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第1任蒙古大汗、蒙古帝国开创者

成吉思汗蒙古語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
鮑培轉寫Činggis qaγan八思巴文ꡆꡞꡃ ꡂꡞꡛ
ꡢꡖꡋ
秘史記音:成吉思·合罕[8]西里爾字母Чингис хаан國際音標:[tʃiŋɡɪs xaːŋ] ;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9]成吉思可汗[10][註 3]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12]鐵木真蒙古語ᠲᠡᠮᠦᠵᠢᠨ鮑培轉寫Temüǰin秘史記音:帖木真西里爾字母Тэмүжин),清代官譯為特穆津[13]。也有其他譯法忒沒真[14],意為「鐵一般堅強的人」[15]孛兒只斤[16]蒙古語ᠪᠣᠷᠵᠢᠭᠢᠨ鮑培轉寫Borǰigin西里爾字母Боржигин),尼倫蒙古乞顏部人。為13世紀初(南宋後期)蒙古民族領袖,是大蒙古國首任大汗,中國歷史(包括元朝)乃至世界歴史中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帝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之一。成吉思汗奠定其後世進行「西征」的政策基礎,其開創的蒙古帝國稱霸歐亞,為歐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吉思汗是為元朝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的祖父[17][18]。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

成吉思汗

Чингис хаан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鐵木真像
大蒙古國第1任皇帝(可汗
元朝追尊皇帝
統治1206年春天[1]-1227年8月25日
登基元太祖元年丙寅虎年春天
1206年春天
漠北草原斡難河之源頭附近,位於今蒙古國肯特省,舉行庫里爾台選舉大會,經推舉稱大汗
前任大蒙古國建立)
繼任元太宗窩闊台
出生大定二年壬午馬年四月十六日
1162年5月31日[2][3]
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
逝世元太祖二十二年丁亥豬年七月十二日(六十六歲)
1227年8月25日(1227歲—08—25)(65歲)
薩里川哈老徒行宮(今中國六盤山
安葬
王后
子嗣
全名
  • 名字
    鐵木真(ᠲᠡᠮᠦᠵᠢᠨ
年號
諡號
聖武皇帝(元世祖至元三年追諡)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三年加諡)
廟號
太祖元世祖至元三年追尊)
蒙古語尊號
成吉思皇帝[5][註 2]
政權大蒙古國
父親元烈祖也速該
母親宣懿皇后訶額侖
宗教信仰騰格里薩滿教藏傳佛教
成吉思汗
漢語名稱
漢語成吉思汗
藏語名稱
藏語 ཐའི་ཛང་ཇིང་ཁི་
蒙古語名稱
傳統蒙文 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
西里爾蒙文 Чингис хаан

元太祖元年(1206年),他登基時被諸王和群臣上蒙語尊號成吉思合罕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太祖[19]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聖武皇帝[20][21][22]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23]

蒙古國國家宮的成吉思汗像

在他眾子中,最為著名的四位分別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為國主,欽定窩闊台為繼承人。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後,拖雷自動退出繼承人的選拔,擔任監國兩年後,元太宗元年(1229年),拖雷和宗王們一起擁戴自己的三哥窩闊台登基。於元太宗四年(1232年)九月,在消滅金朝軍隊精銳主力後,拖雷去世。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滅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攻打南宋統一中原打下基礎。

成吉思汗及其後代率領蒙古軍隊征戰歐亞國度常以屠城和劫掠而聞名,並被許多人視為種族滅絕的統治者。[24]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出生與家道中落 編輯

 
蒙古國肯特省達達勒縣的成吉思汗出生地紀念碑

大定二年四月十六日(1162年5月31日)卯時,蒙古高原的斡難河(今鄂嫩河)畔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戶家庭中,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部中的乞顏部酋長。這一天,也速該打敗了塔塔兒部人,俘虜了塔塔兒人的首領鐵木真兀格。為了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他把剛剛誕生的嬰兒取名為鐵木真。鐵木真就是後來震撼世界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5][26]這個男孩一生下來,就紅光滿面,非同一般。據《元史》記載,這個男孩生時「手握凝血如赤石」;《元朝秘史》也說「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血。」蒙古族民間傳說則說:「孩子的右手裡,攥著一塊堅硬的血餅,像『蘇魯錠』的形狀一樣。」「蘇魯錠」形似長矛,其蒙古族戰神的象徵。「烈祖異之,因以能獲鐵木真名之,志武功也。」[27]

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鐵木真9歲。也速該帶領他到弘吉剌部去求婚。弘吉剌部首領特薛禪答應將自己的女兒孛兒帖許配給鐵木真。訂親後,鐵木真留在岳父家裡,也速該獨自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經過塔塔兒人的營盤。塔塔兒人認出也速該是他們的仇敵,便在酒中下毒。也速該到家之後,毒發身死。臨死之前派人把鐵木真叫回來,但是鐵木真年紀太小,不能繼承父親的地位,乞顏氏屢失去首領,勢力中衰,不少部眾和屬民紛紛離去。原來和乞顏氏族一起游牧的泰赤烏氏族,也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扔下也速該家屬不管。也速該的妻子訶額侖帶著未成年的子女,既缺乏牲畜,也缺少勞動力,「除影子外無伴當,尾子外無鞭子」,生活非常困難。他們經常只能靠採集野生的果子,挖掘地下的草根,勉強過活。鐵木真兄弟逐漸長大成人,釣魚打獵,和母親一起共同度過艱辛的歲月。[28]

兄弟失和的教訓 編輯

在孤兒寡母的艱難歲月裡,有一年,鐵木真家又發生了一場悲劇。這場悲劇給鐵木真兄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訓:「親兄弟必須同心協力,方能戰勝仇敵。」當時,鐵木真帶著親弟拙赤合撒兒與庶弟別克帖兒別勒古台,一起去斡難河畔釣魚。合撒兒運氣不錯,不一會工夫,即釣到一條金色小魚,非常漂亮。別克帖兒和別勒古台也很喜歡這條漂亮可愛的小魚,乘合撒兒不留神,便一把搶了過去。鐵木真和合撒兒爭搶不過,便回家向訶額侖夫人告狀。訶額侖夫人勸自己的兒子:「一條小魚,何必你爭我奪?你們是親兄弟,要互相體諒照顧。鐵木真,你是老大,更不應該這樣做。你們兩個再去釣魚時,我相信河裡還有金色小魚。」訶額侖夫人把這件事情看得很簡單,隨便勸說了兩句,就把他們兩個打發出去了。鐵木真和合撒兒不以為然。在他們眼裡,別克帖兒和別勒古台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所生,不是親兄弟,受他們欺負,就是不服氣!性情像猛獸一樣暴烈的合撒兒還憤憤不平地說:「昨天,我射中一隻雲雀,就被他們給搶去了,今天又把我先釣到的小金魚奪去,這樣下去,我們如何相處?」鐵木真覺得與他們難以相處,如果再忍讓下去,他們會得寸進尺。兩人合計,要對別克帖兒進行報復。[29]

次日上午,當別克帖兒在一座離家不遠的小山坡上放馬時,鐵木真和合撒兒懷揣弓箭,一前一後,躡手躡腳地接近別克帖兒。別克帖兒正饒有興趣地看著馬吃草,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向自己逼近。鐵木真兄弟就像獵人悄悄地靠近獵物一樣,摸到別克帖兒跟前,然後突然站起身,張弓搭箭瞄準他。別克帖兒沒想到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會這樣對待自己,一看逃跑是不可能的了,便勸說他們:「我們雖是同父異母,但還是親兄弟。親兄弟不應該自相殘殺,我們還要齊心協力向泰赤烏人復仇哩!你們為什麼要視我為眼中釘、口中梗呢?」鐵木真兄弟不為所動,開始往後拉弦,準備射箭別克帖兒見狀無奈,乞求道:「希望你們不要毀壞我們家的爐灶,不要殺我的小弟別勒古台。」說完,盤腿端坐,一動也不動。鐵木真、合撒兒正在氣頭上,聽不進任何勸告和哀求,兩人幾乎同時放箭,分別射中別克帖兒的前胸後背。別克帖兒倒地,血流如注。當訶額侖夫人和速赤夫人聽到鐵木真、合撒兒射殺別克帖兒時,感到晴天霹靂,兩位夫人驚得目瞪口呆。她們把別克帖兒抬回帳篷中。他們射中了別克帖兒的要害,他已經不能說話了。當夜,別克帖兒在他生母速赤夫人的懷中死去了。悲痛欲絕的嚎哭聲再次在斡難河畔回盪。[29]

憤怒之極的訶額侖夫人把同樣嚇得目瞪口呆的鐵木真、合撒兒叫到跟前,聲淚俱下,痛斥了他們一頓:「你們兩個是殺人魔鬼,禽獸不如!你們難道忘了泰赤烏人是如何凌辱我們家了嗎?你們兄弟自相殘殺,又怎能為你們死去的爹報仇?」訶額侖夫人本想嚴懲肇事的鐵木真和合撒兒,但念他們年幼無知,尚有深仇大恨未報,決定採取另一種教育方式。安葬好別克帖兒之後,訶額侖夫人在帳篷裡點燃三根蠟燭,供上三隻羔羊,並斟滿九碗馬奶酒,供奉在先祖留下的三把鏤金佩劍前。她命令鐵木真、拙赤合撒兒、合赤溫鐵木哥斡赤斤、別勒古台五人跪在先祖遺物前。然後,她從箭囊裡取出五支箭,用皮繩捆在一起,讓鐵木真兄弟五人依次折,看誰能把五支箭都折斷。兄弟五人咬著牙皺著眉,使足了力氣,結果誰也未能把五支箭分開,一人折一支。他們兄弟幾個輕易地就把箭折斷了。[29]

此時,訶額侖夫人語重心長地對孩子們說:「如今啊,除了影子,沒有夥伴;除了坐騎,沒有隨從。不要像虎豹,自食其子;不要像海靑鷹,自衝其影。單箭容易折,孤樹不擋風;兄弟能齊心,力量大無窮!」別克帖兒之死強烈地震撼了鐵木真兄弟的心靈。他們跪在祖先的三把寶劍面前,含淚發誓道:「醇淨的母乳喲,哺育我們成長;慈母的訓諭喲,猶如明鏡照心。要學弓和箭,力量不可分。要學日和月,永不相衝撞;晝夜有順序,光明照乾坤。」傷心之至的速赤夫人非常理解訶額侖夫人的教子苦衷,聽了五個孩子的誓言,略感安慰。從此,訶額侖夫人不僅給孩子們講蒼狼和白鹿的傳說,講先祖的艱苦創業和遺訓,還有意識地教他們騎馬射箭和格鬥技術。她要把兒子們培養成像他們的父親那樣英勇善戰的蒙古勇士。鐵木真兄弟五人在慈母的諄諄教誨下,和睦相處,生死與共,同心協力,一致對外,後來共創蒙古帝國。[29]

遭泰赤烏人俘虜與脫逃 編輯

隨著歲月的流逝,鐵木真漸漸由孩童長成了一個英武的少年。失散的父親舊部,有些人漸漸向鐵木真靠攏,乞顏部落又出現了生機。按當時蒙古人的說法:「羊羔兒的毛褪了,羊羔兒的身子長大了。」這自然會引起那個與鐵木真爭奪蒙古汗位的泰赤烏部落首領塔兒忽台的嫉恨,由此,一個陰謀便在泰赤烏部落首領們中間策劃夜間,塔兒忽台率領泰赤烏部護衛軍,突然包圍了鐵木真的營地,然後大聲喊話:「我們只捉拿鐵木真一個人,其餘的人一個也不要!」機靈的鐵木真,聞聲乘亂迅速騎上馬,跑入山林之中。塔兒忽台發現了鐵木真的蹤跡,下令尾隨追趕。鐵木真鑽入密林深處一連躲了9天9夜,以為追敵早已退去,自己也實在饑渴得沒法忍耐了,便走出密林。 不料,塔兒忽台命令埋伏的人把鐵木真抓了起來,給他脖子上套了枷板,兩個拳頭被枷鎖固定著,爾後,準備當眾殺死,以絕後患。[30]

四月十六日,泰赤烏部眾正喜氣洋洋地設宴,慶賀他們捉拿鐵木真的勝利,並準備拿鐵木真開刀問斬。宴會進行之中,在押的鐵木真,利用泰赤烏人的麻痹大意,便乘夜色,用枷鎖將看守他的哨兵打倒在地,以頑強的毅力逃出虎口,潛藏在斡難河畔一個小湖的蘆葦叢中,以便尋機遠遁。塔兒忽台聞悉鐵木真潛逃,立刻帶領兵馬到處搜尋,但始終沒有發現鐵木真的蹤影。在塔兒忽台等人搜索過後,個善良的老人,名叫鎖兒罕失剌,是泰赤烏部的屬民,發現了鐵木真。他十分同情這位遭難的少年,便同自己的長子沉白、次子赤老溫、女兒合答安一起營救了鐵木真,把他背到氈房內,給他脫去枷鎖,讓他吃飽喝足。然後,這一家人按照蒙古的舊有習俗,為表示對客人的好意,讓女孩合答安陪伴鐵木真,一起隱藏在載有羊毛的車上。合答安熱情地照料鐵木真,連續兩天,她與他睡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終於躲過了泰赤烏人的搜捕。[30]

第三天起身後,鐵木真再三感謝主人的救命之恩。鎖兒罕失剌說:「你有卓越的才能,出類拔萃,眼神如火,容顏生光,後生可畏。」赤老溫說: 「雀兒被鷹趕進草叢,草叢還能救它的性命;被追趕的鳥兒逃到獵人的懷裡,獵人把它保護起來,這是草原人的美德。」從這兒,鐵木真又明白了一個道理:急人所難,保護弱小者,是做人的道德。鐵木真帶上鎖兒罕失剌全家人為他準備好的一隻熟肥羊羔、一隻盛馬奶子的皮桶和護身的一弓兩箭,騎上一匹白馬,日夜兼程,向家中奔去,很快便與母親訶額侖及弟妹們團聚了。[30]

與博爾朮相識 編輯

為了躲避泰赤烏人的再次襲擊,鐵木真一家遷往不兒罕山的一個湖旁,依舊過著捕捉野生小動物充飢的貧苦生活。有一天,一夥盜賊將他家門前的八匹慘白色的騸馬偷竊而去,鐵木真想去追趕,但家裡另外一匹馬被別里古台騎去打獵了,徒步怎能追上奔馬?眼巴巴地看著盜賊們遠去。傍晚別里古台打獵回來,鐵木真翻身上馬,循蹤追趕。第四天早上,鐵木真走到一家帳房前,一個伶俐的少年正在擠馬奶,就上前打聽失馬的去向。少年告訴鐵木真,天剛亮的時候,有人從這裡趕過去八匹慘白色的馬,並說:「男兒的苦難都一樣,我想和你結成朋友,一起去尋回失馬。」這個少年叫博爾朮,阿兒剌部人,是富有的納忽伯顏的獨生子。納忽伯顏與也速該曾是好友,博爾朮佩服隻身逃出泰赤烏人魔掌的鐵木真,因此願意在鐵木真遭遇不幸時伸出援助之手。博爾朮讓鐵木真換上一匹馬,自己也騎上馬,顧不上和父親打招呼,立即出發。[31]

兩個夥伴追趕了三天,發現丟失的八匹馬正在盜賊的營帳吃草,便衝過去把馬趕了出來。盜賊發現了,其中一個騎著白馬,手持套馬杆的當先追擊,鐵木真回身彎弓相對,那人不敢上前。其餘的盜賊陸續趕到時,太陽已經西墜,趁著夜色,鐵木真和博爾朮迅速驅馬退卻,將盜賊們拋在後面。快到博爾朮家了,鐵木真對博爾朮說:「如果沒有你,我怎能找回這些馬?我留下一些,你要幾匹?」博爾朮拒絕報酬,說:「我幫助你,只是因為朋友遇到了困難。我不要外財,我父親的財產足夠我用的。」納忽伯顏以為兒子失蹤了,正在痛哭流涕,看見博爾朮回來,狂喜之極,他認可了這兩個夥伴的友誼,對他們說:「從此你們要好好地友愛,互不相棄!」隨後送給鐵木真上路的飲食,讓他回到牽腸掛肚惦念著的母親那裡。鐵木真與博爾朮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博爾朮成了鐵木真的第一位那可兒(伴當),不久他就追隨鐵木真參加統一蒙古高原的事業,並為此忠心耿耿地獻出了一生的精力。[31]

與孛兒帖結婚 編輯

自從九歲那年定親喪父,父親的朋友、晃豁壇氏蒙力克根據也速該的遺囑,將鐵木真從特薛禪家接回三河源頭後,鐵木真一家輾轉流徙,一直在苦難中熬煎度日。因此,鐵木真既不能根據當時的習慣到弘吉剌部去做贅婿,也沒有找到機會去探望岳父母和心上人。訶額侖夫人眼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了,其他幾個孩子也已能料理家務,於是決定讓他到弘吉剌部去完婚,將孛兒帖姑娘接回家中。鐵木真根據九歲時的模糊記憶,與庶弟別勒古台沿怯綠連河一路東行,並沒費太大週摺就找到了特薛祥的營地。德薛禪很快認出了這個已長成彪形大漢的女婿。這自然是因為鐵木真身上有也速該的影子,身材也像也速該那樣魁梧,但比也速該更加深沉和機智,兩眼閃閃發光,透露出一股英武之氣。因而德薛禪沒等鐵木真開口,就興高采烈地迎上前來認女婿,說:「知得泰赤烏兄弟們嫉妒你,讓我好生擔憂,這下可好了,今日得見你。」按照蒙古習俗,德禪很快給鐵木真和孛兒帖辦完了婚事,然後與妻子送他們小兩口上路。但由於特薛禪忙於照料生產和家務,只送了一程,中途就回去了,孛兒帖的母親搠擅則一直將他們送到桑沽兒小河的營地。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盛情接待了親家母,鐵木真全家熱烈歡迎新媳婦的到來。[32]

經歷磨劫後,在喜慶的日子裡,鐵木真一家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快樂中。婚禮是按蒙古族古老的儀式舉行,這一儀式的場面自然熱鬧非凡,飲酒作樂,杯盞相碰,碗筷相擊,古代的蒙古婚禮是一部完整的、有情節、有故事的套曲,也可以說是一幕話劇,甚至可以在舞台上演出,而新娘、新郎就是其中的主人公。該劇的各幕,包括《勸嫁娶》、《近親歌》、《求名宴》等。婚後不久,鐵木真想起了患難朋友博爾朮,於是打發庶弟別勒古台去請他。哪知博爾朮得知消息,又不對他父親說,騎著匹拱背黃馬,馱著個青毛襖子,就同別勒古台一同來了。從此博爾朮就一直跟著鐵木真,成了他最知心的伴當和朋友。[32]

翌年夏天,鐵木真一家遷徙到怯綠連河的發源地不兒吉小河流域。不久,兀良哈部的鐵匠札兒赤兀歹老人將他的兒子者勒蔑送到鐵木真家中,說是當年鐵木真出生時,他曾送過一個貂皮襁褓,並把兒子者勒蔑送給了鐵木真。只因當時者勒蔑年小,他又帶回去撫養。如今者勒蔑已經長大了,於是他又送來給鐵木真當門戶奴隸,替他備子、開門子。這種門戶奴隸相當於貴族家中的一個低級成員,從此者勒蔑也成了鐵木真忠心耿耿的夥伴。有了年輕貌美的妻子,又有患難的朋友和忠誠的門戶奴隸相輔佐,這對於久經憂患的鐵木真來說,該是多大的福佑!鐵木真為此深感滿足,盼望著時來運轉。然而事與願違,命運似乎偏偏捉弄他,以讓他擁有更深刻的痛苦和磨難,不讓年輕的鐵木真在安樂生活中平平淡淡地虛度一生,而用頻繁的憂患將他錘鍊成一位具有鋼鐵意志的偉人。命運既殘酷的打擊了他,又造就了他。就在鐵木真家道復興的曙光已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的時候,突然間又降臨了一個更大的災難。這場災難導因於二十年前也速該兄弟的搶親,也就是鐵木真的母親——當年那位被搶來的訶額侖夫人。[32]

妻子遭蔑兒乞人擄走 編輯

這場災難導因於二十年前也速該兄弟的搶親,也就是鐵木真的母親——當年那位被搶來的訶額侖夫人。訶額侖本是嫁給了蔑兒乞部的也客赤列都,由於也速該兄弟半路搶親,也客赤列都只帶了訶額侖的一件內衫回到營地,這對蔑兒乞人來說無異於一種奇恥大辱。但他們當時懼怕也速該的勢力,不敢輕舉妄動。現在也客赤列都已經得知也速該已死多年,家道衰落,又恰逢也速該的長子鐵木真新婚燕爾,戒備不嚴,於是決定趁機進行報復。父債子還,父輩種下的苦果要鐵木真吞下。[32]

蒙古民族有好戰的傳統,也有著備戰的機警和敏捷。鐵木真新婚後的一個清晨,訶額侖從睡夢中聽到了馬蹄的震動聲,一家人以為是泰赤烏部的塔兒忽台又來謀害,迅速起床,來到帳篷外。鐵木真母子六人和博爾朮、者勒每人騎上一匹馬,訶額侖懷抱帖木侖,另有一匹馬當作備用,以防萬一,八九匹馬一下子分光了,孛兒帖夫人、別勒古台的母親及僕婦豁阿臣都無馬可騎。鐵木真兄弟倉促離開營地,保護母親向不兒罕山逃去。豁阿黑臣來一條花牛,套上黑色的帳車,將孛兒帖藏在車中,沿著騰格里溪逃命。但不幸正被這伙蔑兒乞人發現,他們將年輕貌美、楚楚動人的孛兒帖夫人從車上拉下來,與豁阿黑臣疊騎於馬後,然後向鐵木真逃跑的方向不兒罕山追去。直到這時,孛兒帖和豁阿黑臣才知道,這伙偷襲他們的人不是泰赤烏的塔兒忽台兄弟,而是三姓蔑兒乞人。這三姓蔑兒乞的首領分別是兀都亦惕氏的脫黑脫阿,兀窪思氏的答亦兒孫,合阿惕氏的合阿台答兒麻刺,而脫黑脫阿正是曾被也速該去夫人的也客赤列都的哥哥。為了給弟弟報仇,他率領三姓兒乞人襲擊了鐵木真一家,企圖活捉鐵木真母子、兄弟。但由於陷泥險林,他們無法進山,只好帶著幾個被捉獲的婦女撤回蔑兒乞駐地。雖然沒有奪回訶額侖,但他們相互告慰說:「奪走訶額侖的仇,已將鐵木真的妻拿了,這仇也報了。」離開不兒罕山,各自回家去了。[32]

