論傷寒、 雜病和它們互相挾雜的複雜問題, 都能用六經辨證方法概括而無遺。稱仲景為醫中之聖,傷寒論為中醫之魂,實不為過。
張仲景的著作在中醫領域內影響深遠,遠自晉朝王叔和,唐朝孫思邈,下至金元四大家,清朝葉天士、吳鞠通,無不是由鑽研仲景學之後,才能卓然成家。歷代註解傷寒論者,不下數十家,各有見解,這也推動了中醫思想的不斷進步。至明清時,傷寒論中的方劑,被尊為「經方」,影響遠至朝鮮、日本。
著作
編輯《傷寒雜病論》於公元210年撰寫完成,共十六卷。[8]該書面世不久即散失,經後人多次收集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分論外感寒熱與內科雜病。
紀念
編輯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與河南中醫學院校園內有張機全身石像。仲景文化是河南省南陽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醫藥文化[9]。
命名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陳, 百川. 医圣张仲景. 決策與信息 (決策與信息). 2012-09-01, (09).
- ^ 《傷寒雜病論序》
- ^ 名中医走进广州港澳子弟班 教学生包“养生”汤圆-中国侨网. 中國僑網.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6).
- ^ 《晉書》卷51:謐為《釋勸論》以通志焉。其辭曰:......若黃帝創製於九經,岐伯剖腹以蠲腸,扁鵲造虢而屍起,文摯徇命於齊王,醫和顯術於秦、晉,倉公發秘於漢皇,華佗存精於獨識,仲景垂妙於定方.......
- ^ 《名醫錄》:「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所能及。」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畔表,表遣兵攻圍,破羨,平之。」
- ^ 詳見郭象聲《張仲景姓名事跡考》一文
- ^ 陳, 百川. 医圣张仲景. 決策與信息 (決策與信息). 2012-09-01, (09).
- ^ 走进医圣之乡南阳 传承弘扬仲景文化-新华网. 新華網.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8).
延伸閱讀
編輯- 廖育群. 重構秦漢醫學圖像.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