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號大巡洋艦

約克號(德語:SMS Yorck[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二十世紀初建造的兩艘羅恩級大巡洋艦的末艦,以前普魯士陸軍元帥路德維希·約克·馮·瓦騰堡命名。其唯一的姊妹艦羅恩號。它於1903年在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開始架設龍骨、1904年5月下水,至1905年11月竣工,共計耗資1624.1萬黃金馬克。艦隻的設計排水量為9533噸,裝備有四門210公釐炮作主艦炮,最高速度為21.4節。

約克號於威廉皇帝運河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艦名 約克號
艦名出處 路德維希·約克·馮·瓦騰堡
建造者 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
動工日 1903年2月
下水日 1904年5月14日
服役日 1905年11月21日
結局 1914年11月4日意外觸雷沉沒
技術數據
艦級 羅恩級
艦型 裝甲巡洋艦大巡洋艦
排水量
  • 設計:9533噸
  • 滿載:10266噸
全長 127.8公尺
全寬 20.2公尺
吃水 7.76公尺
動力輸出 20031匹指示馬力
動力來源 三軸,三台三脹式蒸汽機
速度 21.4節
續航距離 4200海里以12節
船員 633人
武器裝備
裝甲

約克號的職業生涯較為短暫,它於頭七年跟隨公海艦隊服役,然後退役並作預備役保留。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它得以重新啟用並返回前線服役。在1914年11月3-4日完成突襲雅茅斯英語Raid on Yarmouth的任務返航途中,約克號於濃霧中出現導航錯誤,意外地駛入並觸及了德國的防禦雷區。艦隻迅速沉沒,造成大量人員罹難,儘管不同消息對確切的死亡數字存在分歧。其艦長因無視命令和疏忽過失而以軍法審判並處監禁。約克號殘骸被分階段拆解,工作分別於1929-30年和1965年進行,並最終於1982年完成。

設計 編輯

 
羅恩級艦隻的平面及立面圖

約克號的全長為127.8公尺(419英尺3英寸),有20.2公尺(66英尺3英寸)的舷寬和7.76公尺(25英尺6英寸)的前吃水。其設計排水量為9,533公噸(9,382長噸),滿載排水量則可達10,266公噸(10,104長噸)。艦隻推進系統由三套立式三脹蒸汽機組成,通過十六台杜爾鍋爐英語Dürr AG提供動力。推進系統的額定功率為20,031匹指示馬力(14,937千瓦特),最高速度為21.4(39.6公里每小時)。依靠最多1,570公噸(1,550長噸)的貯煤量,艦隻能夠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4,200海里(7,800公里)。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5名軍官和598名水兵。[1]

約克號配備有四門安裝在兩座雙聯裝炮塔上的210公釐40倍徑速射炮英語21 cm SK L/40[註 2],分設於中央艦艛的兩端。艦隻的副炮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則由十門150公釐40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0 naval gun、十四門88公釐3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35 naval gun和四具450公釐(17.7英寸)水下魚雷發射管所組成,其中後者分別布設在艦艏、艦艉和兩邊舷側,並提供11枚魚雷。艦隻還受到厚度為100公釐(3.9英寸)的水線裝甲帶的保護,該裝甲帶使用克虜伯滲碳鋼英語Krupp armour,並有一個40至60公釐(1.6至2.4英寸)厚的裝甲甲板。其主炮炮塔的表面厚度則為150公釐(5.9英寸)。[1]

服役歷史 編輯

羅恩號是為替代老舊的鐵甲巡防艦德國號而以「德國代艦(Ersatz Deutschland)」為代號訂購[3][註 3],於1903年2月在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建造編號為167。它於1904年5月14日下水,隨後展開舾裝工作[5]。在下水儀式上,由約瑟菲娜·約克·馮·瓦滕堡(Josephine Yorck von Wartenburg)主持以曾率領普魯士參加解放戰爭德語Befreiungskriege的前陸軍元帥路德維希·約克·馮·瓦滕堡英語Ludwig Yorck von Wartenburg之名為艦隻命名德語Schiffstaufe,並由時任德國大將威廉·馮·哈恩克發表演說。舾裝完成後,艦隻在船塢進行了首次試航,繼而由一名指定的工作人員移送至基爾,由德意志帝國海軍在那裡接收,並於1905年11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6]

約克號於1906年3月27日加入活動艦隊的偵察部隊,並自4月2日起接替大巡洋艦腓特烈·卡爾號擔任部隊旗艦[7]。海軍中將古斯塔夫·施密特德語Gustav Schmidt是當時的偵察部隊司令,他於1906年9月29日被海軍少將胡戈·馮·波爾取代。約克號在接下來幾年參加了各種艦隊演習,尤其是每年一度的秋季演習。從1908年2月7日至28日,偵察部隊巡航前往大西洋,期間也進行了各種戰術演練。通過此次航行,將有助於測試艦上日漸強化的新興無線電技術。所需燃料是在西班牙的維戈進行補給。1907年10月1日,海軍少將奧古斯特·馮·黑林根德語August von Heeringen接任偵察部隊司令,他於1908年5月1日使用沙恩霍斯特號作為新的旗艦[8]。隨後,部隊於7-8月展開第二次大西洋之旅,其中約克號到訪了豐沙爾拉科魯尼亞。此外,艦隻在這年憑藉優異的射擊成績而贏得了大巡洋艦類別的「愷薩射術獎(Kaiser-Schießpreis)」[9]。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也曾於1908年至1909年作為約克號的導航官登艦服役[10]