鐵木真面向不兒罕山主峰,捶胸告天,說:「蒼天啊,多虧豁阿黑臣母像金鼠一樣警覺,銀鼠一樣聰明,我們母子才得以逃了性命,乘駑馬趨鹿徑,折榆柳做柴篷,逃入不兒罕山之中,躲得了我們像虱子一樣的性命。偉大的不兒罕山可憐天下蒼生,遮護了我們如蟻命,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的驚懼感激之情。今後我們要常祭禮不兒罕山,我的子子孫孫也一般祭禮。」說完,面向太陽,解下腰帶掛在脖子上,左手舉著帽子,右手捶胸,對日叩頭九次,將所帶的馬奶酒作了祭奠。從禱告和祭奠儀式可以看出,鐵木真內心的悲憤之情是何等強烈,這次事件激發了鐵木真反抗的血液,使他自幼倔傲叛逆的個性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深化。的確,蔑兒乞人的突襲像一個晴天霹靂,使鐵木真從甜蜜的生活中猛然驚醒。不兒罕山前的禱告實際上是一篇出征的誓詞,它托物言志,另有所指,這就是報奪妻之仇,這種烈火一樣的報仇欲望促使他投入了一場激烈的戰爭。[32]

此時的鐵木真已經開始憎恨草原社會的種種醜惡和不平,在陳陳相因的爭鬥中,他自幼經歷了種種患難:父親被害,畜群被盜,部與奴隸紛紛背離;他被泰赤烏部擄走,險些丟命;僅有的八匹銀合馬被盜;年輕貌美的妻子而今又被搶走,這就是當時草原社會給他所帶來的重重苦難。不難想見,出身於貴族的鐵木真尚且如此,其他力量弱小的部民、貧窮的家庭、當牛當馬的奴隸,在戰亂頻繁的草原社會中,生存權力就更沒有保障。這就是蒙古草原當時的社會現實。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當現實生活逼得人活不下去的時候,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就會起來鬥爭,而這種鬥爭符合了多數人的利益和願望時,就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潮流和改造社會的強大力量。鐵木真的遭遇磨練了他的堅強意志,孕育了他改造草原現狀的思想,而鐵木真家曾經所處的部落領袖地位,使他可能集合一部分力量,完成統一蒙古,改造草原社會的神聖使命。[32]

結盟脫斡鄰勒與札木合 編輯

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他的這種意識尚是朦朧的,尚處於萌芽狀態,而他的主要當前目標是向蔑兒乞人報仇,奪回被搶走的妻子。要報仇,就意味著向三姓蔑兒乞人宣戰,而戰勝三姓蔑兒乞這個強大的部落聯盟,就不能只憑少數人的勇敢和機智,必須建立起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如何建立這樣一支軍隊,這是鐵木真能否取勝的關鍵。在當時的蒙古草原上,組織軍隊的第一種辦法是依靠本氏族成員,臨時編制一支軍隊進行掠奪和復仇戰爭。對鐵木真來說這並不現實,因為他的同族成員早已拋棄了他,根本不會為他盡什麼復仇的義務,因此他不能依靠這一古老的傳統去組織軍隊。[32]

第二種辦法是依靠自己的奴隸和屬民,即所謂「收集來的百姓」,讓他們平時盡奴隸的義務,戰時則提供兵員,自備武器、裝備、戰馬,組成一支軍隊。但對鐵木真來講,當時他對原來屬於他們家的奴隸和臣民還沒有號召力,也就沒有力量收集早已失散了的百姓。而且要將這些失散了的百姓組成一支軍隊,還需外力援助。第三種辦法是收集那可兒,組成親軍或扈從隊。那可兒相當於那顏貴族的「伴當」和朋友。他們既是那顏貴族的僕從,又是那顏貴族的護衛和助手,來自和那顏不同的氏族,為那顏服役。但鐵木真身邊只有兩個那可兒,即使加上鐵木真的幾個弟弟,他身邊的力量還是屈指可數,連十個人的小隊都無法組成,更不用說組成扈從軍了。[32]

還有一種辦法,是結為安答、結為「父子」或結為忽答(姻親),實行政治聯盟。安答就是「義兄弟」或「盟友」 ,貧富差別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的加劇,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血緣親族關係為階級關係所取代。這種安答已不是血緣親屬的結合,而是草原上不同氏族的人在利益關係一致時的相互利用。結交安答的目的在於聯合盟友,擴充勢力,以便掠奪和自衛。弘吉剌部的孛兒帖和鐵木真結婚,這也是一種政治的聯盟,在以後的鬥爭中確實發揮了不少作用。但當時一是因為距離太遠,二是因為孛兒帖的父親尚未掌握弘剌部的大權,孛兒帖被蔑兒乞人搶走後,弘吉剌部並沒有及時作出反應。而做出反應的卻是另外兩個人,他們是鐵木真父子兩代人的安答,即克烈部脫斡鄰勒罕札達蘭部札木合[32]

早在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在世時,脫斡鄰勒繼承了克烈部的汗位,他們結為安答。為了保住汗位,脫斡鄰勒曾向也速該求援,並在他的幫助下,將起兵反抗的叔叔古兒罕趕到了西夏。如此,當鐵木真對脫斡鄰勒罕說:「在前日子,你與我父親契合,便是父親一般。今將我妻子上見公姑的禮物,拿來送給你。」脫斡鄰勒罕得到貴重的禮物,心裡非常高興,便爽快地對鐵木真說;「你離了百姓,我與你收拾,漫散了百姓,我與你完聚。我心裡好生記著。」早在脫斡鄰勒罕七歲時,蔑兒乞人曾將他和母親搶走,讓他在涼格河邊春米,脫斡鄰勒罕因而早就對蔑兒乞人懷恨在心,於是當下就滿口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說:我也聽說鐵木真安答的妻子被人搶走,居處為空,衾中為半,我好生心痛,此仇不得不報,我們要盡滅蔑兒乞部,救還孛兒帖夫人。這說明此時的札木合也是一位慷慨好的英雄。就這樣,同盟一經結成,三姓蔑兒乞部便成了鐵木真、脫斡鄰勒罕、札木合的共同敵人。[32]

成功奪回妻子 編輯

札木合出兵一萬,在經過乞顏部原來的駐地時,由他幫助收集鐵木真的百姓一萬人,合為二萬;脫斡鄰勒罕與其弟札合敢不分別各率領一萬騎兵,組成了一支四萬騎兵的大軍,首先在與蔑兒乞的兵力對比上占據了絕對優勢。這次戰爭的總指揮是札木合,他很快制定出一個進攻方案,分兩路向脫黑脫阿的營地不兀刺川突擊。鐵木真與脫斡鄰勒認為這個作戰方略是出奇制勝的好主意,於是各路人馬會師後一齊向東北方向開去。也客赤列都的哥哥脫黑脫阿警惕性很高,自從搶了孛兒帖夫人後,他就不斷派出許多漁夫獵人作為偵察人員,及時了解蒙古各部的動向。札木合等人本來企圖突然襲擊不兀刺川,但這一動向被偵察人員及時發現,脫黑脫阿立即帶領一部分人馬逃走了。[32]

四萬騎兵的到來,好像一場從天而降的大禍。由於蔑兒乞人失去首領,無法組織抵抗,只好連夜敗逃。札木合、脫斡鄰勒率領聯軍跟蹤追擊,一路擄掠蔑兒乞百姓,鐵木真則一心想找回妻子,他向四面奔逃的百姓不斷地呼喊著孛兒帖的名字。這晚月明星稀,照耀如同白晝,孛兒帖很快認出騎在銀合馬上的鐵木真,邊哭邊喊,猛撲過去。歷經了人生大喜大悲,飽受凌辱的孛兒帖夫人終於回到了鐵木真的身邊,夫妻二人此刻的悲喜交集之情是不可言喻的。古語說:「福為禍所倚,禍為福所依。」福與禍都是相互依存和轉化的,從鐵木真的遭遇可以看出,時勢如白雲蒼狗,禍福之變化無常。鐵木真飽經患難迎來新娘孛兒帖,可謂人生之大喜;不久美麗的新娘孛兒帖卻被三姓蔑兒乞人擄走,禍事瞬息降臨;然而這一災難卻成了鐵木真崛起的契機,又可謂因禍得福。[32]

受推舉為汗 編輯

與此同時,鐵木真努力團結一批效忠於他的那可兒(伴當) ,作為自己事業的支柱。鐵木真英明有為,忠心事友,患難與共,聲勢大振。一時間慕名前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他逐漸成為眾望所歸的人物。自動投效鐵木真的人中,不僅有出身低微的弱小氏族的奴隸和屬民,也有舉足輕重的實力雄厚的貴族;不僅有屬於乞顏部、孛兒只斤部的,也有屬於鄰部外族的。在這一過程中,一些頗具軍事才能的人,逐漸聚集在鐵木真的身邊,如鐵木真的兩個弟弟合撒兒與別勒古台,「四傑」之一的博爾朮,「四狗」之一的者勒蔑、忽必來速不台,後來均成為輔佐成吉思汗開創基業的得力幹將。[33]

鐵木真搜羅的人才中,還有一個薩滿教(蒙古族的原始宗教)的巫師豁兒赤,他不僅帶來了巴阿氏的若干部落之一,而且還利用他的特殊身份,當眾宣傳神的啟示,說天意要大家離開札木合,擁戴鐵木真當國主。鐵木真也當眾許諾,若他當了國主,一定封豁兒赤當萬戶那顏(貴族)。隨著鐵木真的「功德日盛」 ,部眾日強,他逐漸脫離了對王罕和札木合的依附, 開始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這時,人們也從鐵木真的「功德」和「寬仁」中看到了希望。他們急於要擁戴他當新的領袖,以便能在他的帶領下建功立業,享受榮華富貴。[33]

大約在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有資格參加選汗會議的貴族首領阿勒壇、忽察兒、撒察別等集合二十六首領,共推鐵木真為蒙古本部可汗。他們向鐵木真效忠說,你當了可汗,我們殺敵走在前頭,擄來的美女駿馬奉送給你,出外打獵,把獲得的野獸奉送給你。他們還保證作戰時聽他的號令,如有違犯「你可以棄我們的妻女,沒收我們的財物,把我們的頭顱拋在荒郊野外」;平時如不奉行他的命令,「你可以收去我們的屬民,奪去我們的子女,把我們的身體,拋在無人煙的地方」。鐵木真滿心歡喜地接受眾人的擁戴,作為回報,他當眾宣布,你們「久後都是我吉慶的伴當」。這樣,通過新汗同他臣屬們的互相誓約,鐵木真終於成為蒙古乞顏部落的新領袖。[33]

統一蒙古諸部 編輯

十三翼之戰 編輯

鐵木真為汗後,即著手實現他的宏圖大志,決心統一蒙古高原。他冷靜地分析了蒙古高原各部的情況,決定首先從整頓本部軍隊人手,加強武裝力量。他組建了專門警衛汗的侍衛軍,又建立了保護、訓練戰馬,負責軍隊給養的專門機構,還對各隊、各種組織機構分別指定了長官,分工負責各項事務。在整頓軍隊的同時,鐵木真展開外交攻勢,派遣使者向各部落首領報告自己被推戴為汗的消息,以獲取他們的支持。就在鐵木真雄心勃勃,欲有一番作為的時候,有一天忽得急報:札木合率軍前來宣戰。鐵木真不禁大吃一驚。[34]

原來,自鐵木真從札木合那裡收走也速該的舊部眾以及一部分札木合的部下後,札木合一直對此耿耿於懷。鐵木真被推舉為汗後,他意識到新近崛起的鐵木真將是他逐鹿高原的勁敵,因而對鐵木真就更加憤恨。在他的眼裡,已經容不下昔日的好友鐵木真了。正巧此時,札木合的弟弟塔合察兒搶奪鐵木真部下的馬群,結果送了性命。於是,札木合打著為弟弟報仇的旗號,聯合泰赤烏部等十二個部落共三萬多人,向不兒罕山殺來,準備一舉擊垮鐵木真。[34]

鐵木真被迫應戰。他迅速召集部眾,把所有的親族故舊、侍從僕役,統行征發。就連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也向他請纓,堅決要求領兵殺敵。鐵木真拗不過母親的固執,遂答應了她。這樣,加上歸附助戰的尼魯溫氏族,鐵木真共得一萬多人,號稱三萬騎。針對札木合進軍的形勢,鐵木真把部隊分成十三翼,分兵迎戰札木合。訶額侖老當益壯,著戎服,跨駿馬,統領親族、屬民及詩人作為第一翼;鐵木真統帥諸子、那可兒和他的侍衛軍作為第二翼,是作戰的主力。其餘各翼,分別由乞顏部貴族首領們統領。[34]

鐵木真率十三翼人馬來到不兒罕山下答闌版朱思(今蒙古國溫都爾罕西北)的曠野上,遙見札木合軍已逾嶺馳來,如電掣雷擊一般,瞬息即至。鐵木真整飭各翼軍隊扎住陣腳,嚴防衝突。說時遲,那時快,這邊鐵木真部眾剛剛做好戰鬥準備,那邊札木合已經率部殺到。就在答闌版朱思平川上,兩支騎兵大軍的鏖戰開始了。札木合下令敲響牛皮鼓,十三部人馬頓時如洶湧的激流向鐵木真的軍隊呼嘯而來。三萬多人的喊殺聲彙聚在一起,像晴天一陣霹靂,震得蒼穹搖搖欲墜;三萬多匹馬四蹄如飛,踏起一團團黃沙,把答闌版朱思的天空染成了黃色。強大的攻勢足以使鐵木真部隊的士兵們感到窒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鐵木真並沒有被敵人的這種陣勢嚇倒。他鎮定地傳令各翼領軍,吹起牛角號,迎擊進攻的敵人。勇將木華黎大喊一聲,一馬當先狂呼著衝向敵陣。緊接著,鐵木真的十三翼騎兵,也都如餓鷹撲食般勇敢地跟了上去。[34]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鐵木真年輕的將士們,刀劍砍卷刃了,衣衫被鮮血染紅了,仍然在奮力與敵人拼殺。戰鬥中,木華黎左臂中箭,幾乎成了一個血人。鐵木真手下的其他幾員猛將,也都受了傷。札木合站在高坡上觀戰。他看到鐵木真的陣形漸漸亂了起來,有些抵擋不住了,就命人連連擊鼓,示意自己的部隊加強攻勢。鐵木真意識到,這樣打下去傷亡只會越來越重,自己的力量將會受到更大的損失。他看看難以取勝,為了保存實力,便果斷地下令撤退,率人馬馳人斡難河上游的哲列涅山谷中。札木合不肯就此罷休,帶著部眾追趕過來。鐵木真命大將博爾忽堵住谷口,憑險據守。札木合率軍一連攻了三天都沒有攻下,只好撤軍而去。[34]

為了發泄惱怒和仇恨,札木合下令把俘獲的鐵木真部屬,用皮繩扎住舌頭串在一起,帶到一個看台前。札木合坐在看台上喝酒。他每喝一口酒,就要斬掉一個人頭。接著又命人架起一口大鍋,把戰俘放入鍋中活活地煮死,要不就將人系在馬尾上拖死。最後,札木合把嬰兒的腦袋也扔進了鍋裡,一共煮了70鍋,然後一個個掛在高杆上。而且揚言,要是把鐵木真抓來,也在這裡斬頭,祭他的軍旗。札木合的種種殘暴行徑引起了部下強烈的不滿。許多部族紛紛離開札木合,投奔鐵木真去了。鐵木真見此情形,就在札答剌部牧地附近的樹林裡大擺筵席,歡迎各部來投的人。這樣一來,投奔鐵木真的人越來越多,鐵木真的勢力反而得到了迅速加強。[34]

助金進攻塔塔兒 編輯

金朝建立後,與鐵木真有殺父、刃祖之仇的塔塔兒部因自恃強大,不服金朝的統治,連年騷擾金朝邊界。金明昌七年(1196年),金章宗大興問罪之師,派丞相完顏襄統率大軍對塔塔兒人進行大規模討伐。塔塔兒人不敵金軍,爭先恐後地向浯勒札河方向逃竄。老謀深算的完顏襄丞相,派使者通知鐵木真,希望他能與金軍配合,從西面截擊這些喪家之犬。[35]

鐵木真決定接受金朝的邀請,採取聯合金朝,夾攻塔塔兒的策略,先集中力量打敗自己身邊的敵人。為確保勝利,鐵木真同時派人與克烈部脫翰鄰勒,希望義父王罕率軍參戰。同時也通知主兒勤人,希望他們也參加這場血族復仇戰爭。王罕不負厚望,率師與鐵木真的軍隊會合了。但主兒勤人不久前與鐵木真兄弟發生過衝突,拒絕幫助鐵木真作戰。鐵木真與王罕按照部署的戰略,各自率領部隊疾速東進,在斡里札河一帶,趁塔塔兒人未站穩陣腳,與金軍形成對塔塔兒的夾攻之勢。鐵木真、王罕、金朝的聯軍,火弩齊發,經過一番激戰,攻破了塔塔兒人的兩個據點,塔塔兒部的首領蔑兀真笑里徒變成了刀下之鬼。聯軍擄走了塔塔兒人大量的人口、牲畜和財富以及車馬糧餉。從此,塔塔兒部走向衰落。[35]

這次戰爭中,鐵木真得到了兩件貴重的戰利品:銀搖車和大珠裘。同時又撿到一男孩,送給訶額侖母親撫養,老母見後十分高興, 「遂使其為五子之弟,第六子,名乞利都忽而養焉」。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大斷事官失吉忽圖忽。鐵木真配合金朝,聯合克烈部,助金伐仇取得了勝利,不僅消滅了他爭霸草原盟主的勁敵,而且為父、祖報了仇,贏得了草原各部對他的尊敬。更重要的是,金朝丞相完顏襄代表金朝中央政府對他們封官加爵。脫斡鄰勒被封為「王」,因此又稱「王可汗」,簡稱「王罕」。鐵木真被封為「札兀惕忽里」,札兀惕忽里是一種官名,有「前線司令官」、「統領」、「部落首領」之意。對鐵木真來說,這是一件十分榮耀的喜事,得到官方正式承認,變成朝廷命官的鐵木真,號召力大大增強。從此,他得以用金朝官員身份統領蒙古諸部了。[35]

兼併主兒乞 編輯

在斡里札戰役以前,乞顏氏貴族的內部矛盾已經暴露。主兒乞氏依恃著長支族望和繼承的精悍部眾,看不起鐵木真家族。撒察別乞等人雖然推舉鐵木真為聯盟的首領(汗),但並不願意服從他的管轄,而且一直懷著爭奪權位的野心。在一次親族會宴中,雙方就發生了爭執。成吉思汗一異母弟別里古台被砍傷了右臂。攻打塔塔兒時,鐵木真徵召主兒乞氏出兵助戰,撒察別乞等不僅不聽號令,反而乘他率軍出戰之機,劫掠了他的奧魯(「老小營」,軍隊出征時留在後方的家眷和輜重)。這樣,鐵木真就有充分的理由來收拾對手了:第一,宴會上虐打他的人和砍傷別里古台;第二,不肯出兵「為父祖復仇」;第三,抄了他的老營;第四,違背了推舉可汗的盟約。於是,他從斡里札河回軍後,就趁新勝之勢立即出兵征討主兒乞氏。[36]

主兒乞的營盤在綠河的阿勒的朵羅安孛勒答黑(今克魯倫河與臣赫爾河合流點之西的巴顏烏蘭山南麓),鐵木真大軍一到,撒察別乞和泰出自然不能抵敵,只帶著少數人逃跑了。以前合不勒汗挑選出來授與長子的「有膽有勇的百姓」,遂全被鐵木真兼併過來,成了他的「體己百姓」,其中就有後來「四傑」中的兩人:許兀慎氏人博爾忽、扎剌亦兒人木華黎。不久,逃亡的撒察別乞和泰出兩人也被捕獲,鐵木真責以背棄盟誓,將他們處死,果斷地消滅了親族中最有勢力的長支貴族,使他的可汗權力大大提高,開始從貴族聯盟的首領向真正君主的地位轉化。這是他走向成功道路上跨出的重要一步。從此他不斷地削弱舊貴族的權力和地位,迫使他們逐漸降為從屬於他的一般那可兒。[36]

闊亦田之戰 編輯

金泰和元年(1201年),泰赤烏部、塔塔兒部、蔑兒乞部等11部推舉札達蘭部的札木合為「古兒汗」,聯兵攻打鐵木真。鐵木真聯合王汗,於闊亦田之戰擊敗札木合等十二部聯軍。聯軍潰散後,鐵木真追擊並剿滅了泰赤烏部[37]

征服塔塔兒 編輯

金泰和二年(1202年),鐵木真主動出擊,把矛頭對準東方的塔塔兒部。塔塔兒部經過金軍的打擊,力量衰微,當然不是鐵木真的對手,很快便失敗了。勝利之後,為了替祖先報仇雪恨,鐵木真下令將塔塔兒部中身長高於車轄[註 4]的男人都要全部殺掉,其餘分給蒙古人當奴隸。這道命令被塔塔兒人知道了,人人拚死反抗,使蒙古軍遇到很大損失。經過這一仗以後,塔塔兒部就一蹶不振了。[39]

在攻打塔塔兒人以前,鐵木真發布軍令:在作戰中不許私自擄掠財物,要等勝利後統一分配;軍退時要返回殺敵,逃走者斬。這兩條軍令都是針對部落貴族而發的,他們在戰爭中往往隨意進退,自行掠奪財物,不聽從統一指揮。這兩條軍令的頒布和實施,大大提高了鐵木真作為領袖的地位,進一步樹立了他的權威。[39]

塔塔兒部居住的呼倫貝爾草原,位於蒙古高原的東部,是個水草豐美、牲畜繁衍的好地方。鐵木真奪取了這一片富饒的草原,便獲得了強大的物質力量。這樣,蒙古草原政治力量的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佔有東部的新興的蒙古部,與中部的克烈、西部的乃蠻,鼎足而三,成為可以左右局勢的力量了。[39]

征服克烈 編輯

金泰和三年(1203年),王汗將鐵木真收為義子,導致桑昆跟鐵木真仇恨,札木合鼓動桑昆聯合王汗夾擊鐵木真。合蘭真沙陀之戰爆發,這是鐵木真經歷的最為慘烈的一仗,只剩下19人隨他敗走班朱尼河[40][註 5],北上貝爾湖途中陸續追隨而來的部眾也只有2千6百人[41][42]

同年秋天突襲王汗駐地,三天後完全消滅克烈部政權,克烈國易幟為蒙古國。王汗逃到鄂爾渾河畔之後被乃蠻人殺死。而其子桑昆則逃到庫車,被當地人殺死。

征服乃蠻 編輯

金泰和四年(1204年),鐵木真征伐蒙古草原西邊的太陽汗,於納忽崖之戰擊敗乃蠻大軍,太陽汗當場被殺。秋,於合剌答勒忽札兀兒擊敗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43]

金泰和五年(1205年),札木合被叛變的將領送到鐵木真之手,札木合請死,鐵木真便殺了他。爾後,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各部。

稱帝建國 編輯

 
史集》描繪的成吉思汗登基大典

元太祖元年(1206年),鐵木真在鄂嫩河經「忽里勒台」(大會)推為成吉思皇帝(元太祖),是為大蒙古國皇帝(可汗),新的草原帝國產生。簡樸的帝國組織不脫游牧民族的傳統,而可汗最重要的助手是稱為「札魯忽赤」的斷事官,負責全國民政、財政、司法、立法大權,有如宰相,其次是稱為「必闍赤」的祕書長,負責文史工作,他們仍可領兵、出征、或負責其他行政,此外有顧問、諫官。在軍事上整編成五個萬戶,九十五個千戶,打破部、民族為單位的舊制。中央的禁衛兼皇室的服役,由十餘年前簡單的組織擴充成型,即稱之為「怯薛」的萬人宿衛組成,四個輪班,分別由四大功臣貴族世代統領著;親貴子弟們都在這個組織中擔任職務,後來朝廷中的高官許多都曾由此出身。[44][45][17][18]

成吉思汗建國以前,蒙古人還沒有文字。成吉思汗俘獲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後,因他精通本國文字,就命他教子弟學習。其後又有不少畏兀兒人被用為蒙古貴族子弟的教師,他們對蒙古文的創製做出了貢獻。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前,蒙古沒有成文的法規,人們遵行的只是傳統慣法。大蒙古國建立後,創制畏兀兒蒙古文,成吉思汗就用它發布命令、登記戶口、制定了具體的法律條款,稱為《大札撒》(漢譯作《成吉思汗法典》、《成吉思汗大法》)、記錄所辦案件等,成為加強統治的重要輔助手段。元太祖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任命其養子失吉忽圖忽為大斷事官。由大斷事官專門負責掌管民戶的分配。成吉思汗又命失吉忽圖忽審斷刑獄詞訟,負責懲治盜賊、察明詐偽、施以刑法。大斷事官實際上是大蒙古國的最高行政官,相當於漢族官制中的丞相。大斷事官之下還有若干斷事官作為僚屬。此外諸王、貴戚、功臣有分地者,也各置斷事官治其本部百姓。[46]

成吉思汗的發展目標為往西、南兩個大方向,也為後繼的可汗們發展的方向,不過或略有偏重而已。往西是追討殘餘的敵對勢力與西北部的安定,往南是攻略世仇的金朝,而因東北為金朝的轄地,故有蒙古往東的經略。西北森林地帶有蒙古、突厥部族,為征討叛變及追擊敵部,蒙古出兵征服西北,而乃蠻王子屈出律又逃往中亞西遼,引起蒙古後來的西征。此時蒙古勢力已壓迫到新疆,影響到畏吾兒的歸附,同時帶動伊犁河流域哈剌魯的降服,他們都叛離對西遼的臣屬而選擇了強大的蒙古。[44]

軍事擴張 編輯

降西北諸部 編輯

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在創立各項制度的同時,發動了擴張戰爭。元太祖二年(1207年),派長子朮赤領兵北時,征服「林木中百姓」各部。失惕河(錫什錫德河)流域的斡亦剌各部,八河地區(貝加爾湖以西)和貝加爾湖以南的不里牙惕等部,紛紛投降。接著朮赤進兵吉利吉思部(唐時黠戛斯的後代,居住於今葉尼塞河上游)。吉利吉思首領表示臣服。西伯利亞部落紛紛歸順蒙古,蒙古北部疆域大大擴展了。[47]

征服了北方部落以後,元太祖三年(1208年)冬,成吉思汗向西追擊乃蠻首領屈出律和蔑兒乞首領脫黑脫阿的殘部。在額爾齊斯河支流不黑都兒麻河射死脫黑脫阿,擊潰了乃蠻、蔑兒乞部聯軍。乃蠻的失敗,震動了畏兀兒各部,他們決定藉助蒙古的力量,罷脫西遼的統治。第二年,畏兀兒人殺死西遼所置的監國,派兩名使者去向蒙古可汗表示臣服,並配合蒙古軍擊潰了忽都的殘部,以此表示對成吉思汗的忠誠。元太祖六年(1211年) ,畏兀兒首領巴而朮·阿而忒·的斤帶大量珍寶親自去克魯倫河畔朝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收認巴而朮為第五子,並將女兒也立安敦公主嫁給他。是年,成吉思汗派大將忽必來進攻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哈剌魯。哈剌魯馬木篤汗投降蒙古。到蒙古朝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將阿剌海別吉公主嫁給他為妻。畏兀兒和哈剌魯的歸順打開了蒙古進軍西遼的通道。[47]

三征西夏 編輯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中原農業文明的產物如絲織品、穀物等,向來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十分需要的。游牧民族的這一需求,有時通過和平貿易獲得解決,有時卻需通過武力掠奪得以滿足。《多桑蒙古史》載成吉思汗曾對其部將宣稱:「人生最大之樂,即在勝敵,逐敵,奪其所有,見其最親之人以淚洗面,乘其馬,納其妻女。」為此,蒙古人早就對金朝統治下富庶的中原地區虎視眈眈,但因金朝國大力強,剛統一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自思難以抗衡,不敢輕舉妄動。當時蒙古的南方除由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外,還有一個由党項族建立的西夏,與金朝成犄角之勢,並稱臣於金朝。西夏位於今甘肅寧夏陝西北部地區,地處連接中原西域、大漠南北與中原的交通要道上,「絲綢之路」以及從遼河流域沿陰山、經居延海抵達天山南北的「居延路」也「往來必由夏界」。蒙古若能控制西夏,即可東攻燕雲(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南下中原,西擊西域。因此,成吉思汗以其一貫戰法,首先進攻實力較弱的西夏,以為其全面進攻金朝掃除障礙。早在金泰和五年(1205年)成吉思汗滅克烈部時,蒙軍就曾為追擊逃入西夏的克烈部長王罕之子亦剌哈桑昆而攻入西夏境內,大掠一番後北撤。元太祖二年(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納貢稱臣為藉口,再次侵入西夏,攻下兀剌海城,因西夏軍頑強抵抗,不敢深入而退兵。[48]

元太祖四年(1209年),蒙軍第三次來攻,西夏太子李承禎統帥五萬西夏軍迎擊,不料一戰而潰,副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被俘,不屈被殺。元太祖四年(1209年)七月,蒙古進攻戰略要衝克夷門。西夏嵬名令公領兵五萬人,挫敗蒙軍,相持了兩個月之久。元太祖四年(1209年)九月,蒙古軍設伏誘敵,戰敗西夏軍,俘獲嵬名令公,進圍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夏襄宗向金朝求援,金朝大臣建議:「西夏如亡,蒙古必定攻我。不如與夏人首尾夾攻,可進取、可退守。」不料金衛紹王卻幸災樂禍道:「敵人相攻,是我國之福」,拒不出兵。西夏對此大為不滿,保持了八十多年的金、夏聯盟關係開始破裂。當時連日暴雨,河水猛漲,蒙古軍築堤引河水攻城,城中居民淹死無數,城防將破,夏襄宗只得遣人求和,答應獻公主給成吉思汗,並每年向蒙古進貢大量牛羊錢物。元太祖四年(1209年)十二月,圍城外堤決口,蒙古軍營反而被淹,只得撤去圍營,同意夏人乞和,放回嵬名令公之後退兵北歸。成吉思汗的三次征夏,大大削弱了西夏國力,並加深了金、夏間矛盾,有利於蒙古的各個擊破。[48]

進攻金朝 編輯

成吉思汗是個有雄圖大略的人,他想統治全中國。在西征的時候,他又向南邊攻打金朝。本來,成吉思汗被金朝封為百夫長,但他從沒有真正聽過金朝的命令,相反,因為蒙古人長期受到金朝的欺侮,成吉思汗一直想找機會攻打金朝。[49]

元太祖三年(1208年),完顏永濟當了金朝皇帝,第二年,他派使臣去見成吉思汗,宣布新皇帝即位,要成吉思汗跪拜。成吉思汗問:「誰當了金朝皇帝?」金使說:「衛王完顏永濟。」成吉思汗聽了,朝南邊吐了一口唾沫,說:「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完顏永濟這種平庸懦弱的人也配做嗎?怎麼能給他下拜呢?」說完,跨上馬就往北方去了。完顏永濟非常生氣,準備在成吉思汗下次送貢品時殺掉他,成吉思汗知道後,馬上與金朝斷絕關係,準備跟金朝打仗。[49]

成吉思汗知道完顏永濟是位懦弱無能之輩,認為攻金報仇的時機已經成熟,遂下決心與金朝鬧翻,先發制人,派兵攻打金朝。元太祖六年(1211年),成吉思汗在克魯倫河河畔聚眾誓師。他按照蒙古族古老的傳統習慣,解下腰帶掛在脖子上,向蒼天祈禱說:「蒼天啊!金朝皇帝殺害了我的祖先俺巴孩等人,肆意擄掠我的民族和財物,假如您允許我去復仇,就助我一臂之力,並讓已經死去的人和各位神仙來幫助我獲得成功。」祈禱完畢,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中原。成吉思汗發動攻金戰爭以後,一路過關斬將,連破金兵,順利奪取昌州(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九連城)、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撫州(今河北張北)等地,於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擊潰金朝30萬大軍。追至河堡(今河北懷安東),將金軍主力殲滅大半,接著攻入懷來(今河北懷來),大敗金朝完顏綱的精銳部隊,迅速向金朝的首都中都(今北京)。[50]

面對蒙古軍隊的進攻,衛紹王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慌了手腳。元太祖八年(1213年),衛紹王急忙起用紇石烈執中為右副元帥,率領武衛軍5000人駐守中都城北,以防蒙古軍隊進攻。成吉思汗攻金雖然連連獲勝,但他知道金中都城防堅固,難於一時攻取,有意喘口氣之後再攻。正好這時金朝遣使前來求和,成吉思汗便對金朝使者說:「要想議和也可以,但必須獻納童男童女各500人,繡衣3000件,御馬3000匹,大批金銀珠玉及公主等,否則定要攻下中都。」金朝使者連連點頭,趕忙向金宣宗報告了這一情況。金宣宗大喜過望,全部答應了成吉思汗的議和條件,並派人把完顏永濟之女岐國公主送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見到如花似玉的岐國公主,非常高興,立即擁著岐國公主,滿載戰利品,離開中都北去。[50]

蒙古軍隊退走以後,金宣宗驚魂未定,害怕蒙古軍隊再次南下包圍中都。遂於元太祖九年(1214年)把都城遷到汴京(今河南開封)。成吉思汗聽說金宣宗拋棄中都南逃汴京,以為金朝缺乏議和誠意,大怒,再次發兵南下。成吉思汗的軍隊所向披靡,迅速攻至中都城下。元太祖十年五月初二日(1215年5月31日),金中都元帥完顏承暉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服毒自殺,專管兵事的抹撚盡忠棄城南逃,成吉思汗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中都。[50][51]

在金朝的東北地區,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遼東起兵反抗金朝,並宣布歸附蒙古,耶律留哥和蒙古聯軍打敗前來征討的六十萬金朝軍隊,1213年,耶律留哥自稱遼王,1215年春,耶律留哥攻克金朝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並占領金朝東北大部分地區。1215年十一月耶律留哥秘密與其子耶律薛闍帶著厚禮前往漠北草原朝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極為高興,賜給耶律留哥金虎符,仍舊封他為遼王

蒙金戰爭到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為止,蒙古軍攻佔金朝中都,佔領黃河以北數百城鎮。在這七年間,戰敗西逃之蔑兒乞惕部脫黑脫阿的兒子忽都和乃蠻部太陽汗之子屈出律仍在活動。屈出律篡奪西遼王位已六年,企圖復興乃蠻,派人回歸故土招募其殘部,擬乘蒙古伐金之機復辟。忽都也乘機逐漸集結蔑兒乞殘部,在乃蠻故地以西一帶圖謀再起。成吉思汗在攻佔中都之後得悉這一消息,慮其死灰復燃,故準備遣兵征討。為此,成吉思汗不得不將對金作戰置於休戰狀態,而以全力清除後患,使金人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元太祖十一年(1216年)春,成吉思汗從桓州返回怯綠連河畔之斡耳朵。於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八月,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命木華黎率領蒙古、契丹、漢等諸軍再度征金朝。成吉思汗對木華黎說:「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之南,卿其勉之!」賜給木華黎九游大旗,授以發布號令的全權。從此,成吉思汗把蒙古軍主力轉向西方,南征金朝的戰爭,由木華黎全權指揮。[52][53]

滅西遼 編輯

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率軍追捕蔑兒乞部忽都、赤剌溫殘餘勢力。速不台軍從哈爾烏斯湖蒙古國西部)出發,西越阿爾泰山,經準噶爾盆地,獲知蔑兒乞殘部逃至康里,最後跟蹤追跡至欽察之垂河予以全部殲滅,抓獲忽都、赤剌溫,裝入專做的鐵車運回東方後處死。是年,成吉思汗獲悉已歸順的禿馬惕部,乘蒙古主遠離本土之機復叛。於是派博爾忽率軍討伐。在平叛中博爾忽戰死。成吉思汗又遣博羅歡、都魯伯二將伐之討平。討伐禿馬惕部時曾徵兵於乞兒吉思部,該部不從亦叛。成吉思汗派其長子朮赤率軍征討。朮赤履冰渡謙謙河(今葉尼塞河上遊河流之一)討平後返回。[52]

乃蠻太陽汗之子屈出律篡奪西遼王位已六年,欲試想恢復乃蠻故國,派人東歸招募其父舊部,騷擾蒙古後方。成吉思汗於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派哲別率二萬兵力往討。屈出律由合失哈兒城(今新疆喀什)僅與少數人向巴達哈傷方向逃竄。哲別進入西遼後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深得當地人民的歡迎,回教徒紛紛迎降並配合蒙古軍作戰,城民盡屠住民舍之西遼士兵。哲別大軍窮追屈出律至巴達哈傷(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區),抓獲即斬。至此,西遼各城相繼投降,西遼政權滅亡。[52]

成吉思汗西征 編輯

1218年春季,成吉思汗派遣的蒙古使團到達花剌子模王國,請求摩訶末蘇丹簽訂與蒙古的條約。條約簽訂後,花剌子模城市訛答剌長官海兒汗殺死路過此城的一支來自蒙古的由500人穆斯林組成的商隊,奪取貨物,僅有一人倖免於難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三個使臣前往花剌子模向摩訶末交涉,結果為首者被殺,另外二人被辱,成吉思汗更加憤怒,決定入侵花剌子模

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率蒙古主力(大約十萬人)向西侵略,並在中途收編了5萬突厥軍,1220年底,一直被蒙古軍隊追擊的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病死在寬田吉思海(今裡海)中的一個名為額別思寬島(或譯為阿必思昆島,已陸沉)的小島上,並在臨死前傳位札蘭丁。蒙古軍先後取得河中地區和呼羅珊等地,1221年,蒙古軍隊消滅花剌子模王國,1221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率軍追擊札蘭丁一直追到申河(今印度河)岸邊,札蘭丁大敗,僅僅率少數人渡河逃走。

當初,成吉思汗命令速不台哲別率領二萬騎兵追擊向西逃亡的摩訶末,摩訶末逃入裏海後,他們率領蒙古軍繼續向西進發,征服了太和嶺(今高加索山)一帶的很多國家,然後繼續向西進入欽察草原擴張。1223年,者別速不台迦勒迦河之戰(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中擊潰基輔羅斯諸國王公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然後又攻入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島

1223年底,哲別速不台率軍東返,經過也的里河(今伏爾加河的突厥名,又譯亦的勒),攻入此河中游的不里阿耳,遭遇頑強抵抗後,沿河南下,經由裏海,鹹海之北,與成吉思汗會師東歸。在東返途中,哲別病逝。

再征西夏 編輯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前夕。大蒙古國版圖

成吉思汗西征回來後,於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發動最後一次親征西夏。原因是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蒙古軍征西夏時,西夏主李遵頊逃往涼州。第二年成吉思汗方議西征,西夏請和,願出兵從征,成吉思汗許其所請,解中興(西夏都城,今寧夏銀川)之圍。後來,李遵頊又拒絕征調隨從出征,並與金朝修好,訂立密約。成吉思汗決心在攻金朝之前,必先滅掉西夏。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蒙古軍攻取了西夏的黑水城(亦集乃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甘州、肅州、涼州、靈州,長驅直入包圍了都城中興府。當攻肅州城時,因遭頑強抵抗而屠城。靈州一戰,西夏軍死傷三十萬。[54]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正月,「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師渡河攻積石州(今青海循化縣)」。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二月,「破臨洮府(今甘肅臨洮縣)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破洮、河、西寧二州(此『二』,疑為『三』之誤,其地即今甘肅的臨潭、臨夏和青海的西寧)」。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四月,「帝次龍德,拔德順(今甘肅靜寧縣)等州」。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閏五月,「避暑六盤山」。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六月,西夏主李睍向蒙古投降,並請寬限一月獻城。[54]

去世 編輯

病逝六盤山 編輯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大蒙古國金朝南宋大理國吐蕃形勢圖。是年,蒙古滅西夏,大蒙古國與金朝的東部邊界基本以黃河為界,金朝領土基本只剩河南和陝西

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蒙古軍圍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病逝於今寧夏南部六盤山(一說靈州),享壽六十五歲。其死因至今眾說紛紜,《元史》記載:「(元太祖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

成吉思汗去世前向兒子們交代了滅金的計劃:「假道宋境,包抄汴京。」[55]後來窩闊台拖雷滅金朝,採用的就是成吉思汗的這個戰略。

經過木華黎和他的兒子孛魯十年的戰爭,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蒙古軍隊基本占領金朝黃河以北的所有領土,金朝的領土僅局限於河南陝西等地(當時的黃河取道江蘇北部的淮河入海)。

此前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已經答應投降,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軍密不發喪,李睍開城投降後,前去參見成吉思汗,諸將託言成吉思汗有疾,不讓他參見。在成吉思汗去世三天後,1227年8月28日,諸將遵照成吉思汗遺命將西夏末帝殺死,西夏滅亡。[56]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西夏首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運,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57]

據《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的遺體被葬在不兒罕山接近斡難河源頭的地方,這是他生前指定的墓地。《元史》則記載他和歷代元朝皇帝都葬於起輦谷。起輦谷的具體位置不詳。在今日蒙古國肯特省的不兒罕山間有一片被稱為「大禁忌」的土地,為達爾扈特人世代守護,相傳是成吉思汗的墓地所在。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建築宮殿,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經過多次遷移後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為一年四次的大祭。

死因諸說 編輯

蒙古祕史》記載成吉思墜馬跌傷[58]。而羅馬天主教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稱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

有傳言認為成吉思汗可能是遭三子窩闊台毒殺,原因是當時大汗打算傳位給窩闊台,但突然改變主意,欲傳位給四子拖雷,窩闊台為保汗位,所以毒殺其父。《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關於成吉思汗之死的論述與諸多的死亡故事相反,認為成吉思汗在游牧帳篷中去世,與他在游牧帳篷中的出生情形相似,這說明他在保存其本民族傳統生活方式方面非常成功;然而,他保持其自身生活方式的過程中,卻改變了人類社會。他在故土安葬,沒有一座陵墓,沒有一座寺廟,甚至沒有一塊用來標示其長眠之地的小墓碑。按照蒙古人的信仰,遺體應該在靜穆中離去,並不需要紀念碑,因為靈魂已經不在那裡了;靈魂繼續活在精神之旗中。但他的精神之旗在1937年從蒙古中部的黑尚赫山下月亮河畔的寺廟裡消失了。虔誠的喇嘛們護衛幾個世紀的聖物,在由當時史達林的追隨者霍爾洛·喬巴山開展的遏制蒙古文化與宗教的運動中,永遠地消失了。

還有一種演義:成吉思汗臨幸被俘的西夏皇后時於床第之間受傷而亡。此說來源於成書於十七世紀末的《蒙古源流》。該書卷四寫道:成吉思汗討伐唐古特部(西夏)時,由於有人舉報「汗之弟哈薩爾會飲之際曽握和蘭哈屯之手」等事拘捕了哈薩爾(實際哈薩爾在成吉思汗西征前已亡故)。但在和唐古特交戰之時,有唐古特女巫做法術使蒙軍受挫,成吉思汗乃遣哈薩爾射殺女巫。西夏的「錫都爾固汗遂變為蛇,(成吉思)汗即變為鳥中之王大鵬,(錫都爾固汗)又變為虎,(成吉思)汗即變為獸中之王獅子,(錫都爾固汗)又變為童子,(成吉思)汗即變為玉皇上帝。錫都爾固汗勢窮被擒。」在戲劇般地殺死錫都爾固汗後,成吉思汗「取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並占據密納克唐古特人眾」。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自稱受戰火蒙塵,艷不如初,故請到河中沐浴。得到允許後,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於沐浴時悄悄寫下遺書。沐浴後斡哈屯容顏「果為增勝」。"是夜就寢,(成吉思)汗體受傷,因致不爽。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乘便逃出,投哈喇江而死"。這一荒誕的演義般的版本在較早成書的《蒙古黃金史》中,僅記載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於河中沐浴時,寫下遺書後投水身亡。其他史料中,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事跡均不見記載。成吉思汗後宮中來自西夏的僅見察合公主,由於來自西夏,故又稱「夏公主」,駐第三斡耳朵。乃夏襄宗之女,於成吉思汗第一次征西夏時和親入蒙古。丘處機西遊,路過漠北「窩裡朵」(斡耳朵)時,「漢(岐國公主)、夏公主(察合公主)皆送寒具等食,黍米斗白金十兩」(《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二》)。其餘事跡不詳。

尊諡廟號 編輯

至元二年十月十四日(1265年11月23日),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太祖[19]

至元三年十月十八日(1266年11月16日),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聖武皇帝[20][21][22]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23]。《太祖皇帝加上尊諡冊文》[59],內容如下:

維至大二年、歲次己酉、某月、某日,孝曾孫嗣皇帝臣某,謹再拜稽首言:

伏以恢皇綱,廓帝紘,建萬世無疆之業;鋪宏休,揚偉績,遵累朝已定之規。式當繼統之元,盍有稱天之誄。孝弗忘於率履,制庸謹於加崇。欽惟太祖聖武皇帝陛下,淵量聖姿,睿謀雄斷,沛仁恩而濟屯厄,振羈策以馭豪英。惟解衣推食於初年,見君國子民之大略。玄符顓握,諸部悉平;黃鉞載麾,百城隨下。裔土兼收於夏孽,餘波克殄於金源。蕩蕩乎無能名跡,遠追於湯武;灝灝爾其為訓道,允協於唐虞。根深峻岳而維者四焉,囊括殊封而統之一也。

