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鏟,又名探鏟,一種考古工具,為一半圓柱形的鐵。一段有柄,可以接白蠟杆加長。使用時垂直向下戳擊地面,利用半圓柱形的鏟可以將地下的泥土帶出,並逐漸挖出一個直徑約幾厘米的深,用來探測地下土層的土質,以了解地下有無古代墓葬

歷史和文化 編輯

據明人王士性記載,以錐鏟入土探墓之技早在明代就已於洛陽出現。[1]

而現代的洛陽鏟,據傳為中國河南洛陽附近農村的盜墓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成為考古學工具。著名的考古學家衛聚賢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便運用於考古鑽探,在中國著名的殷墟偃師商城遺址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辯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陽鏟是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1970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時,曾贈送一把打造精緻的洛陽鏟。

常見的洛陽鏟呈半圓筒形,長20至40厘米,直徑5至20厘米,裝上富有韌性的木桿後,可打入地下十幾米,通過對剷頭帶出的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等情況。洛陽鏟的製作工序有20多道,最關鍵的是成型時打造弧度,需要細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鏟子就帶不上土。這種鏟子只有洛陽附近的五家探鏟廠生產,而且至今只能手工製造。目前,洛陽鏟已不再是考古界的專有工具,但在建築公路鐵路礦山等領域裡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地基灌樁和地質勘探等方面,洛陽鏟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洛陽的探工曾用洛陽鏟為宜洛煤礦成功地打過百米的深孔。

用途和用法 編輯

洛陽鏟簡單說只是一種工具,一般的使用者可以掌握大概的使用方法。但是具體說來,傳統上的「洛陽鏟」,主要指的是特定的運用一定方法使用洛陽鏟的人。這些人一般世代相傳,過去在職業盜墓者口中有「老洛陽鏟」的說法,指的就是這些經驗豐富的使用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這些世代相傳的老洛陽鏟在現代幾乎絕跡了。

洛陽鏟的主要用途是可以將地下的土層沒有改變的提出樣本,從土色上看出老土、活土、土層年代以及結構來判斷地下情況。在考古發掘時,非常依靠個人經驗。也有傳說老洛陽鏟可以用嘴嘗出土壤情況里判斷地下的墓葬分布。由於破壞小、對環境沒有什麼要求,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洛陽鏟的勘測效果甚至要好於一些電子勘查設備。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廣志繹·卷三》: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轆轤汲綆有長十丈者。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

外部連結 編輯

參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