1909年,偵察部隊再於2月和7月兩度前往大西洋。其中約克號分別於2月17日至23日在維戈、以及7月18日至26日在比拉加爾西亞德亞羅薩亞羅薩溺灣德語Ría de Arousa作停留。該艦於3月11日重新擔任部隊旗艦,因為沙恩霍斯特號被派往東亞分艦隊服役。約克號以此職能服役直至1910年4月27日,然後被新入役的布呂歇爾號所取代。在此兩天前,偵察部隊的第二司令、海軍少將賴因哈德·科赫德語Reinhard Koch (Admiral)便已登艦使用約克號。他的職位於5月16日被海軍少將古斯塔夫·巴赫曼英語Gustav Bachmann接替,至9月15日又更換為海軍少將馬克西公尺利安·馮·施佩。約克號的槍炮船員在槍炮官、海軍大尉華瑟·克拉彭巴赫德語Walter Klappenbach的領導下獲得成功,第二次摘取大巡洋艦類別的「愷薩射術獎」。[9]

約克號於1911年的頭幾個月沒有參加任何演練,因其當時正身處船塢。它的艉部鍋爐艙於3月31日發生苯爆炸,造成一名船員遇難,多人受傷。10月1日,海軍准將弗朗茨·馮·希佩爾作為偵察部隊的新任第二司令登艦指揮[11]。部隊隨後在前往挪威的訓練巡航期間,於11月3日至6日訪問了瑞典的烏德瓦拉。約克號沒有參加1912年2月的部隊演練。但作為該部隊唯一的大型艦隻,它於3月參加了與四艘小巡洋艦共同舉行的艦隊演習。因此,偵察部隊司令、此時已晉升為海軍中將的巴赫曼於1912年3月13日至4月3日登上約克號指揮,而希佩爾則轉移至馮·德·坦恩號。約克號維持部隊第二司令旗艦的地位直至8月28日,然後被小巡洋艦科隆號所取代。在11月2日進行的一次排雷演習期間,約克號發生了事故,導致兩名船員喪生。當時,爆炸裝置的引信不慎夾在約克號的其中一艘艦載大舢板英語Pinnace (ship's boat)中。在嘗試引爆水雷的過程中,導線鬆脫,摧毀了艦載艇。由格本號派出的大舢板打撈起兩名死者和倖存 者,其中包括兩名傷員。[9]

 
與約克號相撞的魚雷艇S178號

從1912年12月至1913年2月,海軍中將巴赫曼再次登上約克號,因其實際的旗艦毛奇號正在船塢整修[12]。在1913年3月4日於黑爾戈蘭島附近舉行的一次演習期間,當魚雷艇在傍晚波濤洶湧的海面試圖穿越大型艦隻的陣線時,發生了嚴重事故。魚雷艇S178號德語SMS S 178被大浪撞向約克號並造成輪機艙英語Engine room斷裂。69名船員隨它迅速沉沒。[13]約克號、奧爾登堡號S177號德語SMS S 177合共僅救出15人。約克號的損傷較輕,得以繼續參加演習。從3月7-14日和5月1-17日期間,艦隻供偵察部隊第三司令、海軍少將菲利克斯·豐克德語Felix Funke使用,並於3月14日至5月1日臨時擔任部隊旗艦。此後不久,至1913年5月21日,約克號在基爾退役,然後進入船廠大修並轉配至預備役。其大部分船員都被轉移至新近竣工的塞德利茨號[14][15]

一戰及後續 編輯

 
約克號同級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約克號於1914年8月12日重新投入使用,被分配至海軍少將胡貝特·馮·雷布埃爾-帕舒維茲德語Hubert von Rebeur-Paschwitz轄下的第四偵察集群,該集群其後於8月25日更名為第三偵察集群。9月20日,約克號在厄勒海峽擔任前哨值勤,兩天後又推進至波羅的海中部。[9]自9月28日起,它與第三偵察集群餘部共同駐紮在北海[16]。艦隻於11月2日參加了公海艦隊的首次進攻行動——突襲雅茅斯英語Raid on Yarmouth。在希佩爾的指揮下,第一偵察集群戰鬥巡洋艦將炮擊雅茅斯,而小巡洋艦施特拉爾松德號則負責在附近海域布設雷區德語Minensperre[17]。第三和第四偵察集群駐守在威悉河口第一第三戰列分艦隊也在席利希德語Schillig錨區隨時準備緊急支援[18]。這些部隊組成的公海艦隊大部,跟隨於11月2日清晨出發的戰鬥巡洋艦,於傍晚來到距離54°N 4°W / 54°N 4°W / 54; -4約60海里(110公里)的範圍內,作為面對英國艦隊的安全距離。然而,由於大部分艦隻都提前啟程返回德國基地,這使得從英國海岸返航的希佩爾的艦隻與它們的距離拉大至100海里(190公里)。[19]

