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周恩來

高文谦著作

晚年周恩來[1]是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周恩來生平研究小組組長高文謙編寫的周恩來的傳記作品,2003年4月發表。

內容 編輯

該書與中共在很多歷史事件的描述上大相逕庭。書中大量引述高文謙在過去摘抄之中共內部未公開之信件、文件、會議紀錄和訪問等,以揭秘式披露周恩來由1940年代延安整風至逝世前與其他中共領導人的恩怨。高文謙指稱:「周為政治上『保持晚節』而被毛澤東拉下水,充當文革執行者的角色,為毛跑腿辦事,在不少事情上欠賬。」

毛澤東成功聯合林彪、拉攏周恩來後,方有信心發動文革,也就是「鬥倒劉少奇」的運動。周恩來先是劉少奇專案小組的牽頭人,後來又附和江青給劉少奇定罪。周恩來罹患癌症後,毛澤東不理會醫療專家及早治療的建議,提出「不動手術」等四條指示,有意延誤病情,讓周錯失早期發現尚有藥救的機會,把周推上死路。書的前言寫道「本書之出版是給2001年底逝世之母親的一份紀念禮物」,他指「這是因為受到中共方面的威脅,至母逝世始能出版該書。」

全書約50萬字,於2003年4月5日由明鏡出版社出版,成為該出版社《真相》系列書第23部。2006年1月至今於多維新聞網連載。

高文謙在書中後記表示,寫這本書有兩個目的:一個是重新評價周恩來,還其歷史本來面目,與中共官方一直大力吹捧周恩來相逕庭;另一目的是突破大陸文革研究禁區、揭露大陸官方的文革黑幕與高層政治的荒謬。

香港廣角鏡雜誌》2004年3月與4月號刊載署名「司馬公」的文章《我讀「晚年周恩來」》批評此書言論,高文謙於美國《當代中國研究》反駁投稿並刊於該刊2004年第四期上[2],論戰並轉載至其他網站上。

影響 編輯

2006年1月8日,人民出版社在紀念周恩來逝世30周年之際出版了《周恩來的晚年歲月》一書,此書由同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周恩來研究組(生平與著作小組)組長劉武生撰寫,《人民日報》的報導稱:作者之所以萌生撰寫本書的念頭,是因為看到海外流傳的某些恣意詆毀周恩來的書籍和文章,於心難忍,依據自己十多年學習、編輯周恩來的著作、生平、思想,確信周恩來絕對不是那些誹謗文字所說的人;於是他決定提筆反擊那些謬論,為周恩來辯誣和正名[3]

李捷2013年發表文章駁《晚年周恩來》對毛澤東的醜化:「高文謙先生的《晚年周恩來》一書,多處罔顧歷史事實,用個人想像代替客觀描述,用斷章取義代替理性分析,用成見和情緒化看法代替公允的結論,這樣的『反思』,究竟有何價值和意義?」[4] 高文謙發表《中國若進步,必須徹底批毛——駁李捷兼下戰書》回應。[5]

前中共中央委員、中共黨史專家李銳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中講到周恩來:「周恩來心裡不明白嗎?他不了解毛澤東嗎?他不知道毛澤東做的這一套對還是不對嗎?他心知肚明,但是他沒有辦法,他只能當丫頭:你要我幹什麼,我幹什麼。……那本《晚年周恩來》是香港出版的,作者高文謙……這本書中,關於文革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係,那些文革的內情啊,都寫得相當具體。我沒有細看,我翻了一下,他寫的符合事實。」

時代雜誌》的 Peter Ritter 稱讚這本書的描繪周恩來的兩面-周到、有教養,但最終還是服從於毛澤東的率性,是「一個積極的,如果不總是熱情的,參與者」。Ritter 的結論是,本書描述了「一個矛盾,甚至可以說悲劇的人物」。[6]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國際政治教授王棟有類似看法,他指出「本書展現出周是個性複雜的悲劇英雄」。[7]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白魯恂《外交》雜誌發表書評,稱讚本書對政治敏感問題講真話,認為總的來說,本書幫周恩來留下正面回憶。[8]

由於周恩來過去之官方背景之關係,對於高文謙引述之官方未公佈之內容,一些海外人士認為可信度甚高,至2006年已出版35版之多,並吸引海外關注中國的媒體如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2003年5月)等採訪。高文謙亦因此書而獲得萬人傑新聞文化基金會主辦之第13屆萬人傑新聞文化獎(2005年7月7日,同時獲獎的還有焦國標章詒和胡志偉 (作家)與美國作家ETHAN GUTMOUN)。

Frederick C. Teiwes和Warren Sun的文章說:「高是周恩來的文獻研究室副主任,並因此接觸到許多敏感信息材料。然而,他的書很少註明來源,因此很難對他具體的宣稱進行確認。然而,我們對這裡介紹的內容的普遍有效性感到滿意。」[9]

2013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周恩來傳》主編金沖及在接受採訪時說:高文謙書中引用的史料並沒有編造,但史料之間的猜測和看法是主觀的[10]

注釋 編輯

  1. ^ Z-Library – the world’s largest e-book library. Your gateway to knowledge and culture.. zh.zlibrary-global.se. [2023-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5). 
  2. ^ 存档副本. [2006-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8). 
  3. ^ 《周恩來的晚年歲月》出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引自《人民日報》,2006年1月8日
  4. ^ 李捷. 驳《晚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丑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5. ^ 倪安. 《晚年周恩来》作者高文谦下“战书”,邀社科院副院长辩论毛功罪是非. 世界之聲. 201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6). 
  6. ^ Peter Ritter. Saint and Sinner. 時代雜誌. 1 November 2007 [15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4). 
  7. ^ Dong Wang. Zhou Enlai: A Tragic Hero?. UCLA News. [15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3月7日). 
  8. ^ Lucian W. Pye. The Long March: The True History of Communist China's Founding Myth; Zhou Enlai: The Last Perfect Revolutionary. Foreign Affairs. [15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4). 
  9. ^ {{Cite journal | title=The First Tiananmen Incident Revisited: Elite Politics and Crisis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the Maoist Era | url=http://www.jstor.org/stable/40022499 | author1=Frederick C. Teiwes | author2=Warren Sun | journal=Pacific Affairs | volume=77 | issue=2 | date=Summer 2004 | pages=211-235 | access-date=2014-01-14 | archive-date=2021-03-08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08184944/https://www.jstor.org/stable/40022499 | dead-url=no |quote= Gao is a former deputy head of the Zhou Enlai section of the Central Documents Research Office, and as such had access to many sensitive materials. His book, however, is poorly referenced, so it is difficult to be completely certain of his specific claims. We are, however, satisfied concerning the general validity of what is presented here.}(英文)
  10. ^ 徐天. 《周恩来传》作者反驳文革期间周恩来软骨头说. 中國新聞周刊. 2013年10月28日 [202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4). 

參考書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