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

南京古迹

座標32°03′09″N 118°44′59″E / 32.0524°N 118.7497°E / 32.0524; 118.7497

石頭城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的清涼山,是一座始建於孫吳時期的軍事要塞。此後該要塞得以擴建,並在隋代一度作為蔣州州治所在地。此後石頭城的史料記載逐漸消失,關於其具體位置也存在多種說法。1957年,清涼山旁的鬼臉城遺址被認定為石頭城遺蹟,並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此段城牆事後被證明是明南京城牆的一部分。1998年,考古工作者在清涼山發掘出了石頭小城遺址,並於此後確認了石頭大城的具體範圍。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與清涼山公園管理處對石頭城遺址展開了聯合考古發掘,並在這次發掘中確認了石頭城的實際位置。

南京城牆
石頭城遺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江蘇省南京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東漢
編號3-59
登錄1988年

歷史 編輯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改稱秣陵為建業,並在建業城外的石頭山[a]上修建了一座城。該城在石頭山上,因而得名石頭城。該城原址為楚國修建的金陵邑。這座城池從此成為保衛建業城的第一要塞,肩負著長江防禦的重要任務,城內儲存有軍糧和軍械。自此「石頭城」成為南京的代稱之一。東晉南朝時,石頭城仍為重要的江防要塞。東晉時的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中,石頭城成為了各路勢力爭奪的焦點。東晉時庾亮劉裕先後擴建該城,石頭城規模得以擴大。後人為了加以區分,東吳時修建的石頭城被稱為石頭小城[b],而東晉擴建的石頭城是為石頭大城,又稱石頭大塢。陳朝陳宣帝太建二年(570年)時,石頭城再次得以擴建。隋朝時,建康城遭到平毀,石頭城內新設立了蔣州州治。五代時,楊吳大臣徐溫修建金陵府城,石頭城被擴入城內。此後石頭城的記載逐漸從史料中消失,具體原因在學界存在多種說法:有說法認為石頭城在宋代之後逐漸被廢毀;有說法稱石頭城是在明代時修建應天府城時被完全拆毀;也有說法稱石頭城被築入了南京明城牆中。[1]:12-18[5]:23-29[4]:74-79[6][7]

考辨 編輯

結構 編輯

在史料記載中,存在一座石頭斗城[8],該城在石頭城附近,但具體位置不詳[4]:77

據史料記載,東晉時的石頭城周長「七里一百步」,在南面開有兩門,在東面開有一門,西北面因與長江相鄰而不設門。西側的南門被稱為西門,也稱西南門。在正南門上建有門樓。城西南角上建有烽火樓,石頭山的山崗上也建造了一座烽火台。城內東北修建有一座儲量用的倉城。東晉時在城內東側修建了一座入漢樓。[1]:12-18[5]:29[4]:74-79

位置 編輯

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於石頭城的位置存在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在石頭山北側,具體位置存在分歧,如清涼山北、四望山南一帶,或北草場門一帶。還有說法認為在石頭山之南,具體位置存在分歧,如清涼山西南的漢中門與莫愁湖之間,或漢中門與清涼山之間。一種說法認為在清涼山公園一帶。一種說法認為在石頭山上,而石頭山下還有配套的軍事設施。此外也有意見認為清涼山西側的鬼臉城遺址[c]即為原石頭城,這種觀點被廣為接受。清朝乾隆年間,與鬼臉城遺址相關的景觀「石城霽雪」被列入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中。1957年,鬼臉城遺址被以「石頭城遺蹟」的名稱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但此後該段城牆被核實為明城牆,1988年鬼臉城遺址作為南京明城牆的一段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5]:29[4]:78[5]:29[9]

1998年初,南京市文物部門在清涼山一帶發現一處六朝古城基址,該城仍留存東、西、北三面牆基,寬10公尺,殘高6公尺[4]:79。通過出土文物及其位置,考古人員確定該城為石頭小城。2012年,考古人員在清涼山北麓接近山頂的位置發現了石頭大城的北城牆,而東城牆位於清涼山東崗,西城牆位於國防園東崗,南城牆在烏龍潭北岸,長度與「七里一百步」的史料記載相同,且完全將石頭小城包含在內。經鑑定後,考古人員將該城定為石頭大城[5]:29-31。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和清涼山公園管理處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南京清涼山公園內六朝石頭城北垣遺蹟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600平方公尺,發現了孫吳時期的順城垣磚鋪路面、東晉至南朝早期夯土城牆和角樓遺蹟、南朝晚期的城門遺蹟、六朝時期的瓦當和銘文磚等,由此完全確認了六朝時期的石頭城位置。[10][11][12]

注釋 編輯

  1. ^ 即今南京市清涼山[1]:12
  2. ^ 石頭小城這個稱呼在史料中多次出現[2][3],一度被認為是石頭城的一個小部分,其圍牆因曾失火而被懷疑用柵欄圍成[4]:77
  3. ^ 稱其為鬼臉城的原因,是因為此處清涼山在此裸露的山體很像一張鬼臉[1]:12-18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鼓樓區文物志》編纂委員會 (編). 鼓楼区文物志. 南京: 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 1999-04-01: 466 [2019-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2. ^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永安六年冬十月),建業石頭小城火,燒西南百八十丈。
  3. ^ 《陳書·高祖紀上》:自辰訖西,得起東北小城,及夜兵不解。
  4. ^ 4.0 4.1 4.2 4.3 4.4 4.5 楊國慶. 南京城墙志.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08-01-01: 752. ISBN 7-80729-161-3. 
  5. ^ 5.0 5.1 5.2 5.3 5.4 薛冰. 南京城市史.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5-10-01: 302. ISBN 978-7-5641-5975-7. 
  6. ^ 袁曉國. 石头城. 江蘇教育. 1982-08: 48. 
  7. ^ 韓品崢, 俞韻. 古都南京城墙. 中國古都學會第十四屆年會. 1997: 173–179. 
  8. ^ 《梁書·王僧辯傳》:(王僧辯)即督諸軍沿流而下,進軍於石頭之斗城,作連營以逼賊。賊乃橫嶺上築五城拒守,侯景自出,與王師大戰於石頭城北。
  9. ^ 陳聖宇. 金陵四十八景的由来. 尋根. 2012-05: 55–57. 
  10. ^ 南京发现石头城遗址 曾是三国东吴军事要塞. 新華網. 2018-11-17 [202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11. ^ 朱凱. 石头城遗址首次发现南朝城门. 南京日報. 2018-11-19: A11. 
  12. ^ 南京考古重大突破:历时20年石头城找到了. 南京發布. 2018-11-20 [202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延伸閱讀 編輯

[]

 盋山志·卷一·形勝》,出自顧雲《盋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