行動結束後,約克號跟隨駛回威廉港。在11月3日夜間行至外玉石德語Außenjade時,艦隻遭遇大霧,只得就地錨泊。但由於艦上發生有疑似經水源傳染的副傷寒病例,約克號艦長、海軍上校瓦爾德馬·皮珀德語Waldemar Pieper希望在短時間內改善目視航行的情況[20]。他以個人名義下令起航前往威廉港,因為領港員不願冒著低能見度和水雷的高風險來引導這次航行。在風流的影響下,約克號於11月4日04:10在內玉石德語Innenjade撞及了一枚德國水雷。當它試圖轉向時,又撞及了第二枚水雷。[16]艦隻迅速朝東西方向傾覆並以船底朝天而沉沒,方位為53°40′2″N 8°5′2″W / 53.66722°N 8.08389°W / 53.66722; -8.08389[3][21]約克號迅速沉沒的原因是由於中部縱向艙壁斷裂,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傾側德語Krängung。多名船員在沉沒中喪生,另有包括艦長皮珀在內的部分船員則被岸防艦哈根號救出。[16]

對於具體的罹難人數,各消息源存在分歧:V·E·塔蘭特在其所著的《日德蘭:德國人的視角》中指出,629名船員中僅127人獲救[21];而埃里希·格勒納的著作《德國軍艦1815-1945》則表明僅336人死亡[7]。丹尼爾·巴特勒的《遙遠的勝利》指出有「約235人」在沉沒中喪生[20]。而在軍事法庭對沉船事件進行審判時,《北德人民雜誌》報導稱「逾300人遇難」,這一報導得到了全球範圍內的轉述[註 4][22]。1914年12月,沉船的艦長皮珀在威廉港的軍事法庭受審,他因無視命令和疏忽而被判處兩年堡壘監禁德語Festungshaft。皮珀被發往土耳其執行緩刑,並在當地出任土耳其武裝部部長,於是在1915年12月8日,德皇威廉二世給予了豁免處罰。[23]

沉沒點最初僅設沉船標德語Betonnung作保護。1926年,有部分殘骸不得不進行爆破拆除,因為它們高出航道太多。在1936年和1937年,通過再次爆破,殘骸從距離海圖基準面3公尺(9.8英尺)的深度沉入超過11公尺(36英尺)深。[24]進一步的爆破於1969年進行。在ICI轉運橋的興建以及相關航道的鋪設過程中,消除航道障礙於1980年代初被再度提上議事日程。當局最初考慮的是打撈,但由於德國疏浚企業對於將剩餘殘骸從距水平面下方23公尺(75英尺)的深度打撈上岸的報價約為400萬德國馬克,這僅占估算回收費用的一小部分,因此最終決定將其沖蝕。從1983年7月27日至10月4日,大部分支離破碎的殘骸被兩艘穿孔式抽吸挖泥船進行人為沖蝕並達致所需深度。[24]

注釋 編輯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即「陛下之艦」。
  2. ^ 根據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命名法,該炮的官方名稱為21 cm SK L/40。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40表示炮管長度,即40倍徑[2]
  3.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代艦」。[4]
  4. ^ 《北德人民雜誌》所報導的數字為300人;《漢堡回聲報》、《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都對此進行了轉載。[22]
引用
  1. ^ 1.0 1.1 Gröner,第51頁.
  2. ^ Grießmer,第177頁.
  3. ^ 3.0 3.1 Gröner, Jung & Maass,第78頁.
  4. ^ Gröner,第56頁.
  5. ^ Rüger,第237頁.
  6. ^ Gardiner & Chesneau,第255頁.
  7. ^ 7.0 7.1 Gröner,第52頁.
  8.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22頁.
  9. ^ 9.0 9.1 9.2 9.3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23頁.
  10. ^ Bird,第50頁.
  11. ^ Philbin,第183頁.
  12.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14頁.
  13. ^ The Sinking of Torpedo-boat "S-178",第848頁.
  14. ^ Staff,第22頁.
  15. ^ Philbin,第24頁.
  16. ^ 16.0 16.1 16.2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24頁.
  17. ^ Halpern,第39頁.
  18.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61頁.
  19. ^ Hormann & Kliem,第56頁.
  20. ^ 20.0 20.1 Butler,第110頁.
  21. ^ 21.0 21.1 Tarrant,第30頁.
  22. ^ 22.0 22.1 Prison for Yorck's Captain (PDF). New York Times. 1914-12-28 [2011-0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0). 
  23. ^ [Bundesarchiv-Militärarchiv RM 5 / 2358]
  24. ^ 24.0 24.1 Hinrichsen,第35–37頁.

參考資料 編輯

座標53°40′N 8°5′E / 53.667°N 8.083°E / 53.667; 8.083