肆予小子,承此丕基。兩袛見於太宮,恆僾臨於端扆。祚垂鴻兮錫裕,尚期昭報之申;牒鏤玉以增輝,敢緩彌文之舉。謹遣某官某,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諡曰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伏惟威靈昭假,景貺潛臻,闡繹吾元,與天並久。

稱號來源 編輯

「成吉思汗」是鐵木真於1206年獲得的稱號。「成吉思」的含義不明確,一種說法由「成」(蒙古語ᠴᠢᠩ鮑培轉寫čing西里爾字母чин,意思是「強」)派生而來。[60]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海洋一詞,代表他像海洋一樣偉大(蒙古語ᠲᠡᠩᠭᠢᠰ鮑培轉寫tenggis西里爾字母тэнгэс)。「汗」原本寫作ᠬᠠᠨ(鮑培轉寫:qan,《蒙古秘史》記音:罕,西里爾寫法хан),直到13世紀末後人才更改為來自突厥語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qaγan,《蒙古秘史》記音:合罕,西里爾寫法хаан,意譯:皇帝)。[61][62]

皇帝和大汗的雙重稱呼 編輯

大蒙古國時期 編輯

「成吉思汗」源於蒙古語。「成吉思」為蒙古語ᠴᠢᠩᠭᠢᠰ鮑培轉寫Činggis西里爾字母Чингис的漢語譯音。「汗」是蒙古語ᠬᠠᠨ(鮑培轉寫:qan,《蒙古秘史》漢字記音:罕,西里爾拼寫хан)的漢語譯音,其後經突厥語又轉譯為漢字「合罕」(蒙古語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qaγan西里爾字母хаан[61][62],原義為「父主」;大部落首領多用此稱號。

現存的13世紀和14世紀期的眾多史料以及考古文物和摩崖石刻證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可能已經擁有皇帝和大汗的雙重身份。生活在草原地區的蒙古等民族用蒙古語稱呼鐵木真為「大汗」、「成吉思汗」;生活在西北地區的突厥和其他民族用突厥語或其他語言稱鐵木真為「汗」或者「可汗」[63];生活在漠南漢地和東北地區的契丹人、女真人、党項人等民族,在13世紀前期的時候,歷經遼朝金朝西夏等漢化政權,大部分已經漢化,通用漢語漢字,多稱鐵木真為「皇帝」;而生活在漠南漢地和東北地區的漢族人則直接使用「成吉思皇帝」一詞。大量歷史記載資料證明,1215年成吉思汗在攻取包括金中都在內的整個幽雲十六州之後,其在長城以南漢地的統治保留了一些遼、金等朝的舊俗,並且在這些區域的官方文件,直接應用了「皇帝」的尊號來指代歷任大蒙古國大汗。例如:

  • 1219年農曆五月,鐵木真派劉仲祿邀請長春真人丘處機前往蒙古草原的詔書中,自稱為「朕」,將自己建國登基稱為「踐祚」。
  • 1220年農曆二月丘處機抵達燕京後,得知鐵木真在中亞進行西征花剌子模的戰爭,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遠,希望約鐵木真在燕京相見,於是在三月寫了一份陳情表,在陳情表中,丘處機對鐵木真的稱呼是「皇帝」[64]。同年收到丘處機的陳情表後,鐵木真第二次派曷剌邀請丘處機前往中亞草原的詔書中,以「成吉思皇帝」和「朕」自稱[65]
  • 1221年南宋使者趙珙出使大蒙古國,回來後著有《蒙韃備錄》,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蒙韃備錄》中提到,鐵木真在位時期,朝廷使用的金牌,帶兩虎相向,曰虎頭金牌,上書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當便宜行事」;其次為素金牌,書:「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66]。1998年,一塊「聖旨金牌」發現於河北廊坊,正面刻雙鉤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和《蒙韃備錄》所記載的素金牌上漢文完全相同;背面牌心刻雙鉤契丹文,其漢語意思為:「速、走馬,或快馬」[67]。這塊聖旨牌的發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其官方中文稱謂作「成吉思皇帝」。
  • 1227年全真教道士李志常寫成的《長春真人西遊記》,記錄了丘處機從1219年受邀西行直至1227年去世的事跡,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將他下的命令稱為「聖旨」;書中也提到了鐵木真的侍臣劉仲祿前來邀請丘處機時攜帶了虎頭金牌,金牌上面的文字是:「如朕親行、便宜行事」[68],似乎在鐵木真時期,凡是針對漢地的蒙古官方文件,均把成吉思汗翻譯為「成吉思皇帝」。
  • 1232年南宋使者彭大雅隨奉使到大蒙古國,使者徐霆1235年—1236年隨奉使到大蒙古國,二人返回南宋後,彭大雅撰寫,並由徐霆作疏,合著《黑韃事略》,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
  • 2010年,刻有多位蒙古皇帝聖旨的全真教煉神庵摩崖石刻於山東徂徠山被發現[69][70][71],石刻一共四方,全部以漢語白話文寫就,記述了大蒙古國皇室成員歷代頒發給全真教掌教的官方文牒,其中有成吉思皇帝合罕皇帝(窩闊台貴由皇帝孛羅真皇后(窩闊台之妻)、唆魯古唐妃,以及昔列門太子和皙太子(均為窩闊台之子)等字樣[72],其中記敘的「甲辰年十月初八日」表明該條聖旨是乃馬真後稱制的1244年頒發,落款「庚戌年十二月」則表明該石刻刻於海迷失後稱制的1250年。聖旨石刻以漢語寫就,包含不同時期、不同蒙古大汗的聖旨記錄,為大蒙古國時期在漢地以中文「皇帝」作為蒙古大汗官方尊號的有力文物證據。

元朝時期 編輯

然而大蒙古國時期(1206-1260)的「皇帝」,和後來元朝的「皇帝」稱號有本質的不同;前者是對「蒙古大汗」的漢式翻譯[73],而後者則是按照中原文明的傳統開立的新王朝君主,其「皇帝」稱號上承等中國朝代。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忽必烈認為自己是大蒙古國汗位的正式繼承者,自立為大汗,稱「大蒙古國皇帝」,並於1263年將大蒙古國的歷代大汗一併列入了自己新落成的太廟[74]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日本國書中,國書開頭自稱「大蒙古國皇帝」,在後面的內容中,自稱為「朕」,此時距離他1271年正式立國號「大元」,還有五年時間。由於最終忽必烈沒能獲得蒙古各部貴族認可為新一任大汗,其於1271年按照中原文明的傳統,建國號「大元」,因而元朝以後官方正史一直依照廟號將成吉思汗稱作「太祖」。此時的大元皇帝,與之前大蒙古國時期被稱作「皇帝」的蒙古大汗有本質區別——蒙古帝國分裂,標誌著忽必烈沒能正式繼承「大蒙古國」大汗之位;元朝,則是其新開創的王朝。元成宗時期,經過與蒙古四大汗國協商,元朝皇帝作為整個蒙古帝國共主的身份獲得四大汗國承認,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高統治者稱號的「皇帝」稱號和作為「大蒙古國」最高統治者稱號的「大汗」稱號,同時集合在了後代的元朝皇帝的身上。不過這種承認是名義上的,而四大汗國繼續各自為政,並不受元朝實際管轄。

中西方古代歷史記載的差異 編輯

整個元朝時期乃至後世王朝,官修歷史一直保持了元朝的傳統,將大蒙古國時期與元朝時期的統治一併而論,不作區分,統一將君主稱為「皇帝」。《元史》中的<太祖本紀>記載鐵木真於1206年建大蒙古國時,稱其「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尊其為成吉思皇帝」[75]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十一月修成的法律《至正條格》中,稱鐵木真為「成吉思皇帝」,將他下的命令稱為「聖旨」[76]。明初官修《元史》,書中出現過「成吉思皇帝」一詞多次,從未出現過「成吉思汗」一詞。1252年成書的《元朝秘史》(《蒙古秘史[77]),蒙文音譯作「成吉思合罕」,旁註釋為「太祖皇帝」。直到近代中國,《新元史》中出現了「成吉思合罕」、「成吉思可汗」等詞語,原因是《新元史》完成於民初(1920年),而《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西方的史書在清朝末年傳入中國,《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也深受其影響。

然而對於中國以外的地區,則仍將「大蒙古國」的君主稱謂記作「大汗」。關於「成吉思汗」的記載見於拉施特史集》、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等中亞史籍,這兩位作者均為蒙古帝國時期伊兒汗國(位於西亞)史學家,與元朝《元史》等史書基本處於同一時代,其書可為依據。四大汗國治下以的西亞國家以及歐洲公國僅知「成吉思汗」,同一時期的中國僅知「成吉思皇帝」,可見「成吉思皇帝」一詞是針對古代漢字文化圈地區特設的翻譯用詞;由於西亞及歐洲文字皆為表音文字,其記載最能說明,大蒙古國君主的官方稱謂仍為蒙古語的「大汗」(合罕),而非只作為翻譯詞的漢語稱謂「皇帝」[73]

麾下大將 編輯

以上四傑、四犬、與二勇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被封為十大功臣。

家庭 編輯

父母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成吉思汗陵

妻妾 編輯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個斡兒朵(原意為氈帳,後來指宮室)中,由於蒙古人後宮只有皇后與妃兩個位份,因此稱皇后的人相當多,以其正宮皇后孛兒帖地位最高,也只有孛兒帖的兒子有繼承汗位的資格。

 
成吉思汗陵前的牌坊

子女 編輯

據《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成吉思汗有六個兒子,按出生順序為

  • 朮赤,根據蒙古祕史記載,孛兒帖有孕遭劫掠後所生,被擄期間未超過九個月。
  • 察合台,孛兒帖所生,成吉思汗評為:生性頑固、器量狹小。[78]
  • 窩闊台,孛兒帖所生
  • 拖雷,孛兒帖所生
  • 兀魯赤,無後嗣
  • 闊列堅,忽蘭所生。他雖然是庶子卻很受父親寵愛。後來他隨拔都俄羅斯的時候因箭傷而死。

其他沒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兒子:

有史載的成吉思汗女兒:

  • 昌國大長公主,名火臣別吉(豁真別乞;火阿真伯姬,伯姬:音譯,本作別乞。),孛兒帖所生,嫁給昌忠武王孛禿。《元史·本紀第一·太祖》:帝欲為長子朮赤求婚於汪罕抄兒伯姬,汪罕之孫禿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諧,自是頗有違言。《聖武親征錄》也作「汪可汗之孫禿撒合亦求上公主火阿真伯姬」
  •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嫁斡亦剌惕脫劣勒赤
  • 趙國大長公主,名阿剌海別吉,孛兒帖所生,嫁給趙武毅王孛要合,無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間以及逝世以後,她以監國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傳第五稱載她「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出,嘗使留守,軍國大政,諮稟而後行,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
  • 鄆國公主,名禿滿倫,孛兒帖所生,嫁弘吉剌赤古
  • 阿兒答魯黑,又譯作阿勒塔倫,按塔倫,又名阿勒塔魯罕,孛兒帖所生幼女。嫁給斡勒忽訥兀惕部的泰出(又譯作塔出)駙馬。有子術真伯(又稱扎兀兒薛禪),術真伯先後娶元憲宗蒙哥之女失鄰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 高昌公主,名也立安敦,嫁畏吾兒亦都護巴而朮·阿而忒·的斤

相關史料 編輯

成吉思汗一日問那顏不兒古赤人生何者最樂。答曰:「春日騎駿馬,拳鷹鶻出獵,見其搏取獵物,斯為最樂。」汗以此問歷詢不兒古勒等諸將,諸將所答與不兒古赤同。汗曰:「不然。人生最大之樂,即在勝敵、逐敵、奪其所有,見其最親之人以淚洗面,乘其馬,納其妻女也。」

評價 編輯

  • 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拒絕金朝皇帝和南宋皇帝的邀請,答應前往草原和鐵木真相見,抵達燕京後,得知鐵木真已在中亞西征花剌子模,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遠,希望約鐵木真在燕京相見,於是在1220年三月寫了一份陳情表,在陳情表中,對鐵木真的評價是:「前者南京及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且當冒雪沖霜,圖其一見。」(南京指的是當時的金朝首都開封,1214年,金朝從中都遷都到南京開封府)
  • 南宋使者趙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國,在燕京(原為金中都,1215年被蒙古軍隊攻取,1217年木華黎改名燕京,今北京市)見到主持進攻金朝的太師國王木華黎,回來後著有《蒙韃備錄》,書中的評價是:「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決,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80]
  • 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的評價是:「倘若那善於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計用策方面當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81]
  •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云。」[82]
  • 明朝官修皇帝實錄《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北元阿札失里大王的信中,對成吉思汗、元太宗窩闊台、元定宗貴由、元憲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這五位在一統天下中均作出重要貢獻的帝王的綜合評價如下:「覆載之間,生民之眾,天必擇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禍淫,始古至今,無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貳,則福祚無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擇焉。昔者,二百年前,華夷異統,勢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擇元君起於草野,戡定朔方,撫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後嗣不君,於是天更元運,以付於朕。」[83]
  • 明朝官修皇帝實錄《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哈密國兀納失里大王的信中,對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的評價如下:「昔中國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餘年,後其子孫不能敬天愛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於漠北,凡達達、回回、諸番君長盡平定之,太祖之孫以仁德著稱,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蠻、海外番國歸於一統,百年之間,其恩德孰不思慕,號令孰不畏懼,是時四方無虞,民康物阜。」[84]
  • 清朝史學家邵遠平元史類編》的評價是:「冊曰:天造鴻圖,艱難開創;渾河啟源,角端呈像;芟夏蹙金,電掃莫抗;櫛沭廿年,驅指四將;止殺一言,皇猷彌廣。」[85]
  • 清朝史學家畢沅續資治通鑑》的評價是:「太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86]
  • 清朝史學家魏源元史新編》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夏克金,有中原三分之二。使舍其攻西域之力,以從事汴京,則不俟太宗而大業定矣。然兵行西海、北海萬里之外,崑崙、月竁重譯不至之區,皆馬足之所躪,如出入戶闥焉。天地解而雷雨作,鵾鵬運而溟海立,固鴻荒未辟之乾坤矣。」[87]
  • 清朝史學家曾廉元書》的評價是:「論曰:太祖崛起三河之源,奄有漢代匈奴故地,而兼西域城郭諸國,朔方之雄盛未有及之者也。遺謀滅金,竟如其策,金亡而宋亦下矣,此非其略有大過人者乎?又明於求才,近則遼金,遠則西域,仇敵之裔,俘囚之虜,皆收為爪牙腹心,厥功爛焉,何其宏也,立賢無方,太祖有之矣。羽翼盛,斯其負風也大,子孫蒙業,遂一宇宙,不亦宜乎。」[88]
  • 民國史學家屠寄蒙兀兒史記》的評價是:「論曰:舊史稱成吉思汗深沉有大度,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信然。獨惜軍鋒所至,屠劌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及至五星聚見東南,末命諄諄,始戒殺掠,豈所謂人之將死,其言善歟!蒙兀一代,並漠北四君數之,卜世十四,卜年蘄百六十,唐宋以降,享國曆數,為由蹙於是者。於戲,可以觀天道矣!」[89]
  • 民國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評價是:「天下之勢,由分而合,雖阻山限海、異類殊俗,終門於統一。太祖龍興朔漠,踐夏戡金,蕩平西域,師行萬里,猶出入戶闥之內,三代而後未嘗有也。天將大九州而一中外,使太祖抉其藩、躪其途,以窮其兵力之所及,雖謂華夷之大同,肇於博爾濟錦氏,可也。」 [90]
  • 現代文學家魯迅《朝花夕拾》: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91]
  • 民國史學家張振佩成吉思汗評傳》(1943年版)緒言部分的評價是:「成吉思汗之功業擴大人類之世界觀——促進中西文化之交流——創造民族新文化。」[92]
  • 民國歷史學家、蒙藏委員會主任秘書劉學銚在《蒙古論叢》一書中,認為只有元太祖成吉思可汗、孫中山、蔣介石三人,才配稱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並對元太祖的功績進行了高度評價:「成吉思可汗不僅奠定了後日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還擴大了整個人類的視界,此外還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最艱難的而最榮耀的一頁——征服俄羅斯,他的豐功偉績,不但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即在世界史上亦不作第二人想,尊之為民族英雄實是最恰當不過的。」[93]
  • 1939年,處於抗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對成吉思汗做出了高度評價。6月21日,成吉思汗靈柩西遷途中到達延安時,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二萬餘人夾道迎靈,並在延安十里舖搭設靈堂,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94][95][96]。在此次祭祀儀式上,中共中央將成吉思汗正式尊稱為「世界巨人」、「世界英傑」,並首次提出「繼承成吉思汗精神堅持抗戰到底」的口號。延安十里舖靈堂兩側懸掛一幅對聯,靈堂正上方有一橫聯,內容如下:

橫聯:世界巨人
上聯:蒙漢兩大民族更親密地團結起來
下聯:繼承成吉思汗精神堅持抗戰到底

靈堂前面搭建一座牌樓,懸掛「恭迎成吉思汗靈柩」匾額。代表們將靈柩迎入靈堂後,舉行祭典。中共中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敬獻了花圈。由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曹力如代表黨政軍民學各界恭讀祭文:維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代表謝覺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代表滕代遠、陝甘寧邊區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黨政軍民學各界,謹以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聖武皇帝成吉思汗之靈曰:

日寇逞兵,為禍中國,不分蒙漢,如出一轍。
囂然反共,實則殘良,漢蒙各族,皆眼中釘。
乃有奸人,蠢然附敵,漢有漢奸,蒙有蒙賊。
驅除敗類,整我陣容,抗戰到底,大義是宏。
頑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敵愈稱快。
鞏固團結,唯一方針,有破壞者,群起而攻。
元朝太祖,世界英傑,今日郊迎,河山聚色。
而今而後,五族一家,真正團結,唯敵是撾。
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雖艱,在乎努力。
艱苦奮鬥,共產黨人,煌煌綱領,救國救民。
祖武克繩,當仁不讓,太旱盼霓,國人之望。
清涼嶽嶽,延水湯湯,此物此志,寄在酒漿。
尚饗!

毛澤東題詞:團結抗戰
朱德題詞:中華民族英雄

  • 毛澤東在1964年3月24日,在一次聽取匯報時的插話中對成吉思汗、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國能力評價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知識的,歷史上當皇帝的,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善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98][99][100][101][註 6]
  • 1941年十一月三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對日本德國義大利宣戰前夕,蔣介石趕赴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對成吉思汗靈寢舉行了大祭[108][109][110]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中信代表國民政府恭讀祭文:維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三日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中信,以馬羊帛酒香花之儀,致祭於成吉思汗之靈而昭告以文曰:

繄我中華,五族為家,自昔漢唐盛世,文德所被,蓋已統乎西域極於流沙,洎夫大汗崛起,武功熠耀,馬嘶弓振,風撥雲拏,縱橫帶甲,馳驟歐亞,奄有萬邦,混一書車,其天縱神武之所肇造,雖曆稽往古九有之英傑而莫之能加,比者蝦夷小醜,虺毒包藏,興戎問鼎,豕突倡狂,致我先哲之靈寢乍寧處而不遑,中正忝領全民,撻伐斯張,一心一德,慷慨騰驤,前僕後興,誓殄強梁,請聽億萬鐵馬金戈之凱奏,終將相複於伊金霍洛之故鄉,緬威靈之赫赫兮天蒼蒼,撫大漠之蕩蕩兮風泱泱,修精誠以感通兮興隆在望,萬馬胙而陳體漿兮神其來嘗。尚饗。

  • 1957年三月十二日,蔣介石在在主持陸軍指揮參謀學校正×期開學典禮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中,評價成吉思汗:「我在此還要舉出我們中國歷史中兩位最有名的勇將來作一對照,以供我們今日軍人的抉擇。這兩位勇將中的第一位,就是漢楚時代的項羽。第二位就是縱橫歐亞的成吉思汗。這二位英勇無比的名將,其平生戰績乃是眾所周知,無待詳述,可是其結果則完全不同。茲據其二人所製的歌詞的氣概與精神,就可想見膽力的強弱與事業的成敗了。當成吉思汗西征時的歌詞是:「上天與下地,俯伏嘯以齊,何物蠢小醜,而敢當馬蹄」。而項羽最後失敗時的歌詞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濟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後來還有許多人評判項羽這首歌詞是悲歌慷慨,不失為英雄氣概;我以為項羽的歌詞充滿了「恐懼」「憤怒」「疑惑」的氣氛,毫無英勇鎮定與自信的心理,更沒有如克勞塞維茨所說:「在絕望中之奮鬥」的軍人精神。所以到了最後他只有在烏江自刎了事。我以為這種卑怯自殺,而不能抱定榮譽戰死的軍人,只可說是一個最無志氣的懦夫,那能配稱為勇將!故無論他過去有如何勇敢的史蹟,我們不僅不屑敬仰他,而且應在棄絕不齒之列。至於成吉思汗的這首歌詞,我認為是充滿了他自信、勇敢與鎮定的心理,誠不失為一首英勇壯烈的歌詞,正與項羽的歌詞語意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因為他既有這樣一個戰勝一切的信心,自然不會再有恐懼憤怒與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實為我們中國軍人所應該效法與崇敬的第一等模範英雄。」[111]
  •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4月16日(農曆三月二十一日)「二00九年中樞致祭成陵大典」中,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主祭成吉思汗。祭壇上陳放有成吉思汗的畫像,擺放有鮮花、水果和糕點,點燃供燭。儀式遵循古禮。台北市國樂團演奏樂曲《萬壽無疆》。身穿長袍馬褂的高思博,依序向成吉思汗像獻香、獻花、獻爵(獻酒)、獻帛(獻哈達)。司儀宣讀祭文:「馬英九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敬以香花清酌之儀致祭於成吉思汗之靈曰:『維汗休烈,雄才大略。天挺英明,龍興溯漠。……禮儀孔修,有芘其芳。神之格思,德音不忘。』」[112]
  • 馬英九在2010年5月4日(農曆三月二十一日)蒙藏委員會上午舉辦的「99年中樞祭成吉思汗大祭」典禮中,指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以香花清酌儀式祭拜成吉思汗。典禮安排向成吉思汗像獻花、獻香、獻爵(獻酒)、獻帛(獻哈達),並宣讀「中華民國總統祭文」,相關司祭者皆穿著蒙古傳統服飾,儀式遵循古禮,場面莊嚴隆重,馬英九在祭文中,肯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天挺英明,拓土開疆,威震萬國。」[113][114]
  • 瑞典學者多桑在其《蒙古史》中對成吉思汗的一生總結分析,多桑認為為成吉思汗之成功乃由於其具有極強的貪慾以及非常之野心。多桑稱他「狂傲」地妄想征服世界,死前還囑咐其子孫完成他的事業。[115]
  • 英國學者萊穆在《全人類帝王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比歐洲歷史舞台上所有的優秀人物更大規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夠衡量的人物。他所統率的軍隊的足跡不能以里數來計量,實際上只能以經緯度來衡量。」
  • 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
  • 「卡內基全球生態研究部」:「歷史上『最環保的侵略者』。因為殺人無數,讓大片耕地恢復成為森林,讓大氣中的碳大幅減量達7億噸!」[116]
  •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成吉思汗的成功恰逢當時1000年來最溫和、最潮濕的天氣,之前的1180-1190年間,蒙古曾經歷嚴重乾旱,之後的溫和濕潤氣候有助於青草的繁茂生長,為以騎兵為主的蒙古大軍的戰馬提供了豐富的飼料。[117]
  • 1999年12月的美國A+E電視網評選出過去千年影響最深遠的100大人物,成吉思汗被列為第22位(在亞洲人中僅次於第17位的甘地)。[118]

紀年 編輯

根據《元史·太祖本紀》整理。

元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1206年 1207年 1208年 1209年 1210年 1211年 1212年 1213年 1214年 1215年
干支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元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公元 1216年 1217年 1218年 1219年 1220年 1221年 1222年 1223年 1224年 1225年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元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公元 1226年 1227年
干支 丙戌 丁亥

後世紀念 編輯

影視形象 編輯

電影 編輯

電視劇 編輯

流行文化 編輯

電玩 編輯

金庸小說中的成吉思汗 編輯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的事蹟與史實相差不多,只是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馬爾罕的戰役上,絕大部份功勞都由習得過《武穆遺書》的男主角郭靖盡佔(其中也受到過女主角黃蓉暗中指點)。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對郭靖甚為器重,更深愛其為人,即便最終理念不合而處於對立,成吉思汗心情上仍視其為己出,甚至在自己駕崩前仍要求見郭靖最後一面。在小說的結尾,他們甚至辯論何謂「英雄」,致鐵木真到死不斷自問這個疑問。郭靖在成吉思汗駕崩後離開蒙古回到中原,與黃蓉成親並定居桃花島十餘載,直至蒙古正式侵南宋時才舉家遷至襄陽城禦敵,成為成吉思汗的後裔之大敵。

成吉思汗在本故事中還有一個由作者金庸虛構出來的女兒華箏(不過是以史實人物火臣別吉為原型),曾想將其許配給郭靖,於是封郭靖為「金刀駙馬」,但最後因各種原因導致郭靖與蒙古決裂並逃回中原,華箏並自行取消與郭靖的婚約。

注釋 編輯

  1. ^ 據兩《元史》的記載,則說是埋葬在斡難河、克魯倫河、土兀剌河三河之源的不兒罕山起輦谷,但起輦谷是個不確定的名詞,所以兩《元史》所載的埋葬地點依然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4]
  2. ^ 1998年一塊「聖旨金牌」發現於河北廊坊,正面刻雙鉤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和南宋趙珙《蒙韃備錄》所記載的素金牌上漢文完全相同。「聖旨牌」為皇帝的象徵,代表皇帝,一般與聖旨同行,見牌如見皇帝,是聖旨真實的權威證明。朝廷頒發各種詔敕,包括調發軍旅,都是聖旨與「聖旨牌」一起下達的。此聖旨牌的發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已稱「成吉思皇帝」,這是值得重視的事實。這也和《元史·太祖本紀》記載的「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相符。[6]
  3. ^ 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屠寄《蒙兀兒史記》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新元史·本紀》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明代《元朝秘史》漢文版翻譯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現代翻譯的漢文版音譯為成吉思汗[11]
  4. ^ 轄是為了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而插入軸端孔穴的銷釘。身長高於車轄就是高於車輪的一半。按照這一命令,兒童也不能倖免。[38]
  5. ^ 一作巴勒渚納湖
  6. ^ 毛澤東舉例只是為了強調「一些老粗能辦大事」,並不是說成吉思汗和劉邦真的不識字,也不是說劉邦只認識幾個字。事實上,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三人原本可能僅能粗通文字,但當他們身為帝王時,他們的文化水平已經達到批閱奏摺和簽署命令的程度,甚至能為唱和文章。劉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必細談,相關史書記載很多[102][103],至於成吉思汗,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風慶會錄》一書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親自閱覽文件的。[104][105][106][10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拉施德丁·法茲盧拉·哈馬丹尼. 〈第二編 成吉思汗紀四(從鼠年初至馬年末,1204—1210年)〉.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 由余大鈞; 周建奇翻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1983年9月1日: 第208頁. ISBN 9787100015301 (中文). 當始自伊斯蘭教歷602年7月的巴兒思亦勒即虎年〔1206年〕幸福地蒞臨時,初春,成吉思汗下令建九腳白旄纛,隆重地召集舉行了大忽里勒台。在這次忽里勒台上他獲得了「成吉思汗」的尊號。 
  2. ^ 牧蘭. 段文治 , 編. 〈「成吉思汗生日之謎」破解〉. 《呼和浩特晚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新聞網. 2005年12月8日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8) (中文). 記者昨日從學者巴拉吉尼瑪先生處獲悉,「成吉思汗生日之謎」這一世界難題已被破解。據了解,作為世界偉人的成吉思汗的生平始終是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民族學專家和蒙古史專家王國維、邵循正、周清澍等一批學者根據《蒙古秘史》、《元史》和其他大量原始史料進行反復考證,最終達成成吉思汗生於壬午年即公元1162年的共識,並得到世界範圍內的認可。但成吉思汗的具體生日仍然是一個沒有破解的難題。《千年風雲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作者之一巴拉吉尼瑪在眾多資料中發現,蒙古國曾於1962年5月31日舉行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紀念活動,甘達爾寺藏傳佛教精通歷學的高僧推出這一天是成吉思汗生日。巴拉吉尼瑪帶著這一重大發現進京專程請教明安圖星發現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先生。朱先生在參照蒙古史學家、星算學家和民間傳說成吉思汗生於水馬年(壬午)夏季首月十六望日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經過嚴格對照推算,認定成吉思汗生於1162年5月31日,這一結果和蒙古國甘達爾寺高僧推算的結果完全一致。 
  3. ^ 尚虹波. 〈巴拉吉尼瑪:構建心靈寶殿獻給成吉思〉. 《內蒙古晨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晨網. 2007年6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中文). 成吉思汗的生平始終是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巴拉吉尼瑪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發現,蒙古國曾於1962年5月31日舉行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紀念活動,甘達爾寺藏傳佛教精通歷學的高僧推出這一天便是成吉思汗生日。為了驗證這一推斷,巴拉吉尼瑪專程進京請教了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朱進在參照蒙古史學家、星算學家和民間傳說成吉思汗出生日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經過嚴格對照推算,認定成吉思汗生於1162年5月31日,和蒙古國甘達爾寺高僧推算的結果完全一致,成吉思汗生日之謎破解。 
  4. ^ 劉學銚. 《蒙古帝國:蒼狼與白鹿》. 中華人民共和國: 智能教育出版社. 2011年12月22日: 第77頁. ISBN 9789628904280 (中文). 據兩《元史》的記載,則說是埋葬在斡難河、克魯倫河、土兀剌河三河之源的不兒罕山起輦谷,但起輦谷是個不確定的名詞,所以兩《元史》所載的埋葬地點依然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5. ^ 宋濂.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中文). 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是歲實金泰和之六年也。 
  6. ^ 李蔚. 〈成吉思文物〉.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網. 2000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中文).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河北廊坊文物商店大城縣收購站從鹽山縣農民手中購得文物一件。經專家鑒定,是成吉思皇帝(一一六二—一二二七)聖旨牌。據目前所知,關於成吉思(或成吉思汗)的文物,國內發現甚少,尤其是與他直接有關的文物,只知在數十年前熱河省某地出土過聖旨牌一件,現藏日本。新發現的鹽山聖旨牌,為國內僅存的成吉思文物,十分珍貴。此件現已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聖旨牌」為皇帝的像征,代表皇帝,一般與聖旨同行,見牌如見皇帝,是聖旨真實的權威證明。朝廷頒發各種詔敕,包括調發軍旅,都是聖旨與「聖旨牌」一起下達的。鹽山聖旨牌,銀質,文字鎏金,一般稱此牌為「金牌」。此牌長方板狀,四角抹圓,右上角殘缺。上端中部有一圓形穿孔。牌長二十一點七釐米、寬七釐米、厚零點三釐米。正面刻雙鉤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背面牌心刻雙鉤契丹文:「」其意:速、走馬,或快馬。牌表面原浮有黑色薄鏽,經輕磨後,兩面鎏金文字始得顯露出來。關於蒙古早期符牌情況,宋孟珙(王國維考為趙珙)《蒙韃備錄》、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上、《燕北錄》、《書史會要》等均有所記載。其中,《蒙韃備錄》所說牌上漢文,與此次發現的金牌上的漢文相同;而《燕北錄》、《書史會要》所記阿保機署名之符牌,一面亦書契丹文:「」二字。熱河某地出土的金牌,兩面文字更與此次發現的完全一樣。張星烺譯《馬可波羅游記》卷一載:成吉思汗授馬可波羅兄弟二人金牌,求羅馬教皇送耶信徒一百人來,須精七藝,善詞藻,能答辯如流者。亨利玉爾注文附圖。兄弟二人接受金牌情形,圖中金牌形狀,與鹽山金牌形狀十分相似。成吉思皇帝即元代開國皇帝———元太祖鐵木真。一二〇六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額敏河)畔召開大會,建蒙古國,至一二五九年稱大朝,加號「成吉思」,一般認為,成吉思有「海洋」或「強大」之意。成吉思皇帝,現在習稱「成吉思汗」。「汗」是蒙古語,突厥語又譯「罕」或「合罕」,原義為「父主」;大部落首領多用此稱號。故成吉思建蒙古國時,漢文稱「成吉思皇帝」,世祖至元三年作太廟神主,題「成吉思皇帝」。至於「成吉思汗」一稱,見於拉史都丁《史集》、術外尼《世界征服者史》等波斯史籍,為後世所沿用,但卻未見於元代漢文文獻。《元朝秘史》蒙文音譯作「成吉思合罕」,旁譯「太祖皇帝」。此聖旨牌的發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已稱「成吉思皇帝」,這是值得重視的事實。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我國著名文物專家史樹青先生研究這一文物的重要論文《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考》已在今年第四期《收藏家》雜誌發表。 
  7. ^ 西藏王統記》,第三章
  8. ^ 見於《蒙古秘史》第59、123、125、129至136等節,共數百處。更原始的寫法見稱號來源一段。
  9. ^ 根據《元史·太祖本紀》記載,「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廟上》記載,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廟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寫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歲,改作金主,太祖主題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題曰「太上皇也可那顏」,皇后皆題名諱。」具體內容可參見:《元史·祭祀三·宗廟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成吉思皇帝」這一稱呼,還見於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寫的《長春真人西遊記》,正文中和書後面附錄記載的聖旨中對元太祖的稱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體內容可參見:《長春真人西遊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98年12月,一塊「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發現於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雙鉤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背面牌心刻雙鉤契丹文,其意:速、走馬,或快馬。具體內容可參見: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的發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見《新元史》卷一百零三(列傳第七)。除《新元史》本紀無「成吉思可汗」這個稱呼。但在蒙兀兒史記常見。
  11. ^ 官布扎布; 畢力格圖. 成吉思汗争霸天下: 中文白话版"蒙古秘史". 重慶出版社. 2012 [2023-05-01]. ISBN 97872290239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0). 
  12. ^ 根據《蒙古源流》記載,「又九傳至元太祖,與元本紀多相合而間有異同,其稱元太祖為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以及「特穆津年至二十八嵗,嵗次己酉於克嚕倫河北郊即汗位,前三日每清晨室前方石上有一五色鳥鳴雲青吉斯,青吉斯遂葉其祥號稱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由是名揚於各處矣。」
  13. ^ 根據《續通志》及《御批通鑑輯覽》
  14. ^ 黑鞑事略. [2015-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5. ^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54頁
  16. ^ 根據清代《御批通鑑輯覽》及《新元史》《續通志》等官譯史書全稱為「卻特·博爾濟吉特·特穆津」
  17. ^ 17.0 17.1 漢語大蒙古國皇帝這個稱號為對蒙古語的翻譯,歷史記載來源於至元三年(1266年)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給日本的國書,在國書中,忽必烈在國書開頭自稱「大蒙古國皇帝」,在後面的內容中,自稱為「朕」,此時距離他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正式建立元朝,還有5年時間。由此也可以推斷,1206年-1271年,大蒙古國的最高統治者,稱號是「皇帝」,「大汗」應該是蒙古草原和中亞等地的游牧民族對大蒙古國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像唐太宗既是唐朝皇帝,又是西北各個游牧民族的「天可汗」。以下選自《元史》卷208,是至元三年(1266年)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給日本的國書全文:「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籓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具體請參看《元史·外夷一·日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 ^ 18.0 18.1 至元三年(1266年)大蒙古国皇帝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扫描图片,这是1268年的复制品,现藏于日本東大寺尊胜院,被称为“蒙古国牒状”‘调伏异朝怨敌抄’。.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9). 
  19. ^ 19.0 19.1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關記載: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於太廟,尊皇祖為太祖。」節選自《元史·祭祀三·宗廟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 ^ 20.0 20.1 《元史》卷六《世祖本紀三》,相關記載: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陽經籍所於京師。更敕牒舊式。太廟成,丞相安童、伯顏言:「祖宗世數、尊諡廟號、增祀四世、各廟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議。」命平章政事趙璧等集群臣議,定為八室。申禁京畿畋獵。」節選自《元史·世祖本紀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1. ^ 21.0 21.1 《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紀二》相關記載: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陽經籍所於大都。太廟成,平章政事趙璧等集群臣廷議,定太廟為八室。 」節選自《新元史·世祖本紀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2. ^ 22.0 22.1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關記載: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廟成。丞相安童、伯顏言:「祖宗世數、尊諡廟號、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廟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時定」。乃命平章政事趙璧等集議,制尊諡廟號,定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聖武皇帝、皇祖妣光獻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朮赤、皇伯妣別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帶、皇伯妣也速倫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莊聖皇后第六室,定宗簡平皇帝、欽淑皇后第七室,憲宗桓肅皇帝、貞節皇后第八室。」節選自《元史·祭祀三·宗廟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3. ^ 23.0 23.1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關記載: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親享太廟,奉玉冊、玉寶。加上太祖聖武皇帝尊諡曰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光獻皇后曰翼聖。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聖,廟號睿宗,莊聖皇后曰顯懿。」節選自《元史·祭祀三·宗廟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4. ^ Peter Taylor. The World's Richest Terror Army. BBC. May 27, 2015 [2019-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斬首和大規模屠殺是IS的標誌——整個村莊屠殺婦女淪為奴隸。但是屠殺不是隨機的。正如前英國情報官員Alastair Crooke指出的那樣,這是冷酷和計算的:「事實上,在某些方面,他們模仿了成吉思汗和蒙古的軍事征服方式。你在你的敵人中故意製造一種絕對的恐懼,當你第一次來到一個村莊時,你殺死了所有人、、一切,把它夷爲平地。」 
  25. ^ 吳如嵩. 《中華民族傑出人物傳·第五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6年: 第101頁-第102頁 (中文). 公元一一六二年的一天,蒙古高原的斡難河(今鄂嫩河)畔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戶家庭中,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部中的乞顏部酋長。這一天,也速該打敗了塔塔兒部人,俘虜了塔塔兒人的首領鐵木真兀格。為了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他把剛剛誕生的嬰兒取名為鐵木真。鐵木真就是後來震撼世界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26. ^ 札奇斯欽. 《蒙古黃金史譯註》. 中華民國: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9年12月1日: 第20頁-第21頁. ISBN 9789570808414 (中文). 黃金史在相當於秘史第五十九節之處,也就是在它的上冊二十五頁末二行處說:「成吉思可汗是壬午年(一一六二)仲夏(四)月十六日的日月紅圓之日(Ula'an tergel edür)卯時所生的。」這與蒙古源流所說的相同,可能這都是根據蒙古的一般傳說所寫的。 
  27. ^ 邵光遠. 《中華王朝史·第九卷·大元王朝》.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年: 第329頁. ISBN 9787104016731 (中文). 這個男孩一生下來,就紅光滿面,非同一般。據《元史》記載,這個男孩生時「手握凝血如赤石」;《秘史》也說「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血。」蒙古族民間傳說則說:「孩子的右手裡,攥著一塊堅硬的血餅,像『蘇魯錠』的形狀一樣。」「蘇魯錠」形似長矛,其蒙古族戰神的象徵。「烈祖異之,因以能獲鐵木真名之,志武功也。」 
  28. ^ 肖黎. 《名家評說中國著名皇帝》.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1日: 第259頁. ISBN 9787215056855 (中文). 大定十一年(1171),鐵木真9歲。也速該帶領他到弘吉剌部去求婚。弘吉剌部首領特薛禪答應將自己的女兒孛兒帖許配給鐵木真。訂親後,鐵木真留在岳父家裡,也速該獨自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經過塔塔兒人的營盤。塔塔兒人認出也速該是他們的仇敵,便在酒中下毒。也速該到家之後,毒發身死。臨死之前派人把鐵木真叫回來,但是鐵木真年紀太小,不能繼承父親的地位,乞顏氏屢失去首領,勢力中衰,不少部眾和屬民紛紛離去。原來和乞顏氏族一起游牧的泰赤烏氏族,也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扔下也速該家屬不管。也速該的妻子訶額侖帶著未成年的子女,既缺乏牲畜,也缺少勞動力,「除影子外無伴當,尾子外無鞭子」,生活非常困難。他們經常只能靠採集野生的果子,挖掘地下的草根,勉強過活。鐵木真兄弟逐漸長大成人,釣魚打獵,和母親一起共同度過艱辛的歲月。 
  29. ^ 29.0 29.1 29.2 29.3 游戰洪; 劉宋斌. 《跨歐亞的征服者:成吉思汗》. 中華民國: 全球華文網. 2002年4月1日: 第20頁-第25頁. ISBN 9789574594801 (中文). 在孤兒寡母的艱難歲月裡,有一年,鐵木真家又發生了一場悲劇。這場悲劇給鐵木真兄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訓:親兄弟必須同心協力,方能戰勝仇敵。當時,鐵木真帶著親弟拙赤・合撒兒與庶弟別克帖兒、別勒古台,一起去斡難河畔釣魚。合撒兒運氣不錯,不一會工夫,即釣到一條金色小魚,非常漂亮。別克帖兒和別勒古台也很喜歡這條漂亮可愛的小魚,乘合撒兒不留神,便一把搶了過去。鐵木真和合撒兒爭搶不過,便回家向訶額侖夫人告狀。訶額侖夫人勸自己的兒子:「一條小魚,何必你爭我奪?你們是親兄弟,要互相體諒照顧。鐵木真,你是老大,更不應該這樣做。你們兩個再去釣魚時,我相信河裡還有金色小魚。」訶額侖夫人把這件事情看得很簡單,隨便勸說了兩句,就把他們兩個打發出去了。鐵木真和合撒兒不以為然。在他們眼裡,別克帖兒和別勒古台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所生,不是親兄弟,受他們欺負,就是不服氣!性情像猛獸一樣暴烈的合撒兒還憤憤不平地說:「昨天,我射中一隻雲雀,就被他們給搶去了,今天又把我先釣到的小金魚奪去,這樣下去,我們如何相處?」鐵木真覺得與他們難以相處,如果再忍讓下去,他們會得寸進尺。兩人合計,要對別克帖兒進行報復。次日上午,當別克帖兒在一座離家不遠的小山坡上放馬時,鐵木真和合撒兒懷揣弓箭,一前一後,躡手躡腳地接近別克帖兒。別克帖兒正饒有興趣地看著馬吃草,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向自己逼近。鐵木真兄弟就像獵人悄悄地靠近獵物一樣,摸到別克帖兒跟前,然後突然站起身,張弓搭箭瞄準他。別克帖兒沒想到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會這樣對待自己,一看逃跑是不可能的了,便勸說他們:「我們雖是同父異母,但還是親兄弟。親兄弟不應該自相殘殺,我們還要齊心協力向泰赤烏人復仇哩!你們為什麼要視我為眼中釘、口中梗呢?」鐵木真兄弟不為所動,開始往後拉弦,準備射箭別克帖兒見狀無奈,乞求道:「希望你們不要毀壞我們家的爐灶,不要殺我的小弟別勒古台。」說完,盤腿端坐,一動也不動。鐵木真、合撒兒正在氣頭上,聽不進任何勸告和哀求,兩人幾乎同時放箭,分別射中別克帖兒的前胸後背。別克帖兒倒地,血流如注。當訶額侖夫人和速赤夫人聽到鐵木真、合撒兒射殺別克帖兒時,感到晴天霹靂,兩位夫人驚得目瞪口呆。她們把別克帖兒抬回帳篷中。他們射中了別克帖兒的要害,他已經不能說話了。當夜,別克帖兒在他生母速赤夫人的懷中死去了。悲痛欲絕的嚎哭聲再次在斡難河畔回盪。憤怒之極的訶額侖夫人把同樣嚇得目瞪口呆的鐵木真、合撒兒叫到跟前,聲淚俱下,痛斥了他們一頓:「你們兩個是殺人魔鬼,禽獸不如!你們難道忘了泰赤烏人是如何凌辱我們家了嗎?你們兄弟自相殘殺,又怎能為你們死去的爹報仇?」訶額侖夫人本想嚴懲肇事的鐵木真和合撒兒,但念他們年幼無知,尚有深仇大恨未報,決定採取另一種教育方式。安葬好別克帖兒之後,訶額侖夫人在帳篷裡點燃三根蠟燭,供上三隻羔羊,並斟滿九碗馬奶酒,供奉在先祖留下的三把鏤金佩劍前。她命令鐵木真、拙赤・合撒兒、合赤溫・額勒赤、帖木格・斡惕赤斤、別勒古台五人跪在先祖遺物前。然後,她從箭囊裡取出五支箭,用皮繩捆在一起,讓鐵木真兄弟五人依次折,看誰能把五支箭都折斷。兄弟五人咬著牙皺著眉,使足了力氣,結果誰也未能把五支箭分開,一人折一支。他們兄弟幾個輕易地就把箭折斷了。此時,訶額侖夫人語重心長地對孩子們說:如今啊,除了影子,沒有夥伴;除了坐騎,沒有隨從。不要像虎豹,自食其子;不要像海靑鷹,自衝其影。單箭容易折,孤樹不擋風;兄弟能齊心,力量大無窮!別克帖兒之死強烈地震撼了鐵木真兄弟的心靈。他們跪在祖先的三把寶劍面前,含淚發誓道:醇淨的母乳喲,哺育我們成長;慈母的訓諭喲,猶如明鏡照心。要學弓和箭,力量不可分。要學日和月,永不相衝撞;晝夜有順序,光明照乾坤。傷心之至的速赤夫人非常理解訶額侖夫人的教子苦衷,聽了五個孩子的誓言,略感安慰。從此,訶額侖夫人不僅給孩子們講蒼狼和白鹿的傳說,講先祖的艱苦創業和遺訓,還有意識地教他們騎馬射箭和格鬥技術。她要把兒子們培養成像他們的父親那樣英勇善戰的蒙古勇士。鐵木真兄弟五人在慈母的諄諄教誨下,和睦相處,生死與共,同心協力,一致對外,後來共創蒙古帝國。 
  30. ^ 30.0 30.1 30.2 朱淸澤. 《成吉思汗評傳:一代天驕》.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第9頁-第11頁. ISBN 9787543523913 (中文). 隨著歲月的流逝,鐵木真漸漸由孩童長成了一個英武的少年。失散的父親舊部,有些人漸漸向鐵木真靠攏,乞顏部落又出現了生機。按當時蒙古人的說法:「羊羔兒的毛褪了,羊羔兒的身子長大了。」這自然會引起那個與鐵木真爭奪蒙古汗位的泰赤烏部落首領塔兒忽台的嫉恨,由此,一個陰謀便在泰赤烏部落首領們中間策劃夜間,塔兒忽台率領泰赤烏部護衛軍,突然包圍了鐵木真的營地,然後大聲喊話:「我們只捉拿鐵木真一個人,其餘的人一個也不要!」機靈的鐵木真,聞聲乘亂迅速騎上馬,跑入山林之中。塔兒忽台發現了鐵木真的蹤跡,下令尾隨追趕。鐵木真鑽入密林深處一連躲了9天9夜,以為追敵早已退去,自己也實在饑渴得沒法忍耐了,便走出密林。 不料,塔兒忽台命令埋伏的人把鐵木真抓了起來,給他脖子上套了枷板,兩個拳頭被枷鎖固定著,爾後,準備當眾殺死,以絕後患。四月十六日,泰赤烏部眾正喜氣洋洋地設宴,慶賀他們捉拿鐵木真的勝利,並準備拿鐵木真開刀問斬。宴會進行之中,在押的鐵木真,利用泰赤烏人的麻痹大意,便乘夜色,用枷鎖將看守他的哨兵打倒在地,以頑強的毅力逃出虎口,潛藏在斡難河畔一個小湖的蘆葦叢中,以便尋機遠遁。塔兒忽台聞悉鐵木真潛逃,立刻帶領兵馬到處搜尋,但始終沒有發現鐵木真的蹤影。在塔兒忽台等人搜索過後,個善良的老人,名叫鎖兒罕失剌,是泰赤烏部的屬民,發現了鐵木真。他十分同情這位遭難的少年,便同自己的長子沉白、次子赤老溫、女兒合答安一起營救了鐵木真,把他背到氈房內,給他脫去枷鎖,讓他吃飽喝足。然後,這一家人按照蒙古的舊有習俗,為表示對客人的好意,讓女孩合答安陪伴鐵木真,一起隱藏在載有羊毛的車上。合答安熱情地照料鐵木真,連續兩天,她與他睡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終於躲過了泰赤烏人的搜捕。第三天起身後,鐵木真再三感謝主人的救命之恩。鎖兒罕失剌說:「你有卓越的才能,出類拔萃,眼神如火,容顏生光,後生可畏。」赤老溫說: 「雀兒被鷹趕進草叢,草叢還能救它的性命;被追趕的鳥兒逃到獵人的懷裡,獵人把它保護起來,這是草原人的美德。」從這兒,鐵木真又明白了一個道理:急人所難,保護弱小者,是做人的道德。鐵木真帶上鎖兒罕失剌全家人為他準備好的一隻熟肥羊羔、一隻盛馬奶子的皮桶和護身的一弓兩箭,騎上一匹白馬,日夜兼程,向家中奔去,很快便與母親月倫及弟妹們團聚了。 
  31. ^ 31.0 31.1 薄音湖. 《一代天驕和他的繼承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4年8月: 第14頁-第15頁. ISBN 9787204024193 (中文). 為了躲避泰赤烏人的再次襲擊,鐵木真一家遷往不兒罕山的一個湖旁,依舊過著捕捉野生小動物充飢的貧苦生活。有一天,一夥盜賊將他家門前的八匹慘白色的騸馬偷竊而去,鐵木真想去追趕,但家裡另外一匹馬被別里古台騎去打獵了,徒步怎能追上奔馬?眼巴巴地看著盜賊們遠去。傍晚別里古台打獵回來,鐵木真翻身上馬,循蹤追趕。第四天早上,鐵木真走到一家帳房前,一個伶俐的少年正在擠馬奶,就上前打聽失馬的去向。少年告訴鐵木真,天剛亮的時候,有人從這裡趕過去八匹慘白色的馬,並說:「男兒的苦難都一樣,我想和你結成朋友,一起去尋回失馬。」這個少年叫博爾朮,阿兒剌部人,是富有的納忽伯顏的獨生子。納忽伯顏與也速該曾是好友,博爾朮佩服隻身逃出泰赤烏人魔掌的鐵木真,因此願意在鐵木真遭遇不幸時伸出援助之手。博爾朮讓鐵木真換上一匹馬,自己也騎上馬,顧不上和父親打招呼,立即出發。兩個夥伴追趕了三天,發現丟失的八匹馬正在盜賊的營帳吃草,便衝過去把馬趕了出來。盜賊發現了,其中一個騎著白馬,手持套馬杆的當先追擊,鐵木真回身彎弓相對,那人不敢上前。其餘的盜賊陸續趕到時,太陽已經西墜,趁著夜色,鐵木真和博爾朮迅速驅馬退卻,將盜賊們拋在後面。快到博爾朮家了,鐵木真對博爾朮說:「如果沒有你,我怎能找回這些馬?我留下一些,你要幾匹?」博爾朮拒絕報酬,說:「我幫助你,只是因為朋友遇到了困難。我不要外財,我父親的財產足夠我用的。」納忽伯顏以為兒子失蹤了,正在痛哭流涕,看見博爾朮回來,狂喜之極,他認可了這兩個夥伴的友誼,對他們說:「從此你們要好好地友愛,互不相棄!」隨後送給鐵木真上路的飲食,讓他回到牽腸掛肚惦念著的母親那裡。鐵木真與博爾朮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博爾朮成了鐵木真的第一位那可兒(伴當),不久他就追隨鐵木真參加統一蒙古高原的事業,並為此忠心耿耿地獻出了一生的精力。 
  32. ^ 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32.05 32.06 32.07 32.08 32.09 32.10 32.11 32.12 蕭河; 劉春. 《成吉思汗韜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崑崙出版社. 2003年6月1日: 第16頁-第21頁. ISBN 9787800406911 (中文). 自從九歲那年定親喪父,父親的朋友、晃豁壇氏的蒙力克根據也速該的遺囑,將鐵木真從德薛禪家接回三河源頭後,鐵木真一家輾轉流徙,一直在苦難中熬煎度日。因此,鐵木真既不能根據當時的習慣到弘吉剌部去做贅婿,也沒有找到機會去探望岳父母和心上人。訶額侖兀真眼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了,其他幾個孩子也已能料理家務,於是決定讓他到弘吉剌部去完婚,將孛兒帖姑娘接回家中。鐵木真根據九歲時的模糊記憶,與庶弟別勒古台沿怯綠連河一路東行,並沒費太大週摺就找到了德薛祥的營地。德薛禪很快認出了這個已長成彪形大漢的女婿。這自然是因為鐵木真身上有也速該的影子,身材也像也速該那樣魁梧,但比也速該更加深沉和機智,兩眼閃閃發光,透露出一股英武之氣。因而德薛禪沒等鐵木真開口,就興高采烈地迎上前來認女婿,說:「知得泰赤烏兄弟們嫉妒你,讓我好生擔憂,這下可好了,今日得見你。」按照蒙古習俗,德禪很快給鐵木真和孛兒帖辦完了婚事,然後與妻子送他們小兩口上路。但由於德忙於照料生產和家務,只送了一程,中途就回去了,孛兒帖的母親搠擅則一直將他們送到桑沽兒小河的營地。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兀真盛情接待了親家母,鐵木真全家熱烈歡迎新媳婦的到來。經歷磨劫後,在喜慶的日子裡,鐵木真一家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快樂中。婚禮是按蒙古族古老的儀式舉行,這一儀式的場面自然熱鬧非凡,飲酒作樂,杯盞相碰,碗筷相擊,古代的蒙古婚禮是一部完整的、有情節、有故事的套曲,也可以說是一幕話劇,甚至可以在舞台上演出,而新娘、新郎就是其中的主人公。該劇的各幕,包括《勸嫁娶》、《近親歌》、《求名宴》等。婚後不久,鐵木真想起了患難朋友博爾朮,於是打發庶弟別勒古台去請他。哪知孛斡兒出得知消息,又不對他父親說,騎著匹拱背黃馬,馱著個青毛襖子,就同別勒古台一同來了。從此博爾朮就一直跟著鐵木真,成了他最知心的伴當和朋友。翌年夏天,鐵木真一家遷徙到怯綠連河的發源地不兒吉小河流域。不久,兀良哈部的鐵匠札兒赤兀歹老人將他的兒子者勒送到鐵木真家中,說是當年鐵木真出生時,他曾送過一個貂皮襁褓,並把兒子者勒送給了鐵木真。只因當時者勒年小,他又帶回去撫養。如今者勒已經長大了,於是他又送來給鐵木真當門戶奴隸,替他備子、開門子。這種門戶奴隸相當於貴族家中的一個低級成員,從此者勒也成了鐵木真忠心耿耿的夥伴。有了年輕貌美的妻子,又有患難的朋友和忠誠的門戶奴隸相輔佐,這對於久經憂患的鐵木真來說,該是多大的福佑!鐵木真為此深感滿足,盼望著時來運轉。然而事與願違,命運似乎偏偏捉弄他,以讓他擁有更深刻的痛苦和磨難,不讓年輕的鐵木真在安樂生活中平平淡淡地虛度一生,而用頻繁的憂患將他錘鍊成一位具有鋼鐵意志的偉人。命運既殘酷的打擊了他,又造就了他。就在鐵木真家道復興的曙光已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的時候,突然間又降臨了一個更大的災難。這場災難導因於二十年前也速該兄弟的搶親,也就是鐵木真的母親——當年那位被搶來的月倫夫人。這場災難導因於二十年前也速該兄弟的搶親,也就是鐵木真的母親——當年那位被搶來的月倫夫人。訶額侖兀真本是嫁給了蔑兒乞部的也客赤列都,由於也速該兄弟半路搶親,也客赤列都只帶了訶額侖的一件內衫回到營地,這對蔑兒乞人來說無異於一種奇恥大辱。但他們當時懼怕也速該的勢力,不敢輕舉妄動。現在也客赤列都已經得知也速該已死多年,家道衰落,又恰逢也速該的長子鐵木真新婚燕爾,戒備不嚴,於是決定趁機進行報復。父債子還,父輩種下的苦果要鐵木真吞下蒙古民族有好戰的傳統,也有著備戰的機警和敏捷。鐵木真新婚後的一個清晨,訶額侖從睡夢中聽到了馬蹄的震動聲,一家人以為是泰赤烏部的塔兒忽台又來謀害,迅速起床,來到帳篷外。鐵木真母子六人和博爾朮、者勒每人騎上一匹馬,訶額侖懷抱帖木侖,另有一匹馬當作備用,以防萬一,八九匹馬一下子分光了,孛兒帖夫人、別勒古台的母親及僕婦豁阿臣都無馬可騎。鐵木真兄弟倉促離開營地,保護母親向不兒罕山逃去。豁阿黑臣來一條花牛,套上黑色的帳車,將孛兒帖藏在車中,沿著騰格里溪逃命。但不幸正被這伙蔑兒乞人發現,他們將年輕貌美、楚楚動人的孛兒帖夫人從車上拉下來,與豁阿黑臣疊騎於馬後,然後向鐵木真逃跑的方向不兒罕山追去。直到這時,孛兒帖和豁阿黑臣才知道,這伙偷襲他們的人不是泰赤烏的塔兒忽台兄弟,而是三姓蔑兒乞人。這三姓蔑兒乞的首領分別是兀都亦惕氏的脫脫,兀窪思氏的答亦兒孫,合阿惕氏的合阿台答兒麻刺,而脫脫正是曾被也速該去夫人的也客赤列都的哥哥。為了給弟弟報仇,他率領三姓蔑兒乞人襲擊了鐵木真一家,企圖活捉鐵木真母子、兄弟。但由於陷泥險林,他們無法進山,只好帶著幾個被捉獲的婦女撤回蔑兒乞駐地。雖然沒有奪回訶額侖,但他們相互告慰說:「奪走訶額侖的仇,已將鐵木真的妻拿了,這仇也報了。」離開不兒罕山,各自回家去了。鐵木真面向不兒罕山主峰,捶胸告天,說:「蒼天啊,多虧豁阿黑臣母像金鼠一樣警覺,銀鼠一樣聰明,我們母子才得以逃了性命,乘駑馬趨鹿徑,折榆柳做柴篷,逃入不兒罕山之中,躲得了我們像虱子一樣的性命。偉大的不兒罕山可憐天下蒼生,遮護了我們如蟻命,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的驚懼感激之情。今後我們要常祭禮不兒罕山,我的子子孫孫也一般祭禮。」說完,面向太陽,解下腰帶掛在脖子上,左手舉著帽子,右手捶胸,對日叩頭九次,將所帶的馬奶酒作了祭奠。從禱告和祭奠儀式可以看出,鐵木真內心的悲憤之情是何等強烈,這次事件激發了鐵木真反抗的血液,使他自幼倔傲叛逆的個性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深化。的確,蔑兒乞人的突襲像一個晴天霹靂,使鐵木真從甜蜜的生活中猛然驚醒。不兒罕山前的禱告實際上是一篇出征的誓詞,它托物言志,另有所指,這就是報奪妻之仇,這種烈火一樣的報仇欲望促使他投入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此時的鐵木真已經開始憎恨草原社會的種種醜惡和不平,在陳陳相因的爭鬥中,他自幼經歷了種種患難:父親被害,畜群被盜,部與奴隸紛紛背離;他被泰赤烏部擄走,險些丟命;僅有的八匹銀合馬被盜;年輕貌美的妻子而今又被搶走,這就是當時草原社會給他所帶來的重重苦難。不難想見,出身於貴族的鐵木真尚且如此,其他力量弱小的部民、貧窮的家庭、當牛當馬的奴隸,在戰亂頻繁的草原社會中,生存權力就更沒有保障。這就是蒙古草原當時的社會現實。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當現實生活逼得人活不下去的時候,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就會起來鬥爭,而這種鬥爭符合了多數人的利益和願望時,就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潮流和改造社會的強大力量。鐵木真的遭遇磨練了他的堅強意志,孕育了他改造草原現狀的思想,而鐵木真家曾經所處的部落領袖地位,使他可能集合一部分力量,完成統一蒙古,改造草原社會的神聖使命。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他的這種意識尚是朦朧的,尚處於萌芽狀態,而他的主要當前目標是向蔑兒乞人報仇,奪回被搶走的妻子。要報仇,就意味著向三姓蔑兒乞人宣戰,而戰勝三姓蔑兒乞這個強大的部落聯盟,就不能只憑少數人的勇敢和機智,必須建立起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如何建立這樣一支軍隊,這是鐵木真能否取勝的關鍵。在當時的蒙古草原上,組織軍隊的第一種辦法是依靠本氏族成員,臨時編制一支軍隊進行掠奪和復仇戰爭。對鐵木真來說這並不現實,因為他的同族成員早已拋棄了他,根本不會為他盡什麼復仇的義務,因此他不能依靠這一古老的傳統去組織軍隊。第二種辦法是依靠自己的奴隸和屬民,即所謂「收集來的百姓」 ,讓他們平時盡奴隸的義務,戰時則提供兵員,自備武器、裝備、戰馬,組成一支軍隊。但對鐵木真來講,當時他對原來屬於他們家的奴隸和臣民還沒有號召力,也就沒有力量收集早已失散了的百姓。而且要將這些失散了的百姓組成一支軍隊,還需外力援助。第三種辦法是收集那可兒,組成親軍或扈從隊。那可兒相當於那顏貴族的「伴當」和朋友。他們既是那顏貴族的僕從,又是那顏貴族的護衛和助手,來自和那顏不同的氏族,為那顏服役。但鐵木真身邊只有兩個那可兒,即使加上鐵木真的幾個弟弟,他身邊的力量還是屈指可數,連十個人的小隊都無法組成,更不用說組成扈從軍了。還有一種辦法,是結為安答、結為「父子」或結為忽答(姻親) ,實行政治聯盟。安答就是「義兄弟」或「盟友」 ,貧富差別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的加劇,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血緣親族關係為階級關係所取代。這種安答已不是血緣親屬的結合,而是草原上不同氏族的人在利益關係一致時的相互利用。結交安答的目的在於聯合盟友,擴充勢力,以便掠奪和自衛。弘吉剌部的孛兒帖和鐵木真結婚,這也是一種政治的聯盟,在以後的鬥爭中確實發揮了不少作用。但當時一是因為距離太遠,二是因為孛兒帖的父親尚未掌握弘剌部的大權,孛兒帖被蔑兒乞人搶走後,弘吉剌部並沒有及時作出反應。而做出反應的卻是另外兩個人,他們是鐵木真父子兩代人的安答,即克烈部的脫斡鄰勒罕和札答蘭部的札木合。早在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在世時,脫斡鄰勒繼承了克烈部的汗位,他們結為安答。為了保住汗位,脫斡鄰勒曾向也速該求援,並在他的幫助下,將起兵反抗的叔叔古兒罕趕到了西夏。如此,當鐵木真對脫斡鄰勒罕說:「在前日子,你與我父親契合,便是父親一般。今將我妻子上見公姑的禮物,拿來送給你。」脫斡鄰勒罕得到貴重的禮物,心裡非常高興,便爽快地對鐵木真說; 「你離了百姓,我與你收拾,漫散了百姓,我與你完聚。我心裡好生記著。」早在脫斡鄰勒罕七歲時,蔑兒乞人曾將他和母親搶走,讓他在涼格河邊春米,脫斡鄰勒罕因而早就對蔑兒乞人懷恨在心,於是當下就滿口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說:我也聽說鐵木真安答的妻子被人搶走,居處為空,衾中為半,我好生心痛,此仇不得不報,我們要盡滅蔑兒乞部,救還孛兒帖夫人。這說明此時的札木合也是一位慷慨好的英雄。就這樣,同盟一經結成,三姓兒乞部便成了鐵木真、脫斡鄰勒罕、札木合的共同敵人。札木合出兵一萬,在經過顏部原來的駐地時,由他幫助收集鐵木真的百姓一萬人,合為二萬;脫斡鄰勒罕與其弟札合敢不分別各率領一萬騎兵,組成了一支四萬騎兵的大軍,首先在與蔑兒乞的兵力對比上占據了絕對優勢。這次戰爭的總指揮是札木合,他很快制定出一個進攻方案,分兩路向脫脫的營地不兀刺川突擊。鐵木真與脫斡鄰勒認為這個作戰方略是出奇制勝的好主意,於是各路人馬會師後一齊向東北方向開去。也客赤列都的哥哥脫脫警惕性很高,自從搶了孛兒帖夫人後,他就不斷派出許多漁夫獵人作為偵察人員,及時了解蒙古各部的動向。札木合等人本來企圖突然襲擊不兀刺川,但這一動向被偵察人員及時發現,脫脫立即帶領一部分人馬逃走了。四萬騎兵的到來,好像一場從天而降的大禍。由於蔑兒乞人失去首領,無法組織抵抗,只好連夜敗逃。札木合、脫斡鄰勒率領聯軍跟蹤追擊,一路擄掠蔑兒乞百姓,鐵木真則一心想找回妻子,他向四面奔逃的百姓不斷地呼喊著孛兒帖的名字。這晚月明星稀,照耀如同白晝,孛兒帖很快認出騎在銀合馬上的鐵木真,邊哭邊喊,猛撲過去。歷經了人生大喜大悲,飽受凌辱的孛兒帖夫人終於回到了鐵木真的身邊,夫妻二人此刻的悲喜交集之情是不可言喻的。古語說:「福為禍所倚,禍為福所依。」福與禍都是相互依存和轉化的,從鐵木真的遭遇可以看出,時勢如白雲蒼狗,禍福之變化無常。鐵木真飽經患難迎來新娘孛兒帖,可謂人生之大喜;不久美麗的新娘孛兒帖卻被三姓蔑兒乞人擄走,禍事瞬息降臨;然而這一災難卻成了鐵木真崛起的契機,又可謂因禍得福。 
  33. ^ 33.0 33.1 33.2 陳世松; 周遠廉. 《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元朝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 第6頁-第7頁. ISBN 9787219033661 (中文). 與此同時,鐵木真努力團結一批效忠於他的那可兒(伴當) ,作為自己事業的支柱。鐵木真英明有為,忠心事友,患難與共,聲勢大振。一時間慕名前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他逐漸成為眾望所歸的人物。自動投效鐵木真的人中,不僅有出身低微的弱小氏族的奴隸和屬民,也有舉足輕重的實力雄厚的貴族;不僅有屬於乞顏部、孛兒只斤部的,也有屬於鄰部外族的。在這一過程中,一些頗具軍事才能的人,逐漸聚集在鐵木真的身邊,如鐵木真的兩個弟弟合撒兒與別勒古台,「四傑」之一的博爾朮,「四狗」之一的者勒、忽不來、速不台,後來均成為輔佐成吉思汗開創基業的得力幹將。鐵木真搜羅的人才中,還有一個薩滿教(蒙古族的原始宗教)的巫師豁爾赤,他不僅帶來了巴阿氏的若干部落之一,而且還利用他的特殊身份,當眾宣傳神的啟示,說天意要大家離開札木合,擁戴鐵木真當國主。鐵木真也當眾許諾,若他當了國主,一定封豁爾當萬戶那顏(貴族)。隨著鐵木真的「功德日盛」 ,部眾日強,他逐漸脫離了對王罕和札木合的依附, 開始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這時,人們也從鐵木真的「功德」和「寬仁」中看到了希望。他們急於要擁戴他當新的領袖,以便能在他的帶領下建功立業,享受榮華富貴。大約在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有資格參加選汗會議的貴族首領阿勒壇、忽察兒、撒察別等集合二十六首領,共推鐵木真為蒙古本部可汗。他們向鐵木真效忠說,你當了可汗,我們殺敵走在前頭,擄來的美女駿馬奉送給你,出外打獵,把獲得的野獸奉送給你。他們還保證作戰時聽他的號令,如有違犯「你可以棄我們的妻女,沒收我們的財物,把我們的頭顱拋在荒郊野外」;平時如不奉行他的命令,「你可以收去我們的屬民,奪去我們的子女,把我們的身體,拋在無人煙的地方」。鐵木真滿心歡喜地接受眾人的擁戴,作為回報,他當眾宣布,你們「久後都是我吉慶的伴當」。這樣,通過新汗同他臣屬們的互相誓約,鐵木真終於成為蒙古乞顏部落的新領袖。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邢春如; 李穆南; 竭寶峰; 劉心蓮. 《著名戰役(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 遼海出版社. 2007年1月1日. ISBN 9787807119920 (中文). 鐵木真為汗後,即著手實現他的宏圖大志,決心統一蒙古高原。他冷靜地分析了蒙古高原各部的情況,決定首先從整頓本部軍隊人手,加強武裝力量。他組建了專門警衛汗的侍衛軍,又建立了保護、訓練戰馬,負責軍隊給養的專門機構,還對各隊、各種組織機構分別指定了長官,分工負責各項事務。在整頓軍隊的同時,鐵木真展開外交攻勢,派遣使者向各部落首領報告自己被推戴為汗的消息,以獲取他們的支持。就在鐵木真雄心勃勃,欲有一番作為的時候,有一天忽得急報:札木合率軍前來宣戰。鐵木真不禁大吃一驚。原來,自鐵木真從札木合那裡收走也速該的舊部眾以及一部分札木合的部下後,札木合一直對此耿耿於懷。鐵木真被推舉為汗後,他意識到新近崛起的鐵木真將是他逐鹿高原的勁敵,因而對鐵木真就更加憤恨。在他的眼裡,已經容不下昔日的好友鐵木真了。正巧此時,札木合的弟弟塔合察兒搶奪鐵木真部下的馬群,結果送了性命。於是,札木合打著為弟弟報仇的旗號,聯合泰赤烏部等十二個部落共三萬多人,向不兒罕山殺來,準備一舉擊垮鐵木真。鐵木真被迫應戰。他迅速召集部眾,把所有的親族故舊、侍從僕役,統行征發。就連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也向他請纓,堅決要求領兵殺敵。鐵木真拗不過母親的固執,遂答應了她。這樣,加上歸附助戰的尼魯溫氏族,鐵木真共得一萬多人,號稱三萬騎。針對札木合進軍的形勢,鐵木真把部隊分成十三翼,分兵迎戰札木合。訶額侖老當益壯,著戎服,跨駿馬,統領親族、屬民及詩人作為第一翼;鐵木真統帥諸子、那可兒和他的侍衛軍作為第二翼,是作戰的主力。其餘各翼,分別由乞顏部貴族首領們統領。鐵木真率十三翼人馬來到不兒罕山下答闌版朱思(今蒙古國溫都爾罕西北)的曠野上,遙見札木合軍已逾嶺馳來,如電掣雷擊一般,瞬息即至。鐵木真整飭各翼軍隊扎住陣腳,嚴防衝突。說時遲,那時快,這邊鐵木真部眾剛剛做好戰鬥準備,那邊札木合已經率部殺到。就在答闌版朱思平川上,兩支騎兵大軍的鏖戰開始了。札木合下令敲響牛皮鼓,十三部人馬頓時如洶湧的激流向鐵木真的軍隊呼嘯而來。三萬多人的喊殺聲彙聚在一起,像晴天一陣霹靂,震得蒼穹搖搖欲墜;三萬多匹馬四蹄如飛,踏起一團團黃沙,把答闌版朱思的天空染成了黃色。強大的攻勢足以使鐵木真部隊的士兵們感到窒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鐵木真並沒有被敵人的這種陣勢嚇倒。他鎮定地傳令各翼領軍,吹起牛角號,迎擊進攻的敵人。勇將木華黎大喊一聲,一馬當先狂呼著衝向敵陣。緊接著,鐵木真的十三翼騎兵,也都如餓鷹撲食般勇敢地跟了上去。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鐵木真年輕的將士們,刀劍砍卷刃了,衣衫被鮮血染紅了,仍然在奮力與敵人拼殺。戰鬥中,木華黎左臂中箭,幾乎成了一個血人。鐵木真手下的其他幾員猛將,也都受了傷。札木合站在高坡上觀戰。他看到鐵木真的陣形漸漸亂了起來,有些抵擋不住了,就命人連連擊鼓,示意自己的部隊加強攻勢。鐵木真意識到,這樣打下去傷亡只會越來越重,自己的力量將會受到更大的損失。他看看難以取勝,為了保存實力,便果斷地下令撤退,率人馬馳人斡難河上游的哲列涅山谷中。札木合不肯就此罷休,帶著部眾追趕過來。鐵木真命大將博爾忽堵住谷口,憑險據守。札木合率軍一連攻了三天都沒有攻下,只好撤軍而去。為了發泄惱怒和仇恨,札木合下令把俘獲的鐵木真部屬,用皮繩扎住舌頭串在一起,帶到一個看台前。札木合坐在看台上喝酒。他每喝一口酒,就要斬掉一個人頭。接著又命人架起一口大鍋,把戰俘放入鍋中活活地煮死,要不就將人系在馬尾上拖死。最後,札木合把嬰兒的腦袋也扔進了鍋裡,一共煮了70鍋,然後一個個掛在高杆上。而且揚言,要是把鐵木真抓來,也在這裡斬頭,祭他的軍旗。札木合的種種殘暴行徑引起了部下強烈的不滿。許多部族紛紛離開札木合,投奔鐵木真去了。鐵木真見此情形,就在札答剌部牧地附近的樹林裡大擺筵席,歡迎各部來投的人。這樣一來,投奔鐵木真的人越來越多,鐵木真的勢力反而得到了迅速加強。 
  35. ^ 35.0 35.1 35.2 舒鄉; 艷玲. 《歷代帝王智謀故事(下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第245頁-第247頁. ISBN 9787801357083 (中文). 金朝建立後,與鐵木真有殺父、刃祖之仇的塔塔兒部因自恃強大,不服金朝的統治,連年騷擾金朝邊界。1196年,金朝宗大興問罪之師,派丞相完顏襄統率大軍對塔塔兒人進行大規模討伐。塔塔兒人不敵金軍,爭先恐後地向浯勒札河方向逃竄。老謀深算的完顏襄丞相,派使者通知鐵木真,希望他能與金軍配合,從西面截擊這些喪家之犬。鐵木真決定接受金朝的邀請,採取聯合金朝,夾攻塔塔兒的策略,先集中力量打敗自己身邊的敵人。為確保勝利,鐵木真同時派人與克烈部脫翰鄰勒,希望義父王罕率軍參戰。同時也通知主兒勤人,希望他們也參加這場血族復仇戰爭。王罕不負厚望,率師與鐵木真的軍隊會合了。但主兒勤人不久前與鐵木真兄弟發生過衝突,拒絕幫助鐵木真作戰。鐵木真與王罕按照部署的戰略,各自率領部隊疾速東進,在斡里札河一帶,趁塔塔兒人未站穩陣腳,與金軍形成對塔塔兒的夾攻之勢。鐵木真、王罕、金朝的聯軍,火弩齊發,經過一番激戰,攻破了塔塔兒人的兩個據點,塔塔兒部的首領蔑兀真笑里徒變成了刀下之鬼。聯軍擄走了塔塔兒人大量的人口、牲畜和財富以及車馬糧餉。從此,塔塔兒部走向衰落。這次戰爭中,鐵木真得到了兩件貴重的戰利品:銀搖車和大珠裘。同時又撿到一男孩,送給月倫母親撫養,老母見後十分高興, 「遂使其為五子之弟,第六子,名乞利都忽而養焉」。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大斷事官失吉忽禿忽。鐵木真配合金朝,聯合克烈部,助金伐仇取得了勝利,不僅消滅了他爭霸草原盟主的勁敵,而且為父、祖報了仇,贏得了草原各部對他的尊敬。更重要的是,金朝丞相完顏襄代表金朝中央政府對他們封官加爵。脫斡鄰勒被封為「王」,因此又稱「王可汗」,簡稱「王罕」。鐵木真被封為「札兀惕忽里」,札兀惕忽里是一種官名,有「前線司令官」、「統領」、「部落首領」之意。對鐵木真來說,這是一件十分榮耀的喜事,得到官方正式承認,變成朝廷命官的鐵木真,號召力大大增強。從此,他得以用金朝官員身份統領蒙古諸部了。 
  36. ^ 36.0 36.1 韓儒林. 《成吉思汗》. 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 第17頁-第18頁 (中文). 在斡里札戰役以前,乞顏氏貴族的內部矛盾已經暴露。主兒乞氏依恃著長支族望和繼承的精悍部眾,看不起鐵木真家族。撒察別乞等人雖然推舉鐵木真為聯盟的首領(汗),但並不願意服從他的管轄,而且一直懷著爭奪權位的野心。在一次親族會宴中,雙方就發生了爭執。成吉思汗一異母弟別里古台被砍傷了右臂。攻打塔塔兒時,鐵木真徵召主兒乞氏出兵助戰,撒察別乞等不僅不聽號令,反而乘他率軍出戰之機,劫掠了他的奧魯(「老小營」,軍隊出征時留在後方的家眷和輜重)。這樣,鐵木真就有充分的理由來收拾對手了:第一,宴會上虐打他的人和砍傷別里古台;第二,不肯出兵「為父祖復仇」;第三,抄了他的老營;第四,違背了推舉可汗的盟約。於是,他從斡里札河回軍後,就趁新勝之勢立即出兵征討主兒乞氏。主兒乞的營盤在綠河的阿勒的朵羅安孛勒答黑(今克魯倫河與臣赫爾河合流點之西的巴顏烏蘭山南麓),鐵木真大軍一到,撒察別乞和泰出自然不能抵敵,只帶著少數人逃跑了。以前合不勒汗挑選出來授與長子的「有膽有勇的百姓」,遂全被鐵木真兼併過來,成了他的「體己百姓」,其中就有後來「四傑」中的兩人:許兀慎氏人博爾忽、扎剌亦兒人木華黎。不久,逃亡的撒察別乞和泰出兩人也被捕獲,鐵木真責以背棄盟誓,將他們處死,果斷地消滅了親族中最有勢力的長支貴族,使他的可汗權力大大提高,開始從貴族聯盟的首領向真正君主的地位轉化。這是他走向成功道路上跨出的重要一步。從此他不斷地削弱舊貴族的權力和地位,迫使他們逐漸降為從屬於他的一般那可兒。 
  37. ^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189頁
  38. ^ 肖黎. 《名家評說中國著名皇帝》.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1日: 第261頁. ISBN 9787215056855 (中文). 轄是為了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而插入軸端孔穴的銷釘。身長高於車轄就是高於車輪的一半。按照這一命令,兒童也不能倖免。 
  39. ^ 39.0 39.1 39.2 肖黎. 《名家評說中國著名皇帝》.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1日: 第261頁. ISBN 9787215056855 (中文). 第二次在泰和二年(1202年)。鐵木真主動出擊,把矛頭對準東方的塔塔兒部。塔塔兒部經過金軍的打擊,力量衰微,當然不是鐵木真的對手,很快便失敗了。勝利之後,為了替祖先報仇雪恨,鐵木真下令將塔塔兒部中身長高於車轄的男人都要全部殺掉,其餘分給蒙古人當奴隸。這道命令被塔塔兒人知道了,人人拚死反抗,使蒙古軍遇到很大損失。經過這一仗以後,塔塔兒部就一蹶不振了。在攻打塔塔兒人以前,鐵木真發布軍令:在作戰中不許私自擄掠財物,要等勝利後統一分配;軍退時要返回殺敵,逃走者斬。這兩條軍令都是針對部落貴族而發的,他們在戰爭中往往隨意進退,自行掠奪財物,不聽從統一指揮。這兩條軍令的頒布和實施,大大提高了鐵木真作為領袖的地位,進一步樹立了他的權威。塔塔兒部居住的呼倫貝爾草原,位於蒙古高原的東部,是個水草豐美、牲畜繁衍的好地方。鐵木真奪取了這一片富饒的草原,便獲得了強大的物質力量。這樣,蒙古草原政治力量的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佔有東部的新興的蒙古部,與中部的克烈、西部的乃蠻,鼎足而三,成為可以左右局勢的力量了。 
  40. ^ 《元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太祖與克烈汪罕有隙。一夕,汪罕潛兵來,倉卒不為備,眾軍大潰。太祖遽引去,從行者僅十九人,劄八兒與焉。至班朱尼河,餱糧俱盡,荒遠無所得食。」
  41. ^ 《蒙古秘史》作2千6百人,《史集》作4千6百人
  42. ^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254頁、269-270頁
  43. ^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308頁
  44. ^ 44.0 44.1 林天人; 廖伯源; 蔡學海; 廖幼華; 王德毅; 王明蓀; 林麗月; 胡平生. 王壽南 , 編. 《中國通史》. 中華民國: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31日: 第444頁-第445頁. ISBN 9789571130354 (中文).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鐵木真在鄂嫩河經「呼利爾臺」(大會)推為成吉思皇帝(元太祖),是為大蒙古國可汗,新的草原帝國產生。簡樸的帝國組織不脫游牧民族的傳統,而可汗最重要的助手是稱為「札魯忽赤」的斷事官,負責全國民政、財政、司法、立法大權,有如宰相,其次是稱為「必闍赤」的祕書長,負責文史工作,他們仍可領兵、出征、或負責其他行政,此外有顧問、諫官。在軍事上整編成五個萬戶,九十五個千戶,打破部、民族為單位的舊制。中央的禁衛兼皇室的服役,由十餘年前簡單的組織擴充成型,即稱之為「怯薛」的萬人宿衛組成,四個輪班,分別由四大功臣貴族世代統領著;親貴子弟們都在這個組織中擔任職務,後來朝廷中的高官許多都曾由此出身。成吉思汗的發展目標為往西、南兩個大方向,也為後繼的可汗們發展的方向,不過或略有偏重而已。往西是追討殘餘的敵對勢力與西北部的安定,往南是攻略世仇的金國,而因東北為金的轄地,故有蒙古往東的經略。西北森林地帶有蒙古、突厥部族,為征討叛變及追擊敵部,蒙古出兵征服西北,而乃蠻王子屈出律又逃往中亞的西遼國,引起蒙古後來的西征。此時蒙古勢力已壓迫到新疆,影響到畏吾兒的歸附,同時帶動伊犁河流域哈剌魯的降服,他們都叛離對西遼的臣屬而選擇了強大的蒙古。 
  45. ^ 宋濂.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中文). 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是歲實金泰和之六年也。 
  46. ^ 章愷. 《正說元朝十五帝:解密歷史真相走出「野史」誤區》. 中華民國: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年1月10日: 第24頁-第25頁. ISBN 97898640227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10月31日) (中文). 成吉思汗建國以前,蒙古人還沒有文字。成吉思汗俘獲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後,因他精通本國文字,就命他教子弟學習。其後又有不少畏兀兒人被用為蒙古貴族子弟的教師,他們對蒙古文的創製做出了貢獻。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之前,蒙古沒有成文的法規,人們遵行的只是傳統慣法。汗國建立後,創制畏兀兒蒙古文,成吉思汗就用它發布命令、登記戶口、制定了具體的法律條款,稱為《大札撒》(漢譯作《成吉思汗法典》、《成吉思汗大法》)、記錄所辦案件等,成為加強統治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二○六年,成吉思汗任命其養子失吉忽圖忽為大斷事官。由大斷事官專門負責掌管民戶的分配。成吉思汗又命失吉忽圖忽審斷刑獄詞訟,負責懲治盜賊、察明詐偽、施以刑法。大斷事官實際上是蒙古國的最高行政官,相當於漢族官制中的丞相。大斷事官之下還有若干斷事官作為僚屬。此外諸王、貴戚、功臣有分地者,也各置斷事官治其本部百姓。 
  47. ^ 47.0 47.1 陳曉丹. 《中國歷史博覽4》.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9年8月1日. ISBN 9787104030683 (中文). 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在創立各項制度的同時,發動了擴張戰爭。成吉思汗二年(1207年),派長子朮赤領兵北時,征服「林木中百姓」各部。失惕河(錫什錫德河)流域的斡亦剌各部,八河地區(貝加爾湖以西)和貝加爾湖以南的不里牙惕等部,紛紛投降。接著朮赤進兵吉利吉思部(唐時黠戛斯的後代,居住於今葉尼塞河上游)。吉利吉思首領表示臣服。西伯利亞部落紛紛歸順蒙古,蒙古北部疆域大大擴展了。征服了北方部落以後,成吉思汗三年(1208年)冬,成吉思汗向西追擊乃蠻首領屈出律和蔑爾乞首領脫脫的殘部。在額爾齊斯河支流不黑都兒麻河射死脫脫,擊潰了乃蠻、蔑爾乞部聯軍。乃蠻的失敗,震動了畏兀兒各部,他們決定藉助蒙古的力量,罷脫西遼的統治。第二年,畏兀兒人殺死西遼所置的監國,派兩名使者去向蒙古汗表示臣服,並配合蒙古軍擊潰了忽都的殘部,以此表示對成吉思汗的忠誠。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 ,畏兀兒首領巴爾朮阿爾忒的斤帶大量珍寶親自去克魯倫河畔朝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收認巴爾朮為第五子,並將女兒也立安敦公主嫁給他。同年,成吉思汗派大將忽必來進攻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哈剌魯。哈剌魯馬木篤汗投降蒙古。到蒙古朝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將阿勒合別姬公主嫁給他為妻。畏兀兒和哈剌魯的歸順打開了蒙古進軍西遼的通道。 
  48. ^ 48.0 48.1 顧宏義. 《天平:十三世紀宋蒙(元)和戰實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7年1月1日: 第11頁-第12頁. ISBN 9787806786109 (中文).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中原農業文明的產物如絲織品、穀物等,向來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十分需要的。游牧民族的這一需求,有時通過和平貿易獲得解決,有時卻需通過武力掠奪得以滿足。《多桑蒙古史》載成吉思汗曾對其部將宣稱:「人生最大之樂,即在勝敵,逐敵,奪其所有,見其最親之人以淚洗面,乘其馬,納其妻女。」為此,蒙古人早就對金朝統治下富庶的中原地區虎視眈眈,但因金朝國大力強,剛統一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自思難以抗衡,不敢輕舉妄動。當時蒙古的南方除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國外,還有一個由党項族建立的西夏國,與金成犄角之勢,並稱臣於金。西夏位於今甘肅、寧夏和陝西北部地區,地處連接中原與西域、大漠南北與中原的交通要道上,「絲綢之路」以及從遼河流域沿陰山、經居延海抵達天山南北的「居延路」也「往來必由夏界」。蒙古若能控制西夏,即可東攻燕雲(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南下中原,西擊西域。因此,成吉思汗以其一貫戰法,首先進攻實力較弱的西夏,以為其全面進攻金朝掃除障礙。早在1205年成吉思汗滅克烈部時,蒙軍就曾為追擊逃入西夏的克烈部長王罕之子亦剌哈桑昆而攻入西夏境內,大掠一番後北撤。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納貢稱臣為藉口,再次侵入西夏,攻下兀剌海城,因西夏軍頑強抵抗,不敢深入而退兵。1209年,蒙軍第三次來攻,西夏太子承禎統帥五萬西夏軍迎擊,不料一戰而潰,副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被俘,不屈被殺。七月,蒙古進攻戰略要衝克夷門。西夏嵬名令公領兵五萬人,挫敗蒙軍,相持了兩個月之久。九月,蒙古軍設伏誘敵,戰敗西夏軍,俘獲嵬名令公,進圍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西夏襄宗向金朝求援,金大臣建議:「西夏如亡,蒙古必定攻我。不如與夏人首尾夾攻,可進取、可退守。」不料金衛紹王卻幸災樂禍道:「敵人相攻,是我國之福」,拒不出兵。西夏對此大為不滿,保持了八十多年的金、夏聯盟關係開始破裂。當時連日暴雨,河水猛漲,蒙古軍築堤引河水攻城,城中居民淹死無數,城防將破,夏襄宗只得遣人求和,答應獻公主給成吉思汗,並每年向蒙古進貢大量牛羊錢物。十二月,圍城外堤決口,蒙古軍營反而被淹,只得撤去圍營,同意夏人乞和,放回嵬名令公之後退兵北歸。成吉思汗的三次征夏,大大削弱了西夏國力,並加深了金、夏間矛盾,有利於蒙古的各個擊破。 
  49. ^ 49.0 49.1 愛新覺羅・毓恬. 《皇朝秘史:中國皇帝上下五千年(下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海南出版社. 2004年5月1日: 第717頁. ISBN 9787544312165 (中文). 成吉思汗是個有雄圖大略的人,他想統治全中國。在西征的時候,他又向南邊攻打金朝。本來,成吉思汗被金封為百夫長,但他從沒有真正聽過金朝的命令,相反,因為蒙古人長期受到金朝的欺侮,成吉思汗一直想找機會攻打金朝。公元1208年,完顏永濟當了金朝皇帝,第二年,他派使臣去見成吉思汗,宣布新皇帝即位,要成吉思汗跪拜。成吉思汗問:「誰當了金朝皇帝?」金使說:「衛紹王完顏永濟。」成吉思汗聽了,朝南邊吐了一口唾沫,說:「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完顏永濟這種平庸懦弱的人也配做嗎?怎麼能給他下拜呢?」說完,跨上馬就往北方去了。完顏永濟非常生氣,準備在成吉思汗下次送貢品時殺掉他,成吉思汗知道後,馬上與金朝斷絕關係,準備跟金打仗。 
  50. ^ 50.0 50.1 50.2 趙蕤. 《霸經:中國十大傑出帝王創業打天下的方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01年6月1日: 第64頁-第65頁. ISBN 9787801205216 (中文). 成吉思汗知道完顏永濟是位懦弱無能之輩,認為攻金報仇的時機已經成熟,遂下決心與金朝鬧翻,先發制人,派兵攻打金朝。元太祖六年(1211年),成吉思汗在克魯倫河河畔聚眾誓師。他按照蒙古族古老的傳統習慣,解下腰帶掛在脖子上,向蒼天祈禱說:「蒼天啊!金朝皇帝殺害了我的祖先俺巴孩等人,肆意擄掠我的民族和財物,假如您允許我去復仇,就助我一臂之力,並讓已經死去的人和各位神仙來幫助我獲得成功。」祈禱完畢,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中原。成吉思汗發動攻金戰爭以後,一路過關斬將,連破金兵,順利奪取昌州(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九連城)、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撫州(今河北張北)等地,於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擊潰金朝30萬大軍。追至河堡(今河北懷安東),將金軍主力殲滅大半,接著攻入懷來(今河北懷來),大敗金朝完顏綱的精銳部隊,迅速向金朝的首都中都(今北京)。面對蒙古軍隊的進攻,衛紹王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慌了手腳。崇慶二年(1213年),衛紹王急忙起用胡沙虎為右副元帥,率領武衛軍5000人駐守中都城北,以防蒙古軍隊進攻。成吉思汗攻金雖然連連獲勝,但他知道金中都城防堅固,難於一時攻取,有意喘口氣之後再攻。正好這時金朝遣使前來求和,成吉思汗便對金朝使者說:「要想議和也可以,但必須獻納童男童女各500人,繡衣3000件,御馬3000匹,大批金銀珠玉及公主等,否則定要攻下中都。」金朝使者連連點頭,趕忙向金宣宗報告了這一情況。金宣宗大喜過望,全部答應了成吉思汗的議和條件,並派人把完顏永濟之女岐國公主送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見到如花似玉的岐國公主,非常高興,立即擁著岐國公主,滿載戰利品,離開中都北去。蒙古軍隊退走以後,金宣宗驚魂未定,害怕蒙古軍隊再次南下包圍中都。遂於貞祐二年(1214年)把都城遷到汴京(今河南開封)。成吉思汗聽說金宣宗拋棄中都南逃汴京,以為金朝缺乏議和誠意,大怒,再次發兵南下。成吉思汗的軍隊所向披靡,迅速攻至中都城下。元太祖十年(1215年)五月,金中都元帥完顏承暉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服毒自殺,專管兵事的抹撚盡忠棄城南逃,成吉思汗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中都。 
  51. ^ 柯劭忞. 《新元史‧卷三‧本紀第三‧太祖下》. 中華民國 (中文). 夏五月庚申,金右丞相兼都元帥承暉仰藥死,眾以城降。石抹明安入中都,遣使來獻捷。帝駐蹕桓州之涼陘,命忽都虎等按視中都帑藏,以石抹明安為太傅,兼管蒙古、漢軍都元帥。 
  52. ^ 52.0 52.1 52.2 業喜. 《蒙古族古代名將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4年10月1日: 第39頁-第40頁. ISBN 9787806448724 (中文). 蒙金戰爭到1217年為止,蒙古軍攻佔金國中都,佔領黃河以北數百城鎮。在這7年間,戰敗西逃之蔑兒乞惕部脫黑脫阿的兒子忽都和乃蠻部塔陽汗之子古出魯克仍在活動。古魯克篡奪西遼王位已6年,企圖復興乃蠻國,派人回歸故土招募其殘部,擬乘蒙古伐金之機復辟。忽都也乘機逐漸集結蔑兒乞惕殘部,在乃蠻故地以西一帶圖謀再起。成吉思汗在攻佔中都之後得悉這一消息,慮其死灰復燃,故準備遣兵征討。為此,成吉思汗不得不將對金作戰置於休戰狀態,而以全力清除後患,使金人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1216年春,成吉思汗從桓州返回怯綠連河畔之斡耳朵。於1217年8月,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命木華黎率領蒙古、契丹、漢等諸軍再度征金國。成吉思汗對木華黎說「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之南,卿其勉之!」賜給木華黎九游大旗,授以發布號令的全權。從此,成吉思汗把蒙古軍主力轉向西方,南征金國的戰爭,由木華黎全權指揮。1217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率軍追捕兒乞惕部忽都、赤剌溫殘餘勢力。速不台軍從哈臘烏蘇湖(蒙古國西部)出發,西越阿爾泰山,經準噶爾盆地,獲知蔑兒乞惕殘部逃至康里,最後跟蹤追跡至欽察之垂河予以全部殲滅,抓獲忽都、赤剌溫,裝入專做的鐵車運回東方後處死。同年,成吉思汗獲悉已歸順的禿馬惕部,乘蒙古主遠離本土之機復叛。於是派孛羅忽勒率軍討伐。在平叛中孛羅勒戰死。成吉思汗又遣博羅歡、都魯伯二將伐之討平。討伐禿馬惕部時曾徵兵於乞兒吉思部,該部不從亦叛。成吉思汗派其長子朮赤率軍征討。朮赤履冰渡謙謙河(今葉尼塞河上遊河流之一)討平後返回。乃蠻塔陽之子古出魯克篡奪西遼王位已6年,欲試想恢復乃蠻故國,派人東歸招募其父舊部,騷擾蒙古後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派者別率2萬兵力往討。古出魯克由合失哈兒城(今新疆喀什)僅與少數人向巴達哈傷方向逃竄。者別進入西遼後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深得當地人民的歡迎,回教徒紛紛迎降並配合蒙古軍作戰,城民盡屠住民舍之西遼士兵。者別大軍窮追古出魯克至巴達哈傷(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區),抓獲即斬。至此,西遼各城相繼投降,西遼政權滅亡。 
  53. ^ 宋濂.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中文). 秋八月,以木華黎為太師,封國王,將蒙古、糺、漢諸軍南征,拔遂城、蠡州。 
  54. ^ 54.0 54.1 樊保良. 《蒙藏關係史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 第8頁-第9頁. ISBN 9787225005324 (中文). 成吉思汗西征回來後,於1226年發動最後一次親征西夏。原因是1218年蒙古軍征西夏時,西夏主李遵頊逃往涼州。第二年成吉思汗方議西征,西夏請和,願出兵從征,成吉思汗許其所請,解中興(西夏都城,今寧夏銀川)之圍。後來,李又拒絕征調隨從出征,並與金修好,訂立密約。成吉思汗決心在攻金之前,必先滅掉西夏。1226年蒙古軍攻取了西夏的黑水城(亦集乃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甘州、肅州、涼州、靈州,長驅直入包圍了都城中興府。當攻肅州城時,因遭頑強抵抗而屠城。靈州一戰,西夏軍死傷三十萬。1227年正月,「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師渡河攻積石州(今青海循化縣)」。「二月,破臨洮府(今甘肅臨洮縣) 」。「三月,破洮、河、西寧二州(此『二』,疑為『三』之誤,其地即今甘肅的臨潭、臨夏和青海的西寧)」。「夏四月,帝次龍德,拔德順(今甘肅靜寧縣)等州」。閏五月,「避暑六盤山」。六月,西夏主李睍向蒙古投降,並請寬限一月獻城。 
  55. ^ 《元史·太祖本紀》,相關記載:元太祖「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ㄍ,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元史·太祖本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6.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記載:「(元太祖二十二年)秋七月,帝駐蹕清水縣之西江。壬午,帝疾甚。已丑,崩於靈州。……。西夏主來朝,託言帝有疾,不能見,令於帳外行禮。越三日,諸將遵遺命殺之。西夏亡。 」節選自《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7. ^ 《元史》卷120《察罕傳》,相關記載:「眾方議降,會帝崩,諸將擒夏主殺之,複議屠中興,察罕力諫止之,馳入,安集遺民。」《元史·察罕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8. ^ 《元朝祕史》卷十四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59. ^ 《太祖皇帝加上尊諡冊文》作者為王構,冊文內容節選自:蘇天爵《國朝文類》卷十《冊文》。
  60.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
  61. ^ 61.0 61.1 劍橋中國史第6卷第367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2. ^ 62.0 62.1 姚大力,《「成吉思汗」,還是「成吉思合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3. ^ 具體見成書於14世紀的拉施特史集》、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等史籍
  64. ^ 1220年農曆三月丘處機寫給成吉思皇帝的陳情表全文:「登州棲霞縣誌道丘處機,近奉宣旨,遠召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處機自念謀生太拙,學道無成,辛苦萬端,老而不死。名雖播於諸國,道不加於眾人。內顧自傷,哀情誰測?前者南京及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且當冒雪沖霜,圖其一見。兼聞車駕只在桓撫之北,及到燕京,聽得車駕遙遠,不知其幾千里,風塵澒洞,天氣蒼黃,老弱不堪,切恐中途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則軍國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為難事。遂與宣差劉仲祿商議,不若且在燕京德興府等處盤桓住坐。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劉仲祿不從,故不免自納奏帖。念處機肯來歸命,遠冒風霜,伏望皇帝早下寬大之詔,詳其可否。兼同時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處機虛得其名,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聖裁。龍兒年三月日奏。」見於元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丘真人傳》,第120-121頁,王雪玲校點,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65. ^ 1220年鐵木真給丘處機的第二份邀請詔書全文: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師:省所奏應詔而來者,備悉。惟師:道踰三子,德重多端。命臣奉厥元纁,馳傳訪諸滄海。時與願適,天不人遠。兩朝屢詔而不行,單使一邀而肯起。謂朕天啟,所以身歸。不辭暴露於風霜,自願跋涉於沙磧。書章來上,喜慰何言?軍國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誠雲可尚。朕以彼酋不遜,我伐用張。軍旅臨試,邊陲底定。來從去背,實力率之故然;久逸暫勞,冀心服而後已。是用載揚威德,略駐車徒。重念雲軒既發於蓬萊,鶴馭可游於天竺。達磨東邁,元印法以傳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顧川途之雖闊,瞻几杖以非遙。爰答來章,可明朕意。秋暑,師比平安好,指不多及。節選自《長春真人西遊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6. ^ 趙珙《蒙韃備錄》記載:官制,韃人襲金虜之俗,亦置領錄尚書令、左右相、左右平章等官,亦置大元帥等職。所佩金牌,第一等貴臣,帶兩虎相向,曰虎頭金牌,用漢字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當便宜行事。其次素金牌,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又其次乃銀牌,文與前同。如成吉思亦行詔敕等書,皆金虜叛臣教之,遣發臨民者四,曰宣差。逐州守臣,皆曰節使。今在於左右,帶弓矢、執侍驍勇者,曰護衛。
  67. ^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的發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0-05-26]
  68. ^ 68.0 68.1 《长春真人西游记》. [2011-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5). 
  69. ^ 远行与回归:徂徕山圣旨摩崖. [201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8). 
  70. ^ 山東發現成吉思汗聖旨石刻 記錄頒給丘處機詔旨. [201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71. ^ 视频:泰山支脉发现成吉思汗圣旨石刻. [201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72. ^ 山東徂徠山煉神庵摩崖石刻發現者周郢教授根據石刻上的史料寫成論文《新發現的徂徠山煉神庵摩崖考》,發表於《中國道教》2012年第3期。論文中收錄了四方摩崖石刻上的全部文字內容,其中刻有多位大蒙古國時期蒙古皇帝聖旨、皇后妃子懿旨、太子令旨那一方摩崖時刻,其文字內容全文如下:「皇帝聖旨里恩賜 文牒 成吉思皇帝聖旨節文:丘神仙門下出家師德名號,應合與底,你便與文字者■。 欽奉合罕皇帝聖旨節文:告天道人每揀擇者,你底言語不信底人,你識者。 近奉貴由皇帝聖旨:只依著已先聖旨行者。大體例里,告天者。 照得甲辰年十月初八日欽奉皇帝聖旨,令長春宮李真人作普天大醮,仍普度戒籙師德名號一事■斷事大官人文字節該:照依已先應有底聖旨行者。 己酉年八月廿五日續奉孛羅真皇后懿旨:道與掌教李真人者,你已先皇帝聖旨,天下應有底出家善人高士師德都教你識來,我教出去底冠服給與底,大師每根底■文字裡頭合加與名號底,都你識者。 唆魯古唐妃懿旨節該:如今只依成吉思皇帝底、合罕皇帝底聖旨行者。 昔列門太子令旨節該:已先■聖旨,咱每子子孫孫,■教別了,只依已先聖旨里者。 和皙太子令旨:這掌教大宗師李真人,依只已先■聖旨,但■真人■先生每都教識者。 除欽依外,今據東平府路道錄司保到泰安州徂徠山煉神庵住持道士丁志年精進道業,德行素著,依奉■懿旨,恩賜師號,金襴紫服一套,仍仰每日誦經告天,祝延聖壽萬安者。所有恩例文牒,須至給付者。奉■聖旨可授和光大師。依准聖旨,故牒。 庚戌年十二月 日牒。 鎮國上將軍、左副元帥、泰定軍節度使兼兗州管內觀察使、隴西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致仕時珍、襲爵男宥、孫棟同立石。楚太和楊德義。」聖旨中的「丘神仙」,指的是長春真人丘處機,丘處機於1203-1227年擔任全真教第五任掌教。1222年農曆四月,丘處機抵達中亞,和元太祖成吉思皇帝相會面。聖旨中的「長春宮李真人」(「掌教李真人」),指的是全真教掌教李志常,李志常於1238-1256年擔任全真教第七任掌教,他是長春真人丘處機的弟子,曾隨丘處機前往中亞覲見成吉思皇帝,並寫成《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
  73. ^ 73.0 73.1 楊富學. 回鹘文献所见蒙古“合罕”称号之使用范围 (甘肅敦煌研究院). 1997 [2023-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1). 合罕,是蒙元時代蒙古大汗的稱號,在元代蒙古文獻中,該詞多有出現,有時依中世紀蒙古語習慣寫作qa·an qan,有時又寫作qa·an,漢語一般都直譯作合罕、哈罕、恆罕或匣罕等,也有的又依漢人習慣加上了「皇帝」二字。 
  74. ^ 《元史》卷七十四《祭祀三·宗廟上》
  75. ^ 《元史》卷一《太祖本紀》
  76. ^ 元刊殘本《至正條格》,有兩處提及「成吉思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六 《田令》門「禁擾農民」第四條,稱為「太祖成吉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七《賦役》門「災傷隨時檢覆」第二條,稱為「成吉思皇帝聖旨」。(元刊殘本《至正條格》,分為兩冊,《條格》和《斷例》各占一冊。2002年發現於韓國慶州,2007年8月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將兩冊合在一起整理出版,分為影印本和校注本)
  77. ^ 《蒙古秘史》的成書時間,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余大鈞教授用有力的證據論證出《蒙古秘史》成書於1252年,具體分析見《蒙古秘史》余大鈞 譯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78. ^ Jack Weatherford <成吉思汗 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P105
  79. ^ 《成吉思皇帝賜丘神仙手詔碣》全文共406字,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河南行省內鄉縣石堂山普濟宮的人們為不忘成吉思汗的皇恩,紀念丘神仙的功德,請鄧州(當時內鄉隸屬鄧州)石堂山石匠李進忠將此手詔刻於圓頂石碑上,以詔後人。碑高1.8米,寬0.63米,厚0.23米,平首。字體為楷書,計16行字,滿行32字,碑文行楷。手詔碑文如下:

    制曰:天厭中原驕華太極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還淳,去奢從儉,每一衣一食,與牛豎馬圉共弊同饗。視民如赤子,養士若弟兄,謀素和,恩素畜,練萬眾以身人之先,臨百陣無念我之後,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非朕之行有德,蓋金之政無恆,是以受之天佑,獲承至尊。南連蠻宋,北接回紇,東夏西夷,悉稱臣佐。念我單于國千載百世已來,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猶懼有缺,且夫刳舟剡楫,將欲濟江河也;聘賢選佐,將以安天下也。朕踐祚以來,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見其人。訪聞丘師先生,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賾窮理,道充德著,懷古君子之肅夙,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棲岩谷,藏身隱行。闡祖師之遺化,坐致有道之士,雲集仙徑,莫可稱數。自干戈而後,伏知先生猶隱山東舊境,朕心仰懷無已。豈不聞渭水同車、茅廬三顧之事?奈何山川弦闊,有失躬迎之禮。朕但避位側身,齋戒沐浴,選差近侍官劉仲祿,備輕騎素車,不遠數千里,謹邀先生暫屈仙步,不以沙漠悠遠為念。或以憂民當世之務,或以恤朕保身之術,朕親侍仙座,欽惟先生將咳唾之餘,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發朕之微意萬一,明於詔章,誠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無不應,亦豈違眾生小願哉!故咨詔示,惟宜知悉。

    御寶五月初一日

    至大二年四月朔

    鄧州石堂山石匠李進忠刊

  80. ^ 趙珙《蒙韃備錄》之《韃主始起條》
  81. ^ 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冊,何高濟譯,第27頁;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
  82. ^ 《元史》卷一《太祖本紀》. [200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0). 
  83.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簡稱《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六記載如下: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遣使齎敕往諭故元遼阿札失里等曰:「覆載之間,生民之眾,天必擇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禍淫,始古至今,無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貳,則福祚無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擇焉。昔者,二百年前,華夷異統,勢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擇元君起於草野,戡定朔方,撫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後嗣不君,於是天更元運,以付於朕。自即位來,今二十餘年,爾阿札失里等知天命有歸,率眾來附,朕甚嘉焉。朕每於故元來歸臣民,悉加優待,況爾本元之親屬者乎?今特於泰寧等處立泰寧、福余、朵顏三衛,以阿札失里為泰寧衛指揮使,塔賓帖木兒為指揮同知,海撒男答溪為福余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兒為朵顏衛指揮同知,各領所部,以安畜牧。自古胡人無城郭,不屋居,行則車為室,止則氊為廬,順水草,便騎射為業,今一從本俗,俾遂其性,爾其安之。」
  84.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簡稱《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八記載如下: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上以故元兀納失里大王居和林之西,因命來降。太子八郎、鎮撫渾都帖木兒往招諭之曰:「昔中國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餘年,後其子孫不能敬天愛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於漠北,凡達達、回回、諸番君長盡平定之,太祖之孫以仁德著稱,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蠻、海外番國歸於一統,百年之間,其恩德孰不思慕,號令孰不畏懼,是時四方無虞,民康物阜。自脫歡帖木兒皇帝即位,政出權臣,法度廢弛,是以上天降亂,民墜塗炭,草野間豪傑因而並起。朕時在淮甸,見生民靡寧,乃與鄉黨、豪傑紏合士馬,不四五年,群雄悉定,故元番將降附者接踵而至,凡兩遣兵,直抵漠北,時稱帝者脫古思帖木兒奔往也速迭兒之地,遂遇害,其餘士馬為知院捏怯來、國公老撒、丞相失烈門三人所有,今已悉來降附,朕處於美水草蕃,畜牧之所,俾樂生安業。朕今主宰天下,遣使告諭爾兀納失里大王知之,如有所言,使還,其具以聞,朕有以處之。」 (相關說明如下:脫歡帖木兒皇帝指的是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又稱元順帝。1333年7月19日——1370年5月23日在位,1368年9月14日明將徐達攻克元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元惠宗逃回長城以北的草原,延續元朝,史稱北元,繼續和明朝對抗。)
  85. ^ 《元史類編》卷一《世紀一·太祖》
  86. ^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7. ^ 《元史新編》卷二《太祖本紀下》
  88. ^ 《元書》卷一《太祖本紀》
  89. ^ 《蒙兀兒史記》卷三《成吉思汗本紀》
  90.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 [201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8). 
  91. ^ 存档副本. [2021-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92. ^ 節選自《成吉思汗評傳》(第3頁),中華書局1943年版。
  93. ^ 節選自劉學銚《蒙古論叢》(第281頁,282頁,284頁,285頁),台北:金蘭圖書公司出版,1982年版。
  94. ^ 抗戰期間親歷成吉思汗靈柩內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摘自:《延安交際處回憶錄》,作者:金城,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
  95. ^ 延安致祭[永久失效連結],本文發布於成吉思汗陵|中國AAAAA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6. ^ 具體見文章《戰魂西行——成吉思汗靈櫬遷移紀實》,作者:蔡桂林,發表於《中國作家》2008年01期。
  97. ^ 具體見文章《迎送成吉思汗靈車》,收錄於《延安交際處回憶錄》第111頁——116頁,作者:金城,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
  98. ^ 節選自《在一次匯報時的插話》,收錄於《毛澤東思想萬歲》一書。
  99. ^ 《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 鳳凰網.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2月25日) (中文(簡體)). 
  100. ^ 《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 中國網. [2007-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8) (中文(簡體)). 
  101. ^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新華網.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1月19日) (中文(簡體)). 
  102. ^ 關於漢高祖劉邦的文化水平,《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均有提及
  103. ^ 關於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明太祖實錄》《明史》等史書均有提及
  104. ^ 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奉元太祖旨意記錄長春真人丘處機和成吉思汗關於長生之道和養生之道的談話,定名為《玄風慶會錄》一書,《玄風慶會錄》的結尾記載如下:「傳道畢,上諭之曰:『諄諄道誨,敬聞命矣!斯皆難行之事,然則敢不遵依仙命,勤而行之。傳道之語,已命近臣錄之簡冊,朕將親覽,其有玄旨未明者,續當請益焉。』」
  105. ^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編錄《玄風慶會錄》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來源於邱長春真人小百科
  106. ^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編錄《玄風慶會錄》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來源於山東牟平全真文化論壇
  107. ^ 具體請參見論文:《成吉思汗的文化水準達到「親覽」文件的程度》,作者:阿勒得爾圖,發表於《前沿》,2007年第4期
  108. ^ 蔣中正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文節選自《成吉思汗評傳》第七章成吉思汗之死及其編年簡譜(第70頁),作者:張振佩,中華書局,1946年第二版。
  109. ^ 榆林政协网:成吉思汗灵榇西迁并途经榆林始末. [201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9). 
  110. ^ 西遷期間的祭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本文發布於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官方網站_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1. ^ 節選自《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七 演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2. ^ 中國新聞網:台灣舉辦「二00九年中樞致祭成陵大典」(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04-16]
  113. ^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英九祭文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威震萬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0-05-04]
  114. ^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政府祭成吉思汗 場面莊嚴隆重(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0-05-04]
  115. ^ 多桑《蒙古史》174頁,商務印書館,馮承鈞譯。
  116. ^ 殺人夠多 成吉思汗被認為是『最環保的侵略者』!. nownews. [2011-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7). 
  117. ^ BBC,成吉思汗的成功靠了「天氣的幫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8. ^ A & E's Biography: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f the Millennium.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9). 

延伸閱讀 編輯

[]

 元史/卷001》,出自宋濂元史
 新元史/卷002》,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新元史/卷003》,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分類
  • Jack Weatherford著,溫清海等譯:《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

成吉思汗
出生於:1162年5月31日逝世於:1227年8月25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忽圖剌
蒙兀汗
1189年—1206年
改為大蒙古國
新頭銜
大蒙古國建立
大蒙古國君主
1206年—1227年8月25日
繼任者:
拖雷
(監國)
新頭銜
大蒙古國建立
蒙古大汗
大蒙古國皇帝

1206年—1227年8月25日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元太宗